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黨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我们党向全世界、全国各族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广西贺州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公共服务专责组认真贯彻落实贺州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工作部署,充分发挥人社、民政、残联等部门职能作用,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公共服务保障工作,终于赢得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
基本公共服务是由政府主导提供,旨在构筑保障全体公民生存和发展基本需求的民生基线。在全面脱贫的攻坚时刻,贺州市通过进一步加强公共服务高质量供给,为打赢全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精准助力。
打好就业扶贫“组合拳” 帮贫困群众捧起“金饭碗”
强化引导就近就地就业 依托贺州市“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优势,主动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投资62.1亿元建设平桂黄金珠宝产业园,引进大湾区102家规上龙头企业,鼓励优先招用贫困劳动力就业。依托“贺州微就业”等线上渠道累计发布就业扶贫岗位150多期2.4万个,印发《就业扶贫岗位信息》手册12万份,举办“春风行动”“就业扶贫日”等专场招聘会80多场,提供岗位14.9万个。
鼓励扶贫车间吸纳就业 积极打造独具地方特色的就业扶贫车间,及时兑现相关就业补贴政策,让贫困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全市累计认定扶贫车间348家,带动贫困劳动力就业4318人,发放一次性带动就业奖补354.79万元。
开发公益岗位安置就业 结合实际大力开发疫情防控、乡村清洁、道路维护等临时性公益性岗位和非固定性扶贫公益性岗位,安置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目前全市共开发就业扶贫公益性岗位4765个、非固定性村级扶贫公益性岗位7476个,2020年2—6月开发村级临时性扶贫岗位5555个。
通过返乡创业带动就业 全市发放农民工创业就业奖补595.18万元,其中支持创业人数1418人,发放创业奖补567.30万元;带动就业人数276人,发放奖补资金27.88万元。
深化粤桂协作外出就业 成立贺州市东西部扶贫协作稳岗就业工作专班,与大湾区各地市建立劳务协作关系,完成贺州——肇庆市互设人力资源服务工作站,不断拓展粤桂劳务输出渠道。持续加大组织输出力度,累计举办劳务输出专场招聘会108场,发布东部地区岗位信息22.8万个。2020年通过“点对点”包车运输服务,共组织18批119车1276名贫困劳动力赴粤返岗务工;对接广东企业派车接送39批次890名贺州籍贫困农民工复工。疫情防控期间发放稳岗补贴、外出务工交通补贴6067.95万元。精准掌握2020年1048名贫困劳动力返乡情况,并通过逐一跟踪帮扶,促进866名返乡贫困劳动力实现“再就业”,坚决守住不发生贫困劳动力大规模失业返乡的底线。
啃下脱贫最后“硬骨头” 拓宽深贫群众“致富路”
“土瑶”是我国瑶族的一个支系,主要分布在贺州市平桂区鹅塘镇和沙田镇6个行政村,总人口约8500人,2015年贫困发生率为61.42%,是贺州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贺州市按照中央、自治区总体部署,持续倾斜政策、投入资源,实施“五个一批”精准帮扶“土瑶”群众就业,全力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实现“土瑶”6414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清零,“土瑶村”如期全面实现脱贫摘帽。
转移就业脱贫一批 引导30家非公经济企业与“土瑶”村“结对子”,34名民营企业家分别挂任“土瑶”村荣誉主任,企业带动169名“土瑶”劳动力务工就业。
扶贫车间吸纳一批 专门安排财政资金建设“土瑶”村就业扶贫车间,探索“产业+扶贫车间+村集体+贫困户”经营模式,共认定“土瑶”就业扶贫车间7个,带动就业292人。
公益岗位安置一批 积极发挥扶贫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就业效用,在“土瑶”村累计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170个,开发临时性扶贫公益性岗位89个,精准消除深贫地区脱贫群众致贫返贫风险。
“培训+人才”引领一批 充分结合“土瑶”村产业、文化特点,将竹篾编织、灯饰加工等培训班送到“土瑶”群众家门口,累计举办各类职业培训班14期,参培贫困群众359人;实施“情系土瑶人才回归”计划,专门拿出9个事业编制定向招录“土瑶”籍干部人才回村工作,同时选派13名年富力强教师进村支教,建立“土瑶”人才学子信息库,定向培养教师15名。
易地搬迁帮扶一批 全力做好294户“土瑶”搬迁家庭后续就业帮扶工作,配套建成规模大、功能齐、服务优的扶贫移民服务中心,通过推荐就业岗位、组织劳务输出、扶持创业等多渠道引导和帮扶就业,目前294户“土瑶”搬迁户已实现983人顺利就业。
