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理财品种:
德银百利达1挂钩黄金结构性投资产品(简称“百利达”)
产品类型:挂钩型产品
挂钩标的:伦敦黄金现货上午定盘价
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4.50
到期所得:该理财计划的到期所得计算方式为:
(1)如果触发事件没有发生,最终表现大于或等于110%,则到期所得;投资本金×104.5%
(2)如果触发事件没有发生,最终表现小于110%,则到期所得=投资本金×100.36%
(3)其他情况,则到期所得=投资本金×100%
触发事件:在任一交易日(不包括初始观测日,包括最终观测日),如果挂钩标的物当天的指数价格水平低于初始观测日指数价格水平的80%,或高于初始观测日指数价格水平的130%,则视为触发事件发生。
最终表现:最终观测日收市价格水平,初始观测日收市价格水平
本金保证:100%到期保本。
律师点评:
近期。黄金价格持续上涨,直逼1100美元每盎司,而黄金价格上升通道的渐趋明朗,也进一步带动了银行挂钩黄金产品的热销,多家银行陆续推出了与黄金相关的结构性产品。目前,各银行推出的挂钩黄金产品,大致有三种结构:第一种是对称区间型。银行预先设定金价的波动区间,在产品的投资期限内,如果金价在事先设定的区间内波动,投资者将获得预期最高收益;如果波动超出所设定的区间,则只能获得较低的收益甚至只有零收益。第二种是非对称区间型。投资者通过看涨黄金或看跌黄金,从而获取最终收益。第三种是触发型。只要在产品的运行期内,黄金价格触碰或超过预先设定的一个价位或者涨幅,投资者就可获得产品协议书上写明的最高预期收益率。德意志银行推出的“百利达”则属于第一、三种的混合型,即对称区间兼触发型的挂钩黄金产品。与其他挂钩型产品一样,挂钩黄金产品的收益,尽管与挂钩对象的走势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关键还是取决于产品的结构。投资者如果只关心挂钩对象的中长期走势而忽略了产品的结构设计,很容易误人挂钩黄金产品的结构性陷阱,从而导致最终黄金涨了,投资收益却基本为零的尴尬局面。
首先,在挂钩黄金产品的结构设计中,触发事件发生的概率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小。譬如该款挂钩黄金产品,其触发事件发生的标准为,在任一交易日(不包括初始观测日,包括最终观测日),如果挂钩标的物当天的指数价格水平低于初始观测日指数价格水平的80%,或高于初始观测日指数价格水平的130%,则视为触发事件发生。仔细考察近几年黄金历史价格的波动情况,我们不难发现黄金价格下跌20%或上涨30%是很普遍的情形。因此,投资者面临因触发事件的发生而导致收益归零的风险远远高于自己的预期和银行的宣传。
其次,产品达到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的概率也远小于其达到最低年化收益率的概率。该款挂钩黄金产品规定,如果触发事件没有发生,最终表现大于或等于110%,则到期投资收益率为4.5%;如果触发事件没有发生,最终表现小于110%,则到期投资收益率为0.36%(最终表现=最终观测日收市价格水平/初始观测日收市价格水平)。因此,投资者的收益实际上只存在最高4.5%和最低0.36%两种情形,而无论最终表现如何,对投资者而言都是不合算的。真是应了那句俗话:买的永远不如卖的精。
再者,挂钩黄金产品的保本优势与其它黄金投资产品相比也并不十分显著。在一个黄金价格上涨的周期中,保本的优势基本不存在,也根本不可能像银行宣称的那样可以有效抵制通货膨胀的风险。即使在黄金价格下跌的周期中,该类产品的保本优势也并不彰显,因为黄金价格的波动没有股票剧烈,20%的亏损也并不像做股票那么容易发生。同时,像黄金T+D、黄金期货等产品还具有做空机制,投资者不仅可以规避下跌风险,还有获利的空间。
总之,购买黄金挂钩产品并不是说只要金价上涨了,投资者就一定能获得高收益,关键在于产品的结构设计。因此,在购买该类产品时,投资者应看清产品的运行条款,特别是弄清其挂钩条件,尽量选择挂钩条件宽松的产品。
