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章就高校图书馆学科信息资源建设举足不前的现状进行思考后提出了几点想法,呼吁高校图书馆有效组织信息资源为学校教学和科研提供信息保障,推动学校事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学科建设 信息资源建设
【Abstract】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reason why academic library’s information resources building was thrown into a dilemma,and promotes the library should take some effort to sustain university’s development.
【Key words】 academic libraries;discipline construction;information resource building
1 引言
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的现状不容乐观。一方面,图书馆的书籍汗牛充栋,信息资源异常丰富;另一方面,针对特定读者的需求来说,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总是显得多而杂乱,需要的信息隐藏在大量得噪音之中难于找寻,特别是作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机构来说,大量零散无序的信息无疑会降低科研人员的工作效率,不利于学校事业的发展。因此,高校图书馆虽然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也需要有效地组织和建立各种学科资源库,才能为相应读者提供高层次的信息服务,才能有针对性地为教学科研提供决策参考服务。
2 高校图书馆学科信息资源建设举足不前的原因
2.1 学校领导不够重视。虽然教育部的文件明确指出了高校图书馆在学校的地位与作用,并且著名图书馆学家、教育家吉尔曼有句名言:“大学图书馆是大学的心脏”,郭沫若也认为“办好图书馆,大学就办好一半”。但现实中高校图书馆并没有取得其应有的地位,如果它不是作为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的重要指标,其地位更可能是岌岌可危。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图书馆都看似投入不产出的机构,其直接的经济效益并不明显,很多领导都没有真正意识到高校图书馆的重要性;而离开学校领导的支持,没有财力的保障,图书馆的工作便很难理想地开展下去。
2.2 馆员整体积极性不高。图书馆一般被认为清水衙门,工作单调,即便是很优秀的人员长时间无挑战性地工作下去,其热情也会大打折扣。更何况,许多人并没有经过专业训练,也不具备一个图书馆馆员所需具备的爱馆、爱书、爱人等素质,也并不完全对图书馆事业忠诚热情,馆员整体积极性不高。
2.3 馆员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现有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一般都比较单一,知识储备不够丰富,全民创新意识在我们国家也没有明显地表征出来,图书馆工作人员很少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做出有独创性的成绩来。总体来说,在图书馆,既有其他专业背景又熟悉图书情报专业的知识的馆员很少,馆员不能有效利用馆藏对相应学科主要的和最新的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系统分析,不能有效地组织和建立各种学科资源库,以及有针对性地为教学科研提供决策参考服务。因此,尽管许多高校图书馆已具备了非常丰富的信息资源,但这些信息资源其实很难真正融入到院系的教学与科研之中。
3关于建立符合现代高校图书馆需要的信息资源库的几点意见
3.1 积极寻求领导的支持。图书馆本身的性质决定了它不是盈利单位,而图书馆工作要开展得好,离不开资金与人力的保障。因此,这就需要图书馆的领导放下架子厚着脸皮不停地推销图书馆,要有一种类似于“给领导找麻烦”的勇气和干劲才行。图书馆领导要让各级领导充分认识到图书馆在高校中的重要地位,认识到图书馆能满足教学科研需求,提升教学科研需求,培养高素质人才,使他们能把图书馆建设作为高校信息化的重要内容,加大财力投入,在政策、经费、人员配备给予保证,在组织上、思想上支持图书馆工作的开展。
3.2 改善图书馆工作氛围,提高馆员工作积极性。图书馆员待遇偏低是不争的事实,但人们对物质的追求总是难以满足的,因而提高工资待遇固然可以提高馆员的部分工作热情,可这不是根本的解决办法。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们在满足温饱以后,对精神层次的需求总是要高于物质层面的,因而提高馆员的成就感、增强图书馆工作的挑战性往往更能积极图书馆员的工作热情。图书馆是知识的殿堂,是安静的学习场所。但冷漠的环境、刻板的馆员无形中会成为读者心头上的压力。读者与馆员之间的非良性互动将进一步降低图书馆工作的成就感,使馆员丧失工作积极性。因而,图书馆应积极改善图书馆软环境,提高读者对图书馆的认同度,创建读者与馆员甚至是图书馆和谐的交流机制,刺激馆员积极提高工作热情,这样也会使图书馆的工作变得更有挑战性,增强馆员的归属感。
3.3 开发人力资源,提高馆员综合素质。没有高素质的馆员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馆藏,更谈不上高质量的服务。馆员素质的体现不外乎有两个方面:一是在具体的图书馆服务工作中是否真正做到满腔热情,为读者所想;二是体现在馆员是否在某一学科领域和图书馆学领域能有所建树。
3.3.1 积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馆员。英国图书馆专家哈里林说:“即使是世界第一流的图书馆,如果没有能够充分挖掘馆藏优势、有效率和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也难以提供广泛有效的读者服务。”阮冈纳赞曾说:“不管图书馆坐落在什么地方,开馆设备怎样,也不管管理图书馆的方法怎样,一个图书馆的成败关键还在于图书馆的工作者”。克鲁普斯卡娅也说过:“图书馆员是图书馆事业的灵魂,好多事情要靠他来做”。
