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社区小儿预防接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 2018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预防接种的120例小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不良反应率分别为15.0%(9/60)、3.3%(2/6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7%,组间比较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社区小儿预防接种中应用护理干预措施,能显著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家属满意度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护理干预;社区;小儿预防接种;护理效果
预防接种是控制与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手段,是指通过一定的途径将生物制品如各种疫苗等接种到人体内,使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降低或减少传染病的发生,预防接种是一种投资小、效果好的临床预防疾病感染的有效途径。预防疫苗主要包括卡介苗、百白破三联疫苗以及乙肝疫苗等。为预防接种小儿实施正确的护理,对其身心健康的改善具有积极意义。本文选择120例进行预防接种的小儿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护理干预在社区小儿预防接种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研究对象的在本社区进行预防接种的120例小儿中,男70例,女50例,年龄3个月-7岁,接种疫苗种类主要有乙肝疫苗、甲肝疫苗、卡介苗、麻疹疫苗、百白破疫苗等。按照随机的原则,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小儿的年龄、性别、接种疫苗种类等方面,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在保证疫苗保存完好的前提下,按照正规疫苗注射方式对小儿进行疫苗注射,完成疫苗预防接种后,为小儿家属讲解有关注射疫苗后的注意事项,包括饮食、环境等。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再予以护理干预。具体如下:在社区内为小儿家属开展预防疫苗的相关讲座,使小儿家属更重视预防疫苗的接种,与此同时,利用互联网大力宣传小儿疫苗接种的优点以及重要性,护理人员为小儿建立1份详细的体检表,体检表中应尽可能详细记录小儿每次疫苗注射的具体情况,提醒家属保证电话的通畅,以便能够及时接到接种疫苗的相关通知。疫苗注射前应当进行疫苗的复温,以便小儿能够更好地吸收疫苗,避免为小儿注射温度过低的疫苗,之后将疫苗充分摇匀,复温及摇匀操作完成后,应当尽可能快地进行疫苗注射。接种地点应选择在通风良好且十分洁净的地方。指定专业人士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培训后进行注射能力测试,测试优秀者方可工作。由于小儿年龄尚小,在疫苗接种期间,难免会出现小儿极度不配合疫苗接种的情况。此时,护理人员应当尽可能使用温柔247的语气对小儿进行情绪的安抚,如情况允许,可以使用小儿喜欢的玩具吸引其注意力,帮助小儿尽可能配合疫苗的接种过程。为了便于接种后的观察,小儿接种后应在接种地点留观 30 min,无不良反应方可离去。
1.3 觀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儿童出现发热1例,腹泻3例,恶心、呕吐3例,硬结2例;观察组儿童出现腹泻和恶心、呕吐各1例,没有发热、硬结情况的出现;对照组和观察组不良反应率分别为15.0%(9/60)、3.3%(2/6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7%,组间比较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小儿由于其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使得其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差,从而导致其成为传染病的易感群体。预防接种可以提升小儿的免疫能力,起到预防与控制传染病出现的作用。预防接种是一种投资少、效果好的免疫方式,通过注射、口服等方式将加工成生物制剂的免疫原或抗体输送至体内,使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虽然疫苗经过多年的临床观察视为安全,但对人体仍是一种异物,接种后会引起机体一系列的生理、病理及免疫反应,由于儿童个体差异性可能引起不良反应,个别家长因缺乏对疫苗知识的了解,对其产生的不良反应存在错误的认识,导致家长出现不配合和不重视的现象,影响了预防接种工作的顺利进行。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发热、腹泻、恶心、呕吐及局部红肿硬结等,如若处理不当,小儿会出现严重的身体问题。因此,为提高预防接种的质量和效果,临床医护人员要做好接种前、接种中和接种后的护理工作。莫燕,滕彬,张燕研究了护理干预在社区小儿预防接种中的应用,认为护理干预在社区小儿预防接种中应用能够获得理想的护理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出现,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韩美玲通过研究发现,在社区小儿预防接种的过程中,加强其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促进其家属满意程度的提高,更好配合相关接种操作,对小儿预防接种的安全性进行保证。这与本文的研究结果相近。综上所述,护理干预能有效保证社区小儿预防接种工作的顺利进行,临床效果好,家长满意度高,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能有效提高预防接种的安全性,在临床护理中可积极予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莫燕,滕彬,张燕.护理干预在社区小儿预防接种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09):190-191.
[2]韩美玲.护理干预在社区小儿预防接种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30):98-99.
