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位中国摄影师,为了造一台自己满意的相机而创立了一个相机品牌——这大概是关于沙慕尼流传最广的故事,这位摄影师就是于翔。对于翔来说,通过制造大画幅相机来获取高品质画面可以说是出于本能。经过不断的摸索。创新和改良,如今沙慕尼被公认为最适合外拍的大画幅相机品牌之一。它轻便、坚固,摇摆移轴范围大,是不少摄影师眼中的“外拍神器”,同时也是不少相机收藏家眼中的“收藏佳品”。虽然在业界已经享有相当高的知名度,但沙慕尼从来不做商业广告,没有中文网站,甚至没有职业经销商,显得十分低调。通过创始人于翔的叙述,我们得以揭开神秘的面纱,了解到一个更加真实、具体的沙慕尼。
“影像质量”与“便捷性”的取舍
于翔与大画幅摄影的初次接触要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那时他就读于北京电影学院图片摄影专业。当他使用135相机拍摄学校作业时,发现放大后的画质差强人意,于是跑到潘家园二手市场花几百元买了一台二手大画幅相机。这台相机的画质的确优秀,然而实在太旧了,不久便出现了故障。这台旧相机形成了于翔对大画幅的最初印象:做工欠佳,不靠谱。
毕业后于翔购买了一台哈苏120柜机,成为了一名自由摄影师,之后数年没有再使用大画幅相机。2000年,一次拍摄珠峰绒布冰川的经历改变了他对大画幅摄影的看法。他使用一台木制的骑士4×5大画幅相机,经过一个月的拍摄以及后期的印放,才发现大画幅相机不仅画质出众,其精度和操作性能丝毫不逊干135、120的相机。于翔事后得出结论:摄影是一种非常依赖器材的艺术形式,例如没有徕卡就没有布列松,而没有大画幅也就不会有亚当斯。在摄影史上,摄影语言的变化,发展往往伴随着摄影器材的进步。然而“影像质量”与“获取影像的便捷性”之间往往是矛盾的,例如135的画质不如1 20,4×5的画质不如8×10;而就使用的便捷性来说,则正好相反。
作为一个追求极高影像品质的摄影师,于翔认为自己可以在便携性上做出让步,这样一来大画幅就成为了必然的选择。
“轻质高强”的沙慕尼相机
在明确自己要选择追求“影像质量“的道路后,2002年于翔开始动手制作超大画幅相机。起初他的计划是做一台12×20英寸的钛金属机身,因为钛金属材料的刚度很好,能保证机身的稳定。他和一个朋友一起,花了不少时间画设计图,跑工厂看材料。然而有一天于翔忽然意识到机身重量是一个问题,他把设计好的相机体积乘以钛金属的单位质量,发现这台相机将重达28公斤,无法满足他外出拍摄的设想,于是制造相机的计划暂时搁浅了。到2003年底,于翔和好友陈光俊聊起相机重量的难题,陈提出如果使用碳纤维,机身重量可以减轻大半。两人对于制造相机的目标一拍即合,遂一同到山东购买碳纤维板材,回京后分头按照各自的图纸做起了相机。于翔那时每天在家切割,打磨碳纤维板,把墙上弄得都是碳纤维粉尘,粘到皮肤上浑身发痒。几经周折,第一台相机在2004年做出来了,于翔带着相机到拉萨试拍,使用中发现还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于是开始琢磨怎样改进相机。
这一年,北京已经出现了许多大画幅相机使用者,甚至有不少人想要入手超大画幅相机。所谓“超大画幅相机”是指胶片尺寸超过8×10英寸的相机,国内没有厂家生产,而国外的超大画幅相机不仅价格昂贵,而且只能定制,需等待半年以上才能收货。
大画幅摄影圈的许多人已经知道于翔做出了超大画幅相机,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包括何崇岳,陈光俊在内的好几个玩大画幅摄影的朋友向于翔提出,希望他制作一批大画幅相机。正好于翔打算对之前自己做的机型进行改良,于是答应下来。上一台相机是用纯碳纤维做成,重量约12公斤,仍然比较笨重。经过思考后,于翔决定使用碳纤维复合板,即上下表面用很薄的碳纤维板,中层用木材。事实证明,碳纤维板在沙慕尼相机的刚度上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于翔了解到江浙一带木工手艺高超,于是他在浙江待了3个月,不断做试验。跑工厂,聘请了当地的木工师傅,在借来的车库里研制出了第一批量产的12×20英寸超大画幅相机。当时国内还没有碳纤维复合板的工艺,于翔研制的碳纤维复合板在国家专利局成功申请到了发明专利。
