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被誉为“休闲之父”的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指出,“休闲才是一切事物环绕的中心”。休闲包含所有超越了生存实际需要的精神体验活动,是生命个体追求幸福满足、身心愉悦和自我发展的内心体验和行为方式的总和。休闲不仅仅是休息,也蕴含着人的发展机会,更体现着人的精神状态。事实证明,科学、合理、健康地利用休闲时间对一个人的成长与成才至关重要。从人类发展的历史来看,休闲不但是衡量生产力水平和社会文明的尺度,也是人类生活质量和文明进步的风向标。
当下青少年的休闲生活与休闲教育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认识休闲教育的目标、价值与意义?如何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休闲观念,进行有意义的休闲活动?我们邀请了来自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教育工作者就此发表见解,为生命增添一个“绿色后花园”。
《教育家》:当下青少年休闲生活与休闲教育的现状如何?普遍存在哪些问题?
杨雄:首先,青少年休闲生活严重网络化。这是基于时代变化而生的,但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对冲这种变化,而不是任其发展。其次,青少年休闲时间严重匮乏。上海的一项调查显示,每个中小学生每天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大概只有半个小时。不要说休闲,就连体育锻炼的时间都难以保证。今年7月,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中小学每周课外活动和家庭生活中的劳动时间,小学1~2年级不少于2小时,其他年级不少于3小时。今年8月,教育部针对在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中关于要保证青少年体育锻炼活动时间的提案,做出回应,确保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严禁挤占体育课和学生校园体育活动时间。再次,功利主义的价值观也使青少年休闲生活被严重挤压。很多家长将孩子的休闲时间配置在语数外等学科及于素质教育加分的选项上,与考试没关系的休闲活动则被视为浪费时间。体育可以不要,劳动可以不要,更不要说休闲了。其实这是一种很偏颇的想法,需要加以纠正。最后,就是不会休闲。大学生比中小学生的可自由支配时间多得多,但調查中发现,很多大学生把闲暇时间用来打游戏、睡懒觉、看视频等,生活碎片化,充斥着一种生活无意义感。究其原因,就是从小没有经受生命教育和休闲教育,缺乏合理规划时间的能力。
赵福庆:当前学生的休闲生活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休闲时间被剥夺。许多学生的业余时间被无休止的补课和复习填满,或在舞蹈、音乐等各个培训点来回奔波,本应休闲的周末和假期变成了最繁忙的日子。二是消极的休闲活动。有的家庭不知道如何为孩子合理安排休闲时间,对孩子放任自流,导致有的孩子整日守在屏幕前。三是成年人不健康的休闲生活方式对青少年产生了不良影响。休闲生活出现了庸俗化、功利化和纵欲化的倾向,许多孩子在休闲中出现了道德上的滑坡。
潘立勇:很长一段时间内,青少年的休闲生活状态非常不理想。这里存在两个问题。第一,社会、学校、家庭,普遍忽略了一些东西——作为一个人,“人之为人”最本真的需要是什么,最有价值的是什么,他的成长对社会最珍贵的是什么;而重视功能性的技巧与才能的培养,关乎今后在社会上如何谋生、如何谋利。从这一层面看,现在知识教育的效益似乎大大提高了,但其对人的本体是否真正有益,是否做到了让孩子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是需要质疑的。 第二,目前少年儿童的休闲方式被物质技术所左右,甚至被异化,自然、本能、人的原始生命所需要的休闲活动普遍缺乏。总的来讲,现在社会的工具理性导致教育出现偏差。不要说休闲时间了,少年儿童连睡眠时间都普遍不足。家长们都不愿意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反而忽视了最根本的生命需求线。连时间都无法保证,何谈休闲活动、休闲生活、休闲教育。
孙林叶:中小学主要通过音乐、美术、体育、课外兴趣小组、春游、夏令营等实现休闲教育。但是,这些教育往往被视为其他学术科目的补充,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中小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的课余时间大多由家长来安排,许多家长给孩子在业余时间报了特长班或者课程加强班,致使中小学生不仅在业余时间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休闲,而且产生巨大的身心负担。另外,不论是学校还是家庭的休闲教育,都很少涉及休闲的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往往仅限于教一些活动的技能技巧。总的来说,我国休闲教育的实践还相对落后。
《教育家》:大众对于休闲及休闲教育存在哪些误读?
