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直以来,中小学围绕升学率这一指挥捧,很多人对语文教育的认识还停留在应试阶段。作文模板化、程式化与假大空的现象更为普遍,显示出不良文风和写作弊端。中职学校已摆脱高考指挥棒,更应回归作文做人的理念。本文就如何把“感恩的心”融进中职作文教学,谈谈具体的作法。
【关键词】感恩;中职作文教学;作文做人
一直以来,中小学围绕升学率这一指挥捧,以分数论英雄,在“得作文者得天下”的今天,很多人对语文教育的认识还停留在应试阶段。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德育的重要途径。但教育者忽略“德育为首”的教学教育理念,“为做人而作文,以作文促做人”这一作文教学的价值观已经被彻底扭曲。考生作文中宿构、默写、套用的情况严重,模板化、程式化與假大空的现象更为普遍,显示出不良文风和写作弊端,很难找出有个性、有新意的,表达真情实感的好文章。中职学校已摆脱高考指挥棒,更应回归作文做人的理念。近几年,“文明风采”征文活动如火如荼地进行,正是思想教育融入作文教学的很好的切入点。本文就如何把“感恩的心”融进中职作文教学,谈谈具体的作法。
1、影像导入,营造感恩氛围
一说到写文章,大部分中职生都会说头疼、喊心烦,但是如果让他们看电影、听音乐,他们的反应却截然相反,热情高涨、乐此不彼。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篇中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人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创作者之所以能“辞发”,在于“情动”,文章之所以“虽幽必显”,在于观文者的“人情”。只有观赏者的心灵和创作者的心灵产生了沟通,乐其所乐,悲其所悲,创作才能顺理成章。如果作文课堂教学能做到“看画像以人情”,以及“听音乐以人情”,就一定能促使学生有感而发。
在进行“感恩的心”写作指导时,我首先播放了“筷子兄弟”推出的首部网络贺岁电影《父亲——父子篇》。影片以一个不懂事的混小子肖大宝的成长,以及父亲对儿子恨铁不成钢的严格要求,衬托出如山的父爱,戳中了学生的泪点。当插曲出现“长大以后才知道,你有多么不容易……一生要强的爸爸,我能为你做些什么,微不足道的关心,收下吧,谢谢你做的一切,双手撑起我们的家,总是竭尽所有把最好的给我,我是你的骄傲吗,还在为我而担心吗,你牵挂的孩子啊……”时,勾起无数同学的回忆、“触景生情”,对父爱的感情呼唤令学生再也控制不住,泪流满脸。
此刻,浓厚的感恩气氛弥漫了课室,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使学生身临其境,心入其境,片中所述内容猛烈撞击学生心扉,在学生心中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受到情感熏陶,激发学习、交流的兴趣,为写作做好充分的准备的。
利用多媒体巧设情境,让学生听听声情并茂的声音,看看栩栩如生的画面,欣赏品味细腻形象的歌词,用音乐、用真情熏陶学生,涌起他们内心深处原始的情感波动。教师善于把握和调控课堂气氛,增加课堂知识容量和密度,只有具备了这种课堂开发意识与能力,以往那些被我们忽视的生活场景与生活体验,才会被拿来当作作文教学的材料,从而为作文教学开辟出一片新天地。
2、对话交流,渲染感恩情绪
戈登·德莱顿说过:“一个充满乐趣的环境,可以导致很高的创造力。”作文教学也是如此。如果不创设良好的氛围,诱发学生的写作灵感,作文写作的成功几乎是不可能的。有了感恩的气氛,老师必须让它延伸、扩展。
我们知道,写作的本质是“对话”,写作的真魂是倾吐自己的心灵话语。有了影音的铺垫,同学们心理的话正等待老师搭建一个交流表达的平台。此时让学生自由说,再指名说,学生的感恩情感得以宣泄,感恩的情绪就得到进一步的渲染。
这时,老师可用低沉、充满情感的声音缓缓引导学生,片中的人和事使你想起了自己的一段经历吧:快乐的、伤心的、愧疚的、感激的……或许这个人使你念念不忘,或许这件事使你刻骨铭心,讲给大家听听,好吗?同学们都动情了。大家开始讲述自己的故事,教师也在一旁倾听他们的心声。
“从小到大,只要是爸爸说我,心里就有一种不愉快,现在回想起来,真是不懂事,越是长大就越是发现,父亲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谢谢筷子兄弟拍的这个短片,让我明白了很多,很感人……”
“即便你取得再优异的成绩,他也不会有太多的表扬;即便你变得越来越美丽,他也不会直夸你漂亮。可是当你遇到困难时,他会一直鼓励你;当你生病时,他会一直照顾你。这就是父亲,也许言语不多,但爱很真挚……”
对话交流,能充分抒发内心的情感,锻炼了语言的即兴表达能力和布局谋篇能力。这节课在上的过程中,同学的兴致极高,课堂氛围民主、和谐。平时上课不爱发言的同学也积极响应。为什么呢?我觉得这是因为他们对这个作文内容感兴趣,熟悉,有话可说。而且自主权真正的还给了他们。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作文课上,能够让学生抒发真实情感,抒发自己的真切体验,学生便真正成了作文的主人。教师让学生谈自己对感恩的体验,就是让他们抒发自己的情感,让他们为自己设置抒情的情境,敞开心怀谈体验,也让他们从交流中得到情感的熏陶。