相机制作成功后,于翔连夜开车将机器从浙江运回北京,到达时已是凌晨2点,预订相机的几个朋友正在北京的一家工作室迎接他。当这一批相机在三脚架上安装完毕时,大伙儿一下子炸了锅,兴奋不已地提出这款相机可以起商标、量产。这就是第一批沙慕尼相机诞生的经过,这批沙慕尼相机的购买者都是于翔的好朋友,对大画幅摄影十分热心,他们不断地鼓励、支持于翔研发大画幅相机,并在后来沙慕尼的成长道路上起了很大的作用。
良好的口碑,开放的心态
沙慕尼的工厂位于浙江海宁,最初只有8名工人,现在则增加到了12名。虽然生产规模不大,但是近年来,沙慕尼已经成为全球大画幅木制相机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个亮点。每个季度生产的100多台沙慕尼相机,总是一两周内就售罄,其中约有60%卖到了国外。作为当今世界大画幅木制相机里产品线最长的品牌,沙慕尼提供从常见的4×5、8×10英寸到11×14,12×20、24×32英寸等不同规格的相机,其产品的多样性令人眼花缭乱。
于翔和他的团队还将于今年10月推出新的型号045N-3。这将是沙慕尼4×5相机的第三代机型。相比之前的机型,045N-3在操作上更加简便,使用这样的相机将不需要太多的知识储备。如今许多从未使用过大画幅的人开始玩大画幅,这是影像数码化后的返潮。其中年轻人特别多,他们的大画幅知识基本为零,往往是发现大画幅相机并不昂贵,出于好玩的心态购置。当新机型的设计思路向这部分新兴用户群倾斜时,大画幅也会变得更加平易近人。
沙慕尼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在刚进入美国市场的时候它曾遭遇过一次危机。美国生产的“菲利普斯”是沙慕尼相机的原型机。菲利普斯首次在木制大画幅相机上引入了复合材料,只不过这款相机使用的是玻璃纤维。于翔正是在看到这款相机后才有了使用碳纤维复合板的想法。这样一来,二者的结合使得木头易变形、碳纤维太重的缺点得到避免,同时碳纤维的刚度大大超过玻璃纤维。而这么做的唯一缺点是工艺复杂、成本高。沙慕尼与菲利普斯的基本架构几乎完全一样,因此在沙慕尼刚刚登陆美国时,当地的大画幅网上论坛反应强烈,指责沙慕尼剽窃菲利普斯的设计。于翔在看到这些言论后立即给菲利普斯的设计者DickPhilIips写了一封信,并通过沙慕尼的美国经销商给Dick带了一台沙慕尼相机。信里表示,如果Dick认为沙慕尼的制造是抄袭行为,自己将立即停止沙慕尼的制造。Dick很快回信,表示沙慕尼无疑借鉴了菲利普斯的设计,但是却在此基础上继续创新,他非常乐于看到这一点。
Dick Phillips的这番话肯定了沙慕尼的技术创新,他的宽宏大度也感染了于翔。这次经历让他看到人性美好的一面,他希望善意和宽容能够良性循环下去,让技术的进步惠及每一个人。从那以后如果有人提出想按沙慕尼的样子DIY相机,他都会热心提供图纸。沙慕尼此后曾遭遇过国内厂商的恶意仿造,但是于翔始终没有后悔自己公开设计图纸的决定。他认为,仿冒行为伤害的是创新力不足的原创者,对于永远在创新的人来讲,仿冒根本不会构成本质的伤害。沙慕尼不断创新,而仿冒者只能跟在后面亦步亦趋,这样最后出名,赚得口碑的还是沙慕尼。
如果说创新和品质为沙慕尼赢得了市场与口碑,那么发生在2009年底的“045N-1对焦屏召回事件”则为沙慕尼在业内赢得了尊敬。045N-1是沙慕尼销量最大的机型,其对焦屏前有一块增亮屏,是该机型的标准配置。当时美国一个精通技术的摄影爱好者在网站论坛上提出045N-1增亮屏的前置会引起焦点偏移,偏移量为透镜厚度的1/3。虽然多数人使用大画幅相机都只用最小的几挡小光圈,这点轻微的焦点偏移并不会影响画面清晰度,然而作为生产厂家的沙慕尼必须对此给出回应。经过几天的斟酌,于翔在网上发出了召回通知,宣布将已售出的1000台045N-1的对焦屏全部召回,并将于整修完毕后寄给用户。沙慕尼为这个决定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因为1000台相机中有一半以上卖到了美国,往返运费加上关税是一笔很大的开支,工厂很可能因此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问题。然而为了维护品牌声誉,沙慕尼不惜代价地做到了在许多厂家看来是可以忽略的事。或许正是因为如此,没有做过广告宣传的沙慕尼相机一直不愁销售。它的宣传词:By photographer,for photographer,(摄影师制造,摄影师使用。)不仅可以诠释为对相机实际操作的深刻理解,也可以理解为一种“使用者至上”的服务精神,致力于建立摄影师对照相机的信任感。
