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学生怕写作文,教师怕改作文。作文教学一直处于疲软状态,这种状态可以用“少、慢、差”三个字来概括。具体来说就是作文数量大、速度慢、质量差,而且普遍存在中心不突出,层次不清楚,文理不通顺的毛病。我认为改变作文现状,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写作兴趣,培养写作情感
兴趣是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开发智力的动力。只有当学生对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时,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乐于去写。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一)借助形象直观的彩图、画片
小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比较发达,我充分抓住这一特点,让学生收集自己喜欢的彩图、画片,按轮廓、外形剪下来,贴在作文本上,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观察、写作;教师及时展示好的文章,给予表扬鼓励,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培养写作情感。
(二)借助多媒体手段
有些命题,根据特点选放有关录音、幻灯片、投影等资料,让生动真实的情感感染学生,引起学生美好的记忆和联想。这样,学生就会由“无话可说”到有千言万语想要迸发。
(三)积极创设写作天地和交流园地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活动,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如:每周选出“作文之星”,向学校广播台投稿,创办黑板报、手抄报,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征文活动,向有关刊物投稿等。学生尝到了成功的甜头,自然对写作有了兴趣,兴趣会促使他们乐意写作,多写又使他们的写作水平大有提高,形成良性循环。
二、积累写作材料,丰富写作语言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写作材料,再好的写作高手也难以完成。作文之道贵在积累,厚积薄发,才能写出精彩的文章。积累可分为两种:一是生活素材积累,二是语言的积累。
(一)生活素材的积累
文章是生活的反映,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让学生积极参与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这样学生才能有物可写,有情可抒,有感可发。
走向自然
依据时令的变化,带领学生走向自然,观察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学生在作文中就会出现大自然的绮丽风光。
走向社会
每逢重大节日,组织学生到社区、企业等去参观学习,或是进敬老院看望老人……长期的观察训练,让学生拓宽了视野,积累了充足的感性材料,为写好作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二)积累语言
学生读得多,积累的词汇多,见多识广,写起来才能运用自如,文如泉涌。以阅读促写作是作文教学返璞归真的重要方法。
为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我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和班级图书角等阵地,实行自由阅读和统一阅读相结合,引导学生对文章精彩片段,妙词佳句等内容进行摘抄和整理。另外还开展“谈天说地”活动,让学生畅谈读书的收获,交流从阅读中获得的信息,积累丰富的语言。
三、指导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学生对写作有了浓厚的兴趣,又解决了“无话可说”的问题,下一步应解决“无从下笔”的问题。根据《快速作文法中》的构思十法,我认为小学生应掌握其中的三法。一是顺序时空法;二是分類陈述法;三是因果颠倒法。小学阶段写人记事的记叙文较多,具体到写人的文章应指导学生这样写:首先品德定向,其次是因德选材,最后是视材布局。记事的文章应指导学生这样写:首先确定主题,其次根据主题选材,最后应顺时空布局。文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让其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进而才能提高习作水平并有所创新。
四、自改作文,尝试赏析
叶圣陶先生曾说:“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让学生写写改改,改改写写,这样迂回曲折的过程就是提高的过程。
写作本身就是一种美的创造,学生通过写作,就能反映出自己的思想水平和审美意识水平。教师应从文章的立意、构思和语言特色等方面入手,指导学生感受文章的美,逐步培养学生赏析文章的能力。其实学生自改作文的过程,也是赏析的过程。随着自改能力的提高,学生赏析水平也会逐步提升,赏析水平反过来也影响自改水平。
经过以上四个环节的反复训练,学生会变得思维活跃,思维敏捷;同时也会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对写作水平的提高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激发写作兴趣,培养写作情感
兴趣是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开发智力的动力。只有当学生对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时,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乐于去写。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一)借助形象直观的彩图、画片
小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比较发达,我充分抓住这一特点,让学生收集自己喜欢的彩图、画片,按轮廓、外形剪下来,贴在作文本上,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观察、写作;教师及时展示好的文章,给予表扬鼓励,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培养写作情感。
(二)借助多媒体手段
有些命题,根据特点选放有关录音、幻灯片、投影等资料,让生动真实的情感感染学生,引起学生美好的记忆和联想。这样,学生就会由“无话可说”到有千言万语想要迸发。
(三)积极创设写作天地和交流园地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活动,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如:每周选出“作文之星”,向学校广播台投稿,创办黑板报、手抄报,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征文活动,向有关刊物投稿等。学生尝到了成功的甜头,自然对写作有了兴趣,兴趣会促使他们乐意写作,多写又使他们的写作水平大有提高,形成良性循环。
二、积累写作材料,丰富写作语言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写作材料,再好的写作高手也难以完成。作文之道贵在积累,厚积薄发,才能写出精彩的文章。积累可分为两种:一是生活素材积累,二是语言的积累。
(一)生活素材的积累
文章是生活的反映,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让学生积极参与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这样学生才能有物可写,有情可抒,有感可发。
走向自然
依据时令的变化,带领学生走向自然,观察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学生在作文中就会出现大自然的绮丽风光。
走向社会
每逢重大节日,组织学生到社区、企业等去参观学习,或是进敬老院看望老人……长期的观察训练,让学生拓宽了视野,积累了充足的感性材料,为写好作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二)积累语言
学生读得多,积累的词汇多,见多识广,写起来才能运用自如,文如泉涌。以阅读促写作是作文教学返璞归真的重要方法。
为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我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和班级图书角等阵地,实行自由阅读和统一阅读相结合,引导学生对文章精彩片段,妙词佳句等内容进行摘抄和整理。另外还开展“谈天说地”活动,让学生畅谈读书的收获,交流从阅读中获得的信息,积累丰富的语言。
三、指导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学生对写作有了浓厚的兴趣,又解决了“无话可说”的问题,下一步应解决“无从下笔”的问题。根据《快速作文法中》的构思十法,我认为小学生应掌握其中的三法。一是顺序时空法;二是分類陈述法;三是因果颠倒法。小学阶段写人记事的记叙文较多,具体到写人的文章应指导学生这样写:首先品德定向,其次是因德选材,最后是视材布局。记事的文章应指导学生这样写:首先确定主题,其次根据主题选材,最后应顺时空布局。文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让其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进而才能提高习作水平并有所创新。
四、自改作文,尝试赏析
叶圣陶先生曾说:“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让学生写写改改,改改写写,这样迂回曲折的过程就是提高的过程。
写作本身就是一种美的创造,学生通过写作,就能反映出自己的思想水平和审美意识水平。教师应从文章的立意、构思和语言特色等方面入手,指导学生感受文章的美,逐步培养学生赏析文章的能力。其实学生自改作文的过程,也是赏析的过程。随着自改能力的提高,学生赏析水平也会逐步提升,赏析水平反过来也影响自改水平。
经过以上四个环节的反复训练,学生会变得思维活跃,思维敏捷;同时也会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对写作水平的提高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