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早期诊断研究进展

来源 :中华胰腺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au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的肿瘤,5年总生存率<5%[1].根治性手术是胰腺癌惟一可能获得长期生存的治疗方法,但由于胰腺癌早期诊断困难及早期发生转移使胰腺癌的手术切除率<20%,且即使患者幸运地获得手术切除,其5年生存率仍<24%[2].由此可见,早期诊断是改善预后的关键.本文就近几年来胰腺癌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其他文献
临床上我们经常遇到淀粉酶升高而CT显示胰腺正常的胰腺炎患者,过后再次CT检查发现胰腺炎征象;早期为BalthazarCT评级B、C的轻症急性胰腺炎(MAP)患者,后期演变为BalthazarCT评级D、E的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本研究探讨血淀粉酶的变化规律以及CT检查的时机,以便及早发现胰腺炎及判断胰腺炎的严重程度,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
患者男,57岁.因贫血、消瘦5个月.血糖升高2个月,CT检查发现胰头部占位而入院.14年前因"左肾透明细胞癌"行根治性左肾切除术,定期随访未见特殊异常.体检:重度贫血貌,皮肤、巩膜中度黄染,腹稍膨,剑突下深压痛,肝脾未及,未及腹下包块。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预后极差的肿瘤,手术切除率低且术后容易复发和转移,并且对放、化疗不敏感.目前,人们在肿瘤的研究中提出了肿瘤干细胞理论.该理论认为,肿瘤内部存在一小部分具有干细胞特性的细胞,即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CSCs),它具备无限增殖、多向分化、自我更新和极强的成瘤能力,形成肿瘤并维持肿瘤的生长,且对常规的放化疗更不敏感,还可能是肿瘤转移、复发的根源。
近年来,随着消化内镜技术的进展,胰腺癌的诊断水平逐渐提高,对晚期不能手术的患者,内镜治疗也显示出一定的优势.现对此做一综述.  一、内镜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胰腺是人体内仅次于肝脏的第二大消化腺,位于上腹中部腹膜后,平对第1~2腰椎,从右向左分胰头、胰颈、胰体、胰尾4部分.胰头为十二指肠"C"形凹槽所包绕,胰尾直抵脾门,整个腺体横跨下腔静脉及腹主动脉.胰后有门静脉、肠系膜上动静脉、右肾静脉,周围尚与胃幽门、胆总管、肾脏、腹腔动脉及其分支等重要结构毗邻。
蛋白质组学的提出及其相关技术的发展为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奠定了基础.其直接定位于蛋白质水平,从整体、动态、定量的角度研究基因功能,有助于发现用于早期临床诊断的肿瘤标志物,同时也可应用于寻找新的治疗靶标和进一步揭示胰腺癌发生、发展机制.本文就近年来蛋白质组学在胰腺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做一概述。
<正>1.合成橡胶进口量同比增长3.61%根据中国海关统计,2015年,我国包括热塑丁苯橡胶(SBC)在内8大基本合成橡胶胶种(不包括胶乳,下同)的总进口量为130.39万吨,增长3.61%。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