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兴衰已成昔,一朝春雨洗尘烟

来源 :出版广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simp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下,发行网点的建设已经成为我国发行体制改革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尤其是农村发行网点的建设,近年来出现不断萎缩和下滑的趋势,成为我国现在发行工作中的一个难点。农村发行网点是推动我国农村文化建设,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在十七届六中全会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精神指引下,我国农村发行网点建设的意义也显得尤为重要。大力加强农村出版物发行主渠道,拓展培育农村出版物消费市场已经是我国当下发行体制改革和转型的一个重要命题。探究我国农村出版物发行网点的现状并找到存在问题的症结,是我们现在要着力解决的。本文以我国广西玉林地区的农村发行网点建设为解析案例,通过一个点来折射我国当下农村图书发行网点建设的发展现状及亟待解决的问题,以期对我国农村发行网点建设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2001年以前,玉林市农村图书发行网点形成了下伸网点、教育书店、供销社书店、教育与供销联营等多发行渠道并举的经验和做法,引起了广西和全国业界同行的关注和借鉴,曾一定程度地促进了基层书店网点的建设与发展;而在十年后的今天,玉林农村发行网点却面临全面萎缩甚至濒临倒闭的困境与局面。到底是什么原因令生机勃勃的乡镇网点日趋颓势?玉林市农村图书发行网点生存与发展之路又在何方?带着这样的问题,笔者近日对玉林市各基层书店和网点展开了专项调查。
  
  一、玉林市农村图书发行网点
  的昨日与今天
  从上世纪50年代起,玉林各县(市)新华书店就和当地供销合作社建立了图书购销关系,各乡镇供销社图书门市部不仅负责当地学校的课本发行,还担负着各类政治、社科图书的销售任务。上世纪90年代初,玉林各县(市)教育行政部门由勤工俭学公司申请,经有关部门批准后建立乡镇教育书店,其时,适逢各地供销社实行体制改革,乡镇供销社图书门市部转由私人承包,各县(市)新华书店的基层发行工作因此受到巨大的冲击,特别是各店对基层中小学课本发行和货款回款增加了很大的困难和压力。为确保课本发行“课前到书,人手一册”,各县(市)新华书店决定把中小学课本交给乡镇教育书店发行,并明确规定在发行课本的同时,要像原来供销社图书门市部一样承担起发行一般图书的任务。1992~1993年,各县(市)新华书店先后与各乡镇教育书店建立起图书发行业务关系。此后,各县(市)出现了新华书店下伸门市部、教育书店、供销社图书门市部、教育书店和供销社联营等多种形式的农村图书发行渠道,而教育书店则成为玉林农村图书发行网点的主力军。2000年底,玉林全市101个教育书店已经全部改组成新华书店的下伸点。至2004年,全市共有农村发行网点163个,实现每个乡镇都有新华书店的图书发行网点,通过农村发行网点发行的图书占全市图书发行总额的70%。
  然而,到2010年末,玉林全市只有农村出版物发行网点73个,与十年前相比,减少了74个,减幅达50.34%。而现存的网点中,有门店的下伸网点也只有两个:一个是陆川县店乌石门市部,另一个是兴业县店蒲塘门市部,其余71个全部是没有门店的网点。为何没有门店的网点仍然称之为网点?一位县店经理解释说,虽然没有店铺,但是这些网点对新华书店而言却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一是这些网点依然发挥着为新华书店代发课本的功能;二是这些网点还以实际行动宣传新华书店的企业形象。当然,这些网点都还有营业证照,并且每年都正常年检。
  十年弹指一挥间,辉煌已是过去式。玉林农村发行网点今非昔比,风光不再。提起农村网点的兴与衰,大多数基层发行人的脸上都露出了无奈的苦笑。
  
  二、农村图书发行网点萎缩
  和倒闭的原因分析
  1. 网点的品种和规模不适应农村市场需求
  一是网点架上图书品种单一,大部分网点图书经营品种只有300种左右,并且基本上是以教辅图书为主,读者大多是乡村中小学生。架上虽然也有一些面向农村领域的科技图书,但真正切合农村实际的,农村读者买得起、看得懂、用得上、见效快的图书则少之又少;二是由于网点建设奖金短缺,大部分网点对场地和设施投入不足,无法上规模、上档次,网点平均营业面积只有20多平方米,网点辐射力不足以覆盖广阔的农村图书市场。农民看书难、购书难的老大难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农村读者的购买力没有得到充分挖掘,网点因此缺乏生机与活力。
  2. 教育体制改革在客观上制约了网点发展