袁光亮:由于休闲观念的落后和休闲方式的单调,在许多人的理解中,青少年休闲就意味着发呆、睡懒觉、玩手机、追星乃至打卡式旅游,甚至因此被一些人误解为“不务正业”,担心青少年“荒于嬉”“毁于随”。但从人类发展的历史来看,休闲作为工作和学习之外可以自由支配的一种状态,不但是衡量生产力水平和社会文明的尺度,也是人类生活质量和文明进步的风向标。
杨雄:受传统观念影响,我们不提倡休闲,提倡劳动最光荣。实际上,劳动的目标也是为了休闲。在马克思看来,劳动和休闲是人的基本生存样态和生活范式,劳动为休闲提供了物质前提和准备,也为休闲提供了自由时间这一必然要件。同时,休闲为劳动提供动力和源泉并体现着劳动的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殷实的生活需要一种平和的心态,要使劳动与生活、工作与休闲、学习和娱乐、物质和精神,达到一种平衡。这种社会氛围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
潘立勇:规范性的休闲教育和研究在中国起步比较迟,所以不光是大众,在学者中,甚至是大学校长,对休闲的概念也存在极大的误读。 我还记得2007年浙江大学自主设立休闲学博士点的时候,我向校学位委员会做陈述报告,当时他们提出两个问题。其中一个问题是,在已有休闲旅游专业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要设置休闲专业。其实休闲的概念要比休闲旅游大得多,还包括体育保健、文化娱乐等所有超越了生存实际需要的精神体验活动。另一个问题是,为什么将休闲专业放在哲学系。我认为,就个人来讲,休闲涉及人之为人的问题;就社会来讲,休闲则是文明社会最重要、最基本的标志。休闲是人成为人的最基本的一种方式途径。所以休闲具有重大的哲学意义。从古到今,重要的休闲概念都是哲学家提出来的,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提出“休闲才是一切事物环绕的中心”,到东方老子、孔子提出来的休闲境界,其实休闲是个非常重大的关乎人生存在的哲学问题。 《教育家》:作为一种教育样态,休闲教育有哪些特点?我们应如何认识休闲教育的目标与价值?
潘立勇:休闲作为教育的一种状态,可以有几个层次的解读——第一,休闲本身就是教育,英语里leisure(休闲)这个词本身就包含教育的概念,与school(学校)的概念是等同的。在古代,人们有闲暇的时间才可能从事教育,从事教育、接受教育的人才是高雅的、有文化的、能进行创造的人。所以休闲的概念本身就包含着教育。 第二,休闲又是教育本身的一种目的。教育应让人能够学会以休闲的一种方式来生存。因为休闲状态就是以欣然之态做所爱之事,做一个完整的人、健康的人、自然的人、活泼的人、毫无顾忌的人,这样的状态需要一个教育的过程。第三,休閑也是教育的内容,让人学会如何聪明地学习。有些学习是需要技巧的,比如体育、文化娱乐活动,所以休闲本身作为一种技巧,也是需要学习的。第四,休闲是教育的一种情境、一种状态。在教育过程中,若身心愉悦,人的动机就大大增强,觉得教育是自身的内在需求,如此效益也大大增强。如果是强迫性、灌输性的教育,效益就非常差。目前常规的学校教育有一种固定的培育功能和目的,有些目的甚至太过狭隘,将德智体美劳割裂开来。休闲教育强调人是一个完整的人,不刻意强调某种功能,不根据一个具体的、功利性的目的来培养人。
孙林叶:休闲教育的目标主要有两方面。其一,通过休闲教育培养人们的休闲技能技巧和休闲鉴赏力。其二,通过休闲教育确立正确的休闲价值观和休闲生活方式。掌握一定的休闲技能技巧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知道什么时候以何种方式来运用这些技能。一个人的休闲生活幸福与否、质量高低,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科学的休闲价值观和休闲行为的选择判断。这两个目标是相辅相成的,缺乏健康、科学的休闲价值观,休闲教育就难免失之零碎、肤浅、庸俗化;只有健康、科学的休闲价值观,而缺乏休闲的技能技巧,也难以达到高质量休闲的目的。从长远发展来看,休闲教育的目标是使休闲成为人不断认识自我和完善自我的过程,真正成为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命状态。
袁光亮:所谓青少年休闲教育,就是通过教育过程培养青少年对休闲活动的认知与技能,即引导青少年树立科学的休闲理念,养成科学的休闲方法,提升青少年对休闲行为做出理性选择和正确判断的能力,确保他们通过休闲活动真正获得全方位的发展。休闲教育不仅应当使青少年个人身心达到一定的提升,更能使整个社会文明程度得以进步。休闲教育内容广泛,包括对智力、美育欣赏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的培养,以及教育青少年通过创造性的休闲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追求与理念,鼓励青少年把自我发展与承担社会责任联系在一起。通过休闲,青少年可以放松身心、培养爱好、开展交往、增长见识、开阔视野、发展特长。
赵福庆:休闲是生命个体为摆脱外界的束缚而处于一种自由状态下追求幸福满足、身心愉悦和自我发展的内心体验和行为方式的总和,它满足的是人的成长性的需要。作为一种教育样态,休闲教育与通常的学校教育有诸多不同。如休闲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内容不同。通常的学校教育主要是根据国家课程安排的内容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教学活动,而休闲教育的内容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设计,最能真实地反映一个人的自由自主发展。我校明确休闲教育有四个目标。一是放松身心,保持健康。青少年处于学业、家庭、社会交往的各种压力之下,稍有不慎,极易成为崩断的弦。通过休闲,可以放松他们的身心,释放他们的压力,还他们一个健康的心灵。二是突出兴趣,发展个性。如果说学校教育是对学生共性的培养,那么休闲则是学生个性的一种展示。学生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展兴趣爱好,培养特长,开阔视野,陶冶情操。三是拓展交往,促进交流。青少年可以利用休闲时间走出教室,与更多的人进行交往,从而培养自己的沟通能力,提高自己的社会交往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四是实践探索,提升素养。打开学校教育的围墙,青少年可以自由地选择相关的内容和项目,针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加强实践领域的探索与研究,提高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实践技能水平和综合素养。
《教育家》:休闲生活对于青少年成长有哪些意义?