德银百利达1挂钩黄金结构性投资产品(简称“百利达”)
产品类型:挂钩型产品
挂钩标的:伦敦黄金现货上午定盘价
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4.50
到期所得:该理财计划的到期所得计算方式为:
(1)如果触发事件没有发生,最终表现大于或等于110%,则到期所得;投资本金×104.5%
(2)如果触发事件没有发生,最终表现小于110%,则到期所得=投资本金×100.36%
(3)其他情况,则到期所得=投资本金×100%
触发事件:在任一交易日(不包括初始观测日,包括最终观测日),如果挂钩标的物当天的指数价格水平低于初始观测日指数价格水平的80%,或高于初始观测日指数价格水平的130%,则视为触发事件发生。
最终表现:最终观测日收市价格水平,初始观测日收市价格水平
本金保证:100%到期保本。
律师点评:
近期。黄金价格持续上涨,直逼1100美元每盎司,而黄金价格上升通道的渐趋明朗,也进一步带动了银行挂钩黄金产品的热销,多家银行陆续推出了与黄金相关的结构性产品。目前,各银行推出的挂钩黄金产品,大致有三种结构:第一种是对称区间型。银行预先设定金价的波动区间,在产品的投资期限内,如果金价在事先设定的区间内波动,投资者将获得预期最高收益;如果波动超出所设定的区间,则只能获得较低的收益甚至只有零收益。第二种是非对称区间型。投资者通过看涨黄金或看跌黄金,从而获取最终收益。第三种是触发型。只要在产品的运行期内,黄金价格触碰或超过预先设定的一个价位或者涨幅,投资者就可获得产品协议书上写明的最高预期收益率。德意志银行推出的“百利达”则属于第一、三种的混合型,即对称区间兼触发型的挂钩黄金产品。与其他挂钩型产品一样,挂钩黄金产品的收益,尽管与挂钩对象的走势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关键还是取决于产品的结构。投资者如果只关心挂钩对象的中长期走势而忽略了产品的结构设计,很容易误人挂钩黄金产品的结构性陷阱,从而导致最终黄金涨了,投资收益却基本为零的尴尬局面。
首先,在挂钩黄金产品的结构设计中,触发事件发生的概率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小。譬如该款挂钩黄金产品,其触发事件发生的标准为,在任一交易日(不包括初始观测日,包括最终观测日),如果挂钩标的物当天的指数价格水平低于初始观测日指数价格水平的80%,或高于初始观测日指数价格水平的130%,则视为触发事件发生。仔细考察近几年黄金历史价格的波动情况,我们不难发现黄金价格下跌20%或上涨30%是很普遍的情形。因此,投资者面临因触发事件的发生而导致收益归零的风险远远高于自己的预期和银行的宣传。
其次,产品达到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的概率也远小于其达到最低年化收益率的概率。该款挂钩黄金产品规定,如果触发事件没有发生,最终表现大于或等于110%,则到期投资收益率为4.5%;如果触发事件没有发生,最终表现小于110%,则到期投资收益率为0.36%(最终表现=最终观测日收市价格水平/初始观测日收市价格水平)。因此,投资者的收益实际上只存在最高4.5%和最低0.36%两种情形,而无论最终表现如何,对投资者而言都是不合算的。真是应了那句俗话:买的永远不如卖的精。
再者,挂钩黄金产品的保本优势与其它黄金投资产品相比也并不十分显著。在一个黄金价格上涨的周期中,保本的优势基本不存在,也根本不可能像银行宣称的那样可以有效抵制通货膨胀的风险。即使在黄金价格下跌的周期中,该类产品的保本优势也并不彰显,因为黄金价格的波动没有股票剧烈,20%的亏损也并不像做股票那么容易发生。同时,像黄金T+D、黄金期货等产品还具有做空机制,投资者不仅可以规避下跌风险,还有获利的空间。
总之,购买黄金挂钩产品并不是说只要金价上涨了,投资者就一定能获得高收益,关键在于产品的结构设计。因此,在购买该类产品时,投资者应看清产品的运行条款,特别是弄清其挂钩条件,尽量选择挂钩条件宽松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