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今社会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世界网络化、经济全球化,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党校教育面对纷繁复杂的形势,任重而道远。顺应新形势对党员干部教育的要求,有效寻求地方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突破路径,不仅是地方党校适应社会现实发展的需要,更是时代发展赋予地方党校的一项重大使命。
【关键词】地方党校;教学教育;改革;
进入二十一世纪,县级党校的发展没有跟上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出现 了一些问题与不足。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内容流失,师资力量不足,教师人数少,“一师多能“,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式墨守成规,不少地方党校还停留在过去那种被动式灌输,课程设置落后,缺乏新意和特色等等,这些问题对于新时期,新式形势下的党校教育存在着严重的阻碍。
1 存在的问题
1.1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基础课程弱化
由于受资源、资金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地方党校在学科种类上明显忽视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基础课程这一“本源”教学。当前一些地方党校基本上不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潮》、《马克思主义哲学》等基础课程,而偏重于热点问题、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领域的课程。由于当前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同志,缺乏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系统学习,缺乏对党的历史和优良传统的深人了解,缺乏严格的党内生活和群众工作的锻炼,缺乏驾驭复杂局面、解决复杂矛盾的能力。尤其是在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新形势下,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国际经济、政治、军事复杂斗争和各种思潮激荡的新考验中,他们更加需要从理论、战略和党性的高度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党校姓党,党校的教学势必应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主课;鉴于党校的重要任务是用党的指导思想即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党的干部,这就决定了“党校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主课”。[1]因此,地方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基础课程这一“本源”的明显弱化,就很难适应新形势基本要求。
1.2 地方党校教师扮演着“万金油”角色
党校队伍建设的重点是教师队伍建设。由于培训轮训的学员即干部队伍已经发生了结构性变化。高学历、年轻化、专业化已经成为党校学员的特点,教师面临着能否教得了、能否教得好的严峻挑战。当前,由于地方党校专业教师相对稀缺,专业队伍结构不合理,行政岗位与教师岗位往往“专兼结合”,使得很多专业教师逐渐缺失了专业研究与潜心教学环境,甚至有不少教师授课专业与学历专业严重脱节,无论原来学的是什么专业,不管懂与不懂,需要上什么课时就讲什么课,从网上东拼西凑一些备课的资料,现学现卖,这显然成为了“一师多能”型的“万金油”。因此,地方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教师若不具备专业归属感,不从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上狠下工夫,就难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1.3 3、地方党校的教学方式过于墨守陈规
一方面,受传统教学方式的深刻影响,地方党校教学过程中一直沿用着“课堂教学+外出调研”的固定模式,甚至有的地方党校出于经费上的考虑,忽视了“外出调研”这一重要的环节,还有的地方党校将“外出调研”视为纯粹意义上的旅游,从而割裂了考察与调研,忽视了调研的真正意义。另一方面,地方党校的教学方式不能有效适应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干部的个性化、多样化、差别化需求,教学方式还有待新的探索和尝试。如,案例教学、体验式教学、现场教学、研究室教学、菜单式教学、学员论坛、拓展训练、网络媒体应对、辩论会、互动交流、小组讨论等。由于地方党校的教学方式落后,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以致于无法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实效性也未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
二、走出困境的对策思考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课堂主内容,切实达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效果
地方党校是培养基层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政治家的主阵地,其学科建设直接关系到地方党校培养什么人的重要问题。当前,党中央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和时代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为党校确定了“一个中心、四个方面”的教学新布局,要求党校“以全面培养领导干部政治家素质为目标”,开设主要包含“理论基础”、“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和“党性修养”等内容的教育课程。这个新布局符合党校教育的基本定位和学员提高马克思主义政治素质的基本需求。其中,“理论基础”是地方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必须大力加强的一个薄弱环节,特别是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人们思想中的诸多认识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具体问题,都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教育与时俱进地切实予以解答,对于地方党校而言更是如此。必须充分发挥其“思想库”的重要作用,“坚持把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培训领导干部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主课,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系统进教材、生动进课堂、扎实进头脑,切实达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效果”。新形势下基层领导干部既要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也要重点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特别是要广泛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群众路线的要求真正转化为党员干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
2、創新地方党校教学方式
面对新形势下地方党校干部教育的新情况、新特点、新要求—知识更新加速、基层社会转型加剧、网络媒体日益发达、全球化进程迅速推进,地方党校教学方式的创新成了党校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目前的模拟式教学、案例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研究式教学和菜单式教学成为了党校教学方式变化的新趋势。其开放、互动、现代和教学结合等特性是党校教学方式创新的原则。值得一提的是,打造立体式、开放型的教育模式,其关键在于整合资源、激活教育教学方法。如,安排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教学任务时,上下级党校、相邻同级党校教师可以同台竞争上课,实行师资共享,打破只在本校聘任教师的传统,必要的时候,甚至还可以打破行政区域或隶属关系,凝聚资源,扩大规模,提升质量。此外,要充分活用外部的教学资源,地方党校的各种班次可以设在校内,也可以设在校外,只要保证好质量,办班设点可以灵活多样。乡镇、企业的学员离不开工作岗位,可以考虑送教上门、服务上门。教学活动可以在校内,也可以在校外,还可以与国民教育的大专院校、国外培训机构等进行联合办班。总之,通过教学方法的拓展创新,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重合作、重全员参与,有助于提高学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黄立丰;浅谈新形势下地方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困境与出路;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9年06期