  2001年以后,全国逐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推行“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玉林各县(市)在2002年以后也逐渐撤销了乡镇教办这一级基层教育管理机构。由于各乡镇的发行网点基本上都是依附于乡镇教办的教育书店,乡镇教办撤销后,大部分网点因队伍调整、人员短缺,不能够一如既往地落实网点经营管理制度。特别是在外地个别乡镇教办人员违规获取教辅发行劳务费而引发案件之后,正常、合乎规定的发行劳务费与奖励金制度也无法实施,直接影响了乡镇网点发行人员的工作热情。另外,以往定期开展评比网点软、硬件的考核制度也不能坚持,网点因疏于管理而逐年萎缩。
  3. 发行成本居高不下成为网点生存的瓶颈
  一是物价上涨直接影响经营成本。2000年以后,我国居民消费价格(CPI)持续上涨,其中2004年上涨3.9 %,2008年上涨5.9 %。在物价上扬通胀时代,原材料费用的大幅上涨,人工工资的快速增长,客观上导致人力资源成本逐年上升,人员工资的增长直接增大了经营成本。二是传统的进货方式导致了交易成本的增长。农村网点地处边远山区,发行员无论到县店、市店还是省店进货,都得耗费相当的交通、午餐费用,若参加全国圖书现场订货会,则费用更大。三是网点的图书物流成本持续走高。乡镇网点一般没有自己的货运车辆,收退货有时候是依靠新华书店配送,有时候则是通过货运物流。新华书店为乡镇网点配送图书向来不计算物流成本,而将其作为一种无常的服务;网点通过其他货运公司收退图书必然产生物流费用,而油价上涨导致运输成本不断增大。除去各种成本费用,单独核算的话,网点经营基本上是入不敷出。以兴业县店蒲塘门市部为例,该网点一般图书(含教辅)年销售额13万元,按平均毛利率30%计算,年销售毛利为3900元。而该网点100平方米铺面属租赁使用,按1000元/月计算,全年租金需支出12000元;聘用3位网点发行员,按800元/月/人计算,全年员工工资额为28800元。仅此两项合计,每年发行成本就高达40800元(还不包括水电费和税金)。显然,网点的图书销售是名副其实的亏损经营。蒲塘门市部至今仍然能够坚持开门营业,主要得益于兴业县店承负担了该网点门店租金、装卸费、运输费、员工工资等各项日常管理费用支出。这是网点因获援助得以生存的特例,其余乡镇网点普遍因高昂的发行成本费用而逐渐倒闭或消亡。
  4. 网点的生存发展缺乏稳固长效的政策扶持
  关于网点扶持政策,2005年,中央办公厅下发过《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中办发[2005]27号),要求“中央和省、市三级设立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确保农村重点文化建设资金需求”。当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新闻出版局提倡通过“三个一点”筹集网点建设资金,即上级拨付一点、地方政府扶持一点、网点自筹集一点。在第一个“点”上,广西壮族自治区新闻出版局虽有网点建设扶持政策,但基本上都是阶段性的(如桂新出发[2006]138号《关于拨付2005年扶持图书发行网点建设项目款的通知》),而且由于全区亟待建设和完善的基层网点众多,常常是僧多粥少,就算是申请到专款扶持,额度也是十分有限。第二个“点”,关系到地方财政的许多实际问题,即使地方政府有政策支持,最终也只是停留在文件中。1999年12月,玉林市委、市政府办以红头文件的方式号召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切实加强对农村图书发行工作的领导;2000年1月,市委、市政府又组织召开了全市农村图书发行工作会议,要求工商、城建、财税、土地等部门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必要的支持,以切实解决农村图书发行工作中资金和场地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实际上这个文件及会议,最终只落实到由网点自身筹资的这一个“点”上:在玉林新华图书发行集团的组织监督下,由各县(市)店每年从各乡镇图书发行网点提留当年销售码洋的1%,设立网点发展基金,用以奖励先进网点和网点先进个人,但由于网点萎缩和销售的下滑,网点发展基金也随之而成为一句空话。
  
  三、农村发行网点生存与发展
  的对策
  1. 统筹发展城乡图书发行网点体系
