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提出了一种电饭煲及其控制方法。所述电饭煲区别与传统电饭煲的是内置有消泡装置,所述消泡装置用于破除煮饭过程中产生的泡沫。在煮饭达到沸腾后,加热器可以以全功率加热,而不会出现泡沫溢出的现象,由此,烹饪时间短,煮出的饭或粥的口感好。
关键词:电饭煲;消泡装置;
引言
电饭煲的烹饪过程通常分为预热吸水阶段、加热阶段、沸腾阶段、焖饭阶段和保温阶段。电饭煲在煮饭和煮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泡沫,为此,通常在达到沸腾后的控制方法,会以小的占空比控制电饭煲的加热器加热,这样在加热阶段就无法大火力,由此导致烹饪时间长,电气元件寿命短,而且还影响了饭或粥的口感。
为此,本文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能实现不会溢出同时煮饭或煮粥的口感好的电饭煲及其控制方法。
1.系统概述
下面详细描述本文的方案,所述方案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参考图1-图3描述根据本文方案的电饭煲。
本文提出的电饭煲包括煲体1、煲盖2、消泡装置3和控制器4。如图1所示,煲体1通常包括外壳11、外锅12和内锅13。外锅12设在外壳11内,内锅13放置在外锅12内。在煲盖2和煲体1之间限定出烹饪腔10,用于容纳大米和水。煲盖2可枢转地安装在煲体1上。
2.方法介绍
已知的是,传统电饭煲的煮饭程序包括以下几个烹饪阶段:1)预热吸水阶段2)加热阶段3)沸腾阶段4)焖饭/保温阶段。
为了提高煮饭速度,电饭煲需要提高加热速度,与传统煮饭相比,本文的电饭煲取消了吸水阶段,直接加热到沸腾阶段。由此产生的问题是:泡沫量大,容易溢出。尤其是在煮粥阶段时,米少水多,泡沫更加溢出[1]。因此,根据本文的电饭煲中采用消泡装置3[2]。 消泡装置3用于破除烹饪腔10内产生的泡沫。控制器4与加热器14和消泡装置3相连,用于控制消泡装置3进行消泡且至少在电饭煲的加热阶段控制加热器14以全功率加热模式加热,其中加热阶段如图3中所示。控制器设在煲体1上或煲盖2上。
电饭煲还包括:设在外锅和内锅13的底部之间的底部温度传感器6,用于检测内锅底部的温度Tb,以及设在煲盖2内、用于检测煲盖2内的温度Tt的煲盖温度传感器7,底部温度传感器6和煲盖温度传感器7都与控制器4相连,由此,底部温度传感器6检测到内锅底部的温度Tb后向控制器4反馈第一温度信号,煲盖温度传感器7检测到煲盖2内的温度Tt后向控制器4反馈第二温度信号,控制器 存储第一温度信号和第二温度信号到数据存储器内,并根据第一温度信号和第二温度信号通过计时器(图未示出),并对加热器和消泡装置进行控制,如图2所示。
下面描述本文方案的电饭煲的控制方法,其中电饭煲具有加热器14和消泡装置3,根据本文方案的电饭煲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电饭煲的加热阶段控制电饭煲的加热器14以全功率加热模式加热,在沸腾阶段通过消泡装置3对电饭煲内的泡沫进行消除。
下面结合图3描述本文的电饭煲的控制方法的一个具体示例。
首先,在预热吸水阶段S0中,大米处于浸泡状态并吸水,且可以被预加热,保持预定时间。 然后进入加热阶段S1,大米和水被加热器14全功率加热,这里将加热阶段S1中的功率以P1标记。此时,开启消泡装置3,并使底部温度传感器6和煲盖温度传感器7分别实时监测内锅底部的温度Tb和煲盖2内的温度Tt。 当检测到煲盖2内的温度Tt小于第一预定温度T1时,继续加热并检测各个温度。当检测到煲盖2内的温度Tt大于等于第一预定温度T1时,控制器4开始计算煮食分量N,这里以大米为例进行说明,其中煮食分量是由锅内大米的总量除以预定好的每份大米的量得到。例如可以先预先确定每份大米为100g,而测量得到锅内大米总量为400g,则此时煮食分量N=400/100=4。 计算得到煮食分量N后,控制器4将调用N所对应的P2,其中P2为沸腾阶段中的功率,例如在本文的一个示例中,P2为全功率的60.5%。此时已经进入沸腾阶段。在此过程中,底部温度传感器6和煲盖温度传感器7分别继续实时监测内锅底部的温度Tb和煲盖2内的温度Tt。 当检测到内锅底部的温度Tb大于等于第二预定温度T2时,关闭加热器14和消泡装置3,此时进入焖饭/保温阶段。同时,计时器开始计时t,当t大于等于预定时间t3时,烹饪过程结束。 反之,当检测到内锅底部的溫度Tb小于第二预定温度T2时,加热器14继续以功率P2加热,并继续检测内锅底部的温度Tb和煲盖2内的温度Tt。直到检测到内锅底部的温度Tb大于等于第二预定温度T2,进入焖饭/保温阶段。同时,计时器开始计时t,当t大于等于预定时间t3时,烹饪过程结束。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方案的电饭煲,通过增加消泡装置,破除烹饪腔内产生的泡沫,加热器在沸腾阶段以全功率加热,而不会出现泡沫溢出的现象,提高了煮饭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佚名. 为什么粥烧开了会溢出来呢?[J]. 科技展望(幻想大王),2005,30.
