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安全第一、质量第二,这就要求我们项目工作人员,在做到安全施工的前提下,做好保质保量的完成到项目竣工。下文作者根据自己多年从事施工管理的经验,分别从施工人员,施工技术、施工环境等方面阐述了安全施工管理分析,以下仅供参考。
【关键词】项目建设;桥梁施工;安全管理;控制
0.前言
“进度、质量、安全、成本”,是公路工程项目建设的四个核心问题,按照国家“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安全发展”、“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施工安全工作更是重中之重。施工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会直接导致人员伤亡或财产的损失,给施工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损失。因此,如何确保公路工程的施工安全,从而顺利实现公路交通建设跨越式发展,是当前一项重大的现实课题。
结合各类型施工可以得出,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因素主要有三个,第一是人为因素,第二是技术因素,第三是环境因素。下面分别从施工人员,施工技术、施工环境等方面的安全施工管理进行一一分析。
1.人的安全性控制
所谓人,包括操作工人、管理人员、事故现场的在场人员和其他有关人员等。他们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的重要致因。据国内外大量的统计表明,有近80%的事故是由于人为失误而发生的。因此,研究产生事故的各种人的因素,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1.1 防止过劳,提高生产安全性
众所周知,疲劳广泛地发生在各种作业岗位上,机械化、自动化的进步可以消灭许多笨重体力劳动 ,从而消除了笨重体力劳动造成的重度疲劳。但是看管监测仪表、计算机作业等又带来精神疲劳。如何减轻疲劳、防止过劳,从而保证施工人员健康更重要的是保证安全生产昵?主要的方法有如下几种:提高作业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是减少施工人员、提高劳动生产率、减轻人员疲劳、提高生产安全水平的有力措施。合理地确定作业休息制度,根据施工时的劳动强度,在施工过程中插入必要的休息时间。根据工作强度、工作方式合理设计休息方式。尽可能减少轮班工作制度。轮班工作后,给予施工人员充分的休息时间。开展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以利于施工人员恢复疲劳,增进身心健康,培养高尚的情操。开展技术教育和培训,提高施工人员技术的熟练程度,减少工作中的疲劳程度。
1.2 加强操作人员培训,持证上岗
生命无价,所以人的生命安排是首要的,安全生产中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由于违反操作规程而发生的机械事故和人身伤亡事故占80%以上,操作人员在关键危急时刻的临时处置正确与否,往往关系到群体的生死、巨额财产的存毁。因此做好操作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就能最大限度防止事故的发生。
施工过程中针对所操作机械设备的特点、大小难度、技术含量、作业环境选择合适的操作人员。技术含量高、结构复杂的机械设备应选择文化水平高的专业人才,以便容易掌握设备结构性能,实施安全操作。
项目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培训。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要做到有计划、有部署、有检查、有考核、有针对性:一要抓好施工项目机械操作人员的准人关,将上岗前的三级安全教育工作做到位;二是编制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与安全操作规程手册,发给现场的每一位作业人员;三是做好机械设备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同时,对相关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应树立“全员安全教育培训”的理念。无论什么人,只要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机械设备相关生产活动,就必须受到安全教育培训,上至领导,下到一般工作人员,甚至包括生产者的家属,要让他们知道所从事的生产劳动其安全的重要性和防护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方法,让他们从思想上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从而达到从源头上控制机械设备安全事故的发生。
操作人员培训后应经劳动部门或有关部门考核颁发证书后,方可上岗操作。坚决杜绝无证作业和持超过复审期的作业证件操作机械,同时,对于那些虽然持有机械设备操作证件,但已经连续六个月以上没有从事过本机械操作的操作的人员,单位对其进行上岗前的再培训。
2.施工技术的安全性控制规定办理
不安全的环境是引发安全事故的物质基础,是事故的直接原因。通常指的是:自然环境的异常,即岩石、地质、水文、气象等的恶劣变异;生产环境不良,即照明、温度、湿度、通风、采光、噪音、振动、空气质量、颜色等方面的缺陷。
2.1 环境因素控制管理的过程
