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而社会治理的重心在基层。做好当前社区治理工作,,准确把握基层社区和居民的发展需求,切实提高社区治理科学化水平,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笔者带领课题组前往合川区南津街道紫荆园社区和江津区双福街道黑林社区,通过实地察看,座谈讨论、问卷调查等形式对社区治理进行了调研,希望从新时代推动创新社区治理出发,探求社区治理的创新路径,为我区社区治理工作建言献策。
关键词: 社区治理;存在问题;对策建议
一、新时代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
1.社区自治能力不足。一是社区居委会行政负担较重,依赖于财政投入,自治空间较小,影响为民服务质量。二是社区工作多体现为搞活动、下命令、定指标,没有持续影响力。过于注重硬性手段、事后管理,导致许多现实问题在现有体制下难以有效预防解决。三是我区的几个工业园区存在整体村转企现象,企业剥离出来的社会事务大量沉淀到社区,使居委会不堪重负,没有精力和时间去履行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职责。四是对社区群众参与治理引导不力,制度不健全,对参与治理的内容,方式等没有做出明确规定,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工作严重滞后。
2.社区工作队伍不稳定。一是当前社区工作人员职业定位不明确,收入待遇偏低,没有建立稳定的薪酬保障体系和工资增长机制,愿意从事社区工作的人员越来越少。二是社区工作量大,涉及内容较多,工作压力大,导致许多成熟的社区工作者离岗流失。三是现有社区工作者年龄结构不合理,年轻人不愿意从事该项工作,部分现有人员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发展需求。
3.社区服务不能满足居民需求。一是社区服务以自上而下推进的行政服务为主,主动了解和回应居民需求做得不足,对居民需求的公共服务、公益服务内容不够丰富、开展不够均衡。二是虽然大部分社区引入了社会力量提供服务,但总体仍以政府提供为主,社会化、市场化服务以及居民自助互助服务有待提升。三是不同社区的服务水平参差不齐,服务标准各有不同,整体服务效果、服务场所设置、服务人员素质要求等缺乏明确规范化的标准和操作指南,政府、物业、社会组织、居民在社区治理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乏行为依据的问题。
二、新时代社区治理的对策建议
1.转变职能,增强社区自治力。建议在我区主城区或双福街道设立试点,将社区居委会和社区服务站职能分开作为社区规范化建设重点,对社区目前承担的各项工作进行全面梳理,进一步规范社区党组织、居委会和服务站的职能,切实解决长期以来社区职责不清、行政事务负担过重等问题。一是强化加大政策扶持培育,积极鼓励和支持社区民间组织的成立,支持社会力量投资兴建和完善社区服务设施,兴办公益事业,并为之提供政策、项目、资金等资源支持。二是大力推行"议行分设"。政府在社会管理中发挥政策制定、资源提供和服务监管的职能,而具体运作可由社会组织实施。逐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将一些适合市场运行的社会服务事务,如社区居家养老、环境卫生、治安巡逻等交由发展成熟的社会中介组织承担,政府则负责对其运作进行监管。三是对社区社会组织放权。由街道统筹实施,培育领军型社会组织和社会组织人才,大力支持购买服务等方式,为社会组织提供了自立自强的发展空间。
2.加強社区干部队伍建设。一是明确社区工作者的配备标准,按照辖区居民人口数量,当前具体工作总量实际来配置社区工作者数量,同时深入推行网格化管理,按照200至300户左右划分网格,每个网格配备1-2名网格员工,降低工作量,分解工作压力。二是提高社区工作者待遇,对社区工作者参加体制内招考实行加分政策,将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办公场所纳入城市建设规划。三是促进社区工作者职业化和专业化,鼓励社区工作者参加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不断提高社区工作者的能力素质,使原有的社区工作者更快地完成角色转换,更好地胜任新时期社区工作的任务和要求。四是利用相关的人才引进政策,吸引社区治理人才参与其中,从而创建一支专业化工作人员队伍。
3.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推进社区治理。一是加强基层党建引领作用。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探索在街道党工委领导下,社区支部参与下,在居民小区自治上把组织建到基层单元上,引领各居民小区内的党员干部在社区治理中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完善党员社区报到教育管理制度,建立党员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以一名党员服务3-5户小区居民的形式,充分发挥个人特长、团队协作、组织引领作用。二是广泛收集社情民意,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为社区居民提供高效快捷的服务。针对居民的公益性需求,通过社会组织、志愿服务组织提供专业社工、精神慰藉、法律援助、助学助困等公益性服务。三是以便民利民为出发点,不断探索为民服务的新机制、新领域。以求助电话、社区服务网站和短信为载体,构建一个覆盖全区、辐射城乡社区的信息服务平台,24小时全天候提供生活类、资讯类、事务类、电子商务类等多项服务,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社区服务求助网络。
