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鞋匠老单

来源 :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raymo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修皮鞋——套鞋——凉鞋——布鞋——补伞啵?”乡下的街头巷尾,常常能看到修鞋匠挑着担子,一边走,一边吆喝着。随着一声声吆喝,不时有人将烂鞋、烂伞送到摊担前。一番讨价还价后,修鞋匠坐下来,围布往腿上一摊,生意就开始了。
  修鞋匠俗称皮匠。过去,喜欢满垄满街跑做上门生意,如今大多习惯设点经营了,即固定在一个地方,等顾客上门,“愿者上钩”。
  在荷叶塘农贸市场旁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就有这样一个修鞋坊。八、九个平方米的空间,除了一台上线机、一台打磨抛光机外,满屋子都是修鞋的原材料和已经修好的,顾客还没来得及拿走的鞋子等物,显得有点拥挤。闲聊中得知,修鞋师傅姓单,衡东草市镇人,属兔。据说,在十二生肖中,属兔的性格比较温顺且有志向、不服输。老单就是这样一个人。1980年他高考落榜了,踌躇满志的他不想回到“脸朝黄土背朝天”的老家,而是到株洲投亲靠友,拜师学艺,当起了修鞋匠。刚开始时,在长途汽车站旁摆摊设点,生意也还不错,聚集了不少人气。但地方太小,伸不了手脚。几年后,将摊点搬到了市交警支队对面的一栋居民楼下,这里的生意也是出奇的好,常常是一大早就出摊,忙到半晚还收不了场。一个人做不赢,他就叫来老婆当下手。老婆人很精明,没多久,也称得上半个师傅了。对老单来说,这个地方是块黄金宝地,可以坐地生财。但随着城市“创卫”的开展,也天天要跟城管玩“躲猫猫”。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无奈之下,老单花血本租下了现在这个地方。不过,他不后悔,因为总算有了一个相对安定的窝了。虽然一个月七、八百元租金,但不再担惊受怕,也还值。
  说起来也怪。荷叶塘一带修鞋摊不少,生意都不怎么样,唯独老单的摊子,挪到哪,生意就火到哪。用乡里话说,就是有财运,财神菩萨跟着跑,门板都挡不住。奥秘何在?不善言辞的老单,从牙缝里挤出了一句堪称经典的话:做事凭手艺,做人凭良心。寥寥数语,落地有声。
  会做事,手艺好。这不是老单的自吹自擂。他修过的鞋保准不会出现开裂、进水、掉跟现象,因为,上线时,用的线是最好的牛筋线,针线走得密而实,胶水上得多上得匀,鞋跟的钉子钉得牢,钉过的鞋底、鞋跟经过打磨抛光后天衣无缝,看不出半点异样。
  会做人,口碑好。这也是老单的真实写照。诚实、可信、不忽悠人,是众多回头客对他的评价。修双鞋多少钱,材料中、高档都有,进价多少,手工费多少,向顾客讲清楚,并随顾客选择,修好以后再付款,不满意不要钱。有些家境不太好的婆婆姥姥来修鞋,老单还常常少收钱或不要钱。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一眨眼,老单来异乡打拼已有三十多个年头了,黑发人熬成了白发人,门外汉变成了老匠人。几十年来,用他的双手修好了多少双鞋?有人按每天五十双计算,至少有六七十万双,有人说不止这个数。究竟是多少,老单自己也说不清楚。他说,我只知道我修的每一双鞋都对得起顾客,对得起天地良心。话语不多,朴实无华。却折射出老单的做事先做人的人品人格,传递着一种社会的正能量。一路走来,在一片陌生的天地扎牢根基。如今,他已在株洲买房置业,两个儿子大学毕业并成家立业。株洲已真正成了他的第二故乡。憨厚的老单,脸上虽然写满沧桑,但更多的是洋溢着自豪感、成就感。
  俗话说,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老单就是一个鞋状元。好样的,加油!
