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培养是教育的奠基工程,是一项既紧迫而又艰难漫长的工程,实施这一工程,需要思路清晰、工作细致、方法对路。本文从实际出发,分别从师德的培养、环境的创设、培训方面、考研教改及结对模式等五个方面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具体途径进行了探索和分析,提出了较为独到的见解。
关键词:教师 成长 途径
在新课改背景下,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更加迫切,作为教育战线的一名老兵及学校工作的引导者,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特将我们的探索方法归纳如下,以供教育同仁参考。
一、激发热情,使之立献身之志
在教师专业成长中,需要学校领导者和引路人为广大青年教师营造一种浓郁的学术氛围,创造一种令人进取的工作环境,努力制造他们的思想,逐渐改变他们的观念,使他们面对经济大潮而做到不忧不惧、不惑,保证人格健全,性情达观,使人的精神世界变得超充实,努力使他们保持一种恬淡寡欲的心境,多一些从容平和之心,少一些浮躁颠狂之气。为此,可定期开展道德讲堂活动,聘请名师现身说法,以感人的事迹净化他们的心灵,荡漾他们的灵魂,以模范行为起到对他们的引领作用;通过各项竞赛,以及“青年之星”“业务之星”等评选活动,激发他们的进取热情;帮助他们制定成长计划,鼓励他们立高远之志,树宏伟目标,养高尚之德,做栋梁之材。
二、创设平台,予以广阔的天空
“好风凭借力,送我入青云”一般来说,青年教师刚走上工作岗位,都有很强的自我表现欲望,急切希望自己所学知识能够致用,希望得到学校重用,希望受到学生的崇拜与尊敬。这就需要学校或领导要给他们以充分的信任、大胆把在重要的岗位,给他们创设一个具有肥沃土壤和充足阳光的“试验基地”鼓励他们大胆实验,勇于创新,要给足关心关爱,提供展示评台:压沉他们的 “担子”,要注意增强青年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自主性,给足他们的“面子”,不要对他们限制得过繁过死,如:敢于把“试验”班级交给他们,把重要课题交给他们,把重大难题交给他们,既要给他们自主创新,独立思考及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又要有业务能手,骨干成员对工作中的关键问题,疑难问题加以指引,充当顾问,要让他们放手工作,无后顾之忧。对他们在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及时鼓励,对他们的新思路,新观念,哪怕是点滴创新,都要予以肯定。学校要给青年教师提供展示才能的舞台和机会,让教师的潜能释放,增加自信心,在学习中不断成长。我们对新教师提出的要求是:一年实习,二年岗上培训,三年担任循环教学,六年走向成熟期,十年成为骨干。
三、多种培训,让理论为实践服务
近年新走上岗位的青年教师大都学历合格,少部分甚至是高学历,他们大多基础知识比较过硬,理论知识较为丰富,观念比较新,头脑反映快,但实践经验显然不足。例如少数硕士生刚走进课堂,由于或夸夸其谈,不着边际,或过分拔高掘深,不重基础,师生不能沟通,重点难点不能突破,甚而出现课堂一片驱逐之声的现象,这说明从知识到能力,从理论到实践,往往有一段距离,如果不能很好的消除这一距离,就可能出现高学历低能耐的现象,因此,对青年教师专业的培训,不但显得尤其重要,而且要注重实效,不能讲虚套,走形式,要注意学用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注重在实践中学习,边学习边实践。培训的形式应是多种多样,可以到专门机构培训,可以请来专家临场指导,也可以多方交流。培训的内容应有很强的针对性,要具体而微,不能大而无当,如:如何突破具体知识的难点、如何进行某领域的教改教研、如何研发适合某地的校本教材、如何课后反思、如何实施等类班级的管理等等。目前有些培训机构举办的培训内容陈旧、空洞,形式单一;一些专家不能深入实际,老生常谈;而有些受培训对象只要花学校的钱,见讲座就听,见“研讨会”就报名,真是听坏一双耳,跑坏一双腿,其实对工作实际毫无帮助。一句话,培训学习同教研一样,要对症下药,要能解决具体问题,要更加注意教师教法的改进和教科研能力的提升。
四、科研興教,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
常规的教研活动,如集体备课,相互听课、评课,青年教师专业知识竞赛,青年教师才艺展示,优秀课件评比等活动,有利于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之间的交流,使集体的力理与知识得以发挥。在教研中,还可打破学科和科研课题的界限,根据教师专业层次的不同,分别成立“骨干教师研修会”、“名师学术委员会”、“青年教师委员会”、“校本教材研修委员会”、“高考专题研究委员会”等,既强调专业自觉和专业共同需求,又可从不同层次,不同专题的方向发展。还可鼓励每位青年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担当不同的主角。如每位青年教师都参与或主持一个课题研究,写好每一篇有真知灼见的论文,学好一本理论专著,上传一份优秀课件,参加一次专题培训,建设好一个博客网页,上好一堂实验课,提出一项建设性专业建议等,让青年教师有强烈的参与意识与主角意识,促使他们在教研教改方面有所成就。然而,教研的终极目标不能仅仅停留在“提几句口号”、“成立几个机构”、“完成几部专著”等理论层面上,而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实实在在的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我们应将教育教学科研定位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上。
