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工作和家庭生活是教师必须直面的两个人生主题,二者密不可分,紧紧地拴在教师的左右膀。每一位负责任的教师,在他们的理想王国里都渴望教育的成功。正因如此,他们常常像蚂蚁一样辛勤地工作,却难以尽情地娱乐和享受生活。可他们无疑也很想过着愉悦的生活,在他们的心灵深处,也渴望自由……就这样,教师最为基本的两个人生目标——职业成功和生活愉悦,常常是顾此失彼,正如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因而,许多教师的人生境况就难免要陷入卢梭所言的“人是生而自由的,却又无往不在枷锁之中”的境地里。
对于人生境况,我们不停地思索着,也疑惑着……婴儿在呱呱坠地频频发出撕裂般的哭叫声的那一刻,也曾几回成为我们讨论的焦点,婴儿究竟是饿了,还是困了?也许是哪里不舒服?可结果,对于种种猜测都没有找到较为满意的答案。到最后,还是回到了早已熟知的解释:婴儿脱离了全身被羊水包裹着的既温暖又舒适的母体,来到了一个与母体完全不同、与恒温有着差异的陌生世界。难怪婴儿会哭诉起来,不服于一世饱受辛劳忧患直至死去的人生。“沉重的肉身”是绝对的!毕竟,人每天必须要面对着一大堆的工作,而工作是没有不劳累的。还有,婴儿一旦抓到某物件,估计是害怕失去的缘故,总是牢牢抓紧、坚持不放,似乎是在抓住自己的唯一的救命稻草。对此,我们自然地联想到人常有的一个致命弱点:人心贪恋,更有放心(手)不下的纠结。以上“哭”和“抓”的两种“婴儿迹象”,是否暗示着人的一生注定是一只不停旋转、不知疲倦的陀螺?对此,那些长期劳累工作,同时厌倦于工作与生活的百般琐碎,心中残存的那点工作热情和生活愉悦早已消磨殆尽的教师同行,想必能有同感。
人生的苦闷,常是连绵而至,挥之不去,不禁让我们想起清代纳兰性德的“人生若只如初见”的感慨诗句。在读师范时,纯粹的“当初”,我们深明为师的责任和使命,那时踌躇满志,常怀时不我待之心,更蓄有跃跃欲试之势。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到了从教的日子,工作的艰辛和生活的烦恼,逐渐吞噬了我们的“初心”。再有,社会的熙攘,教育的功利,也让我们觉得身处“百无一用是书生”的尴尬境地,油然而生备受束缚和怀才不遇的悲愤。
还是先前有过苦难经历的老教师,更能深刻理解老舍的“才华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的丰富内涵。没错,磨刀石是锋利刀刃的基石,苦难是练就才华的舞台。老教师们经历过的风风雨雨绝非生活于承平时代的我们所能想象,但也因为此种人生历练与品性提升,他们的思想少了浅薄与浮躁,多了深刻的思考和惊人的坚韧。他们学会了担当,学会了承负此世的不幸和困窘,在泪水中挺立自己的灵魂,在坚韧中砥砺自己的人格,在磨难中增加生命的厚度。古今中外,许多一代宗师、优秀名师不就是在逆境中成长,在痛苦中锤炼,最终赢得生命的华丽转身?正如有苦难人的震撼呼叫:“你让我深陷地狱,我却由此走向天堂。”
当然,我们无需赞美逆境,也无需过于欣赏逆境,更无需企盼逆境,但必须正视逆境,直面逆境,从中汲取力量,勇于担当,从而走向更充实更精彩更美丽的人生。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着岛屿、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在这里,更盼年轻教师经得一番风霜苦,喜迎梅花扑鼻香!
但是,教师不是神,而只是普通人之一员,自然不能忽视自己的休息和锻炼。其实,我们也无需一直歌颂“勤劳”。教学是快节奏高负荷的脑力劳动,教师就不该是一部永动机!教师需有充分的休息,在工作期间合理安插若干休息时段,以便消除疲劳,恢复体力。教师也须挤出些许时间,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争取每天至少运动一小时;只要身体条件许可,建议每周至少有一小时呼吸剧烈的体育运动,不仅增强毅力,也释放压力。毋庸置疑,只有身体健康,才有工作人生;只有休养身体,才有高效人生。新时代呼唤:教师不仅要照亮别人,也要点亮自己,做一个合理休息、健康运动和高效工作的智者!
