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真菌性角膜溃疡治疗性角膜移植术后的晶状体超声乳化术对角膜植片内皮的长期影响。
方法回顾性研究2011年4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真菌角膜溃疡治疗性角膜移植术后的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术23例(23只眼)。男18例,女5例。年龄41~86岁,平均(60.4±14.3)岁。真菌角膜溃疡治疗性角膜移植手术前已发生白内障者12例,余为术后发生。所有患者于角膜移植术后6~24个月,平均(10.2±2.3)个月接受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随访12~24个月,平均(15.2±5.1)个月。观察比较手术前后角膜内皮密度及角膜中央厚度的变化。
结果术前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平均为(2142±370)个/mm2,术后2周角膜内皮细胞平均密度为(1905±206)个/mm2,减少约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3、6及12个月角膜内皮密度分别下降约22%、28%、33.6%和40.7%,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仅4例复诊24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平均由(1739±241)个/mm2下降到(954±117)个/mm2,较手术前下降约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前角膜中央平均厚度为(540±53)μm,术后2周为(573±54)μ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为(563±66)μm,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后没有明显变化。4只眼术后6~24个月发生角膜内皮失代偿,此4只眼术前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较低,平均为(1310±223)个/mm2,其中3只眼晶状体核硬度Ⅳ级,1只眼Ⅴ级。
结论真菌角膜溃疡治疗性角膜移植术后植片角膜内皮细胞易受到手术损伤,晶状体超声乳化术后角膜内皮细胞丧失明显高于正常角膜,特别是晶体核硬的白内障。建议这类特殊类型的白内障进行超声乳化手术者,要求角膜植片有合理的内皮功能储备,晶状体核硬度不宜大于Ⅲ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