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解决问题”在教学中的变化
通过学生几次参加“昆明市数学质量监测”后的题型分析以及最终的监测总体情况呈现,我们会发现学生对一些比较开放、灵活的解决问题出错率较高,解题能力较弱,不能很好的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有的甚至不理解题意到底是什么。这也反映出随着《数学课程标准》的颁布,作为传统小学数学教学重要内容之一的应用题似乎退出了數学教学的舞台,取而代之的是“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简单实际问题”等,“解答应用题”也相应的变为“解决问题”。这一转变并非只是简单名称上的变化,而有更深的内涵。这里的“问题”不仅仅指单纯的数学题,也可以是以其他形式呈现出的各种问题。但这些“问题”都要需要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猜测、交流、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才能得以解决。反观我们的的课堂教学,课程改革至今,我们的解决问题教学有时似乎还是“换汤不换药”,一些教师对于将解决简单问题的教学溶入计算教学中,少有专门课时针对基本数量关系的教学极为不适应,从而花了大量机动课时的时间帮助学生总结数量关系,进行题型训练,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致使我们的学生在监测中面对这样解法灵活、开放且贴近生活的题目时不知从何下手去解。要想正真提升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仍需回到我们的主阵地——课堂,应从改变课堂教学入手。
二、提升解决问题能力策略
我们寻着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策略的引领,在探索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让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辅以导学案的数学“主动教育”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好的发挥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有充分发表自己想法的机会,也能在组内针对同一个问题组员间的思维发生碰撞,让每一个孩子的思维都动起来,从而提升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温故知新环节:这个环节主要是在每节课的开头以四张有趣的图片呈现,每张图片背后附带着一道题,而每道题的难度不一,难度越大的题目分值越大,但同时这四道题总体的难度属于简单的,这是为了缩短这个环节所消耗的时间。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小组,他们希望选到难度比较大的题目,这样就能得到比较高的分数,假如抽到的是简单题也能很快秒杀,他们也不会觉得有吃亏。而有的小组基础比较薄弱,他们希望抽到简单点的题目更容易得分,但是抽到难的也没关系,我把每个小组的不同的答案进行呈现,然后再揭秘,再让答对的同学解释原理,这样既能检验学生的做题情况,又能给予学生一个展示的机会增强自信。通过这样的方式既能让学生因为得分而开心又能让学生巩固并应用了上一节课的知识点。另外,这样的模式具有挑战性和神秘性,分值和难度不一能同时兼顾优等生和后进生,难题优生乐于挑战,因为做对了能够得到同组同学的敬仰,差生也不会缺乏兴趣,毕竟有的简单的题目是看一眼就知道答案的,而我的规则是一个人只有一次的答题机会,因而小组要像的高分必须要做好分工,简单的差生来做,难的优等生来做。
分组板书:分组板书也是我这个学期的新尝试,我在评讲练习时,把题目按组分层,一般是由难到易,分开以后有时我会设置一样的分数,发现有小组落后时我就设置不同的分数,让落后的小组有一个“逆袭”的机会。这样的方式学生看到了希望,就会非常愿意投入在里面并且和组员讨论出正确答案。而我一般会写好组号和横线在黑板上,最先上来的小组写好组号,争取优先权,若没有人愿意上来,我则会增加勇气分,最先上来的小组加两分;第二个小组加一分。如果是多个选择题或者填空题,我就会让他们以排火车的形式上来板演,并且讲到这道题时这位同学要负责讲解原理。这样的方式既能够直接在黑板上呈现答案,且能减少教师的常规的对答案,写答案单向模式,又能够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就算有的基础特别差的学生他也会请教组内的优等生,弄清楚是怎么回事。所以让学生上黑板来写得这种形式,会关系到他们小组的得分,这个关注度要比以往的那种方式更佳。从另一方面,上黑板上来写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很多孩子他也不是不知道答案但是就是害怕出错,这样的话就会很纠结,一旦要上来写就逼着他和同学讨论,然后确认最终答案。
