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华裔女作家文学作品中“美国梦”主题的演变

来源 :语文建设·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xinren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选取美国华裔文学不同历史时期的三位代表作家黄玉雪、汤亭亭、谭恩美,结合她们所处的不同历史背景,分析其主要代表作中主人公各自追逐的“美国梦”,力图阐述不同时代美国华裔女作家在其文学作品中诠释这一主题的变化,理清其发展脉络和成因。
  关键词:美国梦 美国华裔文学 美国文化
  美国华裔女作家在中美双重文化背景的影响下在美国的文学界坚强地占据了一席之地,那么她们的作品到底具备怎样的特点?这些女作家的笔下挥洒的又是怎样的激情?她们作品中的主人公又有着怎么样的“美国梦”?我们带着这样好奇走近她们的文字中去探个究竟!
  一、作品《华女阿五》的美国梦:土生华裔进入主流社会的勇气和努力
  美国华裔文学的开创阶段的代表作就是黄玉雪(Jade Snow Wong)的《华女阿五》(The Fifth Chinese Daughter),属于传记式的文学作品。1950年出版后,这部传记就立即登上了美国畅销书排行榜,创下高居榜首长达九个月的奇迹。
  《华女阿五》作品的主人公是生活在华人街的黄家女儿玉雪,家中生活非常艰辛。按照中国重男轻女以及重视长子的传统,十一岁的玉雪就要协助母亲操持家务,晚上在父亲的辅导下学习中国文化。父母虽然疼爱这小玉雪,但是在父母和子女的这种鲜明的分界之下,玉雪只能用服从来表示对长辈的尊重。渐渐长大的玉雪通过在白人家做工赚来的钱来供自己到美国的公立学校接受美国式的教育时,一切便由此发生了转变,接受了美式教育的玉雪开始将美式教育和中国传统教育进行对比,于是美式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与中国传统文化在玉雪的心中发生了强烈的冲撞。当她顺利地完成了大学课程后,不仅在一家美国造船厂中找到了工作,而且还由于她投稿报社的征文获奖而被选中为下水的新船命名,玉雪从此在唐人街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她也终于得到了父母的肯定,而且她自制的陶瓷制品也受到了美国人的欢迎。通过艰苦努力,顽强的玉雪实现了自我价值,更重要的是,他的父母为她感到自豪和骄傲,而且赢得了美国人对她的认可和尊重。在美国化的道路上,黄玉雪将个人追求与民族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她大胆追求“美国梦”,努力纠正华人被歪曲的形象,成了“模范少数族裔”的楷模。玉雪的故事可以说是世世代代美国移民及其后裔所追求的“美国梦”理想的完美体现。
  1993年,作家黄玉雪被邀请到米尔斯学院做题为《运用你的多样性》(Exercising Your Diversity)的毕业典礼演讲,受到热烈欢迎。她演讲的一句名言是:“作为少数民族的一分子不等于低劣,除非你愿意如此。相反,你要使它成为你著名的标志。”这说明作家珍视自己的华裔文化身份,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汲取在种族歧视尚存的白人社会里成功的力。徐颖果也评价道“在黄玉雪塑造华人新形象这个目标的背后,还有一个深层的愿望,那就是要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华人,这样,在西方社里,他们的成就才会被承认。她想让那些心胸狭隘的白人们闭嘴。”
  二、作品《女勇士》的美国梦:女性解放,追求自我
  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华裔文学走上了觉醒并逐步转型,到七十年代中期汤亭亭(Maxine Hong Kingston)的《女勇士》(The Woman Warrior)问世,一举成名,登上非文学类畅销书榜首宝座,标志着华裔文学繁荣时期的到来。该书以自传体的形式,表现了华裔女性在族裔和性别的双重歧视下所作的挣扎和努力。
