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米切尔·克瑞博丝 Michelle Krebs 《纽约时报》专栏作家
谁会第一个冲进美国市场?谁将第一个到美国建厂造车?
今天,美国的记者、汽车公司经理以及消费者都已经认识到,中国的汽车公司最终将在美国市场销售他们生产的汽车,很可能还会占据相当数量的市场份额。
持相反意见的人多数还是那些曾经怀疑日本汽车能否进入美国市场的人,他们当时把日本生产的这些小型而廉价的汽车奚落为Rice Burner(对四缸以下的日本汽车的嘲讽,指那些宣称速度和节能很好却达不到足够指标的汽车,本田经常被这么说),认为这些车不会取得成功。
然而,事实证明,日本汽车进来的当口恰逢能源危机,小型节能的汽车正是完美的选择。而美国的汽车商却没有这样的产品。如今,日本汽车已经蚕食了底特律汽车厂商的市场份额,他们的产品不仅仅限于小型汽车,还包括豪华汽车、大型运动汽车,以及美国风格的皮卡。
紧随其后的是韩国人,怀疑者们还是打赌认为韩国汽车质量不过关。事实上,韩国汽车很快看到了销量的增加,但质量的确有问题。不过,他们马上改正,生产出质量牢靠的汽车,并提供全套的安全设施、较长的保修期,以求顾客放心。他们时机选择同样完美,日本和美国在初学者使用的汽车市场上留下大片空白,这使得韩国人乘隙而入并站稳脚跟。
今天,起亚和现代正沿着日本人的脚步,制造高品质、高价值的汽车,同时扩张产品线,朝着豪华车的高端市场进军,并计划进军卡车业务。
现在,留给中国汽车厂商的问题是:谁会是第一个冲进美国市场的生产商?何时抵达?谁会马到成功,谁又会落马而逃?
奇瑞似乎领先一步。前Yugo进口商马尔库姆·布莱克林(Malcolm Bricklin)2004年底开始准备与它结盟,将奇瑞汽车带到美国。这是一个常令美国人感到郁闷的话题,为什么宣布进军美国市场的中国的汽车制造商选择的是这样的经销伙伴。他们绝对不是最佳的可选对象。
吉利采取了更安静、更深思熟虑的办法。在今年1月给底特律新闻发布会做准备的时候,吉利已经有12辆汽车在美国,正在进行安全和尾气排放的检查。约翰·哈默(John Harmer),吉利美国公司的副总裁和首席运营官在底特律详细问了这些汽车通过了哪些测试,没通过哪些测试。这样,吉利上海的工程师能够根据那些没有过关的测试项目,来进行必要的改进。
哈默令人印象深刻,尽管他明显地缺少汽车业的经验。他来自犹他州,是个风度、睿智且善于言辞的律师,曾经为很多国际型企业打过官司,包括一家在美国设有店铺的中国制药商。在新闻发布会上,他从容应对扔向他的很多问题,胸有成竹。
除了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中国的汽车公司必须密切关注那些销往美国的汽车的质量和类型。他们必须选择适销对路的汽车,因为美国人在汽车市场有足够多的选择。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汽车制造商们在质量和持久耐用性方面突飞猛进,中国制造商必须达到这个水准,甚至超越这个水平。因此,多数美国媒体并不看好在底特律展出的吉利CK 7151在美国的前景。哈默则迅速解释说,现在展出的CK 7151并非直接在北美销售的模型,而是即将来到美国的那款汽车的“祖父”。
CK7151和它未来走向美国的“后代”,车身结构是由和吉利签约的韩国制造商设计的,哈默并未说明此制造商的名字。
此外,他说发动机由丰田研发,看来中国汽车企业仍然在借助丰田的品牌和质量信誉。
如同日本人和韩国人当初所面临的时机一样,中国人销售小型价廉汽车的机会已经成熟,目前,日本人已经移师高端汽车,而韩国人正在向高端市场攀登。
但是一家汽车公司要成功打进美国市场,仅有这些是不够的。我们不要忘记外来汽车公司真正打进美国必须在当地建设工厂,由此才能避免一系列麻烦并成功站稳脚跟。目前,日产在美国有6家工厂、本田有7家,而丰田的第8家美国工厂正在筹备之中。至于现代、大众和三菱,至少也都各有一家工厂在美国。
因此,如果说还有问题的话,那就是,谁将会是第一个到美国建厂的中国本土汽车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