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构建深度教学可以让学生站在科学家的角度体验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得出结论的过程,并感受科学家精妙的实验设计、学科思维,从而完成提高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深度教学;光合作用的探究
构建深度教学是目前高中比较先进的一种教学方法,被广大师生所推崇。这种方法重在以问题引导学生经过阅读资料、观察实验现象、积极思考并大胆质疑,提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提高生物课堂的效率。高中生物教学在改革和创新上不断前行,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是在实际的高中深度学习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有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理论学习,而轻视探究历程的学习,从而影响学生的生物实验探索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以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为线索,展开深度教学,以学生为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光合作用的本质,并重视还原几个经典实验,通过设置问题串,提问并进行探究,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评价以及批判性等能力。
初中的学习中学生对光合作用的知识有一定程度的理解,且通过必修一前面章节的学习,学生对实验过程的原则和方法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但对实验设计和实验原则的应用环节还是比较薄弱。
这节课的设计以几个经典实验为线索,引领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科学思维。对学生进行分组,课堂上设计一系列的学生活动,让学生讨论并设计实验,对学生的方案教师应该给与积极的鼓励,提升科学探究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概述光合作用的概念,培养学生生命观念的生物学科素养。
(二)进行实验设计,感悟前人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提高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三)学习几个经典实验,掌握设计实验的科学方法,并尝试用所学知识应用在实际生活中,解决能源危机,气候变暖等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体验光合作用探究的具体过程,行成光合作用的概念。
(二)教学难点
掌握实验的一般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掌握实验设计的科学思维并能够合理设计实验。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兴趣
播放人造树叶的资料和图片,教师讲解这项研究的原理和应用。在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研究生julian的研究中,将从植物体内提取出的叶绿体嵌入到蚕丝纤维中,得到了世界上第一片人造树叶。这项研究有望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用来做客厅的灯饰或者路灯,在发光的同时还可以产生氧气;甚至用来做现代建筑的墙壁,这样,我们在室内就可以呼吸到如森林般的新鲜空气。现在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如何利用人造叶将太阳能转化为清洁能源,解决世界能源危机。
以最新光合作用研究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的展示方式引入新课,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认同光合作用的研究在解决全球温室效应、能源危机等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的重要性。
(二)探究历程
播放视频:《植物的生长》,教师提问学生:植物由小长大增加的重量来自于哪里?你认为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教师通过问题引领学生思考,认同实验探究的重要性。
以时间为整节课的线索,利用课件展示光合作用的每个探究实验,引导学生对实验设计方法和过程提出大胆的质疑,让学生亲自体会探索经历的种种困难,再通过一步步的解疑,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设计的一般方法的应用能力,逐步构建出光合作用的概念。
(1)探究一:海尔蒙特实验(1642年)
展示实验:
提问:①柳树苗总共增重了80kg,这个增加的重量主要来自于哪里呢?②你可以从这个实验得出什么结论?③水分是植物生长所需的唯一原料吗?④请尝试从植物生长的环境分析,除了土壤和水分外,还有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植物的生长?
通过实验进行定量分析,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得出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成分主要来自于水,感受科学实验的严谨性。再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思考有没有别的因素会影响植物生长。
(2)探究二:普利斯特利实验(1771年)
展示实验:
提问:①请分析这两组实验中的自变量和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深度教学;光合作用的探究
构建深度教学是目前高中比较先进的一种教学方法,被广大师生所推崇。这种方法重在以问题引导学生经过阅读资料、观察实验现象、积极思考并大胆质疑,提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提高生物课堂的效率。高中生物教学在改革和创新上不断前行,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是在实际的高中深度学习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有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理论学习,而轻视探究历程的学习,从而影响学生的生物实验探索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以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为线索,展开深度教学,以学生为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光合作用的本质,并重视还原几个经典实验,通过设置问题串,提问并进行探究,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评价以及批判性等能力。
初中的学习中学生对光合作用的知识有一定程度的理解,且通过必修一前面章节的学习,学生对实验过程的原则和方法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但对实验设计和实验原则的应用环节还是比较薄弱。
这节课的设计以几个经典实验为线索,引领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科学思维。对学生进行分组,课堂上设计一系列的学生活动,让学生讨论并设计实验,对学生的方案教师应该给与积极的鼓励,提升科学探究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概述光合作用的概念,培养学生生命观念的生物学科素养。
(二)进行实验设计,感悟前人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提高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三)学习几个经典实验,掌握设计实验的科学方法,并尝试用所学知识应用在实际生活中,解决能源危机,气候变暖等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体验光合作用探究的具体过程,行成光合作用的概念。
(二)教学难点
掌握实验的一般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掌握实验设计的科学思维并能够合理设计实验。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兴趣
播放人造树叶的资料和图片,教师讲解这项研究的原理和应用。在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研究生julian的研究中,将从植物体内提取出的叶绿体嵌入到蚕丝纤维中,得到了世界上第一片人造树叶。这项研究有望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用来做客厅的灯饰或者路灯,在发光的同时还可以产生氧气;甚至用来做现代建筑的墙壁,这样,我们在室内就可以呼吸到如森林般的新鲜空气。现在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如何利用人造叶将太阳能转化为清洁能源,解决世界能源危机。
以最新光合作用研究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的展示方式引入新课,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认同光合作用的研究在解决全球温室效应、能源危机等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的重要性。
(二)探究历程
播放视频:《植物的生长》,教师提问学生:植物由小长大增加的重量来自于哪里?你认为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教师通过问题引领学生思考,认同实验探究的重要性。
以时间为整节课的线索,利用课件展示光合作用的每个探究实验,引导学生对实验设计方法和过程提出大胆的质疑,让学生亲自体会探索经历的种种困难,再通过一步步的解疑,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设计的一般方法的应用能力,逐步构建出光合作用的概念。
(1)探究一:海尔蒙特实验(1642年)
展示实验:
提问:①柳树苗总共增重了80kg,这个增加的重量主要来自于哪里呢?②你可以从这个实验得出什么结论?③水分是植物生长所需的唯一原料吗?④请尝试从植物生长的环境分析,除了土壤和水分外,还有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植物的生长?
通过实验进行定量分析,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得出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成分主要来自于水,感受科学实验的严谨性。再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思考有没有别的因素会影响植物生长。
(2)探究二:普利斯特利实验(1771年)
展示实验:
提问:①请分析这两组实验中的自变量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