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我国所有制结构的演变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在公有制比重逐步下降非公有制比重逐步增加的过程中,居民之间的贫富差距现象也越加明显。所有制结构与贫富差距是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分配制度、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全民所有制的缺陷等对贫富差距的拉大都有影响;贫富差距问题的尖锐化也会起到巩固公有制主体地位、完善所有制结构等作用。
关键词 所有制结构 贫富差距
中图分类号:F126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伴随着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我国的所有制结构也从“一大二公”的单一公有制转变到“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所有制结构的调整极大带动了我国经济奇迹般的增长,GDP总量由1978年的3645.2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30.067万亿元;人均GDP从1978年的381元增长到2008年的22698元。①
虽然人民的生活水平总体都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但随着所有制结构的调整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比重的持续上升,我国的贫富差距也在逐步拉大。据统计,1978年我国城乡基尼系数均在0.2左右,而2008年基尼系数已达到0.469超过了世界的警戒水平0.4,贫富差距问题严重化。本文旨在探讨现阶段我国所有制结构与贫富差距之间相互关系的主要原因分析。
二、我国所有制结构的现状
从工业总产值来看,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下降到28.3%,集体企业占2.4%,非公企业比重上升到65.6%;从就业方面来看,2008年国有单位就业比重由24.4%下降到9%,各种非国有单位的就业比重由18.1%上升到51.1%,农村农业部门就业人员从57.4万人下降到39.2万人;从行业来看,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还是掌握在国有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在石油天然气开采、电力热力生产中所占比重分别为96.9%和90.8%。②
三、我国所有制结构影响贫富差距的主要原因分析
(一)分配制度影响贫富差距。
根据“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生产关系决定分配关系”的理论,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制度并存”的分配制度,居民收入来源由单一的工薪收入转为工薪收入、经营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等多种报酬形式共存。当一切有利于效率提高的分配形式得到采用时,一方面赋予了企业很大的灵活性,提高了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在自由市场下也导致了收入差距,进而产生贫富差距。
(二)国企改革增加失业人数影响贫富差距。
我国在调整所有制结构以来,国企也不断在改革,其中有一条就是改变过去“低工资,广就业”的政策,通过精简人员、优胜劣汰的方法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率。所以有很大一部分人就成了下岗工人,因为这些过剩的劳动力技能不足、文化素质低、年龄较大等原因很难让他们再就业。相反,没有下岗的职工在企业的裁员、效益增长中能获得更多的利益,拉大了两者之间的收入差距。与此同时,我国非公有经济消化就业人口的能力也在弱化,主要原因有融资困难、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减少、投资领域的门槛高等。
(三)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扩大了居民资产性收入影响贫富差距。
随着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迅猛发展,一部分人先富了起来,如:私营企业、私营和外资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获得了丰裕的资产性收入。根据“马太效应”富的人越来越富,穷的人越来越穷。这些高收入者比低收入者更容易获得高质量的教育、法律的保护、医疗的服务和投资的机会,从而能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大的优势,继续扩大贫富差距。此外,企业家通过剥削劳动者的剩余价值,经过资本积累,提高资本的有机构成,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虽然劳动者的工资在绝对数上有所增加,但是跟企业家的收入相比相对数是减少的。
(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平衡影响地区、城乡居民间的贫富差距。
由于各地区的资源禀赋、区域环境等因素,东部比西部经济发展便利,对外开放程度高,更易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在一段时期内,国家也对东部的发展有所倾斜,提供了政策优惠和资金的支持,而东西部非公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定会造成地区间的贫富差距。据有关人士称,2000年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人均GDP相差7000元,如今,这一差距拉大到了21000元,2009年我国地区间收入差距为2.43倍。同样,因为地域、政策优势城镇的非公有经济比农村的发展要快,从而导致城乡居民间的贫富差距。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人均纯收入相差12022元,农村人均纯收入还不到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3。
(五)全民所有制的缺陷影响贫富差距。
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等形式的公有制为主体,而全民所有制即国家代表人民占有生产资料,所以形成了多层委托代理的制度。根据“经济人假设”,代理人会在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依据职务之便产生机会主义经济行为,导致贪污腐败、寻租等现象。使原来属于全民的生产资料大量地流入少数代理人的手中。另外,某些代理人凭借权力、经济的优越条件,为其自身或亲友谋利,破坏了市场的规范和公平,加剧了这类权力所有者与一般居民之间的贫富差距。
