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播研究

来源 :民族艺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k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字化传播技术为云南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对外传播提供了重要平台和手段,但数字鸿沟的存在却阻碍了“非遗”的数字化传播实践.云南数字鸿沟现象所形成的机理和原因主要是数字化技术在普遍推广和普及过程中相关的基础设施配套问题、弱势群体的存在以及使用者文化背景的差异.同理,不断提高及夯实数字化编码的水平和能力、有效抑制和减少“对抗性解码模式”的生成、着力加强和完善配套性基础设施建设,是消弭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中数字化鸿沟的机理.不断提高和增强运用数字技术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能力,切实转变思想、积极顺应当代文化传播的切实需求,探索及延展数字化传播技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融合程度,则是消弭云南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鸿沟的具体对策.
其他文献
美育的概念与内涵有很多种解读,许多学者站在对美育认知的各自立场上阐释了美育的重要性与价值.有的持美育工具论立场,有的持美育决定论立场,有的持美育自律论立场.在国家高度重视和强调学校美育的当下,对美育尤其是学校美育在认知立场上的误区与矛盾性,造成美育工作推进的各种障碍与尴尬.尤其是在关于美育与德育的关系、美育的非功利性与功能观、美育理论与实践、美育课程化与终身化等问题上存在诸多认知矛盾性.因此,揭示过往美育认知的矛盾性,找准美育推进的路径,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还家愿”是过山瑶支系以家庭或姓氏为单位的,以祭祀祖先盘王为主的民间仪式音乐.“盘王节”则是基于“还家愿”仪式主体基础上的集传统与现代乐舞为一体的大型现代民俗节庆音乐活动,它既是对盘王祭祀仪式的纵向传承,又是经济与文化全球化、现代化与“非遗”语境中的仪式音乐重建.从过山瑶“还家愿”民间仪式音乐发展成由政府参与打造的大型“盘王节”民俗仪式,不但是过山瑶盘王祭祀仪式音声表述从民俗象征性走向舞台审美性特征的变迁,而且从仪式参与主体、仪式观演主体、音声景观属性、仪式象征隐喻等等内容来看也是过山瑶民俗仪式表演语境的
舞蹈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类语言形式,其表意功能的实现与一般语言学研究中表意功能的达成有着很大差异.就舞蹈创作和作品而言,舞蹈语言生成及其形式表征也有特殊性.因此针对舞蹈艺术作品和创作过程中动作及其动作流如何产生具有语言一样的表意功能的原理性探究与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在这其中,“情境”和“动作形式”的互为关系就成为关键所在,舞蹈作品的语义表达就是通过情境和动作形式的互生关系建构起来的.这种互为关系的研究不是为了“形式至上”,而恰恰是站在舞蹈本体的特性认知基础上,对舞蹈艺术作品“表意”的强调和如何表意的原理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