潘立勇:从本质上讲,休闲是人之为人的本真状态,休闲生活则是人之为人的以本能所希望的方式来生存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对一个人的成长,尤其对青少年的成长是极为有利的。休闲生活对孩子最重要的意义,就是让他们明白“在什么都不用考虑的状态下,我最需要什么,我怎样活着最愉快”。此外,休闲教育能够让人尽可能回归最有助于创造的思维与情感状态。休闲是自在生命的自由体验。人首先要自在,才可能跟世界的自在状态吻合。任何创意与创造都是一种发现,当人处于一种最自在的状态时,最容易发现。若能够坚持自在的状态,能够保持自己真实的感受、真实的表达、真实的创造,就是自由。自在和自由是两个前提,然后才可能自得,即创造。也就是人通过自己的自在状态,发现世界本然的规律性的最佳状态,获得了最佳体验,然后把它表达出来。所以自在、自由、自得是审美和休闲相通的地方,也是创意最需要的一种思维机制和环境基础。
孙林叶:休闲教育既是个人自我完善和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不断进步和和谐发展的需要。对于青少年来说,他们对各种事物具有很强的新鲜感,喜好尝试与探索,但其行为方式更多地受情感和周围环境的影响,若缺乏自制力和理性的指导,很容易受到一些表面新奇有趣、实质浅陋庸俗的休闲方式的诱惑。因此,要通过休闲教育,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其一,休闲教育可以维护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引导青少年从积极的心态出发把握自己,通过从事积极的休闲活动来恢复精力和体力,转移或消除内心的不良情绪,改善生理和心理状态。其二,休闲教育可以帮助青少年提高休闲生活质量,帮助他们掌握一些交际技能、文艺技能、体育技能、旅游技能、鉴赏技能等,满足他们的精神享受和个性充分自由发展的需要,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休闲观念和休闲态度,培养选择能力和判断能力,从而提高休闲质量。其三,休闲教育可以促进青少年创造力的培养。现行的教育体制忽视了人的个性发展,用统一的规范来管制学生的思想行为,使他们缺乏个性和创造力。而休闲教育以一种相对自由开放的方式,让学生可以有选择地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是实现人性和谐完整,适合青少年个性发展需要的有效形式。 杨雄:我认为,劳动教育、生活教育、休闲教育要融为一体,引导青少年热爱生活,学会生活。同时,在这个过程中确立一种休闲文明。休闲,是一种文明的样式。健康的休闲教育有利于青少年人格完善、心理健康,有利于青少年根据自己的兴趣开发潜能,有利于自由、全面、和谐的发展。人类的发明创造都是跟休闲密切相关的,很多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都是在自由支配的闲暇生活中迸发灵感,产生思想的火花。另外,现在青少年自杀率越来越高,休闲教育是对冲心灵问题的一个很好抓手。
袁光亮:一个人事业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确立了正确适当的人生奋斗目标和职业选择,而目标的确定和职业的选择通常以自身的最佳才能、最优性格和最大兴趣等为依据。科学的休闲教育有利于青少年在進行职业规划时考虑择己所爱、择己所长、择己所利。与常规的学习过程相比,青少年的最佳才能、最优性格和最大兴趣等在休闲活动中更能得到彰显,而科学的休闲教育更关注青少年的所爱、所长和所利。事实上,毕竟没有完全符合每个不同个体的专业设置,最好的教育状态是“学生从学校提供的教育资源中选择适合自己的”。
《教育家》: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休闲的期待也在发生变化。如何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休闲观念,进行有意义的休闲活动?