既然教学工作不是教师生活的全部,除了锻炼休养身体之外,我们不要忘记审视和体验生活中的美妙情趣。许多老师每天一路匆匆驱车到校,旋即又疾走在教室与办公室之间的路上,往复循环,始终跳不出陀螺转的圈子。虽说教学任务繁忙,但我们未必就挤不出时间享受片刻的安闲。古人有诗云:“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偷得浮生半日闲”一句,实在令人浮想联翩,意境与之相近的,还有荷尔德林的名句“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此种生活方式尤其值得我们教师效仿。因为,教师既是文化人,富有情趣地生活当然就不是一句空话。我们可以让自己暴露的肌肤好好感受一下烈日的激情,或是暖阳的温情;让自己的脸庞享受一下吼叫的烈风带来的重重按摩,或是阵阵清风带来的轻轻抚触。夜深了,从学校回到家中,记得看看睡梦中的孩儿,抚爱一下孩儿的脸庞……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匆匆行走于奄忽的逆旅,人不能没有那诗意般的生活情怀。追寻到这一切,可为我们忙碌而平凡的人生抹上几分秾丽的色彩。可是在蚂蚁般的辛勤工作中和蝴蝶般的忙碌生活里,又有几人能看得见这种真真确确色彩斑斓的生活本色,又有几人能看得见这种实实在在幸福浓郁的人生底蕴?到最后,还是有人迷迷糊糊,无能逃脱恼人的境地——尽是无休止的对工作的抱怨和诸多的生活埋怨。
当然,抱怨工作,埋怨生活,有时也在所难免。只因人的精力、时间等固有资源有限,这才催生了工作与生活的对立。因而,在工作方式的选择问题上,与其漫无头绪地无效劳作,或是忙忙碌碌地低效作为,倒不如有选择性地劳动,即先主后次、先重后轻、先急后缓,崇尚有主次、有轻重、有先后的工作方式,从行动上实现智慧工作与愉悦生活的协调统一,地地道道做回一个轻松、实效、高效工作的智者。
还有,我们也不妨从心底里去欣赏和感受一下刘一秒大师的至深论述:“找到乐者,一切都是享受;凡是不乐者,一切都是负担。”倘若我们在劳动工作之余、休养锻炼之时,能把劳动当作一件乐事,珍爱工作赐予的忙碌与充实,欣赏生活带来的美丽与收获,这时的工作和生活不再是痛苦和负担,反而是快乐与享受,也无形中提升了内心的幸福感。也只有正视“沉重人生”的绝对性,认识“人生苦难”的相对性,人们才能从“风雨中做事”的感性阴霾中走出,步入“阳光下做人”的理性殿堂,在心理上实现智慧工作与愉悦生活的协调统一,做一个生活愉悦、心灵澄澈的智者。
至此,为师的你不知是否明朗:人,穿越生活而不为生活所累,亲近滚滚红尘,而不在红尘中磨损自己的清白。我们应保持精神的敏锐度,哪怕繁忙紧张工作之时,也要用心去感受教育工作的充实与美妙,去感悟教育的神奇与力量的强大。我们更应明确教育工作的目的和任务,就在于启智与唤醒,让浑浊的人生变得清澈,使沉睡的生命得到唤醒。我们也在教育活动中,师生一起追逐教育人生的过程,共同追寻教育人生的美丽,共同体验教育人生的幸福,尽享教育人生的富足与安详。
我们明白了,智慧而高效工作的智者,一定有远胜金钱的丰厚回报——学识的日丰,业务的见长,能力的提升,自我的完善。
我们也明白了,热情而愉悦生活的智者,也一定有自己更宽更远的人生旅途——流连于心悦的美食,陶醉于清脆的鸟鸣,徜徉于无垠的书海,乐乎自在的旅行。
诚然,教育人生的过程与意义,在于让人涵养了一颗水晶之心,这颗心不仅澄澈了自己,也清凉了别人;而澄澈的心灵放射出智慧的耀眼光芒,这光芒不仅点亮了自己,也照亮了别人。充实而美妙的教育人生的实质,其实就是智慧地工作,愉悦地生活,并实现二者的协调统一,这也正是我们要追寻的教育人生的成功所在!
