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金项目:本文由“西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资助;项目号:Yxm2016011。]
摘要:冯友兰“天地境界说”包含着丰富的环境伦理思想,如应怎样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对自然应承担何种责任,如何看待自然的价值和权利等。从”天地境界说”角度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对我国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开展生态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关键词:天地境界说;环境伦理;人类中心主义
环境伦理学关注的焦点是人与自然之间是否存在道德关系。围绕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两个不同的环境伦理学流派。随着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人类中心主义的局限性不断凸显。如何跳出人类中心主义窠臼以促进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已成为当代社会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和实践命题。冯友兰在“天地境界说”中阐发的很多伦理思想,对我国环境伦理学的理论建构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开展,极具启示意义。
一、“天地境界说”的宇宙生命统一论
(一)“天地境界说”
同西方“主客二分”思想不同,中国自古就有“天人合一”的思想传统。无论是儒家还是道家,都以各自的方式理解并推崇这种思想。冯友兰的学术精华——“天地境界说”,正是对中国传统“天人合一”思想的综合性继承和创造性阐发。“天地境界说”的理论基点是觉解。冯友兰认为,人在进行某活动时,不但能对其活动有所了解,而且能自觉意识到自己是在从事某活动,人的这种自觉的了解就是觉解[3]。人对于宇宙人生不同程度的觉解,使得人生具有不同的意义,不同的人生意义呈现和担保不同的人生境界。人所可能有的最高境界是天地境界。
“天地境界说”的核心思想是要人们达到一个天地人浑然一体的境界。冯友兰认为,人有高度的觉解则可从理、气、道体、大全等观点看待事物,所有的事物对他就有了新意义并使人达到新境界,即天地境界[4]。当人觉解到宇宙或大全之理及理世界等哲学观念时他即可知天,知天而后事天,事天又可乐天,最后至于“万物皆备于我”的同天境界。下文简单探讨大全、太极、道体等哲学观念及其环境伦理意义。
(二)大全、太极、道体的环境伦理意蕴
在中国哲学中,多数思想家所谓的“天”是宇宙的最高实体,即自然界的总体。中国哲学并不将主客体加以分裂,而是将宇宙万物当做一整个而思之,此整个或万物即所谓大全[5]。大全至大无外,包罗万物。人类也是大全中的一份子,即人人都是宇宙的一份子。由此可见“天地境界说”明确地肯定了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自然的产物,人的生命与万物的生命是统一而非对立的。
冯友兰认为,虽然人都是宇宙的分子,但并非每个人都能完全觉解到这一点,因为达到这种“究竟无得”的觉解是极其不易的;天地境界中的人可了解到宇宙间事物蕴含的理,理中蕴含着规律,依照某理必依照着某种规律;他不仅了解到人生的规律,还了解到宇宙之理即天理[7]。而所有事物之理的全体也可从整体而思之,众理之全即是太极。朱熹说:“总天地万物之理,便是太极”[8]。太极是实际世界的理,也是实际世界运行的目标。朱熹认为太极是无所不在的,“物物有一太极”,主张实际中的每件事物都具有众理之全。因为某一事物依照其这一类事物的理时,也必然遵从这一类事物共同的理,所以说一事物遵从某理时也必然依照众理。而魏晋时期郭象等哲学家认为不仅事物都遵从众理,而且宇宙间的各事物都存在相互的内在关系,就像佛教中因陀罗网的比喻那样,宇宙万物都相互含摄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依存并发展。
冯友兰进而认为,人有更高的觉解时可了解到他的生活及实际事物的变化全是道体中的程序,道体是万变之总名[9]。道体就是所谓的大化流行,从这一方面看,世间万物都处于不断地变化当中,每件事物的变化也都是宇宙变化的一部分。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天地境界中的宇宙观认为:存在之大全的自然并不是一台巨大的机器,也不仅是为人类一切发展提供资源的仓库,大自然是至大无外、包含万物的无限总体;人类并不是其主宰,而同万物一样只是其中的一份子;大自然有无限的规律,蕴含着无穷的理,众理之全即是太极,能从太极的角度看待万物是不易的,因此宇宙中的规律绝不仅是科学中所揭示的定律;自然界的一切事物也是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的。这些认识都同辩证有机论的自然观相呼应。
冯友兰提出,天地境界中的人消除了“我”与“非我”的分别,达到了“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宋明以来的很多道学家,如张载、程颐、朱熹等都认为人与天地万物本为一体,只是由于对自我的执着而与世界分开。张载的伦理思想就注重除去“我”与“非我”的界限而使个体与宇宙合为一体[10]。由此可见,“天地境界说”蕴含的“天人合一”思想对主客体关系的认识同西方主客二分的机械论自然观截然不同:主体与客体二者之间并不存在难以逾越的障碍,主客体的分别是相对的;人并非宇宙间唯一的主体,宇宙万物也是具有不同主体性的主体。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和生态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认识到生态系统是一个相互联系、关系复杂的整体;自然界的万物包括人类都是生态共同体的成员,其中每个要素的存在和改变都对整个生态系统产生影响。这些发现都不断地印证着“天人合一”自然观的智慧,也让人们更加重视“天地境界说”中蕴含的宇宙生命统一论思想。在解决环境问题之前,人们应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的狭隘思想,将宇宙生命统一论作为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道德起点,以更广阔和深邃的目光来审视人与存在之大全的关系。