潘立勇:社会首先需要对休闲的意义有充分的认知,明确什么是人、人需要什么、社会应对人的成长提供什么样的空间,真正理解休闲是孩子的内在需要、基本权利与成长的必由途径。剥夺了孩子休闲的权利,也就是剥夺了其成长的权利。无论是智力上的成长,还是生理上的成长,休闲都是不可或缺的。因为休闲其实是最合乎人性,最符合人自然发展的一种教育形态,是其他,如道德、政治、伦理、技术等都无法取代的。这些可能会在一个时段内对人产生功能性的效应,但很难对人本身产生一种内在性的深刻影响。只要这一前提确立了,什么休闲活动都是有意义的。不要刻意去寻求意义,孩子快乐地生活、健康地成长、本然地做人,就很有意义。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儿童青少年回归了自己本然的面貌。
杨雄:从学校角度来说,因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升学压力还无法抛开,所以此处着重提学前和大学教育阶段。幼儿园阶段,可以进行更多创造性的教学,千万不要将幼儿园小学化。幼儿园的主要任务是养育,培养孩子更多的兴趣爱好,而这恰恰是休闲教育的基础。到了大学阶段,学生有更多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建议学校开设各种各样的工作坊或兴趣小组。
我主张将休闲教育与兴趣相结合,如此孩子才不会觉得累,发展后劲足。例如,有一次我到美国华盛顿州访学,去了当地一所中学,学校巨大的草坪上有一个类似仓库的空间,走进去后我们发现,中学生竟然在那里造飞机,有筹款组、法律组、气动力组、材料采购组等。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个活动完全是学生自己组织的,竟得到了学校和教师的大力支持。造飞机虽不能给考试加分,但却能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动手能力等。在我看来,这种创造发明是更高级、鲜活的休闲教育。
袁光亮:为了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休闲观念、选择健康的休闲方式、形成积极的休闲文化,学校和教师应把休闲当作“严肃的教育任务”,把学校开展青少年休闲教育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培养合格人才和保证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作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新领域、新途径、新方法。例如,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师工作室,面向全校学生,以培养青少年文化自信为灵魂,以书法为抓手,全面开展青少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推广,培养青少年的家国情怀、社会关爱和人格修养,完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面向青少年工作专业学生,开设书法及教学、国画及教学、茶艺及教学等多门课程,培养青少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推广师资;面向社会青少年,充分利用学校新媒体资源优势,设计开发线上线下产品和成果,建设项目化教学资源库,鼓励社会青少年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根据他们的学习成果颁发技能证书,在社会上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
赵福庆:关于“休闲教育”的设想,是由英国哲学家、教育家斯宾塞首先提出。他从为个人完美生活做准备的角度出发,提出教育应该为了欣赏自然、文学、艺术的达成做好准备,并科学地预测休闲教育会在人类生活中占有比现在更大的份额。在发达国家,休闲教育是人生的必修课,是从幼儿园到退休之后终身教育的内容。在我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有了更多的时间参与休闲,应该从政策支持、技能培养、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共同努力。休闲教育是我校的一门校本课程,为此我们成立了专门的组织和人员,加强对休闲教育的实践与研究,积极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加强与家庭、社区的联系与合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努力构建起休闲教育的完整生态系统。
要做好休闲教育实践,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休闲的目的性和计划性。目前,很多学校在安排学生假期生活方面,基本处于盲目、自发、随意的状态。教育者自身缺乏相关的知识、技巧和心理准备。因此,我校每年以年级为单位,结合学生的特点在寒暑假为学生制定《休闲生活指南》,起到了一定的教育效果。二是对休闲教育资源的利用与发掘。学校和地方政府对青少年休闲场地和设施的投入不足,休闲资源短缺,这是每所学校都面临的问题。为此,我校各位班主任积极调动全员积极性,尤其重点发动家长的力量,大力开辟休闲教育基地。三是加强对休闲教育师资力量的专业引领。青少年正处在人生的起步阶段,休闲教育若只是盲目地进行一些活动,违背青少年的成长与发展规律,不仅无法取得良好、科学的教育效果,还会影响学生参与休闲教育的积极性。针对专业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学校发动家长力量,主动请教社会上的专业人员解决问题,提高了休闲教育的质量。
孙林叶:我们应通过各种传媒来教育人们正确认识“休闲”,让大众传媒成为休闲教育的重要阵地。尽管我国的节假日越来越多,但越来越多的人并没有闲下来。由于社会竞争激烈、学习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人们无法在休闲时间里尽情释放自己的情感,许多人常常处于忧虑、紧张、苦闷的情绪中。所以,无论是为了身体健康还是心理健康都需要国民正确认识“休闲”,尽情享受 “休闲”,在休闲中缓减压力、放慢节奏、创造价值、实现和谐。此外,学校在休闲教育中有不可推卸的职责,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年龄的增长会导致休闲兴趣和休闲观念的改变,学校很难通过教育向学生传授一套能够构筑其休闲生活的相对稳定的休闲价值观。因此,需要建立社会休闲教育服务体系,将大众传媒和休闲服务机构建设成休闲教育的主阵地,把社区作为一种实施休闲教育的有效载体与场所。
当下青少年的休闲生活与休闲教育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认识休闲教育的目标、价值与意义?如何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休闲观念,进行有意义的休闲活动?我们邀请了来自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教育工作者就此发表见解,为生命增添一个“绿色后花园”。
《教育家》:当下青少年休闲生活与休闲教育的现状如何?普遍存在哪些问题?
