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与思维能力的培养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yi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中年级的学生,年龄大约为9~10岁,这一年龄段的儿童其思维方式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并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的关键阶段,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
  一、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与思维能力的培养意义
  (一)丰富知识内容
  一是数域与数位不断扩展,相应地不同数域内运算法则也发生变化,但都以低年级所学内容为基础,是在此基础上的推广。二是对几何初步知识的认识,由对简单几何形体的直观认识(准确地说出几何形体的名称)发展到对这些几何形体(主要指平面图形)本质属性的掌握。通过对几何实体(模型)的抽象,形成几何表象,并掌握其本质属性。思考问题时,不再单靠知觉表象,而逐步学会以逻辑推理解决各种守恒问题(例如求组合图形的面积)。三是对应用题的掌握.随着学生知识经验的日益丰富.由掌握简单的关于加减、乘除的一步(或比较容易的二步)应用题,发展到根据常见的数量关系,列综合算式解决的两步(或比较容易的三步)应用题,并且掌握特定类型应用题的模式。四是能看懂简单的统计图表,认识重量、面积的计量单位。
  (二)提高逻辑推理能力与道德教育
  从发展思维能力方面看,学生能借助于直观图形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分析、比较以及初步的抽象、概括,逐步建构自己日益完善的认知结构,在此过程中,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逐步提高,智力得到进一步发展。还要利用数学教学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尤其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品质。
  二、强化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与思维能力的培养的建议
  (一)揭示本质规律,培养思维的缜密性
  思维的缜密性是指考虑问题时,要仔细、严谨、周密、有理有据。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经常出现抄错数字、符号,四则混合运算漏步或跳级等现象。这不能简单地认为是粗心,其实是没有养成缜密的思维习惯。例如,计算

有的学生一看就写:第①题等于0,第②题等于1。这两个结果都是不正确的。出现这种错误的原因是有些学生对运算性质、定律等一知半解,只大概记住表面形式,用的时候就乱了套。在小学教材中,我们讲了许多法则、公式、定律,这些都是计算的依据。在教学中,我们不但要使学生掌握这些依据,还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沟通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揭示它们的本质规律。这样,学生就肯定不会出现以上的错误了。
  (二)提高计算技巧,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思维过程的灵活程度,它表现为能够针对不同的问题,采用不同的解决办法。在教学中,除了要让学生掌握一些常规算法外,还要注意培养学生根据不同的题目,灵活选择算法的能力。例如,计算