【参考文献】
[1]卢风.应用伦理学概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117.
[2]卢风.应用伦理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119.
[3]冯友兰.新原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19,171,172,174,22,178.
[4]冯友兰.新原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174.
[5]冯友兰.新理学[M].北京:三联书店,2007:12.
[6]孟子.孟子[M].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2012:93.
[7]冯友兰.新原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166.
[8]黎靖德.朱子语类(第六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6:2365.
[9]冯友兰.新原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167.
[10]冯友兰.中国哲学小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62.
[11]冯友兰.新原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171.
[12]冯友兰.新原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172.
[13]冯友兰.新原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174.
[14]冯友兰.新原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22.
[15]冯友兰.新原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178.
作者简介:师雪阳(1985-)女,甘肃兰州人,西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摘要:冯友兰“天地境界说”包含着丰富的环境伦理思想,如应怎样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对自然应承担何种责任,如何看待自然的价值和权利等。从”天地境界说”角度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对我国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开展生态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关键词:天地境界说;环境伦理;人类中心主义
环境伦理学关注的焦点是人与自然之间是否存在道德关系。围绕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两个不同的环境伦理学流派。随着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人类中心主义的局限性不断凸显。如何跳出人类中心主义窠臼以促进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已成为当代社会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和实践命题。冯友兰在“天地境界说”中阐发的很多伦理思想,对我国环境伦理学的理论建构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开展,极具启示意义。
一、“天地境界说”的宇宙生命统一论
(一)“天地境界说”
同西方“主客二分”思想不同,中国自古就有“天人合一”的思想传统。无论是儒家还是道家,都以各自的方式理解并推崇这种思想。冯友兰的学术精华——“天地境界说”,正是对中国传统“天人合一”思想的综合性继承和创造性阐发。“天地境界说”的理论基点是觉解。冯友兰认为,人在进行某活动时,不但能对其活动有所了解,而且能自觉意识到自己是在从事某活动,人的这种自觉的了解就是觉解[3]。人对于宇宙人生不同程度的觉解,使得人生具有不同的意义,不同的人生意义呈现和担保不同的人生境界。人所可能有的最高境界是天地境界。
“天地境界说”的核心思想是要人们达到一个天地人浑然一体的境界。冯友兰认为,人有高度的觉解则可从理、气、道体、大全等观点看待事物,所有的事物对他就有了新意义并使人达到新境界,即天地境界[4]。当人觉解到宇宙或大全之理及理世界等哲学观念时他即可知天,知天而后事天,事天又可乐天,最后至于“万物皆备于我”的同天境界。下文简单探讨大全、太极、道体等哲学观念及其环境伦理意义。
(二)大全、太极、道体的环境伦理意蕴
在中国哲学中,多数思想家所谓的“天”是宇宙的最高实体,即自然界的总体。中国哲学并不将主客体加以分裂,而是将宇宙万物当做一整个而思之,此整个或万物即所谓大全[5]。大全至大无外,包罗万物。人类也是大全中的一份子,即人人都是宇宙的一份子。由此可见“天地境界说”明确地肯定了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自然的产物,人的生命与万物的生命是统一而非对立的。
