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分析高职物流ESP课程教学的现状,并从完善规划、培养师资、编写教材、设计课程和评估等方面阐述物流ESP课程开发的策略。
【关键词】高职 物流专业 ESP课程开发 策略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4C-0071-02
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是为生产一线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将承担生产一线的管理和技术工作,其素质会直接影响到生产效率。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国际贸易往来频繁的今天,英语成为适应社会的一个重要工具,是提升职业技能、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学科。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ESP)是根据特定专业需要开设的英语课程,可以满足学习者自身的特殊需求。因此,高职院校的ESP课程变得越来越重要,在整个高职教育学科体系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高职物流ESP课程教学的现状
“实用为主,够用为度”是我国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确定的英语教学方针,高职英语教学的目标是打好语言基础,培养学生使用英语处理外文资料和进行英语交际的能力。在这样的方针和目标的指导下,我国的高职英语教育得到了较好的发展,让学生学到了实用的英语知识,提高了就业率。但从整体上来看,高职ESP课程还不能满足学生就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物流专业为例,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专业特色不强,无法满足学生专业发展的要求。当前,多数高职ESP课程没有形成适合于高职学生英语能力提高的特色教学模式,包括物流专业在内的各个专业对ESP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而有的学校、有的英语教师对学生的专业性质认识不清,开发出的ESP课程和公共英语课程差别不大,不能体现专业特色。
(二)一味强调英语基础知识,偏离就业导向。高职学生普遍英语水平不高,英语教学中强化基础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有的英语教师一味从英语学习者的角度去衡量学生的成绩,总是担心学生的发音、语法、词汇积累不过关、不到位,忽略了学生将会是一个从业者。物流专业的学生必然要接触与这个行业有关的英语知识,就算学生在学校里面英语学得再好,如果不懂物流ESP也是无法在这个行业立足和发展的,因此目前高职物流ESP课程教学偏离就业导向的情况亟须改善。
(三)缺乏适合专业特色的统一教材和校本教材。教材是教学的主要手段之一,是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的具体体现,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教学效果。随着国家对ESP课程的关注,市面上出现了大量的专业英语教材。但是真正能够适合高职专业发展的教材并不多,而物流专业的英语教材非常少,在编写内容上没有形成系统和系列。多数物流英语教材和其他图书资料是由英语专业的教师编写的,无法与物流工作实际情况接近,有的是国外原版、有的是国内各种专业教材的拼凑、有的只有课文没有习题,所以教材不能对实践起到指导作用,这样的教材不能激发物流专业学生的兴趣,也不能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平和英语的运用能力。
(四)缺乏教学评价机制。教学水平的提高离不开科学的评价机制,目前还不存在完善的高职物流ESP教学评价机制。而套搬其他学科的教学评价办法显然是不可行的,因为ESP属于个性化教学,因专业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特点,无法用一般教学的标准来进行衡量。缺乏客观、公正、符合ESP教学规律的评价机制,导致物流ESP教学目标不明,教师和学生对于课程没有压力,自然也不会形成强烈的提高动机。
二、高职物流ESP课程开发的策略
(一)完善物流ESP课程的整体规划。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学界对ESP的界定和研究一直没有确切的定位。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可以将行业英语、专业英语和双语教学纳入ESP研究范围。学校可以制订一个ESP研究的战略发展规划,包括各类专业ESP教学的基本状况和社会对ESP的需求,根据学校规模、需求、生源等状况分类指导,分层次实施教学。就物流专业来说,可制定与物流专业相结合的指导性教学大纲,对物流ESP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材编写、课程评价等作出明确规定,明确教学目的、重点与内容。立足物流专业学生的需求来拓展知识面,目的是让物流专业的学生能够以英语为载体去完成专业信息的交流和专业资料研究,让英语成为学生拓展专业知识的有效工具。
(二)提升师资水平和授课水平。物流ESP课程既有专业特性,又是语言的学习,要求教师具有复合知识结构和多样化的教学能力。多数物流专业英语教师毕业于英语专业,虽然语言功底扎实,但是缺乏物流专业知识,照搬了大学英语或翻译课的教学模式,降低了“语言输入”的有效性。所以迫切需要打造一批融物流专业知识与英语语言功底为一体的教师队伍。对此,可开展对现有英语教师的物流知识培训,通过到物流企业挂职、进物流企业调研来增加教师对高职物流专业实践性的认识,找到物流专业英语教学的突破点,努力让教师具备复合知识。
现在,物流ESP课程的授课方式较落后,以教师“填鸭式”的讲授为主,束缚了学生语言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发展。没有学生的反馈,老师不了解学生的专业需求,就无法对自己的教学作出有效的调整。开放式的教学是最有效的语言教学形式,它通过学生、师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有更多应用语言的机会,有利于师生间的相互了解。所以,物流ESP课程的教师应转变课堂角色,引入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等多种教学方法,经常开展课堂活动,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同时应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准确把握物流专业知识,并积极开发适合物流专业学生情况的课外资源,选择体现物流专业知识特点和实践需要的实例材料,紧随物流专业的发展来更新授课内容,确保课程的前瞻性及语言的时代性,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ESP的兴趣,提高学生获取语言知识的能力。
