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藤及其生物质炭还田对旱地红壤微生物活性及养分含量的影响

来源 :水土保持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vi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究红薯藤及其生物质炭还田对旱地红壤微生物活性及养分含量的影响,通过田间定位试验,设置5个处理:(1)常规处理(CK);(2)3000 kg/hm2红薯藤还田(S1);(3)6000 kg/hm2红薯藤还田(S2);(4)1000 kg/hm2红薯藤生物质炭还田(BC1);(5)2000 kg/hm2红薯藤生物质炭还田(BC2),研究不同剂量红薯藤及其生物质炭还田对红壤微生物活性和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 表明:与CK相比,在0-10 cm土层中,BC1的土壤基础呼吸增加17.93%,S1、S2、BC2的土壤基础呼吸分别减少20.33%,10.10%,2.66%;在10-20 cm土层中,S2、BC1的土壤基础呼吸分别增加17.29%,0.41%,S1、BC2的土壤基础呼吸分别减少13.61%,16.93%;在20-30 cm土层中,S1、S2、BC1、BC2的土壤基础呼吸分别增加8.26%,48.94%,50.21%,38.59%.与CK相比,在0-10 cm土层中,S1、S2、BC1、BC2的土壤微生物量碳分别增加1.30%,6.09%,28.52%,39.64%;在10-20 cm土层中,S1、S2、BC1、BC2的土壤微生物量碳分别增加9.76%,16.72%,24.20%,54.32%;在20-30 cm土层中,S1、S2、BC1、BC2的土壤微生物量碳分别增加22.34%,39.27%,54.06%,84.09%.红薯藤及其生物质炭对土壤基础呼吸和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促进作用,促进了土壤FDA水解酶和土壤脲酶活性,对土壤蔗糖酶活性的影响较小,生物质炭还田抑制了土壤FDA水解酶和土壤脲酶活性,对土壤蔗糖酶活性则表现为促进作用;红薯藤还田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含量,而生物质炭还田降低了土壤有机碳含量;红薯藤及生物质炭还田均提高了土壤中水解氮、有效磷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活性,对提升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可为秸秆和生物质炭合理还田提供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探讨减氮模式下氮肥不同基追比例对滴灌春小麦氮代谢关键酶活性、氮素积累转运、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为新疆麦区滴灌春小麦高效生产提供科学依据.以中筋型“新春6号”(XC 6)和强筋型“新春37号”(XC 37)小麦品种为材料,设置0∶0,2∶8,3∶7,4∶6,5∶5共5种氮肥基追比处理,研究氮肥基追比例对滴灌春小麦氮代谢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 表明:同一品种下,随氮肥基追比例的增加,氮代谢酶活性、氮素积累、氮肥利用率(NUE)、籽粒产量及蛋白质产量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花前氮素转运率、花前氮素贡献率
以库布齐沙漠典型防护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不同防护林的土壤理化性状,评估该防护林系统的土壤改良效益,为库布齐沙漠防护林的管理与养护提供理论依据.结果 表明:(1)库布齐沙漠防护林营建15年后,在植被改良的作用下,原有的流沙质量发生了明显改变.与流沙环境相比,研究区土壤的碱解氮(AN)、速效磷(AP)、速效钾(AK)、有机质(SOM)、全氮(TN)、全磷(TP)、全钾(TK)含量分别提高了243.95%,37.89%,108.84%,138.71%,118.77%,42.41%,45.77%.与其他类型植被
为比较不同小龙虾壳基土壤改良剂对砷、铅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通过盆栽试验,探究施用1%(w/w)小龙虾壳粉(CSP)、甲壳素(CT)、小龙虾壳炭(CSB)及甲壳素-小龙虾壳炭配施(CT-CSB,CT∶CSB为1∶1)对土壤养分、酶活性、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及青菜生长的影响.结果 表明,不同改良剂施用均可显著提高土壤pH和阳离子交换量,降低土壤中有效态铅的含量,施用CSB对降低土壤中有效态铅含量的效果最显著,较对照降低了35.3%;添加CT、CSB和CT-CSB均可降低土壤中有效态砷的含量,其中,CT-CSB
