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M15甲醇汽油对发动机排放的影响

来源 :中国化工贸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FDSA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首先概述了M15甲醇汽油的组成及优缺点,然后采用适宜的试验方法,通过发动机台架试验、整车耐久试验对M15甲醇汽油的性能,以及对发动机排放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M15甲醇汽油 发动机排放 双怠速法 稳态工况法
  引言
  甲醇汽油多指由甲醇、基础汽油和添加剂按照一定比例调配而成的混合物,具有良好的抗爆性和环保节能性,是代替原油的新型车用燃料,当甲醇掺入量为15%时,效果较好,称作M15甲醇汽油,清洁性高、保持期长、能耗低、投资少,且调和简单、比较通用,但容易分层,对发动机有较大的腐蚀性。汽车尾气排放经常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甲醇一经燃烧,易产生甲醛、乙醛等有害气体,危害到人体健康,如何有效控制甲醇燃料的排放量,在当前广受关注。
  一、试验方法
  样车为帕萨特领驭,由上海大众汽车厂生产;发动机选用的是同轴四缸点燃式发动机,同样来自上海大众汽车厂,排量1.78L,最大扭矩155N·m;M15甲醇汽油来自潍坊中通环保燃料有限公司,性能良好,完全符合国家规定标准。
  在测试发动机排放特性时,国内多依赖于台架试验,难以全面反映车辆的实际排放状况,为此,该试验首先在内燃机研究所开展了发动机台架试验,试验设备为ECDM—48L—2WD转鼓试验台,试验方法按照相关标准进行。然后于上海大众汽车厂内开展了整车道路耐久试验,行驶一段里程后,对整车的实际排放状况进行检测,检测设备为MEXA—7500DEGR排气分析系统,严格按照大众汽车厂的SWP标准进行。此外,试验发动机系统还包括散热器、消声器、空气滤清管、三元催化器、排气连接管等。
  二、不同比例的甲醇汽油对发动机排放的影响
  选用93#、M15、M30三种甲醇汽油,均掺加有适量的抗腐蚀剂和助溶剂,先后采用了以下两种测试方法:
  1. 稳态工况法
  保持整个过程的匀速行驶,首先设定车速为30Km/h,按照加速度1.47m/s2时负荷的40%进行加载;然后设定车速为45Km/h,按照加速度1.47m/s2时负荷的20%进行加载。从测试结果来看,与93#汽油相比,M15甲醇汽油排放的NO、CO均有所降低,HC排放量有少量增长,但利用氧化催化反应器加以处理;M30甲醇汽油在CO、HC排放量的控制上效果良好,但NO的效果不明显,因为甲醇燃烧时,热量传播很快,滞燃气长,点火提前角需有所增大,以至于NO增加,同时甲醇又具有较高的蒸发潜热,可降低燃烧温度及压缩温度,所以效果并不明显。
  2.双怠速法
  因测试结果用排放气体的浓度来表示,没有NO监控,最终只能测试HC及CO的浓度,结果显示:与93#汽油相比,M15、M30甲醇汽油的CO排放量稍微下降,因为发动机在承受中小负荷时,电控汽油机为闭环控制,当接收到氧传感器反馈的信息后,ECU会对电子节气门进行适当调整,以至于燃料燃烧时的相对过量空气始终保持在1附近,所以CO排放量的下降幅度较小。而就HC排放量而言,汽油机转速越快,HC排放量越高,因为在高负荷下,发动机内的混合气浓度增加,缸内压力较大,会有一小部分混合气被迫进入不易燃烧的地方,如活塞环侧缝等,致使燃气无法燃烧;而且,当混合燃料的循环变动增大时,也很容易导致不能充分燃烧,进而HC排放量增多。
  从结果分析中可知,甲醇汽油比93#汽油的排放效果好,HC、CO、NO排放量较低,而M15和M30甲烷汽油相比,前者的排放效果更佳。
  三、不同配方的M15甲烷汽油对发动机排放的影响
  1. 喷油量调整前
  从上个试验中可知,M15在降低HC、CO和NO排放量上有较好的效果,但不同配方起到的效果是否一样呢?为此,采用3 种配方,调配成A#、B#、C#3种M15甲醇汽油,分别进行测试,结果显示:三者都能有效减少HC、NO、CO的排放,且A#综合效果最好,差别源于添加剂的数量不同。因M15甲醇汽油容易分层,且容易腐蚀发动机,所以添加了低碳醇类物质和腐蚀抑制剂,对其排放量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当低碳醇类物质过多时,HC排放量较大,易破坏发动机的润滑性,所以应严格控制添加剂的掺加量。
  2. 喷油量调整后
  A#M15甲醇汽油的低热值较低,使得发送机动力性能不足,为此适当增加了喷油量,以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能。原发动机各工况点的空燃比约为0.85—0.95,很容易出现燃油燃烧不完全的情况,致使CO、HC的排放量增多;而使用A#M15甲烷汽油后,空燃比增加了近0.05,增加了含氧量,使得燃料燃烧更为充分,加上甲醇自身燃烧时能够自供氧,可使燃烧更为充分,进而降低CO、HC的排放量;而喷油量调整后,空燃比与原机水平相当,易出现燃料燃烧不完全的情况,所以CO、HC排放比调整前高。
  3.A#M15甲醇汽油对整车排放的影响