(作者单位:福建安溪第七小学 福建安溪第六中学)
责任编辑 黄佳锐
对于人生境况,我们不停地思索着,也疑惑着……婴儿在呱呱坠地频频发出撕裂般的哭叫声的那一刻,也曾几回成为我们讨论的焦点,婴儿究竟是饿了,还是困了?也许是哪里不舒服?可结果,对于种种猜测都没有找到较为满意的答案。到最后,还是回到了早已熟知的解释:婴儿脱离了全身被羊水包裹着的既温暖又舒适的母体,来到了一个与母体完全不同、与恒温有着差异的陌生世界。难怪婴儿会哭诉起来,不服于一世饱受辛劳忧患直至死去的人生。“沉重的肉身”是绝对的!毕竟,人每天必须要面对着一大堆的工作,而工作是没有不劳累的。还有,婴儿一旦抓到某物件,估计是害怕失去的缘故,总是牢牢抓紧、坚持不放,似乎是在抓住自己的唯一的救命稻草。对此,我们自然地联想到人常有的一个致命弱点:人心贪恋,更有放心(手)不下的纠结。以上“哭”和“抓”的两种“婴儿迹象”,是否暗示着人的一生注定是一只不停旋转、不知疲倦的陀螺?对此,那些长期劳累工作,同时厌倦于工作与生活的百般琐碎,心中残存的那点工作热情和生活愉悦早已消磨殆尽的教师同行,想必能有同感。
人生的苦闷,常是连绵而至,挥之不去,不禁让我们想起清代纳兰性德的“人生若只如初见”的感慨诗句。在读师范时,纯粹的“当初”,我们深明为师的责任和使命,那时踌躇满志,常怀时不我待之心,更蓄有跃跃欲试之势。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到了从教的日子,工作的艰辛和生活的烦恼,逐渐吞噬了我们的“初心”。再有,社会的熙攘,教育的功利,也让我们觉得身处“百无一用是书生”的尴尬境地,油然而生备受束缚和怀才不遇的悲愤。
还是先前有过苦难经历的老教师,更能深刻理解老舍的“才华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的丰富内涵。没错,磨刀石是锋利刀刃的基石,苦难是练就才华的舞台。老教师们经历过的风风雨雨绝非生活于承平时代的我们所能想象,但也因为此种人生历练与品性提升,他们的思想少了浅薄与浮躁,多了深刻的思考和惊人的坚韧。他们学会了担当,学会了承负此世的不幸和困窘,在泪水中挺立自己的灵魂,在坚韧中砥砺自己的人格,在磨难中增加生命的厚度。古今中外,许多一代宗师、优秀名师不就是在逆境中成长,在痛苦中锤炼,最终赢得生命的华丽转身?正如有苦难人的震撼呼叫:“你让我深陷地狱,我却由此走向天堂。”
当然,我们无需赞美逆境,也无需过于欣赏逆境,更无需企盼逆境,但必须正视逆境,直面逆境,从中汲取力量,勇于担当,从而走向更充实更精彩更美丽的人生。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着岛屿、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在这里,更盼年轻教师经得一番风霜苦,喜迎梅花扑鼻香!
但是,教师不是神,而只是普通人之一员,自然不能忽视自己的休息和锻炼。其实,我们也无需一直歌颂“勤劳”。教学是快节奏高负荷的脑力劳动,教师就不该是一部永动机!教师需有充分的休息,在工作期间合理安插若干休息时段,以便消除疲劳,恢复体力。教师也须挤出些许时间,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争取每天至少运动一小时;只要身体条件许可,建议每周至少有一小时呼吸剧烈的体育运动,不仅增强毅力,也释放压力。毋庸置疑,只有身体健康,才有工作人生;只有休养身体,才有高效人生。新时代呼唤:教师不仅要照亮别人,也要点亮自己,做一个合理休息、健康运动和高效工作的智者!