杨雄:首先,青少年休闲生活严重网络化。这是基于时代变化而生的,但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对冲这种变化,而不是任其发展。其次,青少年休闲时间严重匮乏。上海的一项调查显示,每个中小学生每天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大概只有半个小时。不要说休闲,就连体育锻炼的时间都难以保证。今年7月,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中小学每周课外活动和家庭生活中的劳动时间,小学1~2年级不少于2小时,其他年级不少于3小时。今年8月,教育部针对在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中关于要保证青少年体育锻炼活动时间的提案,做出回应,确保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严禁挤占体育课和学生校园体育活动时间。再次,功利主义的价值观也使青少年休闲生活被严重挤压。很多家长将孩子的休闲时间配置在语数外等学科及于素质教育加分的选项上,与考试没关系的休闲活动则被视为浪费时间。体育可以不要,劳动可以不要,更不要说休闲了。其实这是一种很偏颇的想法,需要加以纠正。最后,就是不会休闲。大学生比中小学生的可自由支配时间多得多,但調查中发现,很多大学生把闲暇时间用来打游戏、睡懒觉、看视频等,生活碎片化,充斥着一种生活无意义感。究其原因,就是从小没有经受生命教育和休闲教育,缺乏合理规划时间的能力。
赵福庆:当前学生的休闲生活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休闲时间被剥夺。许多学生的业余时间被无休止的补课和复习填满,或在舞蹈、音乐等各个培训点来回奔波,本应休闲的周末和假期变成了最繁忙的日子。二是消极的休闲活动。有的家庭不知道如何为孩子合理安排休闲时间,对孩子放任自流,导致有的孩子整日守在屏幕前。三是成年人不健康的休闲生活方式对青少年产生了不良影响。休闲生活出现了庸俗化、功利化和纵欲化的倾向,许多孩子在休闲中出现了道德上的滑坡。
潘立勇:很长一段时间内,青少年的休闲生活状态非常不理想。这里存在两个问题。第一,社会、学校、家庭,普遍忽略了一些东西——作为一个人,“人之为人”最本真的需要是什么,最有价值的是什么,他的成长对社会最珍贵的是什么;而重视功能性的技巧与才能的培养,关乎今后在社会上如何谋生、如何谋利。从这一层面看,现在知识教育的效益似乎大大提高了,但其对人的本体是否真正有益,是否做到了让孩子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是需要质疑的。 第二,目前少年儿童的休闲方式被物质技术所左右,甚至被异化,自然、本能、人的原始生命所需要的休闲活动普遍缺乏。总的来讲,现在社会的工具理性导致教育出现偏差。不要说休闲时间了,少年儿童连睡眠时间都普遍不足。家长们都不愿意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反而忽视了最根本的生命需求线。连时间都无法保证,何谈休闲活动、休闲生活、休闲教育。
孙林叶:中小学主要通过音乐、美术、体育、课外兴趣小组、春游、夏令营等实现休闲教育。但是,这些教育往往被视为其他学术科目的补充,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中小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的课余时间大多由家长来安排,许多家长给孩子在业余时间报了特长班或者课程加强班,致使中小学生不仅在业余时间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休闲,而且产生巨大的身心负担。另外,不论是学校还是家庭的休闲教育,都很少涉及休闲的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往往仅限于教一些活动的技能技巧。总的来说,我国休闲教育的实践还相对落后。
《教育家》:大众对于休闲及休闲教育存在哪些误读?