(三)跨领域合作编写教材和设计课程。当前,高职物流ESP课程,教材的编写遭遇了跨专业知识的阻隔。物流专业教师不了解英语教材的编写规律,英语教师又缺乏物流专业知识,只有物流专业教师和英语教师共同合作,才能实现教材在本专业和英语两方面的共赢。物流ESP教材的编写应以英语教师为主,物流专业教师协助确定内容、设计课程形式、提供参考资料等。教材的编写包括校本教材的编写,两个专业的教师共同为物流专业发掘多样性、趣味性的学习资料,提高教材的吸引力。教材在内容上应保证语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衔接,难度应适应物流专业学生的接受能力;应模拟物流工作的真实情境,展示本专业专门用途的词汇、句法、语法和习题。 物流ESP课程的设计也应综合吸收物流和英语两个领域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师备课中应努力为学生搜集新颖多样的资料,形式上可以是课文、录音、录像、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授课中可以让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情境中扮演陈述者、采访者、谈判者、评论者等角色,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能力。选择与社会生活有紧密联系的新鲜阅读材料,如有关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法律等方面的材料,并重点突出经济类文章的阅读和公文材料处理的练习,引导学生关注物流专业的焦点问题。英语教师和物流专业教师合作,选择与专业知识有密切联系的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知识问答,通过课上的讲解和练习来提高学生应用英语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
(四)优化评估制度,加强对教学和学习过程的监督。缺乏对物流ESP课程的评估,是课程开发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评估教师的教学和物流专业学生学习ESP的效果对于物流专业英语教学有重大意义。评估既是检验,又是导向。当前教学中,比较容易进行终结性评估,通过严格地组织学生考试、测验即可完成。针对终结性评估需要做的工作是设计好笔试、口试的试题,真正从物流专业的需要出发来考查学生专业英语水平,并且要对其听、说、读、写、译水平进行全面检测。建立物流ESP课程的等级考试制度,既要重视物流专业学生的英语基础,又要防止“高分低能”情况的出现,试题的设计尽量贴近工作情境,以物流工作所要解决的涉外问题为主要考查方向,如口试性测试要注重考查学生在模拟场景中的对话,如报关时和海关人员的对话、要求索赔时和保险公司的对话等。
学习和教学的过程决定了学习的效率和最终成绩,因而除终结性评估外,更要完善过程性评估。单一的终结性评估无法检测出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且从评价效果来看,过程性评估更有利于调动物流专业学生学习ESP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对自己的学习及时作出调整。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通过作业完成情况、课堂活动参与情况、自主学习情况、课外实践活动开展情况来对学生作出评价,对于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态度、学生取得的进步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教师应学会利用过程性评价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和兴趣。英语基础差是高职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也是导致他们不愿学习ESP课程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只用终结性评价,只看结果,不看过程,自然就找不到提高学生成绩的有效途径。而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的鼓励则会有很强的激励作用,能够打消学生对自己学习英语能力的怀疑,然后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暴露出来的不足,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进行弥补,就能够让学生树立起学习ESP的信心,并逐渐认识到它的重要性,自然就会投入更多的热情和精力。
总之,无论是对教学,还是对学习,必须建立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二者共同发挥作用才能保证物流ESP课程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ESP课程的开发,是高职院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物流专业是伴随着贸易活动的频繁而兴起的热门专业,该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亟待提高,因此开发适合物流专业学生发展的ESP课程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要想确保高职学生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更好的作用,离不开英语这个重要的交流工具,所以高职院校应组织专业教师和英语教师共同合作,开发科学合理的物流ESP课程,让英语更好地为学生就业服务,为社会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高国平.高职英语课程的发展趋势研究[J].秦皇岛教育学院学报,2009(6)
[2]张亚梅.运用DACUM模式开发高职ESP校本教材[J].北京:中国成人教育,2008(10)
[3]杨成.高职英语校本教材的开发[J].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05(1)
[4]于丽燕.高职英语校本教材开发的原则和策略研究[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