“影像质量”与“便捷性”的取舍
于翔与大画幅摄影的初次接触要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那时他就读于北京电影学院图片摄影专业。当他使用135相机拍摄学校作业时,发现放大后的画质差强人意,于是跑到潘家园二手市场花几百元买了一台二手大画幅相机。这台相机的画质的确优秀,然而实在太旧了,不久便出现了故障。这台旧相机形成了于翔对大画幅的最初印象:做工欠佳,不靠谱。
毕业后于翔购买了一台哈苏120柜机,成为了一名自由摄影师,之后数年没有再使用大画幅相机。2000年,一次拍摄珠峰绒布冰川的经历改变了他对大画幅摄影的看法。他使用一台木制的骑士4×5大画幅相机,经过一个月的拍摄以及后期的印放,才发现大画幅相机不仅画质出众,其精度和操作性能丝毫不逊干135、120的相机。于翔事后得出结论:摄影是一种非常依赖器材的艺术形式,例如没有徕卡就没有布列松,而没有大画幅也就不会有亚当斯。在摄影史上,摄影语言的变化,发展往往伴随着摄影器材的进步。然而“影像质量”与“获取影像的便捷性”之间往往是矛盾的,例如135的画质不如1 20,4×5的画质不如8×10;而就使用的便捷性来说,则正好相反。
作为一个追求极高影像品质的摄影师,于翔认为自己可以在便携性上做出让步,这样一来大画幅就成为了必然的选择。
“轻质高强”的沙慕尼相机
在明确自己要选择追求“影像质量“的道路后,2002年于翔开始动手制作超大画幅相机。起初他的计划是做一台12×20英寸的钛金属机身,因为钛金属材料的刚度很好,能保证机身的稳定。他和一个朋友一起,花了不少时间画设计图,跑工厂看材料。然而有一天于翔忽然意识到机身重量是一个问题,他把设计好的相机体积乘以钛金属的单位质量,发现这台相机将重达28公斤,无法满足他外出拍摄的设想,于是制造相机的计划暂时搁浅了。到2003年底,于翔和好友陈光俊聊起相机重量的难题,陈提出如果使用碳纤维,机身重量可以减轻大半。两人对于制造相机的目标一拍即合,遂一同到山东购买碳纤维板材,回京后分头按照各自的图纸做起了相机。于翔那时每天在家切割,打磨碳纤维板,把墙上弄得都是碳纤维粉尘,粘到皮肤上浑身发痒。几经周折,第一台相机在2004年做出来了,于翔带着相机到拉萨试拍,使用中发现还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于是开始琢磨怎样改进相机。
这一年,北京已经出现了许多大画幅相机使用者,甚至有不少人想要入手超大画幅相机。所谓“超大画幅相机”是指胶片尺寸超过8×10英寸的相机,国内没有厂家生产,而国外的超大画幅相机不仅价格昂贵,而且只能定制,需等待半年以上才能收货。
大画幅摄影圈的许多人已经知道于翔做出了超大画幅相机,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包括何崇岳,陈光俊在内的好几个玩大画幅摄影的朋友向于翔提出,希望他制作一批大画幅相机。正好于翔打算对之前自己做的机型进行改良,于是答应下来。上一台相机是用纯碳纤维做成,重量约12公斤,仍然比较笨重。经过思考后,于翔决定使用碳纤维复合板,即上下表面用很薄的碳纤维板,中层用木材。事实证明,碳纤维板在沙慕尼相机的刚度上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于翔了解到江浙一带木工手艺高超,于是他在浙江待了3个月,不断做试验。跑工厂,聘请了当地的木工师傅,在借来的车库里研制出了第一批量产的12×20英寸超大画幅相机。当时国内还没有碳纤维复合板的工艺,于翔研制的碳纤维复合板在国家专利局成功申请到了发明专利。
相机制作成功后,于翔连夜开车将机器从浙江运回北京,到达时已是凌晨2点,预订相机的几个朋友正在北京的一家工作室迎接他。当这一批相机在三脚架上安装完毕时,大伙儿一下子炸了锅,兴奋不已地提出这款相机可以起商标、量产。这就是第一批沙慕尼相机诞生的经过,这批沙慕尼相机的购买者都是于翔的好朋友,对大画幅摄影十分热心,他们不断地鼓励、支持于翔研发大画幅相机,并在后来沙慕尼的成长道路上起了很大的作用。
