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治疗本土化与本土心理治疗的发展

来源 :心理技术与应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weib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对心理治疗本土化与本土心理治疗的概念进行了界定,阐述心理治疗本土化的自发过程,以及心理治疗本土化的两条途径,论述了文化在心理治疗本土化中的重要作用,并对中国主要的本土心理治疗方法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关键词:心理治疗;本土化;本土心理治疗
  要探讨心理治疗本土化和本土心理治疗,首先需要对两者的基本概念进行界定。从语法角度看,心理治疗本土化是一个动词性短语,本土心理治疗是名词性短语,两者都涉及本土,然而两个短语意思差别却很大。心理治疗的本土化是指在心理治疗的过程中,一国、一定区域或民族在引进或使用外来的心理语言、理论、方法、临床治疗操作规范等方面时与本国的语言、文化、社会、人文等实际特点相结合,并使其成为本土心理治疗一部分的过程。本土心理治疗则主要是指治疗的内容,是将西方治疗模式的概念、理论、方法、测验、治疗操作规范等加以修订,使治疗与文化的联系更加密切[1]。本土心理学的关键在于构建出植根于靶文化之中的概念框架和方法,而不是依赖所引入的西方概念框架和方法[2]。贾林祥、叶浩生提出本土心理学至少应符合如下条件:一是有其深刻的社会文化历史根源;二是自主性;三是体现和反映当今社会的文化特点;四是有独到的概念体系及研究策略[3]。但是需要指出的是,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文明古国,在其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心理学思想及一些传统的心理治疗方法,随着西方心理学的传入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其中有些已经现代化,还有些没有与西方心理学进行深入结合的,也当属本土心理治疗。心理治疗的本土化以及本土心理治疗的产生是心理学发展全球化的结果和产物,如果将各国的心理学理解为非线性混沌理论中由于不同的初始值而出现不同的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的话,那么混沌理论的普适性[4]决定了心理治疗可以本土化,即在心理治疗本土化的过程中,本土心理治疗吸收了外来心理治疗具有普遍性和共性的东西,因为只有外来心理治疗方法中具有普适性的东西才能适用于全人类的心理治疗需要。既然主流的心理治疗以及任何其他本土心理治疗都不能完美地适用于全体人类的心理治疗,那么本土心理治疗将会成为继续全球化的媒介[5],促进世界心理治疗的发展。
  一、心理治疗的本土化
  (一)心理治疗本土化是一个自发形成的过程
  心理治疗本土化并不是心理学家们自己提出来的概念,它是在主流心理治疗向本土流传和使用的过程中出现了种种问题,临床治疗的心理工作者们不自觉地将其与本土文化、历史、人文、社会等进行结合,吸取了对治疗有利的精华或者说那些具有普适性的部分,去除了不适合的部分,构建出植根于靶文化的、与任何其他心理治疗都不相同的心理理论和心理治疗方法。因此心理治疗的本土化是自发的,这一过程首先客观存在,而后才被提出来,这也是本土心理治疗产生的过程。
  (二)心理治疗本土化的两条途径
  心理学本土化的途径主要有内源本土化与外源本土化。内源本土化是指理论、概念和方法从某一文化内部产生,本土性的信息被视为心理学之诞的最初来源;外源本土化是指引进某些心理学的理论、概念和方法,然后将其进行改造以适应当地的文化背景[6]。那么心理治疗的本土化也应该是与之对应的两条途径(心理治疗内源本土化和心理治疗外源本土化),采用内源本土化心理治疗途径的工作者,中医心理治疗当是他们的主流。属于心理治疗外源本土化的,多是有过出国学习西方心理学的经历,或接受过西方心理学培训的人,以从事西医或西方心理治疗为主。
  (三)心理治疗本土化,文化是最重要的因素
