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问题日益普遍。人们越来越关注它,尤其是在老年人的居住环境中。建筑师已开始将低碳化的理念应用于老年建筑设计,以使老年人的养老环境可以达到安全、方便、舒适和健康的效果。
关键词:养老建筑;低碳化设计;方法
前言
人口老龄化是全球性的问题,我国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养老便也成了一个巨大的课题。按联合国人口老龄化标准规定,一个国家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比例超过10%,或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高于7%,那么这个国家就进入了人口老龄化阶段。在未来的5~20年内,中国老龄化进程将会进一步加速,催生对养老产业的巨大需求,推动养老等多个产业迅速扩张发展。
1国内的养老产业现状及政策导向
1.1目前国内的养老方式
目前世界上主要的养老模式分为三种,即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在我国,这三种养老模式分布占比为96%,1%和3%。目前居家养老是绝对主流,约96%的老年人使用这种养老模式。社区养老是老年人居住在自己家中,由社会提供商业化的养老服务。老年人居住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既可以得到适当的照顾,也随时欢迎子女的探望,目前在欧美发达国家比较普遍。机构养老是老年人集中居住在特别的养老机构中,养老机构提供专业的医疗及养老服务。但是一般探望不便,容易造成老年人和子女的隔阂。
1.2政府的养老政策
近些年,国家连续出台了有关促进养老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文件,说明国家已经将老龄化提升为国家战略。2015年,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结合,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通过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增加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这为今后一段时期全国老龄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里明确提出医养结合,需推进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等加强合作、发展社区健康养老服务。在《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里提出医养结合两大发展目标:到2017年,初步建立医养结合的政策体系、标准规范和管理制度,逐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的能力;到2020年,基本建立符合国情的医养结合体制机制和政策法规体系,80%以上的医疗机构开设为老年人提供绿色通道,50%以上的养老机构能够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基本适应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的需求。
2老年人需求分析
我国历来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优良美德传统,老年是我们每个人必将要经历的人生阶段,因此,运用适当的策略,设计出舒适、便捷、符合老年人生理以及心理需求的建筑空间是极为必要的,只有创造合适依据的环境,能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理想环境奠定基础。老年人做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在生理与心理上都有着与其他年龄阶层不同的特征与需求,正确分析这些需求是设计宜居的养老建筑的关键点之一。
2.1老年人的生理状况以及特点
老年人在生理上表现出来的显著特点就是身体机能的退化,其外在表现主要是各项感知能力例如听力、实力、行动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同时,其记忆与学习能力出现了较大的退化。值得注意的是,相比其青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退化的速度是逐渐加快的,这样也就意味着对于不同年龄段的老年人,即便是在年龄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其身体机能也有着较大的差异,在进行空间设计的时候应当对其进行独特的考量。同时,老年人空间适应能力较差,需要稳定、具有安全感的空间,同时也要考虑其与自然环境的适当接触机会。
2.2老年人的心理需求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心理有着比较明显的特点。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依赖性的增强,随着身体机能的退化,老年人在生活中对于亲人的依赖性逐步加重。同时,技能的退化也会带来其内心情绪的波动,从而使其更加需要认同感。与青年人需要自我空间有所不同,老年人对于社交的需求大大增加,这是由于老年人退休以后不再参与社会事务,导致其与社会脱节,因此,他们需要更多的与他人交流的机会以及更为丰富的休闲活动以便获取外部的信息。
3养老建筑低碳化设计方法
3.1场地选址
对养老建筑的选址问题应该充分考虑到由于老年人生理机能退化的原因,不能选择不利的地形、环境以及障碍,需要平坦的场地地形。场地选址应该与交通干线相远离,使汽车、行人与老年人的直接接触降低,从而也可以保证居住空间的安静。除此之外,在对场地进行选择时还要考虑周边的医疗、购物、娱乐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