对有害环境因素的管理通常由环境因素识别、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对策决策、实施决策、检查改进等五个基本环节构成。同时,在建设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应根据法律法规与标准规范、施工方案、施工工艺、相关要求及投诉的变化等内部、外部情况的变化,确定是否需要提出不同的控制措施,同时,需要检查是否有被遗漏的施工现场有害环境因素或者发现新的有害环境因素,当发现新的有害环境因素时,就要进行新的有害环境因素识别,即开始新一轮的环境因素管理过程。此外,对环境影响控制措施应定期不定期的进行评审,必要时进行更新,不断地改进、补充和完善。因此,施工现场的环境因素控制管理是一个不断动态循环、持续改进的过程。
2.2 环境因素控制管理的要点实践证明,采光照明、色彩标志、环境温度和现场环境对施工安全的影响都不能低估
采光照明。施工现场的采光照明,既要保证生产正常进行,又要减少人的疲劳和不舒适感,还应注意视觉暗、明适应的生理反应。这是因为当光照条件改变时,眼睛需要通过一定的生理过程对光的强度进行适应,方能获得清晰的视觉。所以,当由强光下进入暗环境,或由暗环境进入强光现场时,均需经过一定时间,使眼睛逐渐适应光照强度的改变,然后才能正常工作。因此,应让劳动者懂得这一生理现象,当光照强度产生极大变化时作短暂停留,在黑暗场所加强人工照明,在耀眼强光下操作带上墨镜,则可减少事故的发生。
色彩的标志。色彩标志可提高人的辨别能力,控制人的心理,减少工作差错和人的疲劳。红色,在人的心理定势中标志危险、警告或停止;绿色,使人感到凉爽、舒适、轻松、宁静,能调节人的视力,消除炎热、高温时烦躁不安的心理;白色,给人整洁清新的感觉,有利于观察检查缺陷,消除隐患;红白相间,则对比强烈,分外醒目。所以,根据不同的环境采用不同的色彩标志,如用红色警告牌,绿色安全网,白色安全带,红白相间的栏杆等,都能有效地预防事故。
环境温度。环境温度接近体温时,人体热量难以散發就会感到不适、头昏、气喘,活动稳定性差,手脑配合失调,对突发情况缺乏应变能力,在高温环境作业时,就可能导致安全事故;反之,低温环境,人体散热量大,手脚冻僵,动作灵活性、稳定性差,也易导致事故发生。
现场环境。现场布置杂乱无序,视线不畅,沟渠纵横,交通阻塞,机械无防护装置,电器无漏电保护,粉尘飞扬,噪声刺耳等,会使劳动者生理、心理难以承受,当其生理、心理不能满足操作要求时,则必然诱发事故。
3.结束语
以上是本人在实际工作中的一点总结,还望与各位同行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苏寅申.桥梁施工及组织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2]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JTJ076-95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GB].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
【关键词】项目建设;桥梁施工;安全管理;控制
0.前言
“进度、质量、安全、成本”,是公路工程项目建设的四个核心问题,按照国家“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安全发展”、“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施工安全工作更是重中之重。施工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会直接导致人员伤亡或财产的损失,给施工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损失。因此,如何确保公路工程的施工安全,从而顺利实现公路交通建设跨越式发展,是当前一项重大的现实课题。
结合各类型施工可以得出,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因素主要有三个,第一是人为因素,第二是技术因素,第三是环境因素。下面分别从施工人员,施工技术、施工环境等方面的安全施工管理进行一一分析。
1.人的安全性控制
所谓人,包括操作工人、管理人员、事故现场的在场人员和其他有关人员等。他们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的重要致因。据国内外大量的统计表明,有近80%的事故是由于人为失误而发生的。因此,研究产生事故的各种人的因素,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1.1 防止过劳,提高生产安全性
众所周知,疲劳广泛地发生在各种作业岗位上,机械化、自动化的进步可以消灭许多笨重体力劳动 ,从而消除了笨重体力劳动造成的重度疲劳。但是看管监测仪表、计算机作业等又带来精神疲劳。如何减轻疲劳、防止过劳,从而保证施工人员健康更重要的是保证安全生产昵?主要的方法有如下几种:提高作业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是减少施工人员、提高劳动生产率、减轻人员疲劳、提高生产安全水平的有力措施。合理地确定作业休息制度,根据施工时的劳动强度,在施工过程中插入必要的休息时间。根据工作强度、工作方式合理设计休息方式。尽可能减少轮班工作制度。轮班工作后,给予施工人员充分的休息时间。开展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以利于施工人员恢复疲劳,增进身心健康,培养高尚的情操。开展技术教育和培训,提高施工人员技术的熟练程度,减少工作中的疲劳程度。
1.2 加强操作人员培训,持证上岗