  在耐久试验测试中,将行驶的里程数分为磨合后、6万Km、10万Km三个阶段,分别对其整车排放进行了测试。按照国三排放标准,HC限值为0.20,CO为0.30 ,NO为0.15 .使用A#M15甲醇汽油时,在前两个阶段,排放量在限值以内,当行驶里程达到10万Km后,CO排放值超标,HC、NO值接近极限,而使用汽油时,此时排放值约为限值的70% 。这意味着使用A#M15甲醇汽油后,发动机的燃烧状况恶化,三元催化转化器的老化加剧。在检查原因时,更换了三元催化系统,再次检测时排放状况良好,说明三元催化转化器的老化是導致排放超标的主因,即使用A#M15甲醇汽油,容易加快三元催化系统的老化,因为在相同的工况下,A#M15甲醇汽油的排气温度比汽油高,尤其是速度较高时更为明显。按照SWP规范进行的整车耐久道路试验,高速工况所占比重较大,发动机的热负荷较高,排气经常处于高温状态,所以使用A#M15甲醇汽油作为燃烧燃料时,会使排气温度变得更高,从而加快三元催化转化器的老化速度。
  4. 实验结果
  经过试验可知,使用M15甲醇汽油作为车用燃料,可减少尾气中HC、CO、NO的排放量,前两者较为明显,后者不明显;而同是M15甲醇汽油,配方不同、添加剂的掺加量不同时,会形成不同程度的降低;若处于高速高负荷状态,M15甲醇汽油经燃烧,排气温度会大幅增加,易加剧三元催化转化器的老化。
  四、结束语
  原油是最为常用的车用燃料,由于是一次性能源,总量不断减少,以至于出现原油危机,为缓解危机,需用另一种材料代替,鉴于原油的污染性较大,一种新型的环保型燃料甲醇汽油迅速兴起,M15甲醇汽油的综合性能最佳,应用较广,可有效降低CO、NO、HC等排放物的排放量,是未来的主要趋势。
  参考文献:
  [1] 陈伟芳.M15甲醇汽油对发动机排放的影响[J].内燃机工程,2009,27(3):210-211
  [2] 胡建功,张翠平,任超超,牟红雨.甲醇汽油对发动机动力经济及排放性能的影响[J].汽车与配件,2010,24(49):130-131
  [3] 李文乐.甲醇汽油在国内外应用情况及分析[J].化工进展,2010,29(3):210-211
  [4] 张凡.甲醇汽油混合燃料发动机燃烧与排放特性研究[D].清华大学,2010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在炼油厂进行酸性水的处理过程中,采取什么的方式进行酸性水的脱硫除氨显得十分重要,本文结合炼油厂的实际炼油过程,对脱硫除氨相关技术做简要阐述。  关键词:炼油厂 酸性水 脱硫除氨  所谓炼油厂的酸性水具体是指催化裂化、常减压、加氢裂化等相关的加工装置中塔顶油水的水分离器、液态烃水洗等相关单元的排水,虽然酸性水的排水量比较小,但是却占整个炼油厂污水的十分之一还多,而
摘 要:面对我国目前石油紧张状况,首先要加强我国石油企业开采的管理,其次应该加强开采技术的创新,通过改进现有的采油技术,不仅能够提高原油采收率,也能够从某种角度解决我国未来的国际民生问题。  关键词:现代采油技术 石油 应用  一直以来我国的石油供给大部分都是由中国石油企业承担的,但是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对石油的需求越来越多,仅靠中国石油企业供给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为此,我国必须从国
摘 要:分析了大位移井钻井的关键技术,以及国内外研究和应用水平,包括降低摩阻和扭矩技术,井眼清洗技术,井身剖面和钻柱优化设计,井壁稳定技术,套管磨损预测与防治技术等。并分析我国大位移井钻井技术研究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关键词:大位移井 导向钻井 井眼稳定 钻井液  大位移井始于20世纪20年代,随着水平井钻井技术的不断发展,大位移井已经在油气勘探和开发中显示出其巨大的潜力。美国、挪威、澳大利亚、
摘 要:双阶梯、薄油层水平井技术是利用水平井开采不同油层的钻井技术。中靶精度要求高,给钻井施工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针对薄油层水平井的特点,从工程设计、施工工艺、测量技术等方面,结合该地区的施工情况,总结出了配套的水平井钻井工艺技术。  关键词:薄油层 双阶梯 水平井 钻井技术  薄油层水平井是指利用水平井技术控制水平段井眼轨迹在厚度不超过1m的油层里穿行,确保最大限度地钻穿油层的水平井。由于油层太
摘 要:本文介绍了仿水平井技术在现河低渗透油藏的应用,总结了低渗透油藏仿水平井技术的主要做法和经验,表明仿水平井技术可以有效动用一些储量丰度较低的低渗透油藏,实现未动用储量的有效开发,是国内低渗透油藏开发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 仿水平井技术  2012年以来现河采油厂先后在六个新区产能建设区块开展了仿水平井井网开发,通过优化方案论证、深化压裂工艺技术突破与集成配套、细化动态监测相关制度
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与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是马列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结晶,是中国共产党最根本的组织制度、领导制度和政治纪律,是当代中国创造力、凝聚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