3.2创造舒适的休憩交往空间
对场地内的绿化用地进行科学地规划,可以提升人均绿地使用面积和绿地使用率。在绿化设计方面,可以采取不同植物搭配的方式,为了保证夏季能有较为适当的温度,还可以使用乔木和建筑物遮阴的方式降低气温。另外,为了保证老年人能有安全的活动空间,场地内应当施行人车分流的措施,在人行道中应用无障碍设计和必要的防护手段。在养老建筑的设计当中,可以通过建筑架空层来扩大休闲、互动空间,可以在架空层设计棋牌室和运动屋等,既保证了老年人有多元化的娱乐方式,又充分利用了建筑的空间。
3.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老年人的记忆力不好,行动不够灵活,在选择节水器时,除了节水之外还要关注到安全方面,操作简便的感应式水嘴非常适合老人使用。另外,老人用的淋浴和洁具可以选择恒温控制和温度显示功能合一的淋浴器,避免调温时要流失冷水,也让老年人使用起来更加便捷;老年人虽然腿脚不利索,但是却闲不下来,总想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来活动活动手脚,这种情况下,就可以结合景观,设计出收集屋顶雨水的储水设施,通过下雨时收集到的雨水,用来冲洗庭院或是让老人在闲暇时间养花养草,既装点心情,又净化了环境,同时,还节省了不少的水资源,是一个一举多得的设计理念。
3.4室内环境质量
声光热环境优化设计:基于老年人的身体特点和健康状况,充足的光照和通透的空气环境对他们的身体健康非常重要。想要让养老建筑有较好的通风条件和充足的光照,可以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布局,让养老建筑的自然光照和通风环境达到最优的效果,最好将建筑设计为南北或者偏向南北的朝向,建筑和建筑之间的距离要足够,保证阳光能够充分照射到房间当中。另外,还可以通过建筑模拟软件,来辅助养老建筑采光和通风方面的设计,以使其达到最佳状态。同时,还要尽可能降低外界环境对老年人的居住环境造成影响,可以通过建筑物的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来隔离噪音污染源,或者加强门窗的密闭性。无障碍及人性化设计:由于老年人的感觉和认知功能已开始衰退,迷路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在养老建筑设计时对于建筑的形体、色彩以及环境等都应该避免单调重复,应该通过对材料、质感及色彩等环境细部的变化,使建筑空间的特性得到突出,為了加强老年人对环境的识别能力,可以设置夸张的路牌、指示牌以及标志性的建筑物等。
结束语
养老建筑涉及到多种复杂因素的共同作用,而低碳建筑的设计更为建筑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好的建筑师要同时具备理性精神与人文关怀,才能创造出对环境友好,同时也适宜老年人居住的理想建筑。
参考文献
[1]曹兰.养老建筑室内公共空间的色彩设计[D].中央美术学院,2015.
[2]陈其一.以护理单元为核心的养老地产室内建筑设计研究[D].中原工学院,2015.
(作者单位:天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关键词:养老建筑;低碳化设计;方法
前言
人口老龄化是全球性的问题,我国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养老便也成了一个巨大的课题。按联合国人口老龄化标准规定,一个国家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比例超过10%,或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高于7%,那么这个国家就进入了人口老龄化阶段。在未来的5~20年内,中国老龄化进程将会进一步加速,催生对养老产业的巨大需求,推动养老等多个产业迅速扩张发展。
1国内的养老产业现状及政策导向
1.1目前国内的养老方式
目前世界上主要的养老模式分为三种,即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在我国,这三种养老模式分布占比为96%,1%和3%。目前居家养老是绝对主流,约96%的老年人使用这种养老模式。社区养老是老年人居住在自己家中,由社会提供商业化的养老服务。老年人居住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既可以得到适当的照顾,也随时欢迎子女的探望,目前在欧美发达国家比较普遍。机构养老是老年人集中居住在特别的养老机构中,养老机构提供专业的医疗及养老服务。但是一般探望不便,容易造成老年人和子女的隔阂。
1.2政府的养老政策
近些年,国家连续出台了有关促进养老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文件,说明国家已经将老龄化提升为国家战略。2015年,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结合,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通过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增加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这为今后一段时期全国老龄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里明确提出医养结合,需推进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等加强合作、发展社区健康养老服务。在《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里提出医养结合两大发展目标:到2017年,初步建立医养结合的政策体系、标准规范和管理制度,逐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的能力;到2020年,基本建立符合国情的医养结合体制机制和政策法规体系,80%以上的医疗机构开设为老年人提供绿色通道,50%以上的养老机构能够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基本适应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的需求。