因此,馆员要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通过不断的学习、创新,努力使自己具备多种素质,掌握多项技术,努力成为多面手,才能为自己赢得发展机会。创新意识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表现为馆员不断开阔思路,敢于提出问题,勇于实践,发挥主观能动性,探索新环境下工作的方式、方法,充分开发和利用现有文献资源,解决用户的信息需求。
3.3.2 努力提高馆员专业知识水平。在知识更新较快的知识经济时代,馆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通过自学的方式,获取新知识。提高馆员的专业水平,可采用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组合的方法,比如:①让具有图书情报专业背景的馆员通过学历深造或进修院系核心课程、参加专业数据库的使用培训等继续教育方式,提升馆员的专业背景知识和综合素质。让具有专业学科背景的馆员学习图书情报方面的课程。②在图书馆人手不足、培养经费有限的情况下,注意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之间的协调性。根据本馆服务的重点,学历教育落实到重点岗位、重点培养对象上,他们通过深造,成为名副其实的既有院系某个学科的专业学历,又有丰富的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经验的馆员,为对口学科专业提供深层次的专业信息服务。③采用多种方式进行非学历继续教育。主要形式包括:参加短期进修班,国内外对口交流的访问学者,各种级别的学术讨论会等。特别是各种短期培训是馆员专业知识见效较快的途径。
3.4 优化图书馆馆藏结构。在深入了解现有馆藏数量和结构的基础上,高校图书馆应广泛收集各学科带头人、科研骨干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学科在国内外发展动态和发展前沿,围绕学科领域全面系统地收集各类文献,有针对性地进行学科信息资源建设的文献保障工作,推动学校教学和科研事业的发展。具体而言,高校图书馆要系统收藏反映学科发展历史、现状及趋势的文献,完整收藏重点学科方面的连续出版物、国内外灰色文献,包括纸质文献和电子、网络文献。可以将一学科所有的文献集中收藏,成立学科文献信息中心,形成具有独立个性的藏书体系;也可以将其电子化,构建学科信息资源库。
参考文献
1 周雪虹.整合改制后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及 对策.[J].图书馆,2005(4)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教育
部办公厅.[2010-2-10]. http://www.moe.edu.cn/edoas/wesite18/info37108.htm.
3 杨德华等.图书馆学研究[M]. 云南大学出版社,2006
4 袁红梅.知识创新与超越用户需求的创新服务.[J].情报资料工作,2006(4)
5 曹竞.学科馆员制度相关问题探讨.[J].图书馆,2005(5)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学科建设 信息资源建设
【Abstract】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reason why academic library’s information resources building was thrown into a dilemma,and promotes the library should take some effort to sustain university’s development.
【Key words】 academic libraries;discipline construction;information resource building
1 引言
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的现状不容乐观。一方面,图书馆的书籍汗牛充栋,信息资源异常丰富;另一方面,针对特定读者的需求来说,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总是显得多而杂乱,需要的信息隐藏在大量得噪音之中难于找寻,特别是作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机构来说,大量零散无序的信息无疑会降低科研人员的工作效率,不利于学校事业的发展。因此,高校图书馆虽然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也需要有效地组织和建立各种学科资源库,才能为相应读者提供高层次的信息服务,才能有针对性地为教学科研提供决策参考服务。
2 高校图书馆学科信息资源建设举足不前的原因
2.1 学校领导不够重视。虽然教育部的文件明确指出了高校图书馆在学校的地位与作用,并且著名图书馆学家、教育家吉尔曼有句名言:“大学图书馆是大学的心脏”,郭沫若也认为“办好图书馆,大学就办好一半”。但现实中高校图书馆并没有取得其应有的地位,如果它不是作为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的重要指标,其地位更可能是岌岌可危。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图书馆都看似投入不产出的机构,其直接的经济效益并不明显,很多领导都没有真正意识到高校图书馆的重要性;而离开学校领导的支持,没有财力的保障,图书馆的工作便很难理想地开展下去。
2.2 馆员整体积极性不高。图书馆一般被认为清水衙门,工作单调,即便是很优秀的人员长时间无挑战性地工作下去,其热情也会大打折扣。更何况,许多人并没有经过专业训练,也不具备一个图书馆馆员所需具备的爱馆、爱书、爱人等素质,也并不完全对图书馆事业忠诚热情,馆员整体积极性不高。