  文化是指人类社会中具有一定历史延续性和群体特征的行为习惯。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这些都是在心理治疗本土化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地方。从文化心理学的视角看,在咨询动机、咨询效果、咨询关系上,西方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理论都不完全适合东方人的性格与心理问题[7]。现代系统的心理治疗理论及操作技术大都产生于西方,而心理治疗的理论建构、价值取向和具体操作会受到社会文化的深刻影响,西方的心理治疗理论、概念、技术在应用于不同民族和文化背景的咨询时往往会产生不相容性和矛盾[8]。在缺乏文化适配性的前提下,心理咨询的普及与推广可能会造成表面的繁荣,却掩盖了存在的问题或者转移了人们对更为本质问题的关注。由于其涉及人的价值观与文化性格,尤其是文化的影响,当借助西方心理咨询理论解释中国人的心理问题时,必然会带来基于文化差异的偏差。任何个体的复杂而高级的心理和行为,都浸润了他所生存社会的独特文化性格,用超越时空、外来的理论去认识、解释、治疗,只能制造出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歪曲和误解[9]。从这个角度来看,目前的中医心理学,可能是最典型的本土心理治疗方法。
  二、本土心理治疗
  在几代中国心理工作者努力下,中国的本土心理治疗已经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也可以从外源性和内源性本土心理治疗方法两个方面来进行介绍。
  (一)外源性本土心理治疗
  1. 认识领悟疗法
  认识领悟疗法是钟友彬及其研究小组结合中国社会的具体情况和中国的文化特点设计的,也被国内同行称为“钟氏领悟疗法”。它主要将精神分析疗法与我国东方文化相结合,把精神心理疾病治疗的重点放在对临床症状与幼稚心理模式的分析上。认识领悟疗法认为精神心理疾病的发病机制和病理本质是:患者对当前现实困难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心理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形成都与心理模式密切相关,而心理模式的形成又受到早年经历至关重要的影响。它既重视对当前症状的分析,又重视早年经历的影响,站在成年人立场上分析患者症状的幼稚性,使领悟达到成熟,是一种创新。认识领悟疗法主要的适应症是强迫症、社交恐惧和性变态。
  2. 悟践疗法
  悟践疗法(comprehensive practice therapy)又称悟践心理疗法,是1958年在治疗神经衰弱症病人的基础上创立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开始称为“综合快速疗法”,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医学心理学基础研究的迅速发展和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工作在“文革”后的复兴,李心天、郭念锋等出于对健康与疾病、生理与心理、个人与社会等多方面的深刻思考,在实践中总结形成了人性主义理论,并将综合快速疗法正式改名为“悟践疗法”。悟践疗法开创了中国心理治疗本土化之先河。悟践疗法的人性主义理论是中国心理治疗本土化的理论产物;悟践疗法将认知与行为结合是中国心理治疗本土化的实践特色。   3. 意象对话技术
  意象对话技术是由朱建军博士等在20世纪90年代初,在精神分析和心理动力学理论的基础上创立发展起来的一种心理治疗技术,这一技术创造性地吸取了梦的心理分析技术、催眠技术、人本心理学、东方文化中的心理学思想等。此技术通过诱导来访者想象,了解来访者的潜意识心理冲突,并通过诱导新意象对潜意识的意象进行修改,从而达到治疗效果[10]。目前关于意象对话技术的研究论文已有六十余篇,其中既有临床研究,也有理论研究。每一种技术都有其优缺点,由于此技术的特点比较鲜明,优缺点也很突出。优点在于意象对话技术与中国文化的契合度较高,中国人在形象思维方面具有优势,因此能对意象进行很好的想象,并且不必去分析意象的象征意义,在咨询过程中可以巧妙地去除“文化屏蔽”,减少阻抗,揭示被治疗者掩饰或保留的心理问题。然而此技术对治疗者的要求比较高,需要治疗者熟悉意象的象征意义。意象对话技术的治疗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治疗者的心理健康程度、心灵开放程度以及对患者的关心程度[11]。
  (二)内源性本土心理治疗