2老年人需求分析
我国历来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优良美德传统,老年是我们每个人必将要经历的人生阶段,因此,运用适当的策略,设计出舒适、便捷、符合老年人生理以及心理需求的建筑空间是极为必要的,只有创造合适依据的环境,能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理想环境奠定基础。老年人做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在生理与心理上都有着与其他年龄阶层不同的特征与需求,正确分析这些需求是设计宜居的养老建筑的关键点之一。
2.1老年人的生理状况以及特点
老年人在生理上表现出来的显著特点就是身体机能的退化,其外在表现主要是各项感知能力例如听力、实力、行动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同时,其记忆与学习能力出现了较大的退化。值得注意的是,相比其青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退化的速度是逐渐加快的,这样也就意味着对于不同年龄段的老年人,即便是在年龄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其身体机能也有着较大的差异,在进行空间设计的时候应当对其进行独特的考量。同时,老年人空间适应能力较差,需要稳定、具有安全感的空间,同时也要考虑其与自然环境的适当接触机会。
2.2老年人的心理需求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心理有着比较明显的特点。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依赖性的增强,随着身体机能的退化,老年人在生活中对于亲人的依赖性逐步加重。同时,技能的退化也会带来其内心情绪的波动,从而使其更加需要认同感。与青年人需要自我空间有所不同,老年人对于社交的需求大大增加,这是由于老年人退休以后不再参与社会事务,导致其与社会脱节,因此,他们需要更多的与他人交流的机会以及更为丰富的休闲活动以便获取外部的信息。
3养老建筑低碳化设计方法
3.1场地选址
对养老建筑的选址问题应该充分考虑到由于老年人生理机能退化的原因,不能选择不利的地形、环境以及障碍,需要平坦的场地地形。场地选址应该与交通干线相远离,使汽车、行人与老年人的直接接触降低,从而也可以保证居住空间的安静。除此之外,在对场地进行选择时还要考虑周边的医疗、购物、娱乐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
3.2创造舒适的休憩交往空间
对场地内的绿化用地进行科学地规划,可以提升人均绿地使用面积和绿地使用率。在绿化设计方面,可以采取不同植物搭配的方式,为了保证夏季能有较为适当的温度,还可以使用乔木和建筑物遮阴的方式降低气温。另外,为了保证老年人能有安全的活动空间,场地内应当施行人车分流的措施,在人行道中应用无障碍设计和必要的防护手段。在养老建筑的设计当中,可以通过建筑架空层来扩大休闲、互动空间,可以在架空层设计棋牌室和运动屋等,既保证了老年人有多元化的娱乐方式,又充分利用了建筑的空间。
3.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老年人的记忆力不好,行动不够灵活,在选择节水器时,除了节水之外还要关注到安全方面,操作简便的感应式水嘴非常适合老人使用。另外,老人用的淋浴和洁具可以选择恒温控制和温度显示功能合一的淋浴器,避免调温时要流失冷水,也让老年人使用起来更加便捷;老年人虽然腿脚不利索,但是却闲不下来,总想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来活动活动手脚,这种情况下,就可以结合景观,设计出收集屋顶雨水的储水设施,通过下雨时收集到的雨水,用来冲洗庭院或是让老人在闲暇时间养花养草,既装点心情,又净化了环境,同时,还节省了不少的水资源,是一个一举多得的设计理念。
3.4室内环境质量
声光热环境优化设计:基于老年人的身体特点和健康状况,充足的光照和通透的空气环境对他们的身体健康非常重要。想要让养老建筑有较好的通风条件和充足的光照,可以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布局,让养老建筑的自然光照和通风环境达到最优的效果,最好将建筑设计为南北或者偏向南北的朝向,建筑和建筑之间的距离要足够,保证阳光能够充分照射到房间当中。另外,还可以通过建筑模拟软件,来辅助养老建筑采光和通风方面的设计,以使其达到最佳状态。同时,还要尽可能降低外界环境对老年人的居住环境造成影响,可以通过建筑物的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来隔离噪音污染源,或者加强门窗的密闭性。无障碍及人性化设计:由于老年人的感觉和认知功能已开始衰退,迷路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在养老建筑设计时对于建筑的形体、色彩以及环境等都应该避免单调重复,应该通过对材料、质感及色彩等环境细部的变化,使建筑空间的特性得到突出,為了加强老年人对环境的识别能力,可以设置夸张的路牌、指示牌以及标志性的建筑物等。
结束语
养老建筑涉及到多种复杂因素的共同作用,而低碳建筑的设计更为建筑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好的建筑师要同时具备理性精神与人文关怀,才能创造出对环境友好,同时也适宜老年人居住的理想建筑。
参考文献
[1]曹兰.养老建筑室内公共空间的色彩设计[D].中央美术学院,2015.
[2]陈其一.以护理单元为核心的养老地产室内建筑设计研究[D].中原工学院,2015.
(作者单位:天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