[2]周辉欣. 气球为什么会爆炸-一次实验失败引发的探究. 农村青少年科学探究, 2010 年
关键词:电饭煲;消泡装置;
引言
电饭煲的烹饪过程通常分为预热吸水阶段、加热阶段、沸腾阶段、焖饭阶段和保温阶段。电饭煲在煮饭和煮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泡沫,为此,通常在达到沸腾后的控制方法,会以小的占空比控制电饭煲的加热器加热,这样在加热阶段就无法大火力,由此导致烹饪时间长,电气元件寿命短,而且还影响了饭或粥的口感。
为此,本文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能实现不会溢出同时煮饭或煮粥的口感好的电饭煲及其控制方法。
1.系统概述
下面详细描述本文的方案,所述方案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参考图1-图3描述根据本文方案的电饭煲。
本文提出的电饭煲包括煲体1、煲盖2、消泡装置3和控制器4。如图1所示,煲体1通常包括外壳11、外锅12和内锅13。外锅12设在外壳11内,内锅13放置在外锅12内。在煲盖2和煲体1之间限定出烹饪腔10,用于容纳大米和水。煲盖2可枢转地安装在煲体1上。
2.方法介绍
已知的是,传统电饭煲的煮饭程序包括以下几个烹饪阶段:1)预热吸水阶段2)加热阶段3)沸腾阶段4)焖饭/保温阶段。
为了提高煮饭速度,电饭煲需要提高加热速度,与传统煮饭相比,本文的电饭煲取消了吸水阶段,直接加热到沸腾阶段。由此产生的问题是:泡沫量大,容易溢出。尤其是在煮粥阶段时,米少水多,泡沫更加溢出[1]。因此,根据本文的电饭煲中采用消泡装置3[2]。 消泡装置3用于破除烹饪腔10内产生的泡沫。控制器4与加热器14和消泡装置3相连,用于控制消泡装置3进行消泡且至少在电饭煲的加热阶段控制加热器14以全功率加热模式加热,其中加热阶段如图3中所示。控制器设在煲体1上或煲盖2上。
电饭煲还包括:设在外锅和内锅13的底部之间的底部温度传感器6,用于检测内锅底部的温度Tb,以及设在煲盖2内、用于检测煲盖2内的温度Tt的煲盖温度传感器7,底部温度传感器6和煲盖温度传感器7都与控制器4相连,由此,底部温度传感器6检测到内锅底部的温度Tb后向控制器4反馈第一温度信号,煲盖温度传感器7检测到煲盖2内的温度Tt后向控制器4反馈第二温度信号,控制器 存储第一温度信号和第二温度信号到数据存储器内,并根据第一温度信号和第二温度信号通过计时器(图未示出),并对加热器和消泡装置进行控制,如图2所示。
下面描述本文方案的电饭煲的控制方法,其中电饭煲具有加热器14和消泡装置3,根据本文方案的电饭煲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电饭煲的加热阶段控制电饭煲的加热器14以全功率加热模式加热,在沸腾阶段通过消泡装置3对电饭煲内的泡沫进行消除。
下面结合图3描述本文的电饭煲的控制方法的一个具体示例。
首先,在预热吸水阶段S0中,大米处于浸泡状态并吸水,且可以被预加热,保持预定时间。 然后进入加热阶段S1,大米和水被加热器14全功率加热,这里将加热阶段S1中的功率以P1标记。此时,开启消泡装置3,并使底部温度传感器6和煲盖温度传感器7分别实时监测内锅底部的温度Tb和煲盖2内的温度Tt。 当检测到煲盖2内的温度Tt小于第一预定温度T1时,继续加热并检测各个温度。当检测到煲盖2内的温度Tt大于等于第一预定温度T1时,控制器4开始计算煮食分量N,这里以大米为例进行说明,其中煮食分量是由锅内大米的总量除以预定好的每份大米的量得到。例如可以先预先确定每份大米为100g,而测量得到锅内大米总量为400g,则此时煮食分量N=400/100=4。 计算得到煮食分量N后,控制器4将调用N所对应的P2,其中P2为沸腾阶段中的功率,例如在本文的一个示例中,P2为全功率的60.5%。此时已经进入沸腾阶段。在此过程中,底部温度传感器6和煲盖温度传感器7分别继续实时监测内锅底部的温度Tb和煲盖2内的温度Tt。 当检测到内锅底部的温度Tb大于等于第二预定温度T2时,关闭加热器14和消泡装置3,此时进入焖饭/保温阶段。同时,计时器开始计时t,当t大于等于预定时间t3时,烹饪过程结束。 反之,当检测到内锅底部的溫度Tb小于第二预定温度T2时,加热器14继续以功率P2加热,并继续检测内锅底部的温度Tb和煲盖2内的温度Tt。直到检测到内锅底部的温度Tb大于等于第二预定温度T2,进入焖饭/保温阶段。同时,计时器开始计时t,当t大于等于预定时间t3时,烹饪过程结束。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方案的电饭煲,通过增加消泡装置,破除烹饪腔内产生的泡沫,加热器在沸腾阶段以全功率加热,而不会出现泡沫溢出的现象,提高了煮饭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佚名. 为什么粥烧开了会溢出来呢?[J]. 科技展望(幻想大王),2005,30.
[2]周辉欣. 气球为什么会爆炸-一次实验失败引发的探究. 农村青少年科学探究, 2010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