  围绕玉林市委、市政府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和推进“富民强市”新跨越的战略部署,统筹城乡图书发行工作,形成科学合理的城乡图书发行网络体系。在抓好现有城区门店图书销售的同时,根据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合理增设销售城乡发行网点;要积极参与并推进“农家书屋”惠民工程和全民阅读活动,借助“农家书屋”和全民阅读活动的东风重建农村图书发行网点,形成送书下乡、服务“三农”的长效机制。组织品种丰富、品质上乘、格调高雅、内容健康、通俗易懂、价格适中的优秀图书,确保城乡读者读得懂、买得起、用得上、见效快,实现城乡联动、城乡互补,从根本上解决买书难、看书难的老大难问题,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全民阅读活动中,要及时了解和掌握农民读者的需求信息,及时添进短缺或脱销图书,以巩固和壮大农民读者群。条件成熟的,还可以对当地农民读者的阅读需求进行系统调研,精心策划选题,与出版单位携手合作,打造当地农民读者喜闻乐见的精品图书,有效开拓农村阅读市场。
  2. 建立健全网点经营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
  一是要依法经营。乡镇网点门市部应持有新闻出版管理部门颁发的图书发行经营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同时,还应与各县(市)新华书店签订代发课本、图书的承包经营合同或承包经营责任书,做到依法经营,照章纳税。二是要网点建设标准。各县(市)店的农村图书发行网点应统一门店招牌,统一经营理念,统一服务规范,统一软、硬件标准要求;要根据乡镇人口状况和文化经济发展情况确定网点规模之后,按发行企业的标准定编定员,并统一由新华书店依照《劳动合同法》考核聘用和培训网点发行人员。三是要制定激励机制。对网点及网点人员的成长进行定期考评,激励网点人员与网点同进步、共成长。
  3. 切实降低农村图书发行网点的发行成本
  一是建立农村网点发行网站,降低图书交易成本。网站要与城区发行网点进行有效对接,有条件的还要与出版单位取得直接联系,确保网站及时更新图书供求信息,尽量提供适销对路的图书封面、内容简介和章节;而发行网点只需配备一台上网微机,就可以随时从网上实现图书的订购或添进,从而有效减少因参加现场订货会而产生的交易成本。二是集约化系统操作和管理,降低物流成本。新华书店可成立地市级图书物流中心,有效整合区域内分散到各乡镇发行网点的出版物流,将教材和一般书从分开配送转为统一管理,逐步提升主业的配送效率。同时通过开源节流从整体上降低物流成本:一方面通过拓展社会物流增加收入;另一方面通过降低运费、合理调度车辆、合理配置人员和淡旺季安排等措施办法节约物流费用。若无条件成立物流中心,也可与成本最低的社会化专业物流速递公司进行战略合作,通过技术管理手段,加快流转速度,提高全市出版物的流通效率,从而有效降低物流成本費用,实现互利共赢。
  4. 把握历史机遇重建农村图书发行网点
  2011年6月30日,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出《关于加强城乡出版物发行网点建设的通知》(新出联[2011]9号),重申上世纪50年代中央的一些规定,要求书店必须建设在最繁华的地方,任何地方不能挤占书店建设的城市规划。《通知》强调,各级新闻出版行政主管部门应依照城乡规划的总体要求,会同当地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本地区出版物发行网点建设专项规划,并按规划要求组织建设一批与当地经济、人口、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出版物发行网点,争取到“十二五”末,千人拥有出版物发行网点数提高到0.13个,基本实现“市市有书城、县县有书店、乡乡有网点、村村有书屋”的目标。《通知》还明确规定,各级党委政府要在政策、资金、税费、占地等方面给予出版物发行网点建设以必要的扶持;要严格按照财税[2009]147号关于“免征或退还的增值税款应专项用于发行网点建设和信息系统建设”的规定,推进乡镇出版物发行网点建设。
  十年兴衰已成昔,一朝春雨洗尘烟。只要牢牢把握当前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强化一切服从和服务于发展的理念,更加突出统筹做好城乡图书发行工作,切实加强硬件基础建设,扎实推进网点的恢复和重建工程,“久旱逢甘霖”的我国农村图书发行网点必将从此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其他文献
阎连科以小说名世,喜读其小说者,多半熟悉他的《坚硬如水》《日光流年》和《受活》等作品。不过,当他以大学教授的身份,写出《我的现实我的主义》和《发现小说》等理论著作时,我看到了一个小说家之外的阎连科。对阎连科而言,发现小说,其实就是发现一批小说经典,也是发现一种小说精神。在米兰·昆德拉看来,小说精神具有复杂性和延续性两个特征,这与阎连科在《发现小说》中的理论阐述基点,无疑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不同的是,
期刊
