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白朴拒荐之因——对《试论白朴拒仕元朝之因》的质疑

来源 :中州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gs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白朴,曾两次回绝了权臣的推荐,一生未出仕元朝。他拒荐的原因,历来众说纷纭。胡世厚同志《试论白朴拒仕元朝之因》一文(载《中州学刊》一九八六年第一期),根据白朴的词作和其他有关资料提出了新的看法。我们读后颇受启发,同时也觉得其中尚有不妥之处。下文略述己见以就教于胡世厚同志。 胡世厚同志依据白朴的词作、交游、家世以及家人的仕途遭际等四方面的情况,认为:“白朴对蒙元民族歧视与民族压迫政策并无不满。”这一观点似乎还可再加以斟酌。 首先,从《天籁集》中的几首词来看,白朴对元蒙统治者的民族压迫是相当不满的。 蒙古贵族在灭金战争中,实行了残酷的民族屠杀政策,其军法规定:“凡城邑以兵得者,悉坑之”(见姚燧《序江汉先生事实》)。金哀宗天兴元年(1232),
其他文献
<正>共工氏是西羌系统神农氏姜姓之后,是中原强大而古老的部族联盟,它源远流长,其后裔分向长江,珠江流域迁徒,分成为共,龚、(工口)方(即邛)等部落、国家,历经夏商周以后,大部分成为汉族,一部分成为彝、土家、苗、布依、侗、傣、壮等族。但至今没有专文论述,故本文专探讨共工氏,共人的来源、迁徙、分布和融合史迹,以就正于专家学者。
<正>韩非(约前280——232)出身韩国贵族,是所谓“诸公子”之一。他所生活的战国晚期,政治上统一的趋势日益明显,思想文化也进入总结阶段。其祖国韩国都于新郑(今河南新郑),地处中原,当时称为“天下之市朝”。这样的历史条件和地理环境,使他能够广泛接触诸子百家学说,充分吸取前人成果,从而集其大成,创造自己的独立体系。韩非的思想正得益于此,其文章亦然。
<正>一、我国经济空间的战略转移 在全国战略布局中,经济开拓的重点,是从现在开始就着手由东部向中部地带转移,还是要等待东部建设好了,十年十几年以后再进行这种转移?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华中地区发展战略的研究制订。有些同志认为,过去三十多年来,我们曾经在三个时期(三年大跃进、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粉碎“四人帮”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在工业布局上出现过三次大分散的失误,“三五”开始后的十来年中,又出现过不恰当地突出三线建设,工业布局跳跃式西移的倾向,造成巨大的损失浪费。这些历史教训应当吸取。从实
<正>一、我国工业劳动生产率的现状 解放以来,我国工业有了巨大发展,劳动生产率也有明显的提高。1985年我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的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15,349元,比1949年的3,016元提高了4.1倍,工业总产值为8,759亿元,比1949年提高了61.5倍。目前我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每一名职工平均所创造的财富,相当于解放初期的5个人,相当于1960年的3个人,相当于1978年的一个半人。由于劳动生产率提高,我国的物质技术基础增强了,工业部门结构和产品结构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显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