知识网络梳理:这个也是我这个学期的另一个尝试,这个模式是在知识点全部讲完的前提下开展的。首先我在前几单元的单元复习的时候已经是以这样的知识网络图的形式来开展,其中包含了许多我课上的重点笔记。接下来需要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设计这个知识网络图,而在此之前,我会告诉大家这个设计会在全班进行评选,最好的那一份会在班上出版,人手一份。这一份荣誉还是起到了激励作用,孩子们都非常渴望自己的作品给全班传阅。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会不停地翻书翻笔记,在这样整理的时候其实心里已经对这个知识点过了一遍,也是种复习。当学生设计完以后,我会给每一位同学进行评分,然后在里面选出一份最好的,如果没有一份非常完美我会综合几个学生的心血,融合一下。比如A同学的内容好但是字不是太工整;B同学排版好但是内容少;C同学画图漂亮内容比较少;这样我就会让这三位同学共同负责这项工作,一起把这个知识网络排出来。排好以后我负责把关,全部都可以了就可以去复印了。复印好了以后人手一份,早读期间可以进行诵读,里面知识点也非常全面,所以复习起来也非常方便。
三、通过课堂实践取得的一些成果
1、课堂呈现了新的变化,教师在课堂中的组织者、参与者、倾听者的角色意识越发明显,课堂俨然变成了学生合作、探究、质疑、争辩、分享的天地。更多的学生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且语言组织有序,条理清晰;更善于倾听他人的发言,勇于应对各种挑战,即便遇到了挫折,也毫不气馁,以勇气和自信战胜各种困难。最最可喜的是,涌现出了一批组织能力强,心理素质好的“小老师”气定神闲的站在讲台上组织教学活动,而同学之间更懂得了相互欣赏,在竞争和交流中融洽了同学关系,营造了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2、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主动教育课堂的构建,继而让孩子们感到学习并非那么困难和枯燥,而是仿佛在玩和游戏中就能将知识学懂,学透,就在这看似不经意的改变中,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广度及深度、愉悦的情感体验等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安宁市昆钢第一小学)
通过学生几次参加“昆明市数学质量监测”后的题型分析以及最终的监测总体情况呈现,我们会发现学生对一些比较开放、灵活的解决问题出错率较高,解题能力较弱,不能很好的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有的甚至不理解题意到底是什么。这也反映出随着《数学课程标准》的颁布,作为传统小学数学教学重要内容之一的应用题似乎退出了數学教学的舞台,取而代之的是“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简单实际问题”等,“解答应用题”也相应的变为“解决问题”。这一转变并非只是简单名称上的变化,而有更深的内涵。这里的“问题”不仅仅指单纯的数学题,也可以是以其他形式呈现出的各种问题。但这些“问题”都要需要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猜测、交流、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才能得以解决。反观我们的的课堂教学,课程改革至今,我们的解决问题教学有时似乎还是“换汤不换药”,一些教师对于将解决简单问题的教学溶入计算教学中,少有专门课时针对基本数量关系的教学极为不适应,从而花了大量机动课时的时间帮助学生总结数量关系,进行题型训练,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致使我们的学生在监测中面对这样解法灵活、开放且贴近生活的题目时不知从何下手去解。要想正真提升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仍需回到我们的主阵地——课堂,应从改变课堂教学入手。
二、提升解决问题能力策略
我们寻着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策略的引领,在探索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让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辅以导学案的数学“主动教育”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好的发挥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有充分发表自己想法的机会,也能在组内针对同一个问题组员间的思维发生碰撞,让每一个孩子的思维都动起来,从而提升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温故知新环节:这个环节主要是在每节课的开头以四张有趣的图片呈现,每张图片背后附带着一道题,而每道题的难度不一,难度越大的题目分值越大,但同时这四道题总体的难度属于简单的,这是为了缩短这个环节所消耗的时间。