关键词: 社区治理;存在问题;对策建议
一、新时代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
1.社区自治能力不足。一是社区居委会行政负担较重,依赖于财政投入,自治空间较小,影响为民服务质量。二是社区工作多体现为搞活动、下命令、定指标,没有持续影响力。过于注重硬性手段、事后管理,导致许多现实问题在现有体制下难以有效预防解决。三是我区的几个工业园区存在整体村转企现象,企业剥离出来的社会事务大量沉淀到社区,使居委会不堪重负,没有精力和时间去履行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职责。四是对社区群众参与治理引导不力,制度不健全,对参与治理的内容,方式等没有做出明确规定,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工作严重滞后。
2.社区工作队伍不稳定。一是当前社区工作人员职业定位不明确,收入待遇偏低,没有建立稳定的薪酬保障体系和工资增长机制,愿意从事社区工作的人员越来越少。二是社区工作量大,涉及内容较多,工作压力大,导致许多成熟的社区工作者离岗流失。三是现有社区工作者年龄结构不合理,年轻人不愿意从事该项工作,部分现有人员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发展需求。
3.社区服务不能满足居民需求。一是社区服务以自上而下推进的行政服务为主,主动了解和回应居民需求做得不足,对居民需求的公共服务、公益服务内容不够丰富、开展不够均衡。二是虽然大部分社区引入了社会力量提供服务,但总体仍以政府提供为主,社会化、市场化服务以及居民自助互助服务有待提升。三是不同社区的服务水平参差不齐,服务标准各有不同,整体服务效果、服务场所设置、服务人员素质要求等缺乏明确规范化的标准和操作指南,政府、物业、社会组织、居民在社区治理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乏行为依据的问题。
二、新时代社区治理的对策建议
1.转变职能,增强社区自治力。建议在我区主城区或双福街道设立试点,将社区居委会和社区服务站职能分开作为社区规范化建设重点,对社区目前承担的各项工作进行全面梳理,进一步规范社区党组织、居委会和服务站的职能,切实解决长期以来社区职责不清、行政事务负担过重等问题。一是强化加大政策扶持培育,积极鼓励和支持社区民间组织的成立,支持社会力量投资兴建和完善社区服务设施,兴办公益事业,并为之提供政策、项目、资金等资源支持。二是大力推行"议行分设"。政府在社会管理中发挥政策制定、资源提供和服务监管的职能,而具体运作可由社会组织实施。逐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将一些适合市场运行的社会服务事务,如社区居家养老、环境卫生、治安巡逻等交由发展成熟的社会中介组织承担,政府则负责对其运作进行监管。三是对社区社会组织放权。由街道统筹实施,培育领军型社会组织和社会组织人才,大力支持购买服务等方式,为社会组织提供了自立自强的发展空间。
2.加強社区干部队伍建设。一是明确社区工作者的配备标准,按照辖区居民人口数量,当前具体工作总量实际来配置社区工作者数量,同时深入推行网格化管理,按照200至300户左右划分网格,每个网格配备1-2名网格员工,降低工作量,分解工作压力。二是提高社区工作者待遇,对社区工作者参加体制内招考实行加分政策,将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办公场所纳入城市建设规划。三是促进社区工作者职业化和专业化,鼓励社区工作者参加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不断提高社区工作者的能力素质,使原有的社区工作者更快地完成角色转换,更好地胜任新时期社区工作的任务和要求。四是利用相关的人才引进政策,吸引社区治理人才参与其中,从而创建一支专业化工作人员队伍。
3.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推进社区治理。一是加强基层党建引领作用。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探索在街道党工委领导下,社区支部参与下,在居民小区自治上把组织建到基层单元上,引领各居民小区内的党员干部在社区治理中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完善党员社区报到教育管理制度,建立党员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以一名党员服务3-5户小区居民的形式,充分发挥个人特长、团队协作、组织引领作用。二是广泛收集社情民意,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为社区居民提供高效快捷的服务。针对居民的公益性需求,通过社会组织、志愿服务组织提供专业社工、精神慰藉、法律援助、助学助困等公益性服务。三是以便民利民为出发点,不断探索为民服务的新机制、新领域。以求助电话、社区服务网站和短信为载体,构建一个覆盖全区、辐射城乡社区的信息服务平台,24小时全天候提供生活类、资讯类、事务类、电子商务类等多项服务,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社区服务求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