  由于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度,内源性心理治疗方法较多,但目前发展较快、影响较大的应该是心理疏导疗法、道家认知疗法和中医创新心理治疗——低阻抗意念导入疗法(简称TIP技术)。
  1. 心理疏导疗法
  心理疏导疗法由南京医科大学脑科医院鲁龙光教授于1984年创立,其植根于深厚的中国文化,是适合中国人的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疏导疗法以“自我认识、自我完善”为主线的个性改造理论是中国心理治疗本土化的理论产物,其认识与实践相结合的治疗原则是中国心理治疗本土化的实践特色。儒道文化对心理疏导疗法的形成和发展起着主导作用[12],因此将其归为内源性本土心理治疗。心理疏导治疗的模式是:不知—知—认识—实践—效果—再认识—再实践—效果巩固。这种治疗是一个循环往复、逐步深入的认知改变过程。所以,其最终目标不仅仅是求得症状的消失,而且是远期效果的巩固。心理疏导疗法的治疗程序是:第一,患者输出信息,提供真实、详实的自传性病情材料;第二,根据患者的材料进行分析,作出初步诊断;第三,治疗信息输出,讲述所诊断疾病的可能原因、本质、特点和治疗方法,取得患者配合,树立信心;第四,患者接受治疗信息,争取做到认识与实践一致,并写出反馈( 体会)材料;第五,根据不断变化的反馈信息,输出新的治疗信息;第六,整个治疗循环往复进行,由浅入深,消除症状,完善个性,巩固疗效[13]。
  2. 道家认知疗法
  道家认知疗法是在道家的处世养生哲学和我国古代朴素的辩证法的基础上,参考国外成功经验,由杨德森和张亚林等人经过多年心理治疗的临床实践而创立的。它主要是通过改变个体的认知观念和应对方式来达到调节负性情绪、矫正不适行为和防病治病的目的。道家认知疗法分五个基本步骤。按每一步骤关键词的第一个字母,此治疗程序被简称为ABCDE技术。它强调顺应人的内在本然之性,重视个性的发展,近乎于罗杰斯的强调自我发展目标,但又不同于西方一味追求个人主义,它将中国的道家文化与西方的认知疗法进行了很好的结合,既符合了外来心理治疗本土化的需要,又把西方认知治疗的操作技术引入了治疗过程,使疗法本身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也是目前本土化心理咨询与治疗方法中发展得比较成熟的一种。道家认知疗法从创立就存在争议,其中最为突出的一点是:一种哲学思想是否能直接拿来作为心理治疗的原则?如何区别思想政治教育、道德伦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心理治疗? 道家疗法是否真正适用于神经症病人的实际情况? 病人是否真正接受了道家思想无法验证[14]。自1995年以来,道家认知疗法在全国16个省市的有关单位进行了临床实践,有关研究结果的陆续报道证实了该疗法的临床有效性。本疗法的适应症不够清楚,治疗需要的时间也比较长[15]。
  3. 中医创新心理治疗——低阻抗意念导入疗法(简称TIP技术)
  所谓中医创新心理治疗,就是现代中医人将中医传统心理疗法或身心调节技术结合现代临床心理学的原理或方法技术,进行改造并进行创新研究之后形成的一类中医心理疗法。其中,典型的也可能是影响最大的当属低阻抗意念导入疗法(简称TIP技术)(Low Resistance Thought Induction Psychotherapy,TIP)。它是建立在低阻抗学说和意念导入学说的基础上,把中国的导引、气功疗法与西方的催眠疗法和放松疗法进行融汇,通过言语和行为的诱导,使被治疗者进入从清醒到睡眠这个过程的中间状态(低阻抗状态),治疗者根据治疗需要将言语和行为信息组成的某种“思想、理念、观念”导入给被治疗者,通过暗示最终影响被治疗者的记忆和内隐认知,并达到心理治疗与康复的方法。低阻抗意念导入疗法具有完整的技术体系,主要包括基础治疗技术、核心治疗技术、对症治疗技术和相关治疗技术。TIP技术特点包括:把认知(或曰明示)与暗示之间的关系理解为一种太极关系;把“低阻抗状态”与“合理权威性”作为一对辩证关系来理解;把催眠心理治疗中的暗示过程设计为一种“意念导入的过程”并形成了“认知行为治疗的暗示化处理”;对精神和心理疾病治疗后期涉及的人格问题进行“再成长治疗”,是一次重要的探索过程;把心理治疗变成了一种“流水线式”的作业过程,还有其技术体系中对各种具体技术独到的理解与灵活多变、整体快速的运用思路,都是在临床实践中的直接体会和经验总结。该疗法本土属性明显,特色突出,优势显著,患者依从性好,操作规范,治疗靶点明确,临床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是我国本土心理治疗中引人注目的方法之一。介绍其理论和方法的著作目前已有中英文版[16-17],有多个国家级课题对TIP技术进行了临床研究,发表的理论和临床科研文章已达三十余篇[18-29]。