良好的口碑,开放的心态
沙慕尼的工厂位于浙江海宁,最初只有8名工人,现在则增加到了12名。虽然生产规模不大,但是近年来,沙慕尼已经成为全球大画幅木制相机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个亮点。每个季度生产的100多台沙慕尼相机,总是一两周内就售罄,其中约有60%卖到了国外。作为当今世界大画幅木制相机里产品线最长的品牌,沙慕尼提供从常见的4×5、8×10英寸到11×14,12×20、24×32英寸等不同规格的相机,其产品的多样性令人眼花缭乱。
于翔和他的团队还将于今年10月推出新的型号045N-3。这将是沙慕尼4×5相机的第三代机型。相比之前的机型,045N-3在操作上更加简便,使用这样的相机将不需要太多的知识储备。如今许多从未使用过大画幅的人开始玩大画幅,这是影像数码化后的返潮。其中年轻人特别多,他们的大画幅知识基本为零,往往是发现大画幅相机并不昂贵,出于好玩的心态购置。当新机型的设计思路向这部分新兴用户群倾斜时,大画幅也会变得更加平易近人。
沙慕尼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在刚进入美国市场的时候它曾遭遇过一次危机。美国生产的“菲利普斯”是沙慕尼相机的原型机。菲利普斯首次在木制大画幅相机上引入了复合材料,只不过这款相机使用的是玻璃纤维。于翔正是在看到这款相机后才有了使用碳纤维复合板的想法。这样一来,二者的结合使得木头易变形、碳纤维太重的缺点得到避免,同时碳纤维的刚度大大超过玻璃纤维。而这么做的唯一缺点是工艺复杂、成本高。沙慕尼与菲利普斯的基本架构几乎完全一样,因此在沙慕尼刚刚登陆美国时,当地的大画幅网上论坛反应强烈,指责沙慕尼剽窃菲利普斯的设计。于翔在看到这些言论后立即给菲利普斯的设计者DickPhilIips写了一封信,并通过沙慕尼的美国经销商给Dick带了一台沙慕尼相机。信里表示,如果Dick认为沙慕尼的制造是抄袭行为,自己将立即停止沙慕尼的制造。Dick很快回信,表示沙慕尼无疑借鉴了菲利普斯的设计,但是却在此基础上继续创新,他非常乐于看到这一点。
Dick Phillips的这番话肯定了沙慕尼的技术创新,他的宽宏大度也感染了于翔。这次经历让他看到人性美好的一面,他希望善意和宽容能够良性循环下去,让技术的进步惠及每一个人。从那以后如果有人提出想按沙慕尼的样子DIY相机,他都会热心提供图纸。沙慕尼此后曾遭遇过国内厂商的恶意仿造,但是于翔始终没有后悔自己公开设计图纸的决定。他认为,仿冒行为伤害的是创新力不足的原创者,对于永远在创新的人来讲,仿冒根本不会构成本质的伤害。沙慕尼不断创新,而仿冒者只能跟在后面亦步亦趋,这样最后出名,赚得口碑的还是沙慕尼。
如果说创新和品质为沙慕尼赢得了市场与口碑,那么发生在2009年底的“045N-1对焦屏召回事件”则为沙慕尼在业内赢得了尊敬。045N-1是沙慕尼销量最大的机型,其对焦屏前有一块增亮屏,是该机型的标准配置。当时美国一个精通技术的摄影爱好者在网站论坛上提出045N-1增亮屏的前置会引起焦点偏移,偏移量为透镜厚度的1/3。虽然多数人使用大画幅相机都只用最小的几挡小光圈,这点轻微的焦点偏移并不会影响画面清晰度,然而作为生产厂家的沙慕尼必须对此给出回应。经过几天的斟酌,于翔在网上发出了召回通知,宣布将已售出的1000台045N-1的对焦屏全部召回,并将于整修完毕后寄给用户。沙慕尼为这个决定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因为1000台相机中有一半以上卖到了美国,往返运费加上关税是一笔很大的开支,工厂很可能因此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问题。然而为了维护品牌声誉,沙慕尼不惜代价地做到了在许多厂家看来是可以忽略的事。或许正是因为如此,没有做过广告宣传的沙慕尼相机一直不愁销售。它的宣传词:By photographer,for photographer,(摄影师制造,摄影师使用。)不仅可以诠释为对相机实际操作的深刻理解,也可以理解为一种“使用者至上”的服务精神,致力于建立摄影师对照相机的信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