(责编 吴 筱)
【关键词】高职 物流专业 ESP课程开发 策略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4C-0071-02
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是为生产一线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将承担生产一线的管理和技术工作,其素质会直接影响到生产效率。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国际贸易往来频繁的今天,英语成为适应社会的一个重要工具,是提升职业技能、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学科。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ESP)是根据特定专业需要开设的英语课程,可以满足学习者自身的特殊需求。因此,高职院校的ESP课程变得越来越重要,在整个高职教育学科体系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高职物流ESP课程教学的现状
“实用为主,够用为度”是我国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确定的英语教学方针,高职英语教学的目标是打好语言基础,培养学生使用英语处理外文资料和进行英语交际的能力。在这样的方针和目标的指导下,我国的高职英语教育得到了较好的发展,让学生学到了实用的英语知识,提高了就业率。但从整体上来看,高职ESP课程还不能满足学生就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物流专业为例,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专业特色不强,无法满足学生专业发展的要求。当前,多数高职ESP课程没有形成适合于高职学生英语能力提高的特色教学模式,包括物流专业在内的各个专业对ESP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而有的学校、有的英语教师对学生的专业性质认识不清,开发出的ESP课程和公共英语课程差别不大,不能体现专业特色。
(二)一味强调英语基础知识,偏离就业导向。高职学生普遍英语水平不高,英语教学中强化基础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有的英语教师一味从英语学习者的角度去衡量学生的成绩,总是担心学生的发音、语法、词汇积累不过关、不到位,忽略了学生将会是一个从业者。物流专业的学生必然要接触与这个行业有关的英语知识,就算学生在学校里面英语学得再好,如果不懂物流ESP也是无法在这个行业立足和发展的,因此目前高职物流ESP课程教学偏离就业导向的情况亟须改善。
(三)缺乏适合专业特色的统一教材和校本教材。教材是教学的主要手段之一,是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的具体体现,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教学效果。随着国家对ESP课程的关注,市面上出现了大量的专业英语教材。但是真正能够适合高职专业发展的教材并不多,而物流专业的英语教材非常少,在编写内容上没有形成系统和系列。多数物流英语教材和其他图书资料是由英语专业的教师编写的,无法与物流工作实际情况接近,有的是国外原版、有的是国内各种专业教材的拼凑、有的只有课文没有习题,所以教材不能对实践起到指导作用,这样的教材不能激发物流专业学生的兴趣,也不能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平和英语的运用能力。
(四)缺乏教学评价机制。教学水平的提高离不开科学的评价机制,目前还不存在完善的高职物流ESP教学评价机制。而套搬其他学科的教学评价办法显然是不可行的,因为ESP属于个性化教学,因专业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特点,无法用一般教学的标准来进行衡量。缺乏客观、公正、符合ESP教学规律的评价机制,导致物流ESP教学目标不明,教师和学生对于课程没有压力,自然也不会形成强烈的提高动机。
二、高职物流ESP课程开发的策略
(一)完善物流ESP课程的整体规划。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学界对ESP的界定和研究一直没有确切的定位。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可以将行业英语、专业英语和双语教学纳入ESP研究范围。学校可以制订一个ESP研究的战略发展规划,包括各类专业ESP教学的基本状况和社会对ESP的需求,根据学校规模、需求、生源等状况分类指导,分层次实施教学。就物流专业来说,可制定与物流专业相结合的指导性教学大纲,对物流ESP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材编写、课程评价等作出明确规定,明确教学目的、重点与内容。立足物流专业学生的需求来拓展知识面,目的是让物流专业的学生能够以英语为载体去完成专业信息的交流和专业资料研究,让英语成为学生拓展专业知识的有效工具。
(二)提升师资水平和授课水平。物流ESP课程既有专业特性,又是语言的学习,要求教师具有复合知识结构和多样化的教学能力。多数物流专业英语教师毕业于英语专业,虽然语言功底扎实,但是缺乏物流专业知识,照搬了大学英语或翻译课的教学模式,降低了“语言输入”的有效性。所以迫切需要打造一批融物流专业知识与英语语言功底为一体的教师队伍。对此,可开展对现有英语教师的物流知识培训,通过到物流企业挂职、进物流企业调研来增加教师对高职物流专业实践性的认识,找到物流专业英语教学的突破点,努力让教师具备复合知识。
现在,物流ESP课程的授课方式较落后,以教师“填鸭式”的讲授为主,束缚了学生语言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发展。没有学生的反馈,老师不了解学生的专业需求,就无法对自己的教学作出有效的调整。开放式的教学是最有效的语言教学形式,它通过学生、师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有更多应用语言的机会,有利于师生间的相互了解。所以,物流ESP课程的教师应转变课堂角色,引入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等多种教学方法,经常开展课堂活动,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同时应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准确把握物流专业知识,并积极开发适合物流专业学生情况的课外资源,选择体现物流专业知识特点和实践需要的实例材料,紧随物流专业的发展来更新授课内容,确保课程的前瞻性及语言的时代性,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ESP的兴趣,提高学生获取语言知识的能力。