  三、其他本土心理疗法
  中国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对当代中国民众和世界文明的影响巨大而深远。中国文化中蕴含着丰富而独特的心理学和心理治疗思想,中国本土传统心理治疗思想生于中国绵延五千年的文化土壤之中,具有极强的心理治疗内蕴,对中国人心理健康作出了卓越贡献,并为现代心理治疗不断提供滋养,在这些本土心理治疗方法中,有的作为治疗方法被直接提出,有的则是一些身心调节技术。   (一)中国传统心理治疗
  中国古代的中医疗法当中记载着大量的心理治疗方法,目前已经得到初步整理的如情志相胜疗法、相反情志疗法、中国古代认知疗法、语言开导疗法、中国古代信仰性心理治疗、中国古代行为疗法、物证释疑疗法、情趣易性疗法、中国古代催眠疗法等。但由于从现代临床角度来看,上述疗法应用的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不够,还有待深入研究。
  (二)中医身心调节技术
  所谓中医身心调节技术是过去所有针对精神与心理疾病进行治疗的中医药治疗方法和技术,如中医中药、针灸、推拿点穴等,它广泛应用于精神与心理疾病的治疗与调适,是我国目前应用、研究和大众接受最广的一种方法和技术,由于国内外有大量书籍和杂志介绍,这里不再多述。
  四、小结
  西方心理学的学派和理论植根于西方文化之中,它的适用范围是有限的。本土化是各国心理治疗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也需要探索适合自己国情和文化背景的心理治疗方法技术。多年以来,中国心理学从未走上真正独立发展的道路,心理治疗本土化已成为中国心理治疗发展过程中迫在眉睫的首要任务,它牵涉和影响着中国心理学的发展和走向世界的进程[30]。然而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也许在将来,经过努力,我国的心理学家和我国本土的心理治疗方法将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世界各国的心理工作者在研究与交流中相互尊重,心理治疗的全球化也最终产生出了一些在各国都普遍适用,而又都有自己特色的本土心理治疗。
  注:本文为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中医药治疗抑郁症临床疗效的中美两国评估比较研究 ”(项目编号:2011DFA0960) 的研究成果之一。
  [1]Adair, J.G.. Indigenisation of psychology: The concept and its practical implementation[J]. Applied Psychology-An International Review-Psychologie Appliquee-revue Internationale,1999,48(4):403-418.
  [2]郑荣双.国外本土心理学研究进展[J].心理科学进展,2002,10(4):472-478.
  [3]贾林祥,叶浩生.心理学本土化研究若干问题之思考[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0(3):143-148.
  [4]李桂侠,洪兰,汪卫东.中医心理学的非线性混沌理论[J].世界中医药,2013(4).
  [5]郑荣双.心理学全球化的趋势[J].心理科学进展,2013,11(4):469-474.
  [6]Kirn, U.,Park, Y.S..The challenge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The role of the indigcaous psychology[J].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 2000,31(1):64.
  [7]闫杰.文化心理学视野下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本土化[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8,28(9):62-64.
