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培育现状分析

来源 :教育界·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yan_c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作为国家核心利益的国家安全面临新的挑战,高校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的培育也面临更复杂多样的社会环境。本文通过对衡阳地区高校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培育现状的问卷调查,分析新形势下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培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求其原因。
  【关键词】培育现状 国家安全意识 原因 大学生
  1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加剧,经济、科技、文化、环境、信息等领域的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凸现,安全威胁日渐多样化、复杂化;而在高校中存在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不强、高校对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的培育重视不够等现状。本文拟在对衡阳地区三所高校的调查问卷分析的基础上,从高校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培育的重要性入手,分析高校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培育的现状及原因,以期实现高等学校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提供参考。
  2 高校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培育的重要性
  随着新形势下国际环境的巨大变化和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国家安全面临着越来越多新的威胁和挑战,作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大学生,对他们进行国家安全意识的培育意义十分重要。
  2.1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的培育是国家法律法规赋予全体公民的神圣权利和义务
  维护国家安全不仅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我国有关国家安全的法律法规对于公民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和权利有明确的规定,这些法律法规主要有:《宪法》第三十三条,第五十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不得有危害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国家安全的一般法律制度:《国家安全法》《刑法》等法律法规规定了我国国家安全的一般法律制度。《国家安全法》是维护国家安全的专门法律,规定了国家安全机关在国家安全工作中的职责以及公民和组织维护国家安全的权利和义务,规定了各类危害国家安全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刑法》专门规定了危害国家安全罪。除上述以外还有国防安全法律制度、经济安全法律制度、网络信息安全法律制度、生态安全法律制度、社会公共安全法律制度,等等。这些法律法规中均有公民和组织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和权利的规定。因此,大学生应该以国家主人翁的姿态,积极享受和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各项权利和义务。
  2.2高校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的培育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和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需要
  在高等教育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21世纪,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的培养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加强民族团结教育,规范国防教育,提高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继续搞好军训工作并使之制度化。”国家安全意识的培育是高校大学生国防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素质教育实现全面发展的要求是相一致的。随着高校改革开放深入,大学生在校期间除进行正常的学习、生活外,还需要走出学校参加各种的社会实践活动;毕业后,很多大学生会成为国家核心战略的制定者、国家经济命脉掌控者、掌握与国家安全息息相关的核心技术的领军人才。因此,在新形势下,高校要从国家安全与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培育的重要性,认清加强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培育是保障国家安全、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需要。
  2.3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的培育是当今时代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
  国家安全事关国家安危和民族存亡,事关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一方面,国家安全是个人安全的前提。没有国家安全,就不可能有个人安全。另一方面,国家安全有赖于每位公民的自觉维护。但是,在当今的新形势下,大学生中出现自觉不自觉地对国内外敌对势力的破坏活动放松警惕、淡化安全意识、认为“对外开放无密可保”“和平期间无间谍”等等现象。由于思想麻痹,造成国家的一些机密被泄露,更有甚者,个别经不起金钱、美色等种种诱惑,不惜丧失国格人格,出卖情报,给国家安全和利益造成重大损失,教训极为惨痛深刻!在国家安全问题越来越复杂的今天,大学生必须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学习国家安全法律知识,切实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义务。
  3 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意识培育现状
  在新形势下,影响国家安全的因素越来越多,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培育面临着新形势。从总体看,大学生对国家安全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具有了一定的国家安全意识,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与新形势下社会对大学生在国家安全意识上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3.1高校各方面投入不足
  3.1.1高校对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培育的投入不够
  在我们调查的几所高校中,高校没有专门的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教研室、专任的师资,都是挂在各高校的保卫处。高校专门性的国家安全教育课程或者讲座,也没有面向全体学生,主要是面向一些涉核涉军工专业的大学生。在这种状况下,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学资源、师资配备等方面都没有得到高校充分重视,高校没有专门专项的对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方面的投入,对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未给予应有的重视。在我们的调查问卷中有超过一半的大学生对国家安全知识的了解主要通过非学校课程的自学和其他的途径而获得。这些与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重要性及其地位是极不相称的,无法保证教育效果。
  3.1.2大学生本身对国家安全意识培育的投入不足