(三)跨领域合作编写教材和设计课程。当前,高职物流ESP课程,教材的编写遭遇了跨专业知识的阻隔。物流专业教师不了解英语教材的编写规律,英语教师又缺乏物流专业知识,只有物流专业教师和英语教师共同合作,才能实现教材在本专业和英语两方面的共赢。物流ESP教材的编写应以英语教师为主,物流专业教师协助确定内容、设计课程形式、提供参考资料等。教材的编写包括校本教材的编写,两个专业的教师共同为物流专业发掘多样性、趣味性的学习资料,提高教材的吸引力。教材在内容上应保证语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衔接,难度应适应物流专业学生的接受能力;应模拟物流工作的真实情境,展示本专业专门用途的词汇、句法、语法和习题。 物流ESP课程的设计也应综合吸收物流和英语两个领域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师备课中应努力为学生搜集新颖多样的资料,形式上可以是课文、录音、录像、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授课中可以让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情境中扮演陈述者、采访者、谈判者、评论者等角色,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能力。选择与社会生活有紧密联系的新鲜阅读材料,如有关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法律等方面的材料,并重点突出经济类文章的阅读和公文材料处理的练习,引导学生关注物流专业的焦点问题。英语教师和物流专业教师合作,选择与专业知识有密切联系的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知识问答,通过课上的讲解和练习来提高学生应用英语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
(四)优化评估制度,加强对教学和学习过程的监督。缺乏对物流ESP课程的评估,是课程开发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评估教师的教学和物流专业学生学习ESP的效果对于物流专业英语教学有重大意义。评估既是检验,又是导向。当前教学中,比较容易进行终结性评估,通过严格地组织学生考试、测验即可完成。针对终结性评估需要做的工作是设计好笔试、口试的试题,真正从物流专业的需要出发来考查学生专业英语水平,并且要对其听、说、读、写、译水平进行全面检测。建立物流ESP课程的等级考试制度,既要重视物流专业学生的英语基础,又要防止“高分低能”情况的出现,试题的设计尽量贴近工作情境,以物流工作所要解决的涉外问题为主要考查方向,如口试性测试要注重考查学生在模拟场景中的对话,如报关时和海关人员的对话、要求索赔时和保险公司的对话等。
学习和教学的过程决定了学习的效率和最终成绩,因而除终结性评估外,更要完善过程性评估。单一的终结性评估无法检测出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且从评价效果来看,过程性评估更有利于调动物流专业学生学习ESP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对自己的学习及时作出调整。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通过作业完成情况、课堂活动参与情况、自主学习情况、课外实践活动开展情况来对学生作出评价,对于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态度、学生取得的进步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教师应学会利用过程性评价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和兴趣。英语基础差是高职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也是导致他们不愿学习ESP课程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只用终结性评价,只看结果,不看过程,自然就找不到提高学生成绩的有效途径。而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的鼓励则会有很强的激励作用,能够打消学生对自己学习英语能力的怀疑,然后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暴露出来的不足,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进行弥补,就能够让学生树立起学习ESP的信心,并逐渐认识到它的重要性,自然就会投入更多的热情和精力。
总之,无论是对教学,还是对学习,必须建立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二者共同发挥作用才能保证物流ESP课程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ESP课程的开发,是高职院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物流专业是伴随着贸易活动的频繁而兴起的热门专业,该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亟待提高,因此开发适合物流专业学生发展的ESP课程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要想确保高职学生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更好的作用,离不开英语这个重要的交流工具,所以高职院校应组织专业教师和英语教师共同合作,开发科学合理的物流ESP课程,让英语更好地为学生就业服务,为社会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高国平.高职英语课程的发展趋势研究[J].秦皇岛教育学院学报,2009(6)
[2]张亚梅.运用DACUM模式开发高职ESP校本教材[J].北京:中国成人教育,2008(10)
[3]杨成.高职英语校本教材的开发[J].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05(1)
[4]于丽燕.高职英语校本教材开发的原则和策略研究[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
(责编 吴 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