  [8]Yii-Nii, Lin. The application of 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 to counseling Chinese[J].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otherapy, 2002,56(1):46.
  [9]吕慧玲,黄晓娟.心理咨询本土化的综述研究[J].科教文汇,2008,(8):236.
  [10]谭绍珍,曲琛.意象对话技术简评[J].社会心理科学,2004,19(2):30-32.
  [11]朱建军,孙新兰.意象对话技术[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12(5).
  [12]黄爱国,沈永健,陈建国.儒道文化与心理疏导疗法[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9,30(8):34-36.
  [13]黄爱国.强迫症心理疏导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3-56.
  [14]“中国道家认知疗法”讨论会纪要[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5( 14):291-293.
  [15]曹硕,崔光成.中国道家认知疗法评述[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18):2239-2240.
  [16]汪卫东.发展治疗学——基于异常发展的心理治疗理论体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12.
  [17]汪卫东.低阻抗意念导入疗法——“TIP技术”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2.
  [18]吕学玉,林颖娜,洪兰,王芳,赵阳,汪卫东.低阻抗意念导入疗法对抑郁症伴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国际中医药杂志, 2012,34(1):8-9.
  [19]吕学玉,汪卫东,林颖娜,王芳,洪兰.气功入静状态下的人格重塑技术[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1,33(1):28-30.
  [20]闵妍,张鑫,梅妍,汪卫东.低阻抗状态下的意念导入性分析领悟技术[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1,33(3):217-219.
  [21]汪卫东,闵妍,吕学玉.气功入静状态下的人际关系调整技术[J].国际中医药杂志, 2010,32(5):55-56.
  [22]洪兰,吕学玉,吕梦涵,林颖娜,王芳,汪卫东.气功入静状态下的病因追溯技术[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0,32(7):337-338.
  [23]汪卫东,张静霞,马彦,林颖娜.催眠状态下的意念导入性认知治疗[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0,18(6):817-819.
  [24]吕学玉,吕梦涵,汪卫东.气功入静状态下的意想式脱敏疗法[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09,31(6).
  [25]汪卫东.气功入静状态下的情志干预技术[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09,31(3):254-255.
  [26]汪卫东,闵妍,吕学玉.气功入静状态下的睡眠调控技术[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09,31 (4):349-350.
  [27]李桂侠,洪兰,汪卫东.TIP技术中导入睡眠认知的信息模块设计思路补遗[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3,35(2):143-144.
  [28]汪卫东,刁倩等. TIP技术中睡眠认知信息模块设计思路[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2,34(7):581-583.
  [29]刁倩,洪兰,汪卫东等.TIP睡眠调控技术治疗失眠症临床观察[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3,35(3):203-206.
  [30]朱金富.中国心理治疗本土化:从理论到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4.
其他文献
这是一个来自一名女研究生的在线求助,她采用的是小程序文字咨询的方式,我们在一起工作了50分钟左右。她从慢慢整理语言、回复很慢,到加快回复,转被动问问题到主动问问题。她自述与宿舍里同学的关系不是很融洽,可能是因为自己工作了一年才读的研究生,比同班同学大一点,也感觉可能是家庭里的复杂关系和事务,她不能帮上忙,她非常自责,经常情绪失控而自己打自己。换位思考,对方需要什么  因为文字中透露出危机信号,我就
期刊