  作品中的勇兰年轻时进学堂学医,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毅力,最终优秀毕业并且成为一名受人尊敬的乡村医生,不仅如此,她还远涉重洋,到美国寻夫,在美国用自己的勇气和智慧去战胜困难,在逆境坚强而乐观地活着。勇兰在她所生活的社会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天空,她敢于伸张自我、发挥自我冲破社会给女性扣紧的不公平的枷锁,实现自己的价值和理想。勇兰是自信、自知、自强的女性典型,是“女勇士”神话隐喻下的坚强女性人生的写照。
  作家汤亭亭深受美国60年代思潮的影响,表现出了强烈的反抗意识。她强调自己的美国身份,并对女权运动给予极大关注。她的作品其实是对“模范少数族裔”身份的否定,塑造了华裔妇女全新的女勇士形象。汤亭亭笔下的女子与玉雪这一形象不同的是她们不再回避种族歧视和性别问题带来的创伤,她们的“美国梦”包含着女性真正勇敢地向美国文化和男性霸权、强权政治发出质疑,吹响了女性彻底解放,追求自我的号角。
  三、作品《喜福会》的美国梦:对美国文化的认同与追求
  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华裔文坛新秀迭出。谭恩美的(Amy Tan,1952-)《喜福会》(The Joy Luck club,1989)在当年的《纽约时报》畅销书榜连续保持九个月,并被译成十多种外国文字,还被改编为电影。《喜福会》继承了汤亭亭的传统,继续探寻了母女两代之间的爱恨以及两个世界、两种文化之间的碰撞与融合,并征服了评论家和广大的读者,连汤亭亭也承认,谭恩美在普通读者中更受欢迎。
  《喜福会》的故事围绕四对母女生活经历的描写,刻画了不同时期的女性,反映了女性所遭受的被排斥、被压抑的生存状态,同时也展示了女性的觉醒、自尊和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作品中安梅的外婆认为自己的女儿(安梅的母亲)在丈夫死后再嫁他人做了四姨太,是大逆不道、卑贱无耻的行为,于是把安梅的母亲当作“鬼”,不愿收留她,至死也没有原谅她,加之安梅的母亲姨太太的身份使她在生活中饱受煎熬,最终吞食鸦片自杀。成年后的安梅尽管有着如此悲惨的经历,却还是和做药剂师的丈夫到了美国,历尽千辛万苦靠着自己的努力买下一栋房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在作品中安梅是这样告诫她的女儿的:“女孩子就像一棵树,你必须挺起身子,唯有这样,你才能长得挺拔强壮。假如你俯身去听别人的话,那你就会变得伛偻软弱,一阵风就把你吹倒了。”总之,安梅不愿屈服于这种封建、可悲、低下的生活方式,她相信凭借自己的努力掌握自己的命运最终可以实现了自己的“美国梦”。
  《喜福会》中母女两代人之间中美文化的冲突,其实正是作家从另一角度表示出自己对传统中国文化的不理解,对美国文化的认同与追求,她曾说“你感到要成为一个美国人,就不得不丢掉你的中华文化。”为了实现自己的美国梦想,不断付出努力的华裔们渴望实现自我价值,极力把自己融合于美国主流文化之中,他们推崇高等教育,并在认同美国社会、美国文化的同时也渐渐偏离了自己的中国文化。
  四、小结
  美国华裔女作家文学作品所反映的“美国梦”主题同华裔在美国的历史以及华裔在美国所处的地位及其对自身身份的确认息息相关。本文试图通过这些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来透析时代,透析华裔族群和女性族群的生存和发展,以便于更好地认识两种文化的差异和矛盾,谋求中西文化的交融与共同繁荣做出相应的努力。
其他文献
摘要:针对作文教学高耗时低效率的情况,进行了学生创编“个人作品集”的改革实践,让学生抒真情、写实感,并采用合理的目标驱动。其中,“以我笔写我心”是关键因素,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精心策划,引导学生养成习惯;其次,处理好“质”和“量”的关系,多写不如多改,反复修改可使学生感觉到进步,不断提高定位;最后就是合理地运用目标驱动法。  关键词:作文教学 改革实践 抒写真情实感 目标驱动  作文课难上,这是语文
摘要:作为“80”后的代表作家,笛安的文学作品展现了许多时代的新质,她的小说就是对青春一代由青春阵痛走向精神成长的文学记录,在青年形象塑造方面,她重点追求女性人物的“极致”,对生活、爱情和梦想的极致,通过对不同人物形象的刻画,深入探索了人性的底线。本文分别从不成比例的美者、“平流层里”充满神性者和他者需要中确认自我者三方面论述了笛安小说中青年形象特征。  关键词:笛安 青春小说 青年形象  引言 
