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宫外孕的疗效观察

来源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us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宫外孕的疗效。方法:将我院在2014年2月到2014年3月收治的46例宫外孕患者纳入本研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46例患者分为甲氨蝶呤组与对照组,后者口服米非司酮,前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甲氨蝶呤,对比两组疗效。结果:结果显示,甲氨蝶呤组治疗有效率为91.3%,高于对照组的78.2%,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宫外孕患者,应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的治疗方式可以有效提升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该种措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宫外孕;疗效观察
  宫外孕即妇女受孕后,受精卵于子宫体腔外着床发育的情况,此类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急性腹痛、下腹下坠,若未得到及时治疗常常会引发严重的后果,因此,对于宫外孕患者,必须要采用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近年来,我院对于收治的宫外孕患者采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的治疗方式,成效理想,现将治疗措施与注意事项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在2014年2月到2014年3月收治的46例宫外孕患者纳入本研究,年龄为19~36岁,平均年龄为(28.4±2.9)岁,16例初期怀孕,30例有孕史,其中42例为输卵管妊娠、2例宫颈妊娠、2例阔韧带妊娠。其中41例有停经史,停经时间为33~54d,其余患者临床表现为下腹隐痛、阴道不规则出血。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严重心、肝、肾疾病患者;附件包塊超过5cm者;盆腔出血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46例患者分为甲氨蝶呤组与对照组,均为23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式
  1.2.1 对照组
  对于本组患者,口服米非司酮,100mg/次,2次/d。
  1.2.2 甲氨蝶呤组
  本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甲氨蝶呤,50mg/次,隔天注射一次,根据患者血HCG变化情况调整次数,在使用甲氨蝶呤后,为患者应用四氢叶酸钙。
  1.3 疗效评价方式
  疗效分为治愈、无效两种,治愈即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或者显著缓解,尿妊娠实验结果连续三次均为阴性,β-HCG显著下降,盆腔包块消失或者缩小;无效即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流产或者宫外孕破裂的情况;或者在用药两周后β-HCG无变化;或者腹腔出血,中途进行手术治疗[1]。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来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结果显示,甲氨蝶呤组治疗有效率为91.3%,高于对照组的78.2%,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疗效对比示意表详见表1。
  3、讨论
  在侵入性操作等因素的影响下,宫外孕在我国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对于要求保留输卵管以及未生育患者,宜采用保守治疗法,保守治疗法适宜应用在包块直径不足3cm,腹腔无明显出血以及未出现流产与输卵管破裂的患者,为患者用药能够杀死胚胎,这既能够保留患者的输卵管,也可以治疗宫外孕[2]。
  米非司酮是妇科中的常用药物,能够阻断孕酮、杀死胚胎,诱导其排除,还能够促进子宫释放前列腺素,诱发宫缩,促使胚胎与宫壁分离,还可以加快异位妊娠绒毛坏死速度,提升异位妊娠治疗有效率。
  甲氨蝶呤能够阻止患者体内四氢叶酸的合成,促进滋养叶细胞的坏死,也在宫外孕保守治疗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甲氨蝶呤还能够抑制滋养细胞的增值与分裂,破坏胚胎绒毛组织结构,促进胚胎组织的脱落,即使胚胎组织存活时间长,也能够及时将其杀死。但是,在应用甲氨蝶呤时,患者常常会出现骨髓抑制、口腔溃疡、胃肠道反应、肝损害、肾损害等不良反应,将甲氨蝶呤与米非司酮联合使用能够有效发挥出协同治疗作用,还能够减小甲氨蝶呤的使用剂量,既可以保障疗效,还能够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3]。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在对甲氨蝶呤组患者采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的治疗方式后,甲氨蝶呤组治疗有效率为91.3%,高于对照组的78.2%,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因此,对于宫外孕患者,应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的治疗方式可以有效提升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该种措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陈东梅.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保守治疗宫外孕临床观察 [J]. 吉林医学,2012,33 ( 16) : 3450 -3451.