社会工作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帮助人们达到有效的社会心理功能的一门应用科学。该工作可为陷入困境的个体或群體提供服务,目标是解决社会问题、倡导社会正义、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和促进社会团结。  精神健康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中的一个分支。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在精神卫生及其相关领域开展的社会工作服务,是围绕精神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所开展的一系列实践活动。可协助病人及其家属解决与疾病相关的社会、心理、
期刊
还清晰地记得:2005年11月5日,正读小学六年级的儿子对我说:“妈妈,你笑起来真好看。我喜欢听你笑,更喜欢看你笑。妈妈,一看到你笑,我心里就特别踏实。可是,妈妈,我一看到你板着脸、漫不经心的样子,或是对我发火,我心里就发毛,是不是我又做啥错事了……”孩子的一席话,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作为学过教育心理学的一名教育工作者,还真是有些愧疚。你会爱孩子吗?  父母爱儿女,这几乎是一切动物的本能。俄国著名
期刊
眼睛,是人类最重要的感觉 (sense)器官。心理学研究表明,70% 以上的外界信息都通过人的眼睛来获得。在人际交往中,眼神也是传递信息的重要途径和表述情感的“秋波”。  当今社会,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依赖, 网络活动日益趋向于用眼睛来完成。这一方面造就了我们所说的一种经济模式——眼球经济;另一方面也使得网站使用者(用户)的“眼神(gaze)”成为网站界面设计者关注的核心。  界面设计者一直都对
期刊
2021年6月17日9时,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升空,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开启了为期3个月的飞行任务。当日下午18时,三位航天员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中国载人航天事业获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彰显大国精神。自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杨利伟成为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中国人,到此次神舟十二号飞船圆满完成任务,我国已有12名航天员先后进入太空。在人们被载人
期刊
王小姐今年32岁,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做部门负责人。在事业上小有成就,平时也会因为工作到国内外四处采风,在外人看來王小姐是业界精英,日子过得“很滋润”。然而,9个月前,“心脏病”悄无声息地找上了她,从此王小姐就有了“心烦恼”。  近一年,王小姐正带领部门员工筹备一个大项目,项目内容与自己的专长相差较大,做起来并不顺手,但是面对公司日益激烈的竞争,向来稳扎稳打的王小姐还是接受了“挑战”。这个项目一做就是
期刊
来到咨询室,小哲看起来有些不安。他皮肤黑黑的,中等身材,背着双肩包,直挺挺地站在那里,双手牢牢贴着裤边,像是在站军姿一样。说话时,小哲总是低着头,不看人,偶尔还会有自言自语的现象。  小哲是技工院校一年级的学生,他来求助,是认为自己遇到了太多无法解决的问题。  一是人际关系方面。小哲觉得自己人缘不好,也不知道怎么和同学交朋友,在班里形单影只。班里也有对自己示好的同学,但每当别人传递善意,小哲就会想
期刊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感受?工作中常常受到领导的批评,回到家辅导孩子功课又让人感到心力交瘁,生活中一系列的烦心事儿奔涌而至……久而久之,量变引起质变,一点小事就想大发雷霆。盛怒之下,血压升高,心跳加速,甚至感到头晕目眩。这些都是身体在发出警告:你再这样下去就要生病了。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逐渐加快,人们的心理压力不断增强,由此导致的心身疾病也越来越多。顾名思义,心身疾病是由心理因素引发身体症状的疾病,高
期刊
佳卉是一名高三学生,一个月前因高考落榜出现抑郁焦虑等情绪,同时有睡眠差、食欲减退等症状,其由母亲陪伴而来进行咨询辅导。佳卉主诉近一个月来情绪低落,心情郁闷,感觉头昏脑胀,经常想大哭一场,白天注意力不集中,心慌头痛,食欲差,睡眠也很差。通过与佳卉及其母亲的初步沟通得知,佳卉是家里独生女,从小听父母老师的话,做事认真,非常懂事,性格要强。学习成绩一直不错,父母很引以为傲。父母对孩子要求很严,尤其妈妈对
期刊
2020年高考,湖南耒阳女孩钟芳蓉,以湖南省文科排名第四的成绩报考了北京大学考古专业。一时间,引起很多网友热议,也让我们认识了这个考入北大的留守女孩。作为一名家庭教育指导师,我时常在思考:考上北大并不意味着没有伤痕。如果时光可以倒流,钟芳蓉家庭做出另一种选择,她父母带着孩子一起去务工地上学,或者父母留在孩子身边陪伴孩子成长。这样孩子也许同样能考上北大,但是孩子的幸福感、安全感会不会更强一些呢?孩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