袁光亮:由于休闲观念的落后和休闲方式的单调,在许多人的理解中,青少年休闲就意味着发呆、睡懒觉、玩手机、追星乃至打卡式旅游,甚至因此被一些人误解为“不务正业”,担心青少年“荒于嬉”“毁于随”。但从人类发展的历史来看,休闲作为工作和学习之外可以自由支配的一种状态,不但是衡量生产力水平和社会文明的尺度,也是人类生活质量和文明进步的风向标。
杨雄:受传统观念影响,我们不提倡休闲,提倡劳动最光荣。实际上,劳动的目标也是为了休闲。在马克思看来,劳动和休闲是人的基本生存样态和生活范式,劳动为休闲提供了物质前提和准备,也为休闲提供了自由时间这一必然要件。同时,休闲为劳动提供动力和源泉并体现着劳动的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殷实的生活需要一种平和的心态,要使劳动与生活、工作与休闲、学习和娱乐、物质和精神,达到一种平衡。这种社会氛围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
潘立勇:规范性的休闲教育和研究在中国起步比较迟,所以不光是大众,在学者中,甚至是大学校长,对休闲的概念也存在极大的误读。 我还记得2007年浙江大学自主设立休闲学博士点的时候,我向校学位委员会做陈述报告,当时他们提出两个问题。其中一个问题是,在已有休闲旅游专业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要设置休闲专业。其实休闲的概念要比休闲旅游大得多,还包括体育保健、文化娱乐等所有超越了生存实际需要的精神体验活动。另一个问题是,为什么将休闲专业放在哲学系。我认为,就个人来讲,休闲涉及人之为人的问题;就社会来讲,休闲则是文明社会最重要、最基本的标志。休闲是人成为人的最基本的一种方式途径。所以休闲具有重大的哲学意义。从古到今,重要的休闲概念都是哲学家提出来的,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提出“休闲才是一切事物环绕的中心”,到东方老子、孔子提出来的休闲境界,其实休闲是个非常重大的关乎人生存在的哲学问题。 《教育家》:作为一种教育样态,休闲教育有哪些特点?我们应如何认识休闲教育的目标与价值?
潘立勇:休闲作为教育的一种状态,可以有几个层次的解读——第一,休闲本身就是教育,英语里leisure(休闲)这个词本身就包含教育的概念,与school(学校)的概念是等同的。在古代,人们有闲暇的时间才可能从事教育,从事教育、接受教育的人才是高雅的、有文化的、能进行创造的人。所以休闲的概念本身就包含着教育。 第二,休闲又是教育本身的一种目的。教育应让人能够学会以休闲的一种方式来生存。因为休闲状态就是以欣然之态做所爱之事,做一个完整的人、健康的人、自然的人、活泼的人、毫无顾忌的人,这样的状态需要一个教育的过程。第三,休閑也是教育的内容,让人学会如何聪明地学习。有些学习是需要技巧的,比如体育、文化娱乐活动,所以休闲本身作为一种技巧,也是需要学习的。第四,休闲是教育的一种情境、一种状态。在教育过程中,若身心愉悦,人的动机就大大增强,觉得教育是自身的内在需求,如此效益也大大增强。如果是强迫性、灌输性的教育,效益就非常差。目前常规的学校教育有一种固定的培育功能和目的,有些目的甚至太过狭隘,将德智体美劳割裂开来。休闲教育强调人是一个完整的人,不刻意强调某种功能,不根据一个具体的、功利性的目的来培养人。
孙林叶:休闲教育的目标主要有两方面。其一,通过休闲教育培养人们的休闲技能技巧和休闲鉴赏力。其二,通过休闲教育确立正确的休闲价值观和休闲生活方式。掌握一定的休闲技能技巧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知道什么时候以何种方式来运用这些技能。一个人的休闲生活幸福与否、质量高低,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科学的休闲价值观和休闲行为的选择判断。这两个目标是相辅相成的,缺乏健康、科学的休闲价值观,休闲教育就难免失之零碎、肤浅、庸俗化;只有健康、科学的休闲价值观,而缺乏休闲的技能技巧,也难以达到高质量休闲的目的。从长远发展来看,休闲教育的目标是使休闲成为人不断认识自我和完善自我的过程,真正成为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命状态。
袁光亮:所谓青少年休闲教育,就是通过教育过程培养青少年对休闲活动的认知与技能,即引导青少年树立科学的休闲理念,养成科学的休闲方法,提升青少年对休闲行为做出理性选择和正确判断的能力,确保他们通过休闲活动真正获得全方位的发展。休闲教育不仅应当使青少年个人身心达到一定的提升,更能使整个社会文明程度得以进步。休闲教育内容广泛,包括对智力、美育欣赏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的培养,以及教育青少年通过创造性的休闲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追求与理念,鼓励青少年把自我发展与承担社会责任联系在一起。通过休闲,青少年可以放松身心、培养爱好、开展交往、增长见识、开阔视野、发展特长。
赵福庆:休闲是生命个体为摆脱外界的束缚而处于一种自由状态下追求幸福满足、身心愉悦和自我发展的内心体验和行为方式的总和,它满足的是人的成长性的需要。作为一种教育样态,休闲教育与通常的学校教育有诸多不同。如休闲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内容不同。通常的学校教育主要是根据国家课程安排的内容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教学活动,而休闲教育的内容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设计,最能真实地反映一个人的自由自主发展。我校明确休闲教育有四个目标。一是放松身心,保持健康。青少年处于学业、家庭、社会交往的各种压力之下,稍有不慎,极易成为崩断的弦。通过休闲,可以放松他们的身心,释放他们的压力,还他们一个健康的心灵。二是突出兴趣,发展个性。如果说学校教育是对学生共性的培养,那么休闲则是学生个性的一种展示。学生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展兴趣爱好,培养特长,开阔视野,陶冶情操。三是拓展交往,促进交流。青少年可以利用休闲时间走出教室,与更多的人进行交往,从而培养自己的沟通能力,提高自己的社会交往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四是实践探索,提升素养。打开学校教育的围墙,青少年可以自由地选择相关的内容和项目,针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加强实践领域的探索与研究,提高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实践技能水平和综合素养。
《教育家》:休闲生活对于青少年成长有哪些意义?