  [2]袁智民,. 中西医结合治疗异位妊娠55例临床分析[J]. 实用妇产科杂志,2009,25(3):181.
  [3]柏莲芬,张宝换,孙丽梅,等.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宫外孕的观察疗效[J].中外妇儿健康,2011,19(6):208.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研究对甲状腺微癌病患进行淋巴结清扫的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9月~2012年9月收治的此病症患者56例,对其术后淋巴结转移状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对56例病患进行随访后发现,在Ⅵ区清扫中出现转移的病患为16/30,所占比例为53.33%;Ⅱ一Ⅵ中出现转移的为14/26,所占比例为53.85%,其中为Ⅵ区转移的有8/26,所占比例为30.77%,Ⅱ-V区12/26,所占比例为46
期刊
摘要:“糖心病”即糖尿病性心臟病,是糖尿病患者并发或者伴发的心血管疾病,包括多种类型。临床数据显示,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十分高,了解其发病机制,并在日后治疗过程中有意识地提升患者警惕心血管疾病,尽可能地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是本次论文研究的最终目的。本文将深入分析高血糖、脂肪细胞因子等可能引发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因素,寻找相应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高血
期刊
摘要:2020年初,全球相继爆发了大规模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我国在应对疫情的过程中主张中西医结合防治,且中医在相关工作中有着出色的发挥。近年来,中医学的传承和创新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而在新冠肺炎中的重要性体现,无疑为新时代下中医学基础理论的传承和创新发展打了一针强心剂。基于此,本文对中医学基础理论的传承和创新发展进行了浅要的分析,以期为促进中医发展提供一点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中医学;基
期刊
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特点及其护理。 方法 102例老年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透析宣教指导,观察组实施个性化心理辅导。结果 观察组在遵守透析方案、遵医嘱服药、自我管理、生活质量等方面要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我们采取多种方式的交流、健康指导,有效缓解了患者顾虑,让患者在生理和心理上接受了血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在乡镇卫生院高血压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将94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情况、护理满意度等。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3.6%,远高于对照组的72.3%,且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护理 包括给予患者饮食指导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共同参与式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110例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5例。其中对照组产妇采取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产妇采用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共同参与式护理模式,比较两组产妇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产妇紧张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母亲角色适应能力、护理新生儿能力和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
期刊
【摘要】目的 分析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旨在为今后临床上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28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均采用射频消融治疗,所有手术患者进行随访1 年,观察临床疗效及特点。结果 所有患者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14例,占50.00%;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12例,占42.85%;房性心动过速2例,占7.14%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影响手术切口愈合的不良因素,并探讨其处理及预防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将我院于2010年10月至2013年09月普外科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的42例患者和同期住院并伤口愈合良好的12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归纳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愈合影响因素、治疗及结果。结果:其中切口脂肪液化 28 例、切口感染10例、裂开4例。结论: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较高,常与治疗基础疾病、皮下放置引
期刊
【摘要】目的:官渡区农村妇女2000例宫颈癌筛查情况分析。方法:本文于2014.4-2014.8随机选取官渡区农村的2000例妇女,对其妇科筛查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农村妇女妇科疾病的发病率、宫颈癌前病变情况及其原因、宫颈癌检测结果。结果:对2000例官渡区农村妇女的宫颈癌前病变情况、宫颈癌检出结果、息肉检出结果以及纳氏囊肿检出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发现在2000例农村妇女中,一共有1例宫颈癌,50例
期刊
【摘要】目的:探析小儿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临床护理方法。方法:择取本院于2014年12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小儿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患儿58例,按照患儿的入院时间,划分为干预组与参照组,每组各29例。对参照组患儿行常规护理,对干预组患儿行常规护理+全面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以及症状缓解率。结果:干预组患儿在平均住院时间以及症状缓解率方面的数据明显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即P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