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小组,他们希望选到难度比较大的题目,这样就能得到比较高的分数,假如抽到的是简单题也能很快秒杀,他们也不会觉得有吃亏。而有的小组基础比较薄弱,他们希望抽到简单点的题目更容易得分,但是抽到难的也没关系,我把每个小组的不同的答案进行呈现,然后再揭秘,再让答对的同学解释原理,这样既能检验学生的做题情况,又能给予学生一个展示的机会增强自信。通过这样的方式既能让学生因为得分而开心又能让学生巩固并应用了上一节课的知识点。另外,这样的模式具有挑战性和神秘性,分值和难度不一能同时兼顾优等生和后进生,难题优生乐于挑战,因为做对了能够得到同组同学的敬仰,差生也不会缺乏兴趣,毕竟有的简单的题目是看一眼就知道答案的,而我的规则是一个人只有一次的答题机会,因而小组要像的高分必须要做好分工,简单的差生来做,难的优等生来做。
分组板书:分组板书也是我这个学期的新尝试,我在评讲练习时,把题目按组分层,一般是由难到易,分开以后有时我会设置一样的分数,发现有小组落后时我就设置不同的分数,让落后的小组有一个“逆袭”的机会。这样的方式学生看到了希望,就会非常愿意投入在里面并且和组员讨论出正确答案。而我一般会写好组号和横线在黑板上,最先上来的小组写好组号,争取优先权,若没有人愿意上来,我则会增加勇气分,最先上来的小组加两分;第二个小组加一分。如果是多个选择题或者填空题,我就会让他们以排火车的形式上来板演,并且讲到这道题时这位同学要负责讲解原理。这样的方式既能够直接在黑板上呈现答案,且能减少教师的常规的对答案,写答案单向模式,又能够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就算有的基础特别差的学生他也会请教组内的优等生,弄清楚是怎么回事。所以让学生上黑板来写得这种形式,会关系到他们小组的得分,这个关注度要比以往的那种方式更佳。从另一方面,上黑板上来写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很多孩子他也不是不知道答案但是就是害怕出错,这样的话就会很纠结,一旦要上来写就逼着他和同学讨论,然后确认最终答案。
知识网络梳理:这个也是我这个学期的另一个尝试,这个模式是在知识点全部讲完的前提下开展的。首先我在前几单元的单元复习的时候已经是以这样的知识网络图的形式来开展,其中包含了许多我课上的重点笔记。接下来需要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设计这个知识网络图,而在此之前,我会告诉大家这个设计会在全班进行评选,最好的那一份会在班上出版,人手一份。这一份荣誉还是起到了激励作用,孩子们都非常渴望自己的作品给全班传阅。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会不停地翻书翻笔记,在这样整理的时候其实心里已经对这个知识点过了一遍,也是种复习。当学生设计完以后,我会给每一位同学进行评分,然后在里面选出一份最好的,如果没有一份非常完美我会综合几个学生的心血,融合一下。比如A同学的内容好但是字不是太工整;B同学排版好但是内容少;C同学画图漂亮内容比较少;这样我就会让这三位同学共同负责这项工作,一起把这个知识网络排出来。排好以后我负责把关,全部都可以了就可以去复印了。复印好了以后人手一份,早读期间可以进行诵读,里面知识点也非常全面,所以复习起来也非常方便。
三、通过课堂实践取得的一些成果
1、课堂呈现了新的变化,教师在课堂中的组织者、参与者、倾听者的角色意识越发明显,课堂俨然变成了学生合作、探究、质疑、争辩、分享的天地。更多的学生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且语言组织有序,条理清晰;更善于倾听他人的发言,勇于应对各种挑战,即便遇到了挫折,也毫不气馁,以勇气和自信战胜各种困难。最最可喜的是,涌现出了一批组织能力强,心理素质好的“小老师”气定神闲的站在讲台上组织教学活动,而同学之间更懂得了相互欣赏,在竞争和交流中融洽了同学关系,营造了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2、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主动教育课堂的构建,继而让孩子们感到学习并非那么困难和枯燥,而是仿佛在玩和游戏中就能将知识学懂,学透,就在这看似不经意的改变中,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广度及深度、愉悦的情感体验等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安宁市昆钢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