例如:一位新上岗的青年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几十个学生都在课桌上呼呼大睡,我们就应当反思并质疑:我讲的内容范围大小程度,深浅适宜吗?方法对路吗?和多少学生实施了互动?将这些问题提出写成心得,与别的教师交流,然后再到课堂去实践。再如:现行高中选修课内容,哪些能适应时代发展和需要,哪些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哪些内容非选不可,哪些可以大胆放弃等,通过质疑,探索,直至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再付诸实践,最后使问题得以解决。
五、改革结对模式,避免营养不良现象
师徒结对的方法对于促进新教师迅速成长的作用,显而易见,然而,一对一新老教师结对模式可能导致部分青年教师在眼界、技能、方式方法等方面的发展受到一定局限,久而久之,则会形成风格单一,思维出现定势,从而出现“营养不良”现象,因此,我们可改革师徒结对模式。比如:一位青年教师既有专业,能多方面的引导人,也有班务管理方面的搭档,还可有教研教改方面的“师傅”。在不同的阶段,可有不同的结对对象,可倡导学校领导与青年教师结对,青年教师与骨干教师结对,青年教师与“师德模范”结对等,出现“几对几”的多重结对模式,不断体验不同的教学风格,接受多种人格魅力的熏陶,以便能够接受各种不同的挑战,使之更加全面的成长。结对活动要目标明确,计划严密,要注重阶段性、层次性,既要注重基本素质,基本技能和提高,又要有所侧重,有明确的成长方向,要定期总结,阶段评价,及时调整思路,找出不足。争取在更广的领域,更深的层次上相互联手,平等合作,互相取长补短,形成一种互利发展而不恶性竞争的关系,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群体的专业成长。
总之,“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是研究一切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针。对于如何促进教师专业的成长,也应紧密联系,一个时代,一个地区,一所学校的实际,针对不同个体,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在实践中摸索,在实践中调整。我们正期待着更现代,更具体,更切实可行的方法和产生。
参考文献:
[1]《教育学》陈友松主编,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
[2]《学校综合经营管理全集》北京艺术专科学电子出版社.
[3]《教师的职业幸福》孙宏安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出版.
[4]《骨干教师成长的秘诀》潘海燕、夏循藻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5]《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和学新主编,天津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教师 成长 途径
在新课改背景下,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更加迫切,作为教育战线的一名老兵及学校工作的引导者,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特将我们的探索方法归纳如下,以供教育同仁参考。
一、激发热情,使之立献身之志
在教师专业成长中,需要学校领导者和引路人为广大青年教师营造一种浓郁的学术氛围,创造一种令人进取的工作环境,努力制造他们的思想,逐渐改变他们的观念,使他们面对经济大潮而做到不忧不惧、不惑,保证人格健全,性情达观,使人的精神世界变得超充实,努力使他们保持一种恬淡寡欲的心境,多一些从容平和之心,少一些浮躁颠狂之气。为此,可定期开展道德讲堂活动,聘请名师现身说法,以感人的事迹净化他们的心灵,荡漾他们的灵魂,以模范行为起到对他们的引领作用;通过各项竞赛,以及“青年之星”“业务之星”等评选活动,激发他们的进取热情;帮助他们制定成长计划,鼓励他们立高远之志,树宏伟目标,养高尚之德,做栋梁之材。
二、创设平台,予以广阔的天空
“好风凭借力,送我入青云”一般来说,青年教师刚走上工作岗位,都有很强的自我表现欲望,急切希望自己所学知识能够致用,希望得到学校重用,希望受到学生的崇拜与尊敬。这就需要学校或领导要给他们以充分的信任、大胆把在重要的岗位,给他们创设一个具有肥沃土壤和充足阳光的“试验基地”鼓励他们大胆实验,勇于创新,要给足关心关爱,提供展示评台:压沉他们的 “担子”,要注意增强青年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自主性,给足他们的“面子”,不要对他们限制得过繁过死,如:敢于把“试验”班级交给他们,把重要课题交给他们,把重大难题交给他们,既要给他们自主创新,独立思考及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又要有业务能手,骨干成员对工作中的关键问题,疑难问题加以指引,充当顾问,要让他们放手工作,无后顾之忧。对他们在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及时鼓励,对他们的新思路,新观念,哪怕是点滴创新,都要予以肯定。学校要给青年教师提供展示才能的舞台和机会,让教师的潜能释放,增加自信心,在学习中不断成长。我们对新教师提出的要求是:一年实习,二年岗上培训,三年担任循环教学,六年走向成熟期,十年成为骨干。
三、多种培训,让理论为实践服务