3、写作推进。表达感恩情感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因素是学生接受信息的阀门,积极的情感是学生认识活动的“能源”和“发动机”。有了以上情感的宣泄,学生的创作就水到渠成。
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适当引导写作。“当你想起这个人的时候,你们之间已经产生了一种默契,在这最近的空间中,心与心最容易产生撞击。刚才从同学的叙事过程中,我们进一步感受到这两个字的含义——感动。原来在我们的生活中,有那么多的感动,曾经使我们感动的那一刻,可能来自于母亲、父亲、同学……这份感情往往体现在一个细节、一言一行上。同学们写作时,一定要选取最熟悉、最动情的生活画面,去感动自己、感动别人。
由于中职生的写作技巧欠缺,词句积累不多,教师还必须结合例文进行启发,进行一些个性化、特征化的技巧指导。比如让学生重温散文《合欢树》,它为我们讲述了史铁生与母亲之间的动情故事。作者以时间为线索,通过人物鲜活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来表现人物情感。如: 母亲那时已不年轻,为了我的腿,她头上开始有了白发。医院已明确表示,我的病目前没法治。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了很多钱。她倒总能找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是洗、敷、熏、灸。“别浪费时间啦,根本没用!”我说。我一心只想着写小说,仿佛那东西能把残疾人救出困境。“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她每说一回都虔诚地抱着希望。
《合歡树》中,母亲对儿子的爱通过这些细节描写来表达,胜似千言万语。
有了说话交流这一环节,再加上老师写作技巧的指导,然后布置作文。由于情在笔先,学生写来得心应手,觉得作文并不神秘也不可怕,而是一种享受和乐趣,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学生在作文时,由于种种原因,有时会出现思路中断,无法选材立意的现象。为此,我常创造与之相关的意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投入角色,联想所学知识,启迪潜在情感,渐进最佳写作状态。如让学生想想你每回放假回家、离家回校,父母是怎样做、怎样说的……在我的启发引导下,学生写出了情深意浓的作文。
4、精选点评,升华感恩美德
由于是结合“文明风采”征文活动进行的写作,所以,必须挑选好的作文进行参评。好作文的第一标准应该是真实——用真诚、真心、真情和朴素的语言,来描写身边发生的真人真事。此次作文学生写出的文章大都符合这一标准,我觉得非常欣慰。我肯定了这点,并把学生的作文粘贴在班级的宣传栏上,让大家互相欣赏、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学生的文章选材丰富,有的对自己行为的剖析与反思:我们一边尽情的挥霍父母的血汗钱,一边埋怨家里给零花钱给少了;懒得和父母交流,责怪父母没有给自己足够多的零用钱离家出走。以自我为中心,平时任性、自私;只注重自己的感受,只讲自己开心不开心不愿意承担自己的责任,逐渐成为了不懂感谢、不愿感激、不会感动的冷漠人;可以想象当地上一片小纸片都要分清是谁丢弃的,我们的班级还有什么存在的理由。有的对自己成长过程中受到过恩泽的感激: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亲友的关爱,陷入困境时好心人的救助,面对父母早起做好的早餐,我们不应该说一声谢谢吗?面对老师通宵改好的作业,找好的资料,我们不应该从心里觉得感激吗?在自己的贫困苦难的时候受到社会的帮助,我们不应该深深感动吗?还有对今后的感恩行动的表达:比如帮父母买一次早餐,放假的时候主动承担家务,利用假期打工赚钱帮父母买份生日礼物……
面对一篇篇情真意切的文章,我放手让学生自评、互评、谈感受,再推荐、筛选,教师对学生文章的亮点及评价环节的表现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客观公正的评价,使学生体会到无限的快乐和成就感。这也是关注学生、激励学生走向成功的有利渠道。
本次写作指导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写作氛围的创设锻炼了学生即兴表达的能力,撰写文章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布局谋篇能力,自评互评锻炼了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推荐、筛选更提升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最重要的还是培养了感恩意识。
把感恩教育融入到写作中,接受性好、践行性好,有助于促使学生内省、内察,体谅父母的艰辛和他人的善意,重视、尊重和感激别人对自己的付出。通过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去体验情感的迁移运用,实现情感升华,唤醒学生的心灵世界,在写作中学会做人,效果是理想的。所以,中职语文教师应借助“文明风采”征文活动奏响作文教学的强音。