开展技能扶贫“大行动”让贫困群众找到“金钥匙”
组织开展“贺州市技能扶贫大行动”,帮助贫困群众提升就业技能,拓宽就业新路,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全力抓好计划脱贫村和易地搬迁安置点技能扶贫培训“两个全覆盖”,确保技能扶贫活动进村入户。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完成所有贫困村及25个易地搬迁安置点的技能培训工作。
根据贫困劳动力意愿,结合产业发展需求,提供“菜单式”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其技能水平促进就业。开展技能扶贫以来,全市共举办“粤菜师傅”、育婴员、养老护理等培训班233期,培训贫困劳动力7747人。
结对开展粤桂协作技能培训,充分利用与广东肇庆市结对帮扶契机,富川、昭平县加强与肇庆四会市、鼎湖区对接,以“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展送外培训和下沉培训。2015年以来,共组织18期22班次916名贫困人员赴肇庆市技师学院开展“粤菜师傅”、育婴员培训。
实施困难救助“兜底线” 补齐民生保障“短链条”
加大城乡低保扶贫兜底力度。截至目前全市农村低保对象13.6896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对象9.2777万人),农村低保覆盖率6.68%,达到自治区要求的不低于2019年底6.49%的要求,月人均救助244.74元,达到自治区要求高于235元的标准。2015年以来,全市累计救助农村低保910.9419万人次,发放农村低保救助金16.63亿元。
加大特殊困难群体关爱帮扶力度。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全市目前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对象2.2501万人,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对象2.4034万人,2016年以来累计发放两残补贴11493万元。
组织实施残疾人“六大扶贫工程”:其中,“阳光助残扶贫基地”辐射带动2992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发展种养产业;“党员扶残温暖同行”工程结对帮扶4450户贫困残疾人;“阳光家园计划”工程为7411名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居家托养服务;“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程完成2292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居家无障碍改造;“农村贫困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工程培训贫困残疾人4660人次。
基本公共服务是由政府主导提供,旨在构筑保障全体公民生存和发展基本需求的民生基线。在全面脱贫的攻坚时刻,贺州市通过进一步加强公共服务高质量供给,为打赢全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精准助力。
打好就业扶贫“组合拳” 帮贫困群众捧起“金饭碗”
强化引导就近就地就业 依托贺州市“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优势,主动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投资62.1亿元建设平桂黄金珠宝产业园,引进大湾区102家规上龙头企业,鼓励优先招用贫困劳动力就业。依托“贺州微就业”等线上渠道累计发布就业扶贫岗位150多期2.4万个,印发《就业扶贫岗位信息》手册12万份,举办“春风行动”“就业扶贫日”等专场招聘会80多场,提供岗位14.9万个。
鼓励扶贫车间吸纳就业 积极打造独具地方特色的就业扶贫车间,及时兑现相关就业补贴政策,让贫困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全市累计认定扶贫车间348家,带动贫困劳动力就业4318人,发放一次性带动就业奖补354.79万元。
开发公益岗位安置就业 结合实际大力开发疫情防控、乡村清洁、道路维护等临时性公益性岗位和非固定性扶贫公益性岗位,安置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目前全市共开发就业扶贫公益性岗位4765个、非固定性村级扶贫公益性岗位7476个,2020年2—6月开发村级临时性扶贫岗位5555个。
通过返乡创业带动就业 全市发放农民工创业就业奖补595.18万元,其中支持创业人数1418人,发放创业奖补567.30万元;带动就业人数276人,发放奖补资金27.88万元。
深化粤桂协作外出就业 成立贺州市东西部扶贫协作稳岗就业工作专班,与大湾区各地市建立劳务协作关系,完成贺州——肇庆市互设人力资源服务工作站,不断拓展粤桂劳务输出渠道。持续加大组织输出力度,累计举办劳务输出专场招聘会108场,发布东部地区岗位信息22.8万个。2020年通过“点对点”包车运输服务,共组织18批119车1276名贫困劳动力赴粤返岗务工;对接广东企业派车接送39批次890名贺州籍贫困农民工复工。疫情防控期间发放稳岗补贴、外出务工交通补贴6067.95万元。精准掌握2020年1048名贫困劳动力返乡情况,并通过逐一跟踪帮扶,促进866名返乡贫困劳动力实现“再就业”,坚决守住不发生贫困劳动力大规模失业返乡的底线。
