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有关调查表明,初中阶段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两极分化呈现出比小学阶段更严重的趋势,后进生听占的比例较大,特别在初中二年级表现得尤为明显。这种状况直接影响着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那么,造成两极分化比较严重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预防严重分化?本文试结合教学实践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初中生 数学学习分化 原因 对策
众所周知,初中数学被公认为一门基础性强、知识严谨的学科。随着数学内容的不断更新、变化,学生学起数学知识显得有些不适应,尽管越学越用功,却觉得越学越吃力。部分学生开始对数学产生害怕心理,随之产生厌学情绪。其中后进生所占比例较大,初二年级尤为明显。这种状况直接影响着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探讨造成两极分化比较严重的原因和对策,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研究的。
1.造成分化的原因。
1.1 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意志薄弱是造成分化的主要内在心理因素。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笔者对四处初中的抽样调查表明,284名被调查学生中,对学习数学有兴趣的占51%,其中有直接兴趣的47人,占15%,有间接兴趣的85人,占30%;原来不感兴趣,后因更换老师等原因而产主兴趣的17人,占6%;对数学不感兴趣或兴趣软弱的占49%,其中直接不感兴趣的20人,占7%,原来有兴趣,后来兴趣减退的118人,占42%。调查中还发现,学习数学兴趣比较淡薄的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也比较差,由此可见,学习成绩与学习兴趣有着密切的联系。
1.2 掌握知识、技能不系统,没有形成较好的数学认知结构,不能为连续学习提供必要的认知基础。相比小学数学而言,初中数学教材结构的逻辑性、系统性更强。首先表现在教材知识的衔接上,前面所学的知识往往是后边学习的基础;其次还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的技能技巧上,新的技能技巧形成都必须借助于已有的技能技巧。因此,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就造成了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导致学习分化。
1.3 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不适应数学学习要求。初二阶段是数学学习分化最明显的阶段。一个重要原因是初中阶段数学课程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有了明显提高。而初二学生正处于由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又一个关键期,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抽象逻辑思维方式,而且学生个体差异也比较大,有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快一些,有的则慢一些,因此表现出数学学习接受能力的差异。除了年龄特征因素以外,更重要的是教师没有很好地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要求去组织教学活动,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适应性。
2.减少学习分化的教学对策。
2.1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翻开刚拿到的数学课本后,很多学生一般都感觉新奇、有趣,想学好数学的欲望较为迫切。因此,教师要舍得花时间,钻研教材教法,在备课、授课上狠下功夫,努力营造学习的气氛,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的起始阶段留下深刻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如我在教学第一章中“有理数的加法”时,让学生自己走上讲台表演,同时提醒学生最终的方向和位置与规定的符号和绝对值之间的关系,从而让他们产生学习兴趣。正如新教材所要求的目标那样:七年级起始阶段的数学教学,侧重在消除学生害怕的心理、提高学习兴趣上做文章,以数学的趣味性、教学的艺术性给学生以感染,使其像磁铁上的铁屑离不开磁铁一样,向往着教师,向往着本学科。当然,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途径很多,比如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让其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创设一个适度的学习竞赛环境;发挥趣味数学的作用;同时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艺术等等。
2.2 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后进生学数学能力较差,主要表现在对基本技能的理解、掌握和应用上。只有在巩固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的前提下,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要加强对旧知识的复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起点要低。通过基础知识的训练,让学生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和提高,使他们具备学习新知识所必需的基本能力,从而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起到促进作用。一些后进生在数学上花费工夫不少,但学习成绩总不理想,这是学习不适应的表现之一。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另一方面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法指导和学习心理辅导。
2.3 求新、求活以保持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初中数学比较贴近生活实际,具有较强的知识性、现实性和趣味性。因此,它以丰富的内容提供教学中诱发学生情趣和动机的酵母。新教材还抓住了初中生情绪易变、起伏较大的心理、生理特点,要求以“活的东西去教活的学生”(陶行知先生语),来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首先,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引入环节。在课堂引入中,设计各种形式、运用各种手段把学生调动起来,唤起他们的参与意识。如我在讲解“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时,一开始就用事先准备好的一些优美的图案,提出问题:这些图案的形状、大小及边与边之间有什么特征?待他们思考回答后再进行总结。这样,通过简单的表演,把问题设置于适当的情境下,从而营造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相信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下,学生会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其次,充分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新教材还针对初中生喜欢观看、喜欢动手的性格特征,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性内容。要求尽可能利用自制教具优化课堂结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4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心理学认为,人的情感与认识过程是相联系的,任何认识过程都伴随着情感。初中生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情感密不可分,他们往往不是从理性上认为某学科重要而去学好它,常常因为不喜欢某课任老师而放弃该科的学习。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和促进学习的重要因素,特别要对后进生热情辅导,真诚帮助,从精神上多鼓励,学法上多指导,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初中生 数学学习分化 原因 对策