【关键词】感恩;中职作文教学;作文做人
一直以来,中小学围绕升学率这一指挥捧,以分数论英雄,在“得作文者得天下”的今天,很多人对语文教育的认识还停留在应试阶段。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德育的重要途径。但教育者忽略“德育为首”的教学教育理念,“为做人而作文,以作文促做人”这一作文教学的价值观已经被彻底扭曲。考生作文中宿构、默写、套用的情况严重,模板化、程式化與假大空的现象更为普遍,显示出不良文风和写作弊端,很难找出有个性、有新意的,表达真情实感的好文章。中职学校已摆脱高考指挥棒,更应回归作文做人的理念。近几年,“文明风采”征文活动如火如荼地进行,正是思想教育融入作文教学的很好的切入点。本文就如何把“感恩的心”融进中职作文教学,谈谈具体的作法。
1、影像导入,营造感恩氛围
一说到写文章,大部分中职生都会说头疼、喊心烦,但是如果让他们看电影、听音乐,他们的反应却截然相反,热情高涨、乐此不彼。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篇中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人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创作者之所以能“辞发”,在于“情动”,文章之所以“虽幽必显”,在于观文者的“人情”。只有观赏者的心灵和创作者的心灵产生了沟通,乐其所乐,悲其所悲,创作才能顺理成章。如果作文课堂教学能做到“看画像以人情”,以及“听音乐以人情”,就一定能促使学生有感而发。
在进行“感恩的心”写作指导时,我首先播放了“筷子兄弟”推出的首部网络贺岁电影《父亲——父子篇》。影片以一个不懂事的混小子肖大宝的成长,以及父亲对儿子恨铁不成钢的严格要求,衬托出如山的父爱,戳中了学生的泪点。当插曲出现“长大以后才知道,你有多么不容易……一生要强的爸爸,我能为你做些什么,微不足道的关心,收下吧,谢谢你做的一切,双手撑起我们的家,总是竭尽所有把最好的给我,我是你的骄傲吗,还在为我而担心吗,你牵挂的孩子啊……”时,勾起无数同学的回忆、“触景生情”,对父爱的感情呼唤令学生再也控制不住,泪流满脸。
此刻,浓厚的感恩气氛弥漫了课室,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使学生身临其境,心入其境,片中所述内容猛烈撞击学生心扉,在学生心中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受到情感熏陶,激发学习、交流的兴趣,为写作做好充分的准备的。
利用多媒体巧设情境,让学生听听声情并茂的声音,看看栩栩如生的画面,欣赏品味细腻形象的歌词,用音乐、用真情熏陶学生,涌起他们内心深处原始的情感波动。教师善于把握和调控课堂气氛,增加课堂知识容量和密度,只有具备了这种课堂开发意识与能力,以往那些被我们忽视的生活场景与生活体验,才会被拿来当作作文教学的材料,从而为作文教学开辟出一片新天地。
2、对话交流,渲染感恩情绪
戈登·德莱顿说过:“一个充满乐趣的环境,可以导致很高的创造力。”作文教学也是如此。如果不创设良好的氛围,诱发学生的写作灵感,作文写作的成功几乎是不可能的。有了感恩的气氛,老师必须让它延伸、扩展。
我们知道,写作的本质是“对话”,写作的真魂是倾吐自己的心灵话语。有了影音的铺垫,同学们心理的话正等待老师搭建一个交流表达的平台。此时让学生自由说,再指名说,学生的感恩情感得以宣泄,感恩的情绪就得到进一步的渲染。
这时,老师可用低沉、充满情感的声音缓缓引导学生,片中的人和事使你想起了自己的一段经历吧:快乐的、伤心的、愧疚的、感激的……或许这个人使你念念不忘,或许这件事使你刻骨铭心,讲给大家听听,好吗?同学们都动情了。大家开始讲述自己的故事,教师也在一旁倾听他们的心声。
“从小到大,只要是爸爸说我,心里就有一种不愉快,现在回想起来,真是不懂事,越是长大就越是发现,父亲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谢谢筷子兄弟拍的这个短片,让我明白了很多,很感人……”
“即便你取得再优异的成绩,他也不会有太多的表扬;即便你变得越来越美丽,他也不会直夸你漂亮。可是当你遇到困难时,他会一直鼓励你;当你生病时,他会一直照顾你。这就是父亲,也许言语不多,但爱很真挚……”
对话交流,能充分抒发内心的情感,锻炼了语言的即兴表达能力和布局谋篇能力。这节课在上的过程中,同学的兴致极高,课堂氛围民主、和谐。平时上课不爱发言的同学也积极响应。为什么呢?我觉得这是因为他们对这个作文内容感兴趣,熟悉,有话可说。而且自主权真正的还给了他们。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作文课上,能够让学生抒发真实情感,抒发自己的真切体验,学生便真正成了作文的主人。教师让学生谈自己对感恩的体验,就是让他们抒发自己的情感,让他们为自己设置抒情的情境,敞开心怀谈体验,也让他们从交流中得到情感的熏陶。
3、写作推进。表达感恩情感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因素是学生接受信息的阀门,积极的情感是学生认识活动的“能源”和“发动机”。有了以上情感的宣泄,学生的创作就水到渠成。