啃下脱贫最后“硬骨头” 拓宽深贫群众“致富路”
“土瑶”是我国瑶族的一个支系,主要分布在贺州市平桂区鹅塘镇和沙田镇6个行政村,总人口约8500人,2015年贫困发生率为61.42%,是贺州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贺州市按照中央、自治区总体部署,持续倾斜政策、投入资源,实施“五个一批”精准帮扶“土瑶”群众就业,全力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实现“土瑶”6414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清零,“土瑶村”如期全面实现脱贫摘帽。
转移就业脱贫一批 引导30家非公经济企业与“土瑶”村“结对子”,34名民营企业家分别挂任“土瑶”村荣誉主任,企业带动169名“土瑶”劳动力务工就业。
扶贫车间吸纳一批 专门安排财政资金建设“土瑶”村就业扶贫车间,探索“产业+扶贫车间+村集体+贫困户”经营模式,共认定“土瑶”就业扶贫车间7个,带动就业292人。
公益岗位安置一批 积极发挥扶贫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就业效用,在“土瑶”村累计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170个,开发临时性扶贫公益性岗位89个,精准消除深贫地区脱贫群众致贫返贫风险。
“培训+人才”引领一批 充分结合“土瑶”村产业、文化特点,将竹篾编织、灯饰加工等培训班送到“土瑶”群众家门口,累计举办各类职业培训班14期,参培贫困群众359人;实施“情系土瑶人才回归”计划,专门拿出9个事业编制定向招录“土瑶”籍干部人才回村工作,同时选派13名年富力强教师进村支教,建立“土瑶”人才学子信息库,定向培养教师15名。
易地搬迁帮扶一批 全力做好294户“土瑶”搬迁家庭后续就业帮扶工作,配套建成规模大、功能齐、服务优的扶贫移民服务中心,通过推荐就业岗位、组织劳务输出、扶持创业等多渠道引导和帮扶就业,目前294户“土瑶”搬迁户已实现983人顺利就业。
开展技能扶贫“大行动”让贫困群众找到“金钥匙”
组织开展“贺州市技能扶贫大行动”,帮助贫困群众提升就业技能,拓宽就业新路,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全力抓好计划脱贫村和易地搬迁安置点技能扶贫培训“两个全覆盖”,确保技能扶贫活动进村入户。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完成所有贫困村及25个易地搬迁安置点的技能培训工作。
根据贫困劳动力意愿,结合产业发展需求,提供“菜单式”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其技能水平促进就业。开展技能扶贫以来,全市共举办“粤菜师傅”、育婴员、养老护理等培训班233期,培训贫困劳动力7747人。
结对开展粤桂协作技能培训,充分利用与广东肇庆市结对帮扶契机,富川、昭平县加强与肇庆四会市、鼎湖区对接,以“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展送外培训和下沉培训。2015年以来,共组织18期22班次916名贫困人员赴肇庆市技师学院开展“粤菜师傅”、育婴员培训。
实施困难救助“兜底线” 补齐民生保障“短链条”
加大城乡低保扶贫兜底力度。截至目前全市农村低保对象13.6896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对象9.2777万人),农村低保覆盖率6.68%,达到自治区要求的不低于2019年底6.49%的要求,月人均救助244.74元,达到自治区要求高于235元的标准。2015年以来,全市累计救助农村低保910.9419万人次,发放农村低保救助金16.63亿元。
加大特殊困难群体关爱帮扶力度。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全市目前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对象2.2501万人,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对象2.4034万人,2016年以来累计发放两残补贴11493万元。
组织实施残疾人“六大扶贫工程”:其中,“阳光助残扶贫基地”辐射带动2992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发展种养产业;“党员扶残温暖同行”工程结对帮扶4450户贫困残疾人;“阳光家园计划”工程为7411名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居家托养服务;“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程完成2292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居家无障碍改造;“农村贫困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工程培训贫困残疾人466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