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乙二醇化G-CSF与重组人G-CSF促进恶性血液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造血恢复的对比研究

来源 :中华血液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hongt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聚乙二醇化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与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促进恶性血液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造血恢复的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以2015年6月至2016年11月住院治疗的157例接受allo-HSCT的恶性血液病患者为观察对象。PEG-rhG-CSF组(65例)在移植后第1天(+1 d)和+8 d各给予PEG-rhG-CSF 6 mg皮下注射;rhG-CSF组(92例)于+1 d开始给予rhG-CSF 5 μg·kg-1·d-1皮下注射,至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1.5×109/L持续3 d停药。

结果

①PEG-rhG-CSF组与rhG-CSF组比较,中性粒细胞植入、血小板植入中位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3.5(8~12)d对13(9~24)d,P=0.393;14(9~160)d对14(9~92)d,P=0.094],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粒细胞缺乏期发热例数及粒细胞缺乏期发热持续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435,P=0.622,P=0.460),移植后1个月内红细胞、单采血小板输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4,P=0.059)。②PEG-rhG-CSF组与rhG-CSF组比较,急性GVHD、慢性GVHD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3.1%(15/65)对34.8%(32/92),P=0.115;20.0%(13/65)对32.6%(30/92),P=0.081],Ⅱ~Ⅳ度急性GVHD、慢性广泛型GVHD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0.0%(13/65)对30.4%(28/93),P=0.287;9.2%(6/65)对20.7%(19/92),P=0.135]。③PEG-rhG-CSF组与rhG-CSF组比较,1年无病生存和总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2.5%对61.4%,P=0.478;67.4%对67.3%,P=0.718]。④PEG-rhG-CSF组、rhG-CSF组比较,非复发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5%(95%CI 11.4%~37.0%)对32.6%(95%CI 22.2%~47.9%),P=0.141],复发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14.9%(95%CI 7.4%~29.8%)对10.0%(95%CI 5.0%~20.0%),P=0.299]。

结论

与rhG-CSF比较,PEG-rhG-CSF可减少给药次数,allo-HSCT后造血重建、GVHD发生率、复发率、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无显著差异。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探究噬血细胞综合征(HLH)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确诊为HLH且合并消化道出血的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52例患者中,男32例(61.5%),女20例(38.5%),中位年龄为26(6~64)岁,其中EBV相关者36例(69.2%),淋巴瘤相关者5例(9.6%),原发性HLH者3例(5.8%),风湿免疫相关者3例(5.8%),结核相
目的探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转化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病情变化特点及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ET转AML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及诊治经过,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例1,男,44岁,初诊ET时PLT 500×109/L,3年后疾病转变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时WT1基因由初诊时77拷贝/10 000 ABL拷贝升至13 171拷贝/10 000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NPM1突变的白血病细胞系U937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转染NPM1突变型(A型)质粒至U937细胞系构建稳定克隆A1和A2,利用Western blot法和荧光共聚焦技术鉴定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显微镜下计数检测集落形成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增殖相关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结果①NPM1突变型U937细胞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获得早期治疗反应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成人AML(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连续病例,分析诊断时疾病特征和诱导治疗方案对患者化疗后获得形态学无白血病状态(MLFS)、首次获得MLFS时血细胞恢复程度和微小残留病[MRD,阳性定义为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WT1 mRNA ≥ 0.6%(本院正常值上限)和(或)流式细胞术发现残留白血病细胞]的影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G-CSF)预防淋巴瘤患者化疗后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开放、单臂、Ⅳ期临床试验。纳入410例淋巴瘤患者接受多周期化疗并预防性使用PEG-rhG-CSF。主要观察患者各化疗周期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和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FN)的发生率,同时观察患者整个化疗期间抗生素的使用率。结果①410例患者中,违背入选标准
目的探讨共刺激分子为4-1BB的二代CD19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细胞)对不同侵袭性淋巴瘤细胞的体内、体外杀伤活性以及CAR-T细胞在体内生存的时间。方法采用慢病毒包装并感染T细胞的方法制备CD19 CAR-T细胞,采用CCK-8、ELISA和乳酸脱氢酶细胞毒性检测法检测CD19 CAR-T细胞的增殖能力、炎症因子释放水平和对Raji(套细胞淋巴瘤细胞株)、Pfeiffer(弥漫大B细胞淋
目的了解中枢神经系统(CNS)受累的儿童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5年10月诊治的88例有CNS受累HLH患儿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建立Cox回归模型对可能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①88例CNS受累的HLH患儿中,男38例,女50例,中位年龄4岁1个月(6个月~15岁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