,一般學生都会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
  原式

。   这种算法虽然简便了,但是还要引导学生这样算:原式

。就显得更简便。有些算式,表面上看不好算,但变通一下,就能用简便方法算了,这样更能体现思维的灵活性。如49-97+55,按运算顺序第一步不够减,有的学生以为题目错了,其实同级运算可以改变次序算:原式=45+55-97=3。再如0.24*98+0.48,根据数学特点,0.48=0.24*2,应用乘法分配律,可把原式转化后计算:0.24*98+0.24*=0.24*(98)+2=0.24*100=24。在教学时,若能根据计算特点引导学生进行变式计算,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就能得到充分发展。
  (三)训练计算速度,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过程的快慢程度。它表现为对问题能够迅速、正确地作出判断,从而很快地找出解決问题的方法。为此,教学时不但要求学生算得对,还要在正确的基础上提高计算速度。为提高计算速度,要根据教材特点进行经常性的训练。既要训练学生发现明显的简算因素,还要训练他们善于发现比较隐蔽的简算因素。
  (四)鼓励优化解法,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思维的独创性是指思维过程的创新程度。它表现为患考问题有独到之处,有一定的创新。为此,在教学中要善于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鼓励学生提出合理的、与众不同的优化解法。
  三、总结
  心理学研究认为,小学中年级是整个小学阶段的关键时期。尤其是4年级,是智力发展的“转折时期”。进入小学中年级,学生所要掌握的数学知识有许多是不能直接感知的,学生就需要逐步学会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方法。因此,小学中年级的数学教学就承担着培养思维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任务。
其他文献
班级是学校工作的一个基本单位,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组织。搞好班集体建设,能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集体责任感、荣誉感。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在班级管理中,能够做到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是班级管理的最高追求。那么如何做到这一最高之追求呢?  学生是班级的主角,班主任的职责就在于引导学生当好主角,使之具有自主管理意识和主动参与教育的能力。长期以来学生多受“保姆式
期刊
有句话叫“百年教育,德育为先”,在新的课程标准中也把德育教育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德育工作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和核心,是塑造学生心灵的奠基工程。其效果是衡量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要寻求科学、有效的德育渗透途径和方法,从而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这是具有深远意义的一種有益尝试。我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既要搞好教学工作,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那么怎样才
期刊
现在的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由于受到场地、观念的影响,加之学业负担日趋加重,使得大部分学生没有参加锻炼的习惯和时间。他们的健身运动主要来自于体育课。而现有的体育课时还不能够有效的达到全面锻炼。针对这个情况,体育教师要有效的布置体育课外作业,使体育课的功能得到延伸,使学生养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从而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那么,如何有效实施体育课外作业呢?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多方
期刊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新课程改革犹如一股春风吹遍布全国各地,也吹进了偏远的大山。课程改革对于山村教师来说简直是个“稀客”。山村的教师捧着崭新的课本,心中茫然了,如何将这次“革命”进行到底?只觉肩上的担子沉沉的。但也不能放弃啊!路,再难,也得走下去。  眼前的这担子如何挑起,还得审视一下所面临的问题。山村小学里寥寥无几的老师还都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师范毕业生,还有部分是初中毕业生,进了
期刊
课堂教学不是预设教案的机械执行,而是一件千变万化的“艺术品”,它并非时时都会按照预设顺利进行。氛围在变,教师在变,学生在变,环境在变,时间也在变,因此,课堂要井然有序,教师组织课堂秩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习的态度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发现上课进程中发生的细微变化,并运用教育机制随时调控教学,使课堂教学顺利、有效的进行,否则就无法驾驭课堂。  一、巧用肢体动作  实践表明,教师的一些肢体
期刊
记得以前老人经常说的一句话是“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无论干什么身体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而自从2008年体质监测以来,学生监测的成绩情况每况愈下。体育课中学生猝死、生病时有发生。这些问题的出现影响了孩子的学习生活,也给我们广大体育教师敲响了警钟。体育课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体育课的目的、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基本技术、技能和知识。目前有的学校和教师为了尽量避免事故的发生,在体育课中采取
期刊
有人说: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也有人说:教师是社会道德风尚的倡导者和先行者,教师是春蚕,直到抽尽最后一根丝;教师是蜡烛,直到发出最后一片光。十年前,怀揣着美丽的梦想,我踏上这条充满希望的阳光之旅。漫漫长路,一路走来,虽有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惑,但更多的时候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十三年的辛勤耕耘,十三年的默默守望,使我深深的喜爱着教师这一平凡而充实的职业。  
期刊
新教育下的课堂教学过程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参与,而实验课教学更是需要学生主动参与,并且要让学生自己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想参与、敢参与、会参与、善参与的热情,使学生感受、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让所有学生能主动地、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从中感受成长的快乐和幸福。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体验科学家的探究历程,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我就谈一下在生物实验课堂教
期刊
初中物理是九年义务教育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初中学生在物理课中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受到观察、实验的初步训练,这对完成义务教育的任务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组织好初中物理教学呢?  一、 培养兴趣、激发情感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果能针对学生好奇心极强的心理特点,利用初中物理形象、直观、定性多、定量少、涉及范围广的特点,培养浓厚的兴趣,激发丰富的情感,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就能大幅度提高。  第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部现行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化学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为此,中学化学教学中,充分发挥化学学科“以实验为基础”的特征优势,挖掘和开发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功能,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开展新课程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都有重要的意义。学会探究是中学化学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它是认知性学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