水中带沙是浑水灌溉较清水灌溉的本质区别,为揭示浑水灌溉的节水减渗机制,通过浑水膜孔灌自由入渗室内试验,以清水入渗为对照,研究了浑水膜孔灌入渗能力、湿润锋运移距离、湿润体含水率、致密层土壤颗粒组成及落淤层厚度等随入渗时间的变化规律,提出了土壤含水率与湿润锋运移距离之间的量化模型,分别建立了落淤层厚度与入渗时间、滞留层的滞留量与滞留深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表明:浑水泥沙对土壤水分入渗的影响较大,在入渗结束时浑水较清水的累积入渗量减幅达27.83%;土壤含水率从膜孔中心到湿润锋面逐渐减小,其减小的速率逐渐增大,湿
为探究等高反坡阶整地改良红壤坡耕地土壤质量的效果,利用田间定位试验,以滇中昆明松华坝迤者流域坡耕地试验区已实施等高反坡阶整地措施3(CRT 3),7(CRT 7),9(CRT 9)年的样地及原状坡耕地(CK)为研究对象,结合各样地玉米产量探明实施年限对土壤结构、肥力和酶活性特征的影响.结果 表明:等高反坡阶整地年限显著改善坡耕地土壤的物理性状,呈现黏粒、粉粒、总团聚体和总孔隙度显著增加,砂粒和容重显著降低;提高了土壤肥力,其中全氮、全磷、全钾、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和含水量显著提高;显著提高土壤酶活性,其中脲
基于田间小区试验,在常规施氮(U100,普通尿素,施氮量250 kg/hm2)基础上,设置普通尿素、控释尿素减量20%(U80和C80)和40%处理(U60和C60),通过测定玉米产量及产量构成、氮素吸收和利用效率,结合土壤养分动态和植株光合特征与氮同化关键酶活性,评价控释尿素在玉米减氮增效中的作用.结果 表明,氮肥减量20%时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都达到常规施氮水平,其中C80比U80增产14.5%;氮肥减量40%后产量有所降低,减产原因主要是百粒质量降低7.0%~9.5%.与U100相比,减氮20%的光
为了研究荒漠草原采煤沉陷区生态恢复效果和影响草本层物种多样性的土壤因子,采用时空替代法,选择人工恢复5,7年的区域作为研究样地,并将未种植样地(C)作为对照组.通过野外植物群落调查和土壤采样,研究了不同恢复年限的物种多样性及其与土壤因子间的关系.结果 表明:(1)相较于对照区,人工恢复增加了菊科(Compositae)、苋科(Amaranthaceae)的数量,减少了禾本科(Gramineae)的数量;人工恢复5年后物种数增加,7年后物种数减少,且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比例逐渐减少;人工恢复提升了灌木层物种丰富
马尾松是南方红壤侵蚀区的先锋树种,由于受土壤贫瘠的限制,植物生长缓慢.以树龄1年的马尾松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马尾松的生长特征以及生物量、植株养分含量和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设置了1个对照(不施肥,CK)和3种施肥方式:单施复合肥(0.94,1.89,3.56 g);复合肥与微生物菌肥混施((0.94+8.00),(1.89+8.00),(3.56+8.00)g);复合肥与保水剂混施((0.94+1.01),(1.89+1.01),(3.56+1.01)g),为期2年.结果 表明:(1)与对照处理
通过控制不同生物炭添加量和降水量,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及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的各项生长指标,探究不同添加量的生物炭对缺水植物生长促进的直接与间接作用.结果 表明:生物炭的添加可以提高土壤的田间持水率、土壤中速效磷的含量以及土壤的pH;干旱条件下,增加生物炭的用量能促进黑麦草植株的增高,但高剂量的生物炭抑制黑麦草的生长;生物炭加入并不能持续性的保持土壤中的水分,高浓度(>15%)的生物炭反而增大土壤中水分的流失,但由于生物炭中钾元素为植物对抗干旱提供了必要条件.适当添加生物炭(5%)可缓
磷和铁均为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但在土壤中大多以植物难以吸收利用的难溶或微溶性化合物形式存在.木霉菌(Trichoderma sp.)是植物根际有益真菌,在缺铁条件能够产生将不溶性铁转化为可溶性铁的嗜铁素,在促进植物生长、缓解生物及非生物胁迫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磷胁迫对嗜铁索的合成以及磷、铁胁迫对木霉菌在植物根际定殖的影响尚未见研究.本试验发现,磷胁迫同样能提高嗜铁素产量以及嗜铁素合成相关基因sidA的表达,采用抗利福平标记法测定棘孢木霉菌(Trichoderma asperellum)T6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