生命无价,所以人的生命安排是首要的,安全生产中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由于违反操作规程而发生的机械事故和人身伤亡事故占80%以上,操作人员在关键危急时刻的临时处置正确与否,往往关系到群体的生死、巨额财产的存毁。因此做好操作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就能最大限度防止事故的发生。
施工过程中针对所操作机械设备的特点、大小难度、技术含量、作业环境选择合适的操作人员。技术含量高、结构复杂的机械设备应选择文化水平高的专业人才,以便容易掌握设备结构性能,实施安全操作。
项目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培训。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要做到有计划、有部署、有检查、有考核、有针对性:一要抓好施工项目机械操作人员的准人关,将上岗前的三级安全教育工作做到位;二是编制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与安全操作规程手册,发给现场的每一位作业人员;三是做好机械设备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同时,对相关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应树立“全员安全教育培训”的理念。无论什么人,只要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机械设备相关生产活动,就必须受到安全教育培训,上至领导,下到一般工作人员,甚至包括生产者的家属,要让他们知道所从事的生产劳动其安全的重要性和防护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方法,让他们从思想上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从而达到从源头上控制机械设备安全事故的发生。
操作人员培训后应经劳动部门或有关部门考核颁发证书后,方可上岗操作。坚决杜绝无证作业和持超过复审期的作业证件操作机械,同时,对于那些虽然持有机械设备操作证件,但已经连续六个月以上没有从事过本机械操作的操作的人员,单位对其进行上岗前的再培训。
2.施工技术的安全性控制规定办理
不安全的环境是引发安全事故的物质基础,是事故的直接原因。通常指的是:自然环境的异常,即岩石、地质、水文、气象等的恶劣变异;生产环境不良,即照明、温度、湿度、通风、采光、噪音、振动、空气质量、颜色等方面的缺陷。
2.1 环境因素控制管理的过程
对有害环境因素的管理通常由环境因素识别、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对策决策、实施决策、检查改进等五个基本环节构成。同时,在建设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应根据法律法规与标准规范、施工方案、施工工艺、相关要求及投诉的变化等内部、外部情况的变化,确定是否需要提出不同的控制措施,同时,需要检查是否有被遗漏的施工现场有害环境因素或者发现新的有害环境因素,当发现新的有害环境因素时,就要进行新的有害环境因素识别,即开始新一轮的环境因素管理过程。此外,对环境影响控制措施应定期不定期的进行评审,必要时进行更新,不断地改进、补充和完善。因此,施工现场的环境因素控制管理是一个不断动态循环、持续改进的过程。
2.2 环境因素控制管理的要点实践证明,采光照明、色彩标志、环境温度和现场环境对施工安全的影响都不能低估
采光照明。施工现场的采光照明,既要保证生产正常进行,又要减少人的疲劳和不舒适感,还应注意视觉暗、明适应的生理反应。这是因为当光照条件改变时,眼睛需要通过一定的生理过程对光的强度进行适应,方能获得清晰的视觉。所以,当由强光下进入暗环境,或由暗环境进入强光现场时,均需经过一定时间,使眼睛逐渐适应光照强度的改变,然后才能正常工作。因此,应让劳动者懂得这一生理现象,当光照强度产生极大变化时作短暂停留,在黑暗场所加强人工照明,在耀眼强光下操作带上墨镜,则可减少事故的发生。
色彩的标志。色彩标志可提高人的辨别能力,控制人的心理,减少工作差错和人的疲劳。红色,在人的心理定势中标志危险、警告或停止;绿色,使人感到凉爽、舒适、轻松、宁静,能调节人的视力,消除炎热、高温时烦躁不安的心理;白色,给人整洁清新的感觉,有利于观察检查缺陷,消除隐患;红白相间,则对比强烈,分外醒目。所以,根据不同的环境采用不同的色彩标志,如用红色警告牌,绿色安全网,白色安全带,红白相间的栏杆等,都能有效地预防事故。
环境温度。环境温度接近体温时,人体热量难以散發就会感到不适、头昏、气喘,活动稳定性差,手脑配合失调,对突发情况缺乏应变能力,在高温环境作业时,就可能导致安全事故;反之,低温环境,人体散热量大,手脚冻僵,动作灵活性、稳定性差,也易导致事故发生。
现场环境。现场布置杂乱无序,视线不畅,沟渠纵横,交通阻塞,机械无防护装置,电器无漏电保护,粉尘飞扬,噪声刺耳等,会使劳动者生理、心理难以承受,当其生理、心理不能满足操作要求时,则必然诱发事故。
3.结束语
以上是本人在实际工作中的一点总结,还望与各位同行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苏寅申.桥梁施工及组织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2]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JTJ076-95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GB].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