冯友兰认为,虽然人都是宇宙的分子,但并非每个人都能完全觉解到这一点,因为达到这种“究竟无得”的觉解是极其不易的;天地境界中的人可了解到宇宙间事物蕴含的理,理中蕴含着规律,依照某理必依照着某种规律;他不仅了解到人生的规律,还了解到宇宙之理即天理[7]。而所有事物之理的全体也可从整体而思之,众理之全即是太极。朱熹说:“总天地万物之理,便是太极”[8]。太极是实际世界的理,也是实际世界运行的目标。朱熹认为太极是无所不在的,“物物有一太极”,主张实际中的每件事物都具有众理之全。因为某一事物依照其这一类事物的理时,也必然遵从这一类事物共同的理,所以说一事物遵从某理时也必然依照众理。而魏晋时期郭象等哲学家认为不仅事物都遵从众理,而且宇宙间的各事物都存在相互的内在关系,就像佛教中因陀罗网的比喻那样,宇宙万物都相互含摄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依存并发展。
冯友兰进而认为,人有更高的觉解时可了解到他的生活及实际事物的变化全是道体中的程序,道体是万变之总名[9]。道体就是所谓的大化流行,从这一方面看,世间万物都处于不断地变化当中,每件事物的变化也都是宇宙变化的一部分。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天地境界中的宇宙观认为:存在之大全的自然并不是一台巨大的机器,也不仅是为人类一切发展提供资源的仓库,大自然是至大无外、包含万物的无限总体;人类并不是其主宰,而同万物一样只是其中的一份子;大自然有无限的规律,蕴含着无穷的理,众理之全即是太极,能从太极的角度看待万物是不易的,因此宇宙中的规律绝不仅是科学中所揭示的定律;自然界的一切事物也是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的。这些认识都同辩证有机论的自然观相呼应。
冯友兰提出,天地境界中的人消除了“我”与“非我”的分别,达到了“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宋明以来的很多道学家,如张载、程颐、朱熹等都认为人与天地万物本为一体,只是由于对自我的执着而与世界分开。张载的伦理思想就注重除去“我”与“非我”的界限而使个体与宇宙合为一体[10]。由此可见,“天地境界说”蕴含的“天人合一”思想对主客体关系的认识同西方主客二分的机械论自然观截然不同:主体与客体二者之间并不存在难以逾越的障碍,主客体的分别是相对的;人并非宇宙间唯一的主体,宇宙万物也是具有不同主体性的主体。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和生态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认识到生态系统是一个相互联系、关系复杂的整体;自然界的万物包括人类都是生态共同体的成员,其中每个要素的存在和改变都对整个生态系统产生影响。这些发现都不断地印证着“天人合一”自然观的智慧,也让人们更加重视“天地境界说”中蕴含的宇宙生命统一论思想。在解决环境问题之前,人们应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的狭隘思想,将宇宙生命统一论作为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道德起点,以更广阔和深邃的目光来审视人与存在之大全的关系。
【参考文献】
[1]卢风.应用伦理学概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117.
[2]卢风.应用伦理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119.
[3]冯友兰.新原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19,171,172,174,22,178.
[4]冯友兰.新原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174.
[5]冯友兰.新理学[M].北京:三联书店,2007:12.
[6]孟子.孟子[M].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2012:93.
[7]冯友兰.新原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166.
[8]黎靖德.朱子语类(第六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6:2365.
[9]冯友兰.新原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167.
[10]冯友兰.中国哲学小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62.
[11]冯友兰.新原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171.
[12]冯友兰.新原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172.
[13]冯友兰.新原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174.
[14]冯友兰.新原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22.
[15]冯友兰.新原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178.
作者简介:师雪阳(1985-)女,甘肃兰州人,西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伦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