[3]巫兴英.护理干预在社区小儿预防接种中的价值评估[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20):81-82.
关键词:护理干预;社区;小儿预防接种;护理效果
预防接种是控制与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手段,是指通过一定的途径将生物制品如各种疫苗等接种到人体内,使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降低或减少传染病的发生,预防接种是一种投资小、效果好的临床预防疾病感染的有效途径。预防疫苗主要包括卡介苗、百白破三联疫苗以及乙肝疫苗等。为预防接种小儿实施正确的护理,对其身心健康的改善具有积极意义。本文选择120例进行预防接种的小儿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护理干预在社区小儿预防接种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研究对象的在本社区进行预防接种的120例小儿中,男70例,女50例,年龄3个月-7岁,接种疫苗种类主要有乙肝疫苗、甲肝疫苗、卡介苗、麻疹疫苗、百白破疫苗等。按照随机的原则,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小儿的年龄、性别、接种疫苗种类等方面,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在保证疫苗保存完好的前提下,按照正规疫苗注射方式对小儿进行疫苗注射,完成疫苗预防接种后,为小儿家属讲解有关注射疫苗后的注意事项,包括饮食、环境等。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再予以护理干预。具体如下:在社区内为小儿家属开展预防疫苗的相关讲座,使小儿家属更重视预防疫苗的接种,与此同时,利用互联网大力宣传小儿疫苗接种的优点以及重要性,护理人员为小儿建立1份详细的体检表,体检表中应尽可能详细记录小儿每次疫苗注射的具体情况,提醒家属保证电话的通畅,以便能够及时接到接种疫苗的相关通知。疫苗注射前应当进行疫苗的复温,以便小儿能够更好地吸收疫苗,避免为小儿注射温度过低的疫苗,之后将疫苗充分摇匀,复温及摇匀操作完成后,应当尽可能快地进行疫苗注射。接种地点应选择在通风良好且十分洁净的地方。指定专业人士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培训后进行注射能力测试,测试优秀者方可工作。由于小儿年龄尚小,在疫苗接种期间,难免会出现小儿极度不配合疫苗接种的情况。此时,护理人员应当尽可能使用温柔247的语气对小儿进行情绪的安抚,如情况允许,可以使用小儿喜欢的玩具吸引其注意力,帮助小儿尽可能配合疫苗的接种过程。为了便于接种后的观察,小儿接种后应在接种地点留观 30 min,无不良反应方可离去。
1.3 觀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儿童出现发热1例,腹泻3例,恶心、呕吐3例,硬结2例;观察组儿童出现腹泻和恶心、呕吐各1例,没有发热、硬结情况的出现;对照组和观察组不良反应率分别为15.0%(9/60)、3.3%(2/6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7%,组间比较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小儿由于其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使得其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差,从而导致其成为传染病的易感群体。预防接种可以提升小儿的免疫能力,起到预防与控制传染病出现的作用。预防接种是一种投资少、效果好的免疫方式,通过注射、口服等方式将加工成生物制剂的免疫原或抗体输送至体内,使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虽然疫苗经过多年的临床观察视为安全,但对人体仍是一种异物,接种后会引起机体一系列的生理、病理及免疫反应,由于儿童个体差异性可能引起不良反应,个别家长因缺乏对疫苗知识的了解,对其产生的不良反应存在错误的认识,导致家长出现不配合和不重视的现象,影响了预防接种工作的顺利进行。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发热、腹泻、恶心、呕吐及局部红肿硬结等,如若处理不当,小儿会出现严重的身体问题。因此,为提高预防接种的质量和效果,临床医护人员要做好接种前、接种中和接种后的护理工作。莫燕,滕彬,张燕研究了护理干预在社区小儿预防接种中的应用,认为护理干预在社区小儿预防接种中应用能够获得理想的护理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出现,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韩美玲通过研究发现,在社区小儿预防接种的过程中,加强其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促进其家属满意程度的提高,更好配合相关接种操作,对小儿预防接种的安全性进行保证。这与本文的研究结果相近。综上所述,护理干预能有效保证社区小儿预防接种工作的顺利进行,临床效果好,家长满意度高,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能有效提高预防接种的安全性,在临床护理中可积极予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莫燕,滕彬,张燕.护理干预在社区小儿预防接种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09):190-191.
[2]韩美玲.护理干预在社区小儿预防接种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30):98-99.
[3]巫兴英.护理干预在社区小儿预防接种中的价值评估[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20):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