【关键词】地方党校;教学教育;改革;
进入二十一世纪,县级党校的发展没有跟上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出现 了一些问题与不足。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内容流失,师资力量不足,教师人数少,“一师多能“,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式墨守成规,不少地方党校还停留在过去那种被动式灌输,课程设置落后,缺乏新意和特色等等,这些问题对于新时期,新式形势下的党校教育存在着严重的阻碍。
1 存在的问题
1.1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基础课程弱化
由于受资源、资金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地方党校在学科种类上明显忽视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基础课程这一“本源”教学。当前一些地方党校基本上不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潮》、《马克思主义哲学》等基础课程,而偏重于热点问题、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领域的课程。由于当前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同志,缺乏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系统学习,缺乏对党的历史和优良传统的深人了解,缺乏严格的党内生活和群众工作的锻炼,缺乏驾驭复杂局面、解决复杂矛盾的能力。尤其是在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新形势下,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国际经济、政治、军事复杂斗争和各种思潮激荡的新考验中,他们更加需要从理论、战略和党性的高度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党校姓党,党校的教学势必应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主课;鉴于党校的重要任务是用党的指导思想即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党的干部,这就决定了“党校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主课”。[1]因此,地方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基础课程这一“本源”的明显弱化,就很难适应新形势基本要求。
1.2 地方党校教师扮演着“万金油”角色
党校队伍建设的重点是教师队伍建设。由于培训轮训的学员即干部队伍已经发生了结构性变化。高学历、年轻化、专业化已经成为党校学员的特点,教师面临着能否教得了、能否教得好的严峻挑战。当前,由于地方党校专业教师相对稀缺,专业队伍结构不合理,行政岗位与教师岗位往往“专兼结合”,使得很多专业教师逐渐缺失了专业研究与潜心教学环境,甚至有不少教师授课专业与学历专业严重脱节,无论原来学的是什么专业,不管懂与不懂,需要上什么课时就讲什么课,从网上东拼西凑一些备课的资料,现学现卖,这显然成为了“一师多能”型的“万金油”。因此,地方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教师若不具备专业归属感,不从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上狠下工夫,就难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1.3 3、地方党校的教学方式过于墨守陈规
一方面,受传统教学方式的深刻影响,地方党校教学过程中一直沿用着“课堂教学+外出调研”的固定模式,甚至有的地方党校出于经费上的考虑,忽视了“外出调研”这一重要的环节,还有的地方党校将“外出调研”视为纯粹意义上的旅游,从而割裂了考察与调研,忽视了调研的真正意义。另一方面,地方党校的教学方式不能有效适应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干部的个性化、多样化、差别化需求,教学方式还有待新的探索和尝试。如,案例教学、体验式教学、现场教学、研究室教学、菜单式教学、学员论坛、拓展训练、网络媒体应对、辩论会、互动交流、小组讨论等。由于地方党校的教学方式落后,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以致于无法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实效性也未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
二、走出困境的对策思考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课堂主内容,切实达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效果
地方党校是培养基层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政治家的主阵地,其学科建设直接关系到地方党校培养什么人的重要问题。当前,党中央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和时代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为党校确定了“一个中心、四个方面”的教学新布局,要求党校“以全面培养领导干部政治家素质为目标”,开设主要包含“理论基础”、“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和“党性修养”等内容的教育课程。这个新布局符合党校教育的基本定位和学员提高马克思主义政治素质的基本需求。其中,“理论基础”是地方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必须大力加强的一个薄弱环节,特别是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人们思想中的诸多认识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具体问题,都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教育与时俱进地切实予以解答,对于地方党校而言更是如此。必须充分发挥其“思想库”的重要作用,“坚持把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培训领导干部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主课,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系统进教材、生动进课堂、扎实进头脑,切实达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效果”。新形势下基层领导干部既要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也要重点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特别是要广泛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群众路线的要求真正转化为党员干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
2、創新地方党校教学方式
面对新形势下地方党校干部教育的新情况、新特点、新要求—知识更新加速、基层社会转型加剧、网络媒体日益发达、全球化进程迅速推进,地方党校教学方式的创新成了党校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目前的模拟式教学、案例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研究式教学和菜单式教学成为了党校教学方式变化的新趋势。其开放、互动、现代和教学结合等特性是党校教学方式创新的原则。值得一提的是,打造立体式、开放型的教育模式,其关键在于整合资源、激活教育教学方法。如,安排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教学任务时,上下级党校、相邻同级党校教师可以同台竞争上课,实行师资共享,打破只在本校聘任教师的传统,必要的时候,甚至还可以打破行政区域或隶属关系,凝聚资源,扩大规模,提升质量。此外,要充分活用外部的教学资源,地方党校的各种班次可以设在校内,也可以设在校外,只要保证好质量,办班设点可以灵活多样。乡镇、企业的学员离不开工作岗位,可以考虑送教上门、服务上门。教学活动可以在校内,也可以在校外,还可以与国民教育的大专院校、国外培训机构等进行联合办班。总之,通过教学方法的拓展创新,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重合作、重全员参与,有助于提高学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黄立丰;浅谈新形势下地方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困境与出路;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9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