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3月至2012年8月入住我院的46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经过3个月的治疗时间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结果治疗组在SAS、SDS数据对比中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冠心病患者在治疗期间的负面情绪,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冠心病;负性情绪
冠心病即冠状动脉心脏病,通常是因为脂质代谢不正常,引发动脉内膜堆积白色斑块,造成动脉腔狭窄,导致心脏缺血,产生心绞痛。冠心病在45岁以上的男性,55岁以上或者绝经后的女性人群中容易发生,在临床上表现最为普遍的是由于急性暂时性心肌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绞痛,严重的可能会产生心肌梗死和猝死。据相关资料统计,中国每年死于各种冠心病的人数估计超过100万,不难看出,冠心病对于人们身体健康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因此,探讨对冠心病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方法,对医务工作者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我院对2012年3月至2012年8月入住的46例冠心病患者实施了科学而合理的心理护理干预,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46例患者在入院时,通过心电图、心电图负荷试验、核素心肌显像等检测,经确诊,均符合我国关于冠心病的认定标准。在所有患者中,男27例,女19例;最小年龄39岁,最大年龄87岁,平均年龄62.3±7.4岁;病程2至15年不等;6例有家族病史。患者临床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恐惧等负性情绪。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一般病症等资料上比较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46例患者在治疗前,经与患者本人或家属协商,均在同意书在签字确认。
1.2方法将4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3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主要包括有认知治疗(护士向患者讲解冠心病的健康知识,每天播放健康教育讲座)、音乐治疗(每天固定时间播放半个小时具有缓解焦虑、抑郁情绪的音乐)、家庭治疗(向家属及时反映患者的病情,避免家属把不必要的负性情绪传染给患者,做好家属的工作)。经过3个月的治疗时间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
1.3统计学处理对所有46例冠心病患者治疗过程中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时,均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其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目前,因冠心病引发的心脏破裂、栓塞、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心肌梗死后综合征等并发症已经严重威胁到患者的身心健康,与此同时,患者在治疗期间表现出的焦虑、抑郁、恐惧等负性情绪也应该引起医护人员的足够重视。只有通过日常对患者各项生命指标进行严密监控,在身体和心理上保持双重护理,才能有效缓解患者病情,让患者重新投入新的生活。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对治疗组实施健康教育、音乐治疗、家庭治疗等心理护理干预,相较于对照组,治疗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均有明显好转。因此,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降低负性情绪具有显著成效,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张雪玲.认知行为干预在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理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12):2025.
[2]姜道英.老年冠心病84例基本护理及心理康复指导[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20):133-134.
[3]丁文茂,李岚.心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状况的影响[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0X):458-459.
[4]张玲玲.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心理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大众健康:理论版,2012,(10):243-244.
[5]徐瑞英,王岩.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前后的心理状态问卷调查分析与护理对策的临床研究[J].中外医疗,2012,31(30):33-34.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冠心病;负性情绪
冠心病即冠状动脉心脏病,通常是因为脂质代谢不正常,引发动脉内膜堆积白色斑块,造成动脉腔狭窄,导致心脏缺血,产生心绞痛。冠心病在45岁以上的男性,55岁以上或者绝经后的女性人群中容易发生,在临床上表现最为普遍的是由于急性暂时性心肌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绞痛,严重的可能会产生心肌梗死和猝死。据相关资料统计,中国每年死于各种冠心病的人数估计超过100万,不难看出,冠心病对于人们身体健康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因此,探讨对冠心病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方法,对医务工作者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我院对2012年3月至2012年8月入住的46例冠心病患者实施了科学而合理的心理护理干预,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46例患者在入院时,通过心电图、心电图负荷试验、核素心肌显像等检测,经确诊,均符合我国关于冠心病的认定标准。在所有患者中,男27例,女19例;最小年龄39岁,最大年龄87岁,平均年龄62.3±7.4岁;病程2至15年不等;6例有家族病史。患者临床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恐惧等负性情绪。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一般病症等资料上比较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46例患者在治疗前,经与患者本人或家属协商,均在同意书在签字确认。
1.2方法将4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3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主要包括有认知治疗(护士向患者讲解冠心病的健康知识,每天播放健康教育讲座)、音乐治疗(每天固定时间播放半个小时具有缓解焦虑、抑郁情绪的音乐)、家庭治疗(向家属及时反映患者的病情,避免家属把不必要的负性情绪传染给患者,做好家属的工作)。经过3个月的治疗时间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
1.3统计学处理对所有46例冠心病患者治疗过程中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时,均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其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目前,因冠心病引发的心脏破裂、栓塞、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心肌梗死后综合征等并发症已经严重威胁到患者的身心健康,与此同时,患者在治疗期间表现出的焦虑、抑郁、恐惧等负性情绪也应该引起医护人员的足够重视。只有通过日常对患者各项生命指标进行严密监控,在身体和心理上保持双重护理,才能有效缓解患者病情,让患者重新投入新的生活。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对治疗组实施健康教育、音乐治疗、家庭治疗等心理护理干预,相较于对照组,治疗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均有明显好转。因此,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降低负性情绪具有显著成效,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张雪玲.认知行为干预在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理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12):2025.
[2]姜道英.老年冠心病84例基本护理及心理康复指导[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20):133-134.
[3]丁文茂,李岚.心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状况的影响[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0X):458-459.
[4]张玲玲.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心理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大众健康:理论版,2012,(10):243-244.
[5]徐瑞英,王岩.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前后的心理状态问卷调查分析与护理对策的临床研究[J].中外医疗,2012,31(30):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