  在现实中,大学生对于国家安全意识的培育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不够,对于国家安全的知识的掌握兴趣不大,导致大学生本身缺乏对培育国家安全意识的正确的认识和自身在维护国家安全上的责任。问卷调查中,大学生对国家安全存在着一些模糊的认识,还有比较多的大学生对于国家安全还停留在军事、战争、国防、领土、情报、间谍这样一些传统的、局部的认识上,不了解“新国家安全观”和“传统国家安全”的内容及区别,缺乏对新国家安全观全方位的认识与理解。造成了他们或多或少地、有意无意地认为国家安全与己无关。这种状况与大学生所承担的自觉维护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的历史使命极不相符,淡化了维护国家安全的时代责任感。   3.2组织管理缺乏制度化
  高校对于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的培育没有明确的目标和实施细则,没有建立全校性的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培育的领导机构,没有把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的培育和目标管理责任联系起来,缺乏制度化。这样就出现了通过调查问卷反映出来的部分大学教师和大学生对于在高校建立国家安全意识培育机制的认识存在偏差,对国家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高校中还有部分教师从来没有对学生进行国家安全方面的教育,同时部分大学生对于国家安全教育是否可以作为衡量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认识不足甚至认为根本就没有必要。
  3.3培育的方式方法单一
  高校对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的培育方式单一,主要还是以理论讲述为主,辅以讲座。教育方式和方法的单一,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不密切,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国家安全意识不强。通过调查问卷我们发现部分大学生对危害国家安全行为和语言缺乏警惕性,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危害国家安全的个案判断能力不足。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导致了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危害国家安全,触犯了法律,最后被判刑的个案的出现。
  4 新形势下影响高校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培育的原因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建设的主力军和依靠力量,他们的国家安全意识培育的成效关乎国家的繁荣稳定,长治久安。但是,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培育现状还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4.1制度保障方面的缺乏,不利于高校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的培育
  如前述,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是大学生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许多相关的法律法规中也对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有明确的规定,提出了要求,但是,这些要求还相对比较笼统,甚至有的只是只言片语,缺乏具体的实施措施,还有待进一步明确、细化,有待于出台加强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培育的具体指导性意见。这样就造成了高校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操作性不强,造成了高校在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培育方面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投入不足,缺乏相应的针对各校具体情况的因地制宜的实施细则和规定。
  4.2社会对国家安全教育缺乏关注,观念陈旧,不利于高校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的培育
  我国长期的和平安定的国内环境,全国上下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造成大家对国家可能遇到风险和威胁估计不足,没有重视,甚至看不到。这种思想也传入了校园,对高校教师及大学生也产生了影响。这样就造成高校教师对是否要加强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认识不足,更有甚者,认为在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国家安全意识培育完全没有必要,大学生离国家安全的事件还很远,只要学好专业就行,因此教师在对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培育上投入精力不足、研究不深入,对大学生进行国家安全意识培育的思想跟不上新形势的要求,观念陈旧。导致了在这方面教育模式呆板、内容枯燥、形式单一、国家安全教育平台狭小、教育资源缺乏等等。同时高校扩招以后,大学生学习、生活、就业等压力增大,大学生花绝大部分精力和时间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学习上,对于不能给自己学习、生活、就业上带来回报的国家安全教育重视不够,认为这些只是各种报道中的事情,与自己关系不大,甚至采取漠视的态度。
  4.3校园舆论的正确引导不够,不利于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的培育
  国家安全问题事关国家安危和民族存亡,事关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首先,从爱国主义教育的引导方面来看,大学时期应是爱国主义精神和实践报效祖国结合的最佳时期,但是,目前大学生中出现了爱国主义观念淡化,学校进行的爱国主义教育方式僵化,内容空洞,空喊口号,效果欠佳;其次,大学校园是一个思想活跃的地方,大学生处在这种思想活跃的环境中,而大学的校园文化没有能够成为国家安全教育的重要阵地,校园环境和校园舆论导向没有充分发挥在大学生中传播和引导形成国家安全意识的作用。第三,中国和西方国家在意识形态上差别巨大,由于历史原因和国家自身利益等方面原因,我国在许多问题上与西方一些国家存在着一定的分歧,由于对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正确的引导不足,部分大学生势必被一些不良思想所左右。因此,缺乏足够正确的舆论引导,也不利于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意识的培育。
  总之,高校要从能否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目标的高度认识国家安全意识培育的重要性,将其纳入教学要求,规划教学内容,渗透到学生的课内外的各种教育活动中,教育引导大学生培养国家安全意识,进而形成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意识和保证国家安全的法治意识。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1999-6-13.
  [3]唐焕韶,范晓莲.新世界政治格局背景下加强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紧迫性及对策[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3).
  [4]曹晓飞,张忠江.网络时代高校国家安全教育新策略探索[J]. 前沿,2012(15).
其他文献
本研究在回顾职业生涯探索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中国情境下的职业生涯探索的结构进行分析构建理论假设,同时深入研究职业生涯探索与求职中的焦虑关系、职业生涯探索对职业选择的
近年来,银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为争夺市场份额、快速发展,商业银行纷纷采取关系营销手段,加大银行产品服务营销力度。关系投资作为重要的关系营销手段之一,经常被用于获取新顾
学位
步入21世纪,信息化和全球化的浪潮席卷世界,各种新兴媒体迅速崛起,国内媒体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作为传统媒体的中国报业,站在这个历史的关口,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随着改革步入深水
学位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危重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心肺病理特征,为类似病例的临床救治提供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COVID-19患者从发病到危重型快速进展过程中的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