2.3 馆员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现有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一般都比较单一,知识储备不够丰富,全民创新意识在我们国家也没有明显地表征出来,图书馆工作人员很少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做出有独创性的成绩来。总体来说,在图书馆,既有其他专业背景又熟悉图书情报专业的知识的馆员很少,馆员不能有效利用馆藏对相应学科主要的和最新的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系统分析,不能有效地组织和建立各种学科资源库,以及有针对性地为教学科研提供决策参考服务。因此,尽管许多高校图书馆已具备了非常丰富的信息资源,但这些信息资源其实很难真正融入到院系的教学与科研之中。
3关于建立符合现代高校图书馆需要的信息资源库的几点意见
3.1 积极寻求领导的支持。图书馆本身的性质决定了它不是盈利单位,而图书馆工作要开展得好,离不开资金与人力的保障。因此,这就需要图书馆的领导放下架子厚着脸皮不停地推销图书馆,要有一种类似于“给领导找麻烦”的勇气和干劲才行。图书馆领导要让各级领导充分认识到图书馆在高校中的重要地位,认识到图书馆能满足教学科研需求,提升教学科研需求,培养高素质人才,使他们能把图书馆建设作为高校信息化的重要内容,加大财力投入,在政策、经费、人员配备给予保证,在组织上、思想上支持图书馆工作的开展。
3.2 改善图书馆工作氛围,提高馆员工作积极性。图书馆员待遇偏低是不争的事实,但人们对物质的追求总是难以满足的,因而提高工资待遇固然可以提高馆员的部分工作热情,可这不是根本的解决办法。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们在满足温饱以后,对精神层次的需求总是要高于物质层面的,因而提高馆员的成就感、增强图书馆工作的挑战性往往更能积极图书馆员的工作热情。图书馆是知识的殿堂,是安静的学习场所。但冷漠的环境、刻板的馆员无形中会成为读者心头上的压力。读者与馆员之间的非良性互动将进一步降低图书馆工作的成就感,使馆员丧失工作积极性。因而,图书馆应积极改善图书馆软环境,提高读者对图书馆的认同度,创建读者与馆员甚至是图书馆和谐的交流机制,刺激馆员积极提高工作热情,这样也会使图书馆的工作变得更有挑战性,增强馆员的归属感。
3.3 开发人力资源,提高馆员综合素质。没有高素质的馆员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馆藏,更谈不上高质量的服务。馆员素质的体现不外乎有两个方面:一是在具体的图书馆服务工作中是否真正做到满腔热情,为读者所想;二是体现在馆员是否在某一学科领域和图书馆学领域能有所建树。
3.3.1 积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馆员。英国图书馆专家哈里林说:“即使是世界第一流的图书馆,如果没有能够充分挖掘馆藏优势、有效率和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也难以提供广泛有效的读者服务。”阮冈纳赞曾说:“不管图书馆坐落在什么地方,开馆设备怎样,也不管管理图书馆的方法怎样,一个图书馆的成败关键还在于图书馆的工作者”。克鲁普斯卡娅也说过:“图书馆员是图书馆事业的灵魂,好多事情要靠他来做”。
因此,馆员要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通过不断的学习、创新,努力使自己具备多种素质,掌握多项技术,努力成为多面手,才能为自己赢得发展机会。创新意识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表现为馆员不断开阔思路,敢于提出问题,勇于实践,发挥主观能动性,探索新环境下工作的方式、方法,充分开发和利用现有文献资源,解决用户的信息需求。
3.3.2 努力提高馆员专业知识水平。在知识更新较快的知识经济时代,馆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通过自学的方式,获取新知识。提高馆员的专业水平,可采用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组合的方法,比如:①让具有图书情报专业背景的馆员通过学历深造或进修院系核心课程、参加专业数据库的使用培训等继续教育方式,提升馆员的专业背景知识和综合素质。让具有专业学科背景的馆员学习图书情报方面的课程。②在图书馆人手不足、培养经费有限的情况下,注意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之间的协调性。根据本馆服务的重点,学历教育落实到重点岗位、重点培养对象上,他们通过深造,成为名副其实的既有院系某个学科的专业学历,又有丰富的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经验的馆员,为对口学科专业提供深层次的专业信息服务。③采用多种方式进行非学历继续教育。主要形式包括:参加短期进修班,国内外对口交流的访问学者,各种级别的学术讨论会等。特别是各种短期培训是馆员专业知识见效较快的途径。
3.4 优化图书馆馆藏结构。在深入了解现有馆藏数量和结构的基础上,高校图书馆应广泛收集各学科带头人、科研骨干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学科在国内外发展动态和发展前沿,围绕学科领域全面系统地收集各类文献,有针对性地进行学科信息资源建设的文献保障工作,推动学校教学和科研事业的发展。具体而言,高校图书馆要系统收藏反映学科发展历史、现状及趋势的文献,完整收藏重点学科方面的连续出版物、国内外灰色文献,包括纸质文献和电子、网络文献。可以将一学科所有的文献集中收藏,成立学科文献信息中心,形成具有独立个性的藏书体系;也可以将其电子化,构建学科信息资源库。
参考文献
1 周雪虹.整合改制后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及 对策.[J].图书馆,2005(4)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教育
部办公厅.[2010-2-10]. http://www.moe.edu.cn/edoas/wesite18/info37108.htm.
3 杨德华等.图书馆学研究[M]. 云南大学出版社,2006
4 袁红梅.知识创新与超越用户需求的创新服务.[J].情报资料工作,2006(4)
5 曹竞.学科馆员制度相关问题探讨.[J].图书馆,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