  (摘自《株洲日报》)
其他文献
我是一位退休了9年的农村小学教师,为了一纸大学文凭和写几篇文字的梦想,孜孜矻矻努力了50多年。  51年前的“大暑”日(那年7月23日,大暑)结束高考,走出考场,我与同学说:“此生,即便进不了大学,我也一定要赶超上了大学的同学!”此后我回乡学习董加耕,加入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队伍。在出力流汗修地球的同时,我自学了四年江苏函授大学农学课程。解放军“四清”工作队说我是个可教育好的子女,推荐我当了村小
期刊
2013年10月9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早早地吃过午饭,湖南邵阳的肖艳红就开始了出门前的最后准备。她拿出新买的嫩黄色运动衣和紫色旅游鞋换上,认真梳理好头发,46岁的她很快焕然一新。只有暗黄的脸色,以及鼻梁上一副镜架生锈、左镜面碎掉一小块的眼镜,泄露了她生活的简朴和岁月的风霜。  出门前,肖艳红把布制的感恩信装进手提袋,并再次检查了行李夹层里一个精心包裹好的小袋,里面装的是几封早已发黄的信。 
期刊
告别的时候到了。85岁的吴乃宜躺在床上,使劲握住来访者的手。他其实已经没有力气了,手上虎口处一点肉都没有,薄得像层纸,可以被扯起来。他于2014年1月19日凌晨在家中去世,走的时候还不到90斤,已经很长时间吃不下任何东西。  7年多前的夏天,这个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的老渔民也是这样,躺在床上不吃不喝。那一年,4个儿子出海捕鱼遇到“桑美”台风,老三被桅杆砸中,老四被渔网缠住,老大把救生圈扔给弟弟自己沉
期刊
中国古代的读书理论肇自孔子。“读书”一词,最早见于《论语·先进》:“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子曰:‘是故恶夫佞者。’”显然,孔子认为“为学”是要“读书”的,他收集鲁、周、宋诸国的文献档案,先后整理、删订《六经》,他创办私学,提倡“有教无类”,所教弟子达三千之众,他不仅教书不厌,诲人不倦,而且自己读书也异常勤奋,留下了“晚年读易,韦
期刊
“儿子,我觉得活着没有任何意义,我想去天堂找你父亲。现在你长大了,已不需要我照顾。对于我来说,最重要的是和你父亲在一起。”一位五十多岁的母亲,努力地用双手打着手语,告诉儿子自己的想法。  “妈妈,我很需要你。我正在写一本书,希望妈妈成为我的第一个读者。”儿子俯身在母亲面前,双手在胸前急切地比划着。  “真的吗?大概写什么呢?”母亲眼睛有了亮光。  “一个甜蜜的夜晚,男孩睡的正香甜,突然被一个噩梦惊
期刊
他们从黑暗中来,  也将遁失于黑暗中  ——卡夫卡  我可能是矿井里仅有的阅读者。  我把要读的书籍用过期的报纸包好封皮,外罩塑胶袋,揣到怀里,带到矿井。  从外表看,我和别的矿工没有什么区别,脸和手都是黑的,工装落满煤尘已经失去原有的颜色,常年凝结着煤尘的工装被磨蚀得闪闪发亮。我头戴安全帽,蹲在矿车里在隆隆的轰鸣声中开往工作面的时候,和别的矿工没有区别。我一样用粗话骂人,对那些跟我一起下窑的矿工
期刊
彭子冈,抗战时期“大公报”的名记者,1938年入党的地下党员,曾以《毛泽东先生到重庆》一文为人所称道,1955年她接手创办了她新闻生涯中的最后一本杂志《旅行家》,这是20世纪50年代全国独此一家的旅游刊物。  奔跑在“约稿”的道路中  1955年1月,隶属团中央、中国青年出版社的“旅行家”杂志创刊了,由彭子冈担任主编,很快“旅行家”杂志发展成为一个十三四人的小集体。  从1955年开始,名记者彭子
期刊
胡适很早就与图书馆结下不解之缘。  20世纪初,胡适留学美国时,对美国的图书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康奈尔大学读书期间,胡适曾“作一书致图书馆馆长Harris君,许添设汉籍事”。1914年1月,胡适在《留美学生年报》上发表《藏晖室杂录》,其第四部分对藏书30万册以上的美国大学图书馆作了统计。同年9月6日,胡适还游览了波士顿公共图书馆,十分欣赏该馆对100余万册藏书“任人观览,不取资”的做法。不过,胡
期刊
爱读书的教师不平庸  “我们的中小学教师,往往是不读书的。”这句话是李镇西老师说的。每一位中小学教师都需要在这句话面前认真反思。我时常拿这句话敲打自己,也时常拿这句话敲打我的同行。我希望我们中小学教师队伍里能有多一些人、再多一些人为这句话提供有力的反证。  我们为什么不读书?回答五花八门:没时间。没氛围。没好书。没兴趣。没用处。(据湖北省2012读书调查)对多数教师而言,大概“没时间”是个最“好用
期刊
北宋大文学家苏轼,一生宦海沉浮。提到他,大家首先会想起他多次被贬后所著大量诗文,但他曾于被贬期间兴办最早的“希望工程”,恐怕鲜有人知。  苏轼最后被贬于海南的儋州,这也是在“乌台诗案”后,苏轼所遭遇到的最为严重的一次贬谪。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苏轼参透人生,笑看人生的风起云涌,虽多次被贬,却创作了大量诗作,这也是人生的另一收获。而在海南,他还有另一人生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创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