每一位编辑都希望自己所编辑的书不被淹没在浩瀚的书海里,而要达到这样一个效果的重要途径就是做有特色的图书。每本书都如同一个人——有血、有肉、有思想、有灵魂、有内涵、有特色。编辑图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了解、分析、挖掘、突出图书特色的过程。以我编辑出版的《大彩图本世界经典童话》为例,在此总结一下如何让这套书的特色亮起来的编辑过程,希望能给同行以更多的启发。    仔细研读分析,确定图书的亮点  记得看过
期刊
张克文微博语录  1.管理最忌讳冷漠,眼里、心里不要只是群体概念,要把群体变成个体,要把类别变成每个鲜活的主体。心里有了每个员工,真诚交往,就会有许多感动,许多收获。  2.社长,宏观要当战略长,微观要当执行长。没有宏观,难成大业;只有宏观,同样难成大业。社长,就要脚插泥地,仰首蓝天,手上十八种农活还都要会。  3.我们少儿出版的价值何在?如果仅仅满足低起点,混日子,那是对孩子的戕害。高品质,高起
期刊
当你打开这本书,清新的文字,细腻而准确的描述,以及文中溢开的对自然与动物的热爱都会感染你,让你无法释手。这就是沈睿新出的《荒原上的芭蕾:动物与人散记》(以下简称《荒原上的芭蕾》)——一本难得的观察自然,描写动物如此细腻的书。  这本书让我如此感动,很大程度缘于今天面临的一种尚未被人们充分认识,但日益成为问题的社会现象,即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正在加速。我们现在居住的城市,随着地价的金贵,周边自然绿地在
期刊
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感受,往往能够反映一个人的浮生态度和状态。这些细节组成的就是每个生命阶段里的“经过”。翻开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10月出版的《经过》一书,清淡的图书风格,平实的版式,带有安静的书卷气。追随作者的脚步,看到她在经过的风景中遇到的人、遇到的事;也看到作者在日常生活细节中对人性的关怀、在艺术欣赏中对美的感悟、在生命價值的求索追问中对宗教的观照思考。这份采自“经过”行程中的文字记录,
期刊
一、成长性依然良好,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家教图书一直是图书零售市场上销售活力较高的门类。据开卷数据统计,家教图书在图书零售市场的码洋比重由2007年的0.47%上升到2011年的0.83%,年动销品种数突破4000个,且保持着远远高出同期全国图书零售市场的增长速度,由此可见它的成长性依然良好。  大部分出版社“转企改制”完成后,纷纷加大市场书的出版力度;再加上新闻出版总署“养生保健类图书出版资质
期刊
家教图书是中国妇女出版社的龙头产品,我们一直致力于打造序列化、特色化的选题。“智慧父母自修书系”作为家教板块中我们开发的一个重点序列,经过几年的积累,现在已拥有数十个品种,图书不但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认可,获得了较好的市场反馈,还赢得了良好的读者口碑。  家教编辑部策划这个系列的初衷就是:作为教育者的父母,自身应该先受教育。我們将着力点主要放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自修”,一个是“智慧”。自修是手段和方法
期刊
缪宏才,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    喊的热闹与干的冷静  近一年来的中国出版,随着“企业化”(出版社转企改制)和“集团化”的基本完成,出版的“数字化”就成了行业内最热门的话题。领导的重要讲话、业内的重大活动、媒体的主要版面,要是没涉及数字出版,简直就不可想象。“数字出版”将超越“传统出版”成为出版的主流,已成为出版业毋庸置疑的共识。如果把各出版社将本社专有出版期内的纸质图书的电子版权
期刊
[摘要]本研究论题拟以文艺刊物《夜莺》、商业女性期刊《玲珑》与文学社团同人刊物《狮吼》为样本性研究对象。在商业化、全球化与市场化的文化生产模式下,“古为今用”比“洋为中用”其实更具备文化土壤的优势。因此,与其在国外期刊业中寻找可资借鉴的出路,尚不如在百年前的经验教训中获得新的思考。  [关键词]都市文明 大众传媒 文艺消费 《夜莺》 《玲珑》 《狮吼》    一  熟悉中国期刊史的人都知道,192
期刊
给“老外”讲中国人的故事这一话题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一切都要回到人的立场上”,从文艺复兴时代开始,这句话就已成为人文主义潮流的核心理念,也成为人类内心最真实的共同情感。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国际社会对中国信息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作为对外出版工作者,我们经常会思考怎样以一种受欢迎的方式向国际社会介绍中国。海外受众所处的生活环境与接受的文化教育均有别于中国受众,他们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