近年新走上岗位的青年教师大都学历合格,少部分甚至是高学历,他们大多基础知识比较过硬,理论知识较为丰富,观念比较新,头脑反映快,但实践经验显然不足。例如少数硕士生刚走进课堂,由于或夸夸其谈,不着边际,或过分拔高掘深,不重基础,师生不能沟通,重点难点不能突破,甚而出现课堂一片驱逐之声的现象,这说明从知识到能力,从理论到实践,往往有一段距离,如果不能很好的消除这一距离,就可能出现高学历低能耐的现象,因此,对青年教师专业的培训,不但显得尤其重要,而且要注重实效,不能讲虚套,走形式,要注意学用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注重在实践中学习,边学习边实践。培训的形式应是多种多样,可以到专门机构培训,可以请来专家临场指导,也可以多方交流。培训的内容应有很强的针对性,要具体而微,不能大而无当,如:如何突破具体知识的难点、如何进行某领域的教改教研、如何研发适合某地的校本教材、如何课后反思、如何实施等类班级的管理等等。目前有些培训机构举办的培训内容陈旧、空洞,形式单一;一些专家不能深入实际,老生常谈;而有些受培训对象只要花学校的钱,见讲座就听,见“研讨会”就报名,真是听坏一双耳,跑坏一双腿,其实对工作实际毫无帮助。一句话,培训学习同教研一样,要对症下药,要能解决具体问题,要更加注意教师教法的改进和教科研能力的提升。
四、科研興教,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
常规的教研活动,如集体备课,相互听课、评课,青年教师专业知识竞赛,青年教师才艺展示,优秀课件评比等活动,有利于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之间的交流,使集体的力理与知识得以发挥。在教研中,还可打破学科和科研课题的界限,根据教师专业层次的不同,分别成立“骨干教师研修会”、“名师学术委员会”、“青年教师委员会”、“校本教材研修委员会”、“高考专题研究委员会”等,既强调专业自觉和专业共同需求,又可从不同层次,不同专题的方向发展。还可鼓励每位青年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担当不同的主角。如每位青年教师都参与或主持一个课题研究,写好每一篇有真知灼见的论文,学好一本理论专著,上传一份优秀课件,参加一次专题培训,建设好一个博客网页,上好一堂实验课,提出一项建设性专业建议等,让青年教师有强烈的参与意识与主角意识,促使他们在教研教改方面有所成就。然而,教研的终极目标不能仅仅停留在“提几句口号”、“成立几个机构”、“完成几部专著”等理论层面上,而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实实在在的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我们应将教育教学科研定位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上。
例如:一位新上岗的青年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几十个学生都在课桌上呼呼大睡,我们就应当反思并质疑:我讲的内容范围大小程度,深浅适宜吗?方法对路吗?和多少学生实施了互动?将这些问题提出写成心得,与别的教师交流,然后再到课堂去实践。再如:现行高中选修课内容,哪些能适应时代发展和需要,哪些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哪些内容非选不可,哪些可以大胆放弃等,通过质疑,探索,直至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再付诸实践,最后使问题得以解决。
五、改革结对模式,避免营养不良现象
师徒结对的方法对于促进新教师迅速成长的作用,显而易见,然而,一对一新老教师结对模式可能导致部分青年教师在眼界、技能、方式方法等方面的发展受到一定局限,久而久之,则会形成风格单一,思维出现定势,从而出现“营养不良”现象,因此,我们可改革师徒结对模式。比如:一位青年教师既有专业,能多方面的引导人,也有班务管理方面的搭档,还可有教研教改方面的“师傅”。在不同的阶段,可有不同的结对对象,可倡导学校领导与青年教师结对,青年教师与骨干教师结对,青年教师与“师德模范”结对等,出现“几对几”的多重结对模式,不断体验不同的教学风格,接受多种人格魅力的熏陶,以便能够接受各种不同的挑战,使之更加全面的成长。结对活动要目标明确,计划严密,要注重阶段性、层次性,既要注重基本素质,基本技能和提高,又要有所侧重,有明确的成长方向,要定期总结,阶段评价,及时调整思路,找出不足。争取在更广的领域,更深的层次上相互联手,平等合作,互相取长补短,形成一种互利发展而不恶性竞争的关系,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群体的专业成长。
总之,“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是研究一切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针。对于如何促进教师专业的成长,也应紧密联系,一个时代,一个地区,一所学校的实际,针对不同个体,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在实践中摸索,在实践中调整。我们正期待着更现代,更具体,更切实可行的方法和产生。
参考文献:
[1]《教育学》陈友松主编,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
[2]《学校综合经营管理全集》北京艺术专科学电子出版社.
[3]《教师的职业幸福》孙宏安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出版.
[4]《骨干教师成长的秘诀》潘海燕、夏循藻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5]《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和学新主编,天津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