潘立勇:从本质上讲,休闲是人之为人的本真状态,休闲生活则是人之为人的以本能所希望的方式来生存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对一个人的成长,尤其对青少年的成长是极为有利的。休闲生活对孩子最重要的意义,就是让他们明白“在什么都不用考虑的状态下,我最需要什么,我怎样活着最愉快”。此外,休闲教育能够让人尽可能回归最有助于创造的思维与情感状态。休闲是自在生命的自由体验。人首先要自在,才可能跟世界的自在状态吻合。任何创意与创造都是一种发现,当人处于一种最自在的状态时,最容易发现。若能够坚持自在的状态,能够保持自己真实的感受、真实的表达、真实的创造,就是自由。自在和自由是两个前提,然后才可能自得,即创造。也就是人通过自己的自在状态,发现世界本然的规律性的最佳状态,获得了最佳体验,然后把它表达出来。所以自在、自由、自得是审美和休闲相通的地方,也是创意最需要的一种思维机制和环境基础。
孙林叶:休闲教育既是个人自我完善和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不断进步和和谐发展的需要。对于青少年来说,他们对各种事物具有很强的新鲜感,喜好尝试与探索,但其行为方式更多地受情感和周围环境的影响,若缺乏自制力和理性的指导,很容易受到一些表面新奇有趣、实质浅陋庸俗的休闲方式的诱惑。因此,要通过休闲教育,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其一,休闲教育可以维护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引导青少年从积极的心态出发把握自己,通过从事积极的休闲活动来恢复精力和体力,转移或消除内心的不良情绪,改善生理和心理状态。其二,休闲教育可以帮助青少年提高休闲生活质量,帮助他们掌握一些交际技能、文艺技能、体育技能、旅游技能、鉴赏技能等,满足他们的精神享受和个性充分自由发展的需要,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休闲观念和休闲态度,培养选择能力和判断能力,从而提高休闲质量。其三,休闲教育可以促进青少年创造力的培养。现行的教育体制忽视了人的个性发展,用统一的规范来管制学生的思想行为,使他们缺乏个性和创造力。而休闲教育以一种相对自由开放的方式,让学生可以有选择地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是实现人性和谐完整,适合青少年个性发展需要的有效形式。 杨雄:我认为,劳动教育、生活教育、休闲教育要融为一体,引导青少年热爱生活,学会生活。同时,在这个过程中确立一种休闲文明。休闲,是一种文明的样式。健康的休闲教育有利于青少年人格完善、心理健康,有利于青少年根据自己的兴趣开发潜能,有利于自由、全面、和谐的发展。人类的发明创造都是跟休闲密切相关的,很多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都是在自由支配的闲暇生活中迸发灵感,产生思想的火花。另外,现在青少年自杀率越来越高,休闲教育是对冲心灵问题的一个很好抓手。
袁光亮:一个人事业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确立了正确适当的人生奋斗目标和职业选择,而目标的确定和职业的选择通常以自身的最佳才能、最优性格和最大兴趣等为依据。科学的休闲教育有利于青少年在進行职业规划时考虑择己所爱、择己所长、择己所利。与常规的学习过程相比,青少年的最佳才能、最优性格和最大兴趣等在休闲活动中更能得到彰显,而科学的休闲教育更关注青少年的所爱、所长和所利。事实上,毕竟没有完全符合每个不同个体的专业设置,最好的教育状态是“学生从学校提供的教育资源中选择适合自己的”。
《教育家》: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休闲的期待也在发生变化。如何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休闲观念,进行有意义的休闲活动?
