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社会福利的中国道路:1921—2021

来源 :残疾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b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残疾人社会福利是衡量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尺之一,对此已达成世界共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中国残疾人社会福利对象从一部分群体到全体残疾人,福利内容从保障基本生活到注重残疾人全面发展,福利形式从个别化帮扶、临时性救助,发展为制度化保障、常态化服务,福利工作重心由制度完善到政策落实,福利推进路径由城乡二元分隔转向城乡统筹均衡发展.残疾人逐步摆脱歧视走向融合,摆脱贫困奔向小康,充分展现了中国社会的文明进步,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残疾人社会福利的中国道路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长期实践开辟出来的,在道路选择、观念基础、组织体系、制度构成上特色鲜明.继往开来,中国残疾人社会福利将向着“平等、参与、共享”目标,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其他文献
针对冬残奥会对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影响开展评估是一项重要工作.本文在2017年中国残联资助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开展评估,基于2022年冬残奥会的历史定位和特征构建了影响评估指标体系,即治理性指标(制度环境建设、综合治理成果)、普适性指标(社会残疾观、无障碍环境建设)和领域性指标(残疾人冰雪运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采用文献分析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开展研究.研究发现,5年来我国残疾人事业制度创新迎来新机遇,残疾人事业发展治理成效显著,社会残疾观念更加积极,北京无障碍环境建设取得历史性进展,残疾人冰雪运动迎来发展契机,冬残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经济社会影响及相关防控措施的冲击,残疾人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媒体如何再现疫情中的残疾人,事关该群体在公共领域的可见性,也是审视公共健康危机与边缘群体关系的重要切口.通过对23家中国主流网络媒体发布的残疾人新闻进行内容分析,本研究发现:残疾人在新冠肺炎疫情新闻中的整体形象中性偏正面,其脆弱性与抗逆力均得以呈现,但被严重低度再现,且不甚均衡;相关报道缺乏残疾权利视角,刻板印象盛行,存在隐性歧视,残疾人仍被建构为健全人中心主义视角下的他者.对此,本文建议进一步反思疫情对残疾人的影响,并全方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