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城区粮食生产现状与思路

来源 :农民致富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orac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针对蕉城区粮食生产存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高、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的难度较大、农村劳动力出现短缺现象等问题,提出加强基本农田建设、依托生产经营主体适当规模化生产、落实惠农政策、加强新型农业技术推广等发展思路进行讨论。
  [关键词] 蕉城区 粮食 现状 思路
  [中图分类号] F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7-0018-01
  蕉城区背山面海,人多地少,耕地资源有限,粮食自给能力不足,因此稳定粮食生产成为当前粮食工作的重中之重。现将蕉城区的粮食生产现状和思路初步探讨如下。
  1 “十二五”期间蕉城区粮食生产情况
  蕉城区人多地少,到“十二五”期末,全区耕地面积19.9万亩,全区人口47.9万人,人均耕地0.41亩。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有水稻、甘薯、马铃薯、大豆、杂粮等。目前蕉城区粮食生产特点如下。
  1.1 粮食生产面积呈下降趋势,生产方向由“以高产为目标”转变为“高产、优质、高效为目标”
  “十二五”期间,蕉城区的粮食生产面积由2011年的18.1万亩下降到2015年的15.5万亩,总产由5.6万吨下降到4.7万吨。在粮食面积逐年下降的情况下,蕉城区近年粮食生产的目标转为提高单产和品质。近年,推广了高产优质的水稻新品种“甬优6号”、“甬优9号”、“甬优15号”、“中浙优8号”、“中浙优10号”等品种,结合粮食高产创建工作,推广高产栽培技术、绿色病虫害防控技术、水稻配方施肥技术等,水稻的单产和品质获得了较大的提高。
  1.2 在粮食作物种类上,主要以水稻为主,水稻生产又以单季稻为主,双季稻面积逐年下降
  单季稻种植模式上推广草莓—水稻、花生—水稻、蔬菜—水稻等水旱轮作方式,通过轮作模式不但可以提高经济效益,最关键的是稳定了水稻面积。双季稻由于产量不高、花工大、成本高,比较效益不高,种植面积逐年减少。
  1.3 种粮相对比较效益低下。一般农户种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口粮问题
  部分种粮大户通过种植高山水稻、生态水稻,有相对固定的销售渠道,通过订单销售,能取得一定的收入;但是大部分种粮大户只能取得微薄的收入。据调查,农户按照种植一亩水稻收入1800元来计算,扣除机耕、化肥、农药、种子等成本,每天的工钱收入还不到100元。
  1.4 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种粮风险较大
  粮食生产是靠天吃饭,遇到自然灾害,往往颗粒无收,水稻种植保险理赔虽然弥补了部分损失,但每次自然灾害发生之后都给种粮农民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如2015年的杜鹃台风造成蕉城区有6000多亩水稻基本绝收。
  1.5 机械化应用水平参差不齐
  近年来,面对农村劳动力日益短缺的现象,在农机具的推广方面有了一定的进展。在机耕方面,旋耕机、微耕机等农机具在农村普及率比较高;但在机械插秧和机械收割方面,农机应用水平仍然不高。
  2 当前蕉城区粮食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高
  主要有:一是耕地数量不足,集中连片上规模的水田比较少,山区、半山区的山垄田比较多,耕地质量不高;二是自然灾害频繁,洪涝、台风、干旱、寒冻等时有发生;三是重大病虫害的发生也常给粮食生产造成损失。影响粮食生产的不确定因素很多,造成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增产的难度大。
  2.2 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的难度较大
  与其他产品、产业相比,粮食效益偏低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如我区农民种植草莓、葡萄、花生、反季节蔬菜等经济作物一般每亩产值达到5000元以上,而种植水稻每亩产值仅1800左右,单纯从经济方面来说,调动农民生产粮食的积极性难度大。
  2.3 农村劳动力出现短缺现象
  由于劳动力的转移,一大批有知识的青年农民转向非农产业,留下相对素质较低的中老年人,农村种田的劳动力集中在50-65岁之间,出现断层现象,接受新技术、新品种的能力有限,务农劳动力整体素质呈现结构性下降,部分地方出现劳动力短缺现象。
  3 稳定粮食生产的思路
  由于种粮劳动强度大、风险大,收入低,针对粮食生产中出现的问题,稳定粮食生产的思路如下。
  3.1 加强基本农田建设
  通过基本农田建设、抛荒山垄田复垦改造、有机质提升等项目,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田的基本生产条件,为提高粮食生产综合能力奠定基础。
  3.2 依托生产经营主体适当规模化生产
  农村劳动力短缺,大多农民种粮是为了自家的口粮,种植水稻效益低下,相对集中种植也只是赚一点工钱。近年来,我区涌现出几个相对固定的种粮大户,通过种植高山水稻、生态水稻等特色大米,依靠订单农业,进行规模种植获取一定的收入。建议通过培植规模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和农业合作社等生产主体,引导土地通过流转向种植能手集中,促进农民的生产经营方式转变。
  3.3 落实惠农政策,提高种粮大户的积极性
  要继续落实好粮食生产扶持政策,扶持种粮大户优惠政策,有效地保护好种粮大户的积极性。同时,加强对农机优惠政策的宣传,推广适合当地使用的小型机插、机收设备,促进农机具惠农政策的落实,提高机械化水平。
  3.4 加强新型农业技术推广
  目前,我区从事种粮的农民年龄偏大、接受新技术的能力有限,依托一家一户推广新型农业技术难度较大。对此,要转变服务方式,构建新型农技推广机制,通过县、乡、村三级农业技术人员的推广,依托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主体建立试验示范基地,以此为平台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新机具,发挥好新型主体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农业技术的推广普及。
其他文献
摘 要:文章首先分析了有害生物类型以及对林业发展造成的影响,将林业病虫害引发原因总结为比例不协调、化学药物使用不合理、害虫繁衍能力强等方面。其次重点探讨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开展的有效途径,降低林区的经济损失,促进工作任务全面落实。  关键词:林业病虫害;病虫害防治;防治方法  一、有害生物对林业资源的影响  有害生物中包含害虫,对林业发展、树木健康生长造成了阻碍。过多的杂草还会影响到树木对养分的吸收
目的探讨梅毒血清学试验对梅毒各期患者的诊断评价.方法采用梅毒非特异性抗体检测甲苯胺红试验(TRUST),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试验.结果 547份疑似
丙烯压缩机运行周期短,带液严重,气阀的阀片和弹簧的损坏使气阀泄漏,造成气阀故障频繁发生。文章分析了故障的原因,为降低压缩机气阀的故障率,采取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摘 要] 本文对茄果类蔬菜病虫害种类以及实际发生的情况、重点的防治对象等进行了阐述,并重点研究了日光节能温室茄果类蔬菜的病虫害防治方法,希望能够有效地预防病虫害,确保茄果类蔬菜的产量。  [关键词] 茄果类 病虫害防治对象 原则 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6-0090-01  1 茄果类蔬菜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与具体防治对
[摘 要] 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关系到人们的生活安全,餐桌安全等等,也直接对社会稳定产生直接性的影响。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需要对农产品的质量进行广泛的关注,并且提升农民的经济收益,创建农产品的品牌观念,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工作,以此为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出更多的力量。  [关键词] 农产品 质量 安全思考  [中图分类号] F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