(六)所有制结构未完善影响贫富差距。
在所有制结构的调整过程中,市场经济并未完善,社会制度也有缺陷,所以会造成市场经济发展不合理的现象。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扩大了私营经济的规模,但政府对私营企业的管理还待改进。比如,企业的偷税、漏税,企业的偷工减料,对职工的安全未做保障等都反映了在快速发展过程中的缺失,社会的风俗让企业主不惜牺牲他人的利益而一味地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导致居民之间贫富差距的拉大。
四、贫富差距的拉大影响我国所有制结构的主要原因分析
贫富差距的日益拉大,会激化社会的矛盾和冲突,破坏社会秩序和法律规范,使人们对政府和社会失去信心,让敌对势力有机可趁等严重后果。针对贫富差距问题的尖锐化,一方面我国政府也不断完善、调整我国的所有制改革。如,“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西气东输”等政策都体现政府希望平衡区域之间的发展,并且卓有成效,2008年,东部地区占比68.9%,比2000年降低0.8个百分点;中部占比19.0%,提高0.2个百分点;西部占比12.1%,提高0.6个百分点①;取消农业税、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都为低收入人群给予了帮助、扶持,2008年末全国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261万人。2008年有2335万城镇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4306万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豎这一系列措施都表明了贫富差距拉大将会促进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合理化,最终达到全民的共同富裕。另一方面,贫富差距的拉大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来调节,所以更需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要素市场的存在决定每种要素都会获得一定的收入,而由于企业、个人、地区存在要素的不平等,必然会出现贫富差距。这就需要政府通过转移支付、投资等措施来进行收入的再分配以平衡贫富差距。如,建立完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所得税、遗产税的征收来防止两极分化。而政府强有力的政策需要享有主体地位、掌握一定的经济命脉和充沛的资金做后盾,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分配。这就决定了“以公有制为主体”是与我国社会主体基本制度相适应的,也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要条件。□
(作者: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国际贸易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国际贸易)
注释:
①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
②资料来源.中国统计网-统计分析-热点专题分析.http://www.stats.gov.cn/tjfx/ztfx/qzxzgcl60zn/index.htm.
参考文献:
[1]郭翠萍.我国所有制结构的演进与收入分配差距的关联性分析.当代经济,2007.1.
[2]田励平,刘浩.如何看待现阶段我国的贫富差距.经济师,2010.2.
关键词 所有制结构 贫富差距
中图分类号:F126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伴随着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我国的所有制结构也从“一大二公”的单一公有制转变到“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所有制结构的调整极大带动了我国经济奇迹般的增长,GDP总量由1978年的3645.2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30.067万亿元;人均GDP从1978年的381元增长到2008年的22698元。①
虽然人民的生活水平总体都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但随着所有制结构的调整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比重的持续上升,我国的贫富差距也在逐步拉大。据统计,1978年我国城乡基尼系数均在0.2左右,而2008年基尼系数已达到0.469超过了世界的警戒水平0.4,贫富差距问题严重化。本文旨在探讨现阶段我国所有制结构与贫富差距之间相互关系的主要原因分析。
二、我国所有制结构的现状
从工业总产值来看,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下降到28.3%,集体企业占2.4%,非公企业比重上升到65.6%;从就业方面来看,2008年国有单位就业比重由24.4%下降到9%,各种非国有单位的就业比重由18.1%上升到51.1%,农村农业部门就业人员从57.4万人下降到39.2万人;从行业来看,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还是掌握在国有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在石油天然气开采、电力热力生产中所占比重分别为96.9%和90.8%。②
三、我国所有制结构影响贫富差距的主要原因分析
(一)分配制度影响贫富差距。
根据“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生产关系决定分配关系”的理论,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制度并存”的分配制度,居民收入来源由单一的工薪收入转为工薪收入、经营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等多种报酬形式共存。当一切有利于效率提高的分配形式得到采用时,一方面赋予了企业很大的灵活性,提高了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在自由市场下也导致了收入差距,进而产生贫富差距。
(二)国企改革增加失业人数影响贫富差距。