在《永不消逝的电波》中,我们发现,艺术就是一个整体系统,它早已超越了“舞”和“剧”究竟以谁为主的认知层面,超越了真实性空间和假定性空间的舞台层面,超越了固定座位观看和想象力观看的审美层面、甚至超越了“可舞性”与“身体性”的舞台艺术评判的标准层面,《永不消逝的电波》使我们充分感受到“表意优先”的舞蹈特质的确很美,而以“叙事创新”所带动的当代舞剧创新才刚刚开始,还会有更多的可能。  舞蹈,是以身体作为
摘要:本文试从叙事方言、书信叙事和叙事声音三个角度分析非裔美国女才子艾丽斯·沃克的最高成就作品《紫色》。这些叙事策略的精妙编排充分展示了非裔女性的辛酸苦难以及她们的重塑诉求,完美构建了女性主体及群体意识,揭示了女性对自身价值的孜孜追求和对生命意义的苦苦探索。  关键词:《紫色》叙事方言书信叙事叙事声音  艾丽斯·沃克是第一位获得普利策奖的非裔美国女作家。她写作风格多变、涉猎广泛,在诗歌、小说、随笔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靳家彦创立的“语文导读法”是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流派,“问”是导读法引导学生学习阅读、学会阅读、形成语文素养的主要手段和方法。靳老师在教学中善于以问引读,引导学生学会阅读;以问促读,引导学生深度阅读;以问研读,带动学生语文素养整体提升。  一、以问引读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阅读的关键时期。明确阅读的目的,把握阅读的关键点,是指导学生学习阅读的重点。靳老师在教学中非常重视以问来引导
作为艺术家,最完美的生活是艺术与生活的浑然一体,最完美的作品是形而上之艺术精神与形而下之现实经验的创造性结晶。  走进画家敬庭尧,走进他的师生艺术场域,可见他们在艺术践行中的不同学术观念的碰撞与思考,不同画风与样式的争鸣与共存,不同见解的求同与存异,是难能可贵的,也是让人注目的!  本次展出的作品均为敬庭尧师生群近年来以西藏高原及田园、都市生活为题材的精心之作,也是近几年敬庭尧师生们的学术成果再次
蜀绣 53cm×42cm 2020年  《闻鸡起舞》为蜀绣三异绣创新题材作品,由省工艺美术大师姬金泉老师设计,何杨绣制而成。相比活跃在市面上的题材,此画除了尊重和继承传统外,还在传统基础上丰富和延伸。作品创意根据成语故事而来,鸡鸣起来舞剑,借以比喻意志坚强,有毅力有耐心的有志之士。通过蜀绣三异绣巧妙地把此表现出来。在技法层面,相对常见三异绣,尺幅较大,呈现两幅几乎完全不同的画面,本身具有一定难度,
布面油画 150cm×180cm 2019年  这幅作品呈现了城市不同时期发展变化的场面。画面中左边为广元三线建设厂区老建筑;右边前景是老城街景一角,有小汽车,有共享单车;中远景有城市中正在建設的高楼大厦。画面通过构成形式进行分割,分割的每块画面仿佛在述说着家乡不同时期城市发展的变化。画面色调沉稳,蓝、橙、黄、紫等颜色的和谐搭配,互补色、同类色的运用,使画面既有客观的依据,又有主观自由的处理。  
主管单位:自贡市沿滩区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主辦单位:自贡市沿滩区文化馆  夏毅  XIAYI  《龙湖》主编。自贡市沿滩区文化馆馆长,1974年8月出生自贡市,西北工业大学法学本科毕业,爱好摄影及影视创作,擅长曲艺(戏剧)编剧、导演及表演。  寄语  “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光阴荏苒,《龙湖》已经创刊五周年了。在这个充满希望的季节,驱车奔驰在釜溪河畔,悠闲迈步于龙湖边,我们看到春天已经把沿
剪纸 120cm×102cm 1997年  為了迎接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归祖国,庆祝香港600多万同胞回归祖国的怀抱,作者于1997年年初,采用传统的剪纸技艺手法镂刻而成该作品。  作品由两个身着传统白马民族服饰的白马少女、万年青、紫荆花和一个象征团圆的圆环、以及圆环上“热烈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十个篆字为主要元素,以礼花、红梅、气球和一九九七字样等为基本元素,构成了视觉上的明亮清爽。  平武剪纸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