潘立勇:社会首先需要对休闲的意义有充分的认知,明确什么是人、人需要什么、社会应对人的成长提供什么样的空间,真正理解休闲是孩子的内在需要、基本权利与成长的必由途径。剥夺了孩子休闲的权利,也就是剥夺了其成长的权利。无论是智力上的成长,还是生理上的成长,休闲都是不可或缺的。因为休闲其实是最合乎人性,最符合人自然发展的一种教育形态,是其他,如道德、政治、伦理、技术等都无法取代的。这些可能会在一个时段内对人产生功能性的效应,但很难对人本身产生一种内在性的深刻影响。只要这一前提确立了,什么休闲活动都是有意义的。不要刻意去寻求意义,孩子快乐地生活、健康地成长、本然地做人,就很有意义。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儿童青少年回归了自己本然的面貌。
杨雄:从学校角度来说,因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升学压力还无法抛开,所以此处着重提学前和大学教育阶段。幼儿园阶段,可以进行更多创造性的教学,千万不要将幼儿园小学化。幼儿园的主要任务是养育,培养孩子更多的兴趣爱好,而这恰恰是休闲教育的基础。到了大学阶段,学生有更多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建议学校开设各种各样的工作坊或兴趣小组。
我主张将休闲教育与兴趣相结合,如此孩子才不会觉得累,发展后劲足。例如,有一次我到美国华盛顿州访学,去了当地一所中学,学校巨大的草坪上有一个类似仓库的空间,走进去后我们发现,中学生竟然在那里造飞机,有筹款组、法律组、气动力组、材料采购组等。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个活动完全是学生自己组织的,竟得到了学校和教师的大力支持。造飞机虽不能给考试加分,但却能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动手能力等。在我看来,这种创造发明是更高级、鲜活的休闲教育。
袁光亮:为了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休闲观念、选择健康的休闲方式、形成积极的休闲文化,学校和教师应把休闲当作“严肃的教育任务”,把学校开展青少年休闲教育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培养合格人才和保证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作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新领域、新途径、新方法。例如,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师工作室,面向全校学生,以培养青少年文化自信为灵魂,以书法为抓手,全面开展青少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推广,培养青少年的家国情怀、社会关爱和人格修养,完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面向青少年工作专业学生,开设书法及教学、国画及教学、茶艺及教学等多门课程,培养青少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推广师资;面向社会青少年,充分利用学校新媒体资源优势,设计开发线上线下产品和成果,建设项目化教学资源库,鼓励社会青少年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根据他们的学习成果颁发技能证书,在社会上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
赵福庆:关于“休闲教育”的设想,是由英国哲学家、教育家斯宾塞首先提出。他从为个人完美生活做准备的角度出发,提出教育应该为了欣赏自然、文学、艺术的达成做好准备,并科学地预测休闲教育会在人类生活中占有比现在更大的份额。在发达国家,休闲教育是人生的必修课,是从幼儿园到退休之后终身教育的内容。在我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有了更多的时间参与休闲,应该从政策支持、技能培养、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共同努力。休闲教育是我校的一门校本课程,为此我们成立了专门的组织和人员,加强对休闲教育的实践与研究,积极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加强与家庭、社区的联系与合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努力构建起休闲教育的完整生态系统。
要做好休闲教育实践,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休闲的目的性和计划性。目前,很多学校在安排学生假期生活方面,基本处于盲目、自发、随意的状态。教育者自身缺乏相关的知识、技巧和心理准备。因此,我校每年以年级为单位,结合学生的特点在寒暑假为学生制定《休闲生活指南》,起到了一定的教育效果。二是对休闲教育资源的利用与发掘。学校和地方政府对青少年休闲场地和设施的投入不足,休闲资源短缺,这是每所学校都面临的问题。为此,我校各位班主任积极调动全员积极性,尤其重点发动家长的力量,大力开辟休闲教育基地。三是加强对休闲教育师资力量的专业引领。青少年正处在人生的起步阶段,休闲教育若只是盲目地进行一些活动,违背青少年的成长与发展规律,不仅无法取得良好、科学的教育效果,还会影响学生参与休闲教育的积极性。针对专业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学校发动家长力量,主动请教社会上的专业人员解决问题,提高了休闲教育的质量。
孙林叶:我们应通过各种传媒来教育人们正确认识“休闲”,让大众传媒成为休闲教育的重要阵地。尽管我国的节假日越来越多,但越来越多的人并没有闲下来。由于社会竞争激烈、学习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人们无法在休闲时间里尽情释放自己的情感,许多人常常处于忧虑、紧张、苦闷的情绪中。所以,无论是为了身体健康还是心理健康都需要国民正确认识“休闲”,尽情享受 “休闲”,在休闲中缓减压力、放慢节奏、创造价值、实现和谐。此外,学校在休闲教育中有不可推卸的职责,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年龄的增长会导致休闲兴趣和休闲观念的改变,学校很难通过教育向学生传授一套能够构筑其休闲生活的相对稳定的休闲价值观。因此,需要建立社会休闲教育服务体系,将大众传媒和休闲服务机构建设成休闲教育的主阵地,把社区作为一种实施休闲教育的有效载体与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