我国在调整所有制结构以来,国企也不断在改革,其中有一条就是改变过去“低工资,广就业”的政策,通过精简人员、优胜劣汰的方法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率。所以有很大一部分人就成了下岗工人,因为这些过剩的劳动力技能不足、文化素质低、年龄较大等原因很难让他们再就业。相反,没有下岗的职工在企业的裁员、效益增长中能获得更多的利益,拉大了两者之间的收入差距。与此同时,我国非公有经济消化就业人口的能力也在弱化,主要原因有融资困难、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减少、投资领域的门槛高等。
(三)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扩大了居民资产性收入影响贫富差距。
随着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迅猛发展,一部分人先富了起来,如:私营企业、私营和外资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获得了丰裕的资产性收入。根据“马太效应”富的人越来越富,穷的人越来越穷。这些高收入者比低收入者更容易获得高质量的教育、法律的保护、医疗的服务和投资的机会,从而能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大的优势,继续扩大贫富差距。此外,企业家通过剥削劳动者的剩余价值,经过资本积累,提高资本的有机构成,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虽然劳动者的工资在绝对数上有所增加,但是跟企业家的收入相比相对数是减少的。
(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平衡影响地区、城乡居民间的贫富差距。
由于各地区的资源禀赋、区域环境等因素,东部比西部经济发展便利,对外开放程度高,更易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在一段时期内,国家也对东部的发展有所倾斜,提供了政策优惠和资金的支持,而东西部非公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定会造成地区间的贫富差距。据有关人士称,2000年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人均GDP相差7000元,如今,这一差距拉大到了21000元,2009年我国地区间收入差距为2.43倍。同样,因为地域、政策优势城镇的非公有经济比农村的发展要快,从而导致城乡居民间的贫富差距。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人均纯收入相差12022元,农村人均纯收入还不到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3。
(五)全民所有制的缺陷影响贫富差距。
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等形式的公有制为主体,而全民所有制即国家代表人民占有生产资料,所以形成了多层委托代理的制度。根据“经济人假设”,代理人会在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依据职务之便产生机会主义经济行为,导致贪污腐败、寻租等现象。使原来属于全民的生产资料大量地流入少数代理人的手中。另外,某些代理人凭借权力、经济的优越条件,为其自身或亲友谋利,破坏了市场的规范和公平,加剧了这类权力所有者与一般居民之间的贫富差距。
(六)所有制结构未完善影响贫富差距。
在所有制结构的调整过程中,市场经济并未完善,社会制度也有缺陷,所以会造成市场经济发展不合理的现象。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扩大了私营经济的规模,但政府对私营企业的管理还待改进。比如,企业的偷税、漏税,企业的偷工减料,对职工的安全未做保障等都反映了在快速发展过程中的缺失,社会的风俗让企业主不惜牺牲他人的利益而一味地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导致居民之间贫富差距的拉大。
四、贫富差距的拉大影响我国所有制结构的主要原因分析
贫富差距的日益拉大,会激化社会的矛盾和冲突,破坏社会秩序和法律规范,使人们对政府和社会失去信心,让敌对势力有机可趁等严重后果。针对贫富差距问题的尖锐化,一方面我国政府也不断完善、调整我国的所有制改革。如,“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西气东输”等政策都体现政府希望平衡区域之间的发展,并且卓有成效,2008年,东部地区占比68.9%,比2000年降低0.8个百分点;中部占比19.0%,提高0.2个百分点;西部占比12.1%,提高0.6个百分点①;取消农业税、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都为低收入人群给予了帮助、扶持,2008年末全国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261万人。2008年有2335万城镇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4306万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豎这一系列措施都表明了贫富差距拉大将会促进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合理化,最终达到全民的共同富裕。另一方面,贫富差距的拉大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来调节,所以更需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要素市场的存在决定每种要素都会获得一定的收入,而由于企业、个人、地区存在要素的不平等,必然会出现贫富差距。这就需要政府通过转移支付、投资等措施来进行收入的再分配以平衡贫富差距。如,建立完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所得税、遗产税的征收来防止两极分化。而政府强有力的政策需要享有主体地位、掌握一定的经济命脉和充沛的资金做后盾,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分配。这就决定了“以公有制为主体”是与我国社会主体基本制度相适应的,也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要条件。□
(作者: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国际贸易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国际贸易)
注释:
①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
②资料来源.中国统计网-统计分析-热点专题分析.http://www.stats.gov.cn/tjfx/ztfx/qzxzgcl60zn/index.htm.
参考文献:
[1]郭翠萍.我国所有制结构的演进与收入分配差距的关联性分析.当代经济,2007.1.
[2]田励平,刘浩.如何看待现阶段我国的贫富差距.经济师,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