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适当引导写作。“当你想起这个人的时候,你们之间已经产生了一种默契,在这最近的空间中,心与心最容易产生撞击。刚才从同学的叙事过程中,我们进一步感受到这两个字的含义——感动。原来在我们的生活中,有那么多的感动,曾经使我们感动的那一刻,可能来自于母亲、父亲、同学……这份感情往往体现在一个细节、一言一行上。同学们写作时,一定要选取最熟悉、最动情的生活画面,去感动自己、感动别人。
由于中职生的写作技巧欠缺,词句积累不多,教师还必须结合例文进行启发,进行一些个性化、特征化的技巧指导。比如让学生重温散文《合欢树》,它为我们讲述了史铁生与母亲之间的动情故事。作者以时间为线索,通过人物鲜活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来表现人物情感。如: 母亲那时已不年轻,为了我的腿,她头上开始有了白发。医院已明确表示,我的病目前没法治。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了很多钱。她倒总能找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是洗、敷、熏、灸。“别浪费时间啦,根本没用!”我说。我一心只想着写小说,仿佛那东西能把残疾人救出困境。“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她每说一回都虔诚地抱着希望。
《合歡树》中,母亲对儿子的爱通过这些细节描写来表达,胜似千言万语。
有了说话交流这一环节,再加上老师写作技巧的指导,然后布置作文。由于情在笔先,学生写来得心应手,觉得作文并不神秘也不可怕,而是一种享受和乐趣,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学生在作文时,由于种种原因,有时会出现思路中断,无法选材立意的现象。为此,我常创造与之相关的意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投入角色,联想所学知识,启迪潜在情感,渐进最佳写作状态。如让学生想想你每回放假回家、离家回校,父母是怎样做、怎样说的……在我的启发引导下,学生写出了情深意浓的作文。
4、精选点评,升华感恩美德
由于是结合“文明风采”征文活动进行的写作,所以,必须挑选好的作文进行参评。好作文的第一标准应该是真实——用真诚、真心、真情和朴素的语言,来描写身边发生的真人真事。此次作文学生写出的文章大都符合这一标准,我觉得非常欣慰。我肯定了这点,并把学生的作文粘贴在班级的宣传栏上,让大家互相欣赏、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学生的文章选材丰富,有的对自己行为的剖析与反思:我们一边尽情的挥霍父母的血汗钱,一边埋怨家里给零花钱给少了;懒得和父母交流,责怪父母没有给自己足够多的零用钱离家出走。以自我为中心,平时任性、自私;只注重自己的感受,只讲自己开心不开心不愿意承担自己的责任,逐渐成为了不懂感谢、不愿感激、不会感动的冷漠人;可以想象当地上一片小纸片都要分清是谁丢弃的,我们的班级还有什么存在的理由。有的对自己成长过程中受到过恩泽的感激: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亲友的关爱,陷入困境时好心人的救助,面对父母早起做好的早餐,我们不应该说一声谢谢吗?面对老师通宵改好的作业,找好的资料,我们不应该从心里觉得感激吗?在自己的贫困苦难的时候受到社会的帮助,我们不应该深深感动吗?还有对今后的感恩行动的表达:比如帮父母买一次早餐,放假的时候主动承担家务,利用假期打工赚钱帮父母买份生日礼物……
面对一篇篇情真意切的文章,我放手让学生自评、互评、谈感受,再推荐、筛选,教师对学生文章的亮点及评价环节的表现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客观公正的评价,使学生体会到无限的快乐和成就感。这也是关注学生、激励学生走向成功的有利渠道。
本次写作指导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写作氛围的创设锻炼了学生即兴表达的能力,撰写文章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布局谋篇能力,自评互评锻炼了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推荐、筛选更提升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最重要的还是培养了感恩意识。
把感恩教育融入到写作中,接受性好、践行性好,有助于促使学生内省、内察,体谅父母的艰辛和他人的善意,重视、尊重和感激别人对自己的付出。通过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去体验情感的迁移运用,实现情感升华,唤醒学生的心灵世界,在写作中学会做人,效果是理想的。所以,中职语文教师应借助“文明风采”征文活动奏响作文教学的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