既然教学工作不是教师生活的全部,除了锻炼休养身体之外,我们不要忘记审视和体验生活中的美妙情趣。许多老师每天一路匆匆驱车到校,旋即又疾走在教室与办公室之间的路上,往复循环,始终跳不出陀螺转的圈子。虽说教学任务繁忙,但我们未必就挤不出时间享受片刻的安闲。古人有诗云:“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偷得浮生半日闲”一句,实在令人浮想联翩,意境与之相近的,还有荷尔德林的名句“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此种生活方式尤其值得我们教师效仿。因为,教师既是文化人,富有情趣地生活当然就不是一句空话。我们可以让自己暴露的肌肤好好感受一下烈日的激情,或是暖阳的温情;让自己的脸庞享受一下吼叫的烈风带来的重重按摩,或是阵阵清风带来的轻轻抚触。夜深了,从学校回到家中,记得看看睡梦中的孩儿,抚爱一下孩儿的脸庞……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匆匆行走于奄忽的逆旅,人不能没有那诗意般的生活情怀。追寻到这一切,可为我们忙碌而平凡的人生抹上几分秾丽的色彩。可是在蚂蚁般的辛勤工作中和蝴蝶般的忙碌生活里,又有几人能看得见这种真真确确色彩斑斓的生活本色,又有几人能看得见这种实实在在幸福浓郁的人生底蕴?到最后,还是有人迷迷糊糊,无能逃脱恼人的境地——尽是无休止的对工作的抱怨和诸多的生活埋怨。
当然,抱怨工作,埋怨生活,有时也在所难免。只因人的精力、时间等固有资源有限,这才催生了工作与生活的对立。因而,在工作方式的选择问题上,与其漫无头绪地无效劳作,或是忙忙碌碌地低效作为,倒不如有选择性地劳动,即先主后次、先重后轻、先急后缓,崇尚有主次、有轻重、有先后的工作方式,从行动上实现智慧工作与愉悦生活的协调统一,地地道道做回一个轻松、实效、高效工作的智者。
还有,我们也不妨从心底里去欣赏和感受一下刘一秒大师的至深论述:“找到乐者,一切都是享受;凡是不乐者,一切都是负担。”倘若我们在劳动工作之余、休养锻炼之时,能把劳动当作一件乐事,珍爱工作赐予的忙碌与充实,欣赏生活带来的美丽与收获,这时的工作和生活不再是痛苦和负担,反而是快乐与享受,也无形中提升了内心的幸福感。也只有正视“沉重人生”的绝对性,认识“人生苦难”的相对性,人们才能从“风雨中做事”的感性阴霾中走出,步入“阳光下做人”的理性殿堂,在心理上实现智慧工作与愉悦生活的协调统一,做一个生活愉悦、心灵澄澈的智者。
至此,为师的你不知是否明朗:人,穿越生活而不为生活所累,亲近滚滚红尘,而不在红尘中磨损自己的清白。我们应保持精神的敏锐度,哪怕繁忙紧张工作之时,也要用心去感受教育工作的充实与美妙,去感悟教育的神奇与力量的强大。我们更应明确教育工作的目的和任务,就在于启智与唤醒,让浑浊的人生变得清澈,使沉睡的生命得到唤醒。我们也在教育活动中,师生一起追逐教育人生的过程,共同追寻教育人生的美丽,共同体验教育人生的幸福,尽享教育人生的富足与安详。
我们明白了,智慧而高效工作的智者,一定有远胜金钱的丰厚回报——学识的日丰,业务的见长,能力的提升,自我的完善。
我们也明白了,热情而愉悦生活的智者,也一定有自己更宽更远的人生旅途——流连于心悦的美食,陶醉于清脆的鸟鸣,徜徉于无垠的书海,乐乎自在的旅行。
诚然,教育人生的过程与意义,在于让人涵养了一颗水晶之心,这颗心不仅澄澈了自己,也清凉了别人;而澄澈的心灵放射出智慧的耀眼光芒,这光芒不仅点亮了自己,也照亮了别人。充实而美妙的教育人生的实质,其实就是智慧地工作,愉悦地生活,并实现二者的协调统一,这也正是我们要追寻的教育人生的成功所在!
(作者单位:福建安溪第七小学 福建安溪第六中学)
责任编辑 黄佳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