众所周知,初中数学被公认为一门基础性强、知识严谨的学科。随着数学内容的不断更新、变化,学生学起数学知识显得有些不适应,尽管越学越用功,却觉得越学越吃力。部分学生开始对数学产生害怕心理,随之产生厌学情绪。其中后进生所占比例较大,初二年级尤为明显。这种状况直接影响着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探讨造成两极分化比较严重的原因和对策,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研究的。
1.造成分化的原因。
1.1 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意志薄弱是造成分化的主要内在心理因素。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笔者对四处初中的抽样调查表明,284名被调查学生中,对学习数学有兴趣的占51%,其中有直接兴趣的47人,占15%,有间接兴趣的85人,占30%;原来不感兴趣,后因更换老师等原因而产主兴趣的17人,占6%;对数学不感兴趣或兴趣软弱的占49%,其中直接不感兴趣的20人,占7%,原来有兴趣,后来兴趣减退的118人,占42%。调查中还发现,学习数学兴趣比较淡薄的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也比较差,由此可见,学习成绩与学习兴趣有着密切的联系。
1.2 掌握知识、技能不系统,没有形成较好的数学认知结构,不能为连续学习提供必要的认知基础。相比小学数学而言,初中数学教材结构的逻辑性、系统性更强。首先表现在教材知识的衔接上,前面所学的知识往往是后边学习的基础;其次还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的技能技巧上,新的技能技巧形成都必须借助于已有的技能技巧。因此,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就造成了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导致学习分化。
1.3 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不适应数学学习要求。初二阶段是数学学习分化最明显的阶段。一个重要原因是初中阶段数学课程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有了明显提高。而初二学生正处于由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又一个关键期,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抽象逻辑思维方式,而且学生个体差异也比较大,有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快一些,有的则慢一些,因此表现出数学学习接受能力的差异。除了年龄特征因素以外,更重要的是教师没有很好地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要求去组织教学活动,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适应性。
2.减少学习分化的教学对策。
2.1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翻开刚拿到的数学课本后,很多学生一般都感觉新奇、有趣,想学好数学的欲望较为迫切。因此,教师要舍得花时间,钻研教材教法,在备课、授课上狠下功夫,努力营造学习的气氛,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的起始阶段留下深刻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如我在教学第一章中“有理数的加法”时,让学生自己走上讲台表演,同时提醒学生最终的方向和位置与规定的符号和绝对值之间的关系,从而让他们产生学习兴趣。正如新教材所要求的目标那样:七年级起始阶段的数学教学,侧重在消除学生害怕的心理、提高学习兴趣上做文章,以数学的趣味性、教学的艺术性给学生以感染,使其像磁铁上的铁屑离不开磁铁一样,向往着教师,向往着本学科。当然,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途径很多,比如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让其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创设一个适度的学习竞赛环境;发挥趣味数学的作用;同时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艺术等等。
2.2 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后进生学数学能力较差,主要表现在对基本技能的理解、掌握和应用上。只有在巩固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的前提下,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要加强对旧知识的复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起点要低。通过基础知识的训练,让学生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和提高,使他们具备学习新知识所必需的基本能力,从而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起到促进作用。一些后进生在数学上花费工夫不少,但学习成绩总不理想,这是学习不适应的表现之一。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另一方面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法指导和学习心理辅导。
2.3 求新、求活以保持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初中数学比较贴近生活实际,具有较强的知识性、现实性和趣味性。因此,它以丰富的内容提供教学中诱发学生情趣和动机的酵母。新教材还抓住了初中生情绪易变、起伏较大的心理、生理特点,要求以“活的东西去教活的学生”(陶行知先生语),来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首先,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引入环节。在课堂引入中,设计各种形式、运用各种手段把学生调动起来,唤起他们的参与意识。如我在讲解“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时,一开始就用事先准备好的一些优美的图案,提出问题:这些图案的形状、大小及边与边之间有什么特征?待他们思考回答后再进行总结。这样,通过简单的表演,把问题设置于适当的情境下,从而营造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相信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下,学生会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其次,充分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新教材还针对初中生喜欢观看、喜欢动手的性格特征,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性内容。要求尽可能利用自制教具优化课堂结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4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心理学认为,人的情感与认识过程是相联系的,任何认识过程都伴随着情感。初中生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情感密不可分,他们往往不是从理性上认为某学科重要而去学好它,常常因为不喜欢某课任老师而放弃该科的学习。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和促进学习的重要因素,特别要对后进生热情辅导,真诚帮助,从精神上多鼓励,学法上多指导,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