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应贴近学生生活,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要学生能在观察物理现象或物理学习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
因此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把教材中的知识根据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进行组织再创造,创设有针对性、趣味性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创设情境,把知识赋予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中,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物理学习活动,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发展智能的目的。
一、在情境中引入新课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生动有趣,或富有新意,或悬念重重的情境,能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进入学习状态,在情境中导入新课,让学生对课堂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在故事情境中引入新课。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有了兴趣,学习就不会成为负担,而会成为一种执着的追求;有了兴趣,学生才会去积极探索,才能积极的提出问题,才能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变苦为乐。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兴趣,结合知识创设情境,在情境中引出知识。
例如:在《升华和凝华》教学中,我就通过多媒体展示,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据《北京晚报》报道:2001年5月某天气温为-15摄氏度,在新疆罗布泊沙漠的沙丘上覆盖着约5—10cm厚的积雪,然而过了20分钟雪不见了,而脚下却是干爽的沙地,这一现象让在场的科学考察队员瞠目,这雪到哪儿去了呢?由于地面干爽,雪不可能熔化,自然的引出猜想:雪可能直接变成气态了!
2.在问题情境中引入新课。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问题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教师要灵活运用教材,创造性的把书上的“句号”转变成“问号”,把“问号”溶于情境中,让学生在情境中遇到问题,促使学生努力去思考问题,探究问题。
3.悬念情境中引入新课。“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认知规律创设悬念情境,增加物理知识的神秘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自觉地去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使情、知交融达到最佳状态。
例如:我在讲《平面镜》时,在上课之前我先做了一个魔术,取一个透明的玻璃杯,课前装满了水,并在杯中竖直平面镜,镜的宽度正好和杯的内径相同,这样外表看上去杯子是空的,什么都没有。然后拿出一些硬币,一个个放入杯中,学生惊讶于杯中竞什么都没有,然后我对着杯子吹了口气,顺便把杯子转了一下(不让学生注意到),硬币又出来了。这时候学生就很想知道其中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这样平面镜教学就很自然了。
二、在情境种探究知识
1.在操作情境种探究新知。陶行知先生说过:“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手和脑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合作学习时操作、实践,寻找规律方法,实现知识的再创造。
2.交流情境中讨论学习。实践证明,初中学生已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心理特征。有目的、有计划创造讨论的情境,精心组织学生讨论,为学生提供思维摩擦与碰撞的环境,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集体合作交流,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活跃。例如:在教学“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还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时,学生意见产生分歧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通过组际交流,借助事实,使学生得出正确结论,知识得到发展,也让学生感受到思考问题要多方位进行。
三、在情境中运用知识。
1.在故事情景中运用知识。在《密度》新课教学后,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故事:古典名著《西游计》中写到,齐天大圣孙悟空的“如意金箍棒”原是大禹治水时的一根“定海针”,重一万三千五百斤,有二丈长短,碗口粗细。如果改用国际单位制,该棒的体积约为0.2cm,质量约为6750kg.你能猜出“如意金箍棒”大概是用什么物质做成的吗?对作者的这一设定,你有什么看法?学生觉得特别的亲切,自然完成的也比较积极。
2.在实践情境中运用知识。
《物理课程标准》要求:“物理教学要生活化,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因此,在教学中应结合教学内容创设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情境中运用知识。
四、在情境中练习
课堂练习是学生对自己的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体验,从中反馈出的信念可以得到及时评价和调整,同时课堂练习也是学生所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内化过程。创设课堂练习的思维情境,能大大强化这个过程。
在复习《杠杆》这一章时,我就用多媒体设计了一个爸爸和儿子在一起玩翘翘板的情景,通过对不同情况的讨论,既复习了基本概念也疏理了这一章的所有计算题的题型,经过课后的检测,学生掌握情况很好。
总之,物理离不开生活。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老师一定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好现有的资源,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结合具体内容,利用物理知识生活性,创设形象、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学习情境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避免用空洞说教的方式灌输物理,把学生被动的接受转变为主动的探究学习。从而使学生的知情意同步发展,全面提高整体素质。
(江苏省通州市金郊初中)
因此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把教材中的知识根据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进行组织再创造,创设有针对性、趣味性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创设情境,把知识赋予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中,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物理学习活动,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发展智能的目的。
一、在情境中引入新课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生动有趣,或富有新意,或悬念重重的情境,能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进入学习状态,在情境中导入新课,让学生对课堂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在故事情境中引入新课。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有了兴趣,学习就不会成为负担,而会成为一种执着的追求;有了兴趣,学生才会去积极探索,才能积极的提出问题,才能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变苦为乐。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兴趣,结合知识创设情境,在情境中引出知识。
例如:在《升华和凝华》教学中,我就通过多媒体展示,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据《北京晚报》报道:2001年5月某天气温为-15摄氏度,在新疆罗布泊沙漠的沙丘上覆盖着约5—10cm厚的积雪,然而过了20分钟雪不见了,而脚下却是干爽的沙地,这一现象让在场的科学考察队员瞠目,这雪到哪儿去了呢?由于地面干爽,雪不可能熔化,自然的引出猜想:雪可能直接变成气态了!
2.在问题情境中引入新课。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问题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教师要灵活运用教材,创造性的把书上的“句号”转变成“问号”,把“问号”溶于情境中,让学生在情境中遇到问题,促使学生努力去思考问题,探究问题。
3.悬念情境中引入新课。“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认知规律创设悬念情境,增加物理知识的神秘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自觉地去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使情、知交融达到最佳状态。
例如:我在讲《平面镜》时,在上课之前我先做了一个魔术,取一个透明的玻璃杯,课前装满了水,并在杯中竖直平面镜,镜的宽度正好和杯的内径相同,这样外表看上去杯子是空的,什么都没有。然后拿出一些硬币,一个个放入杯中,学生惊讶于杯中竞什么都没有,然后我对着杯子吹了口气,顺便把杯子转了一下(不让学生注意到),硬币又出来了。这时候学生就很想知道其中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这样平面镜教学就很自然了。
二、在情境种探究知识
1.在操作情境种探究新知。陶行知先生说过:“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手和脑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合作学习时操作、实践,寻找规律方法,实现知识的再创造。
2.交流情境中讨论学习。实践证明,初中学生已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心理特征。有目的、有计划创造讨论的情境,精心组织学生讨论,为学生提供思维摩擦与碰撞的环境,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集体合作交流,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活跃。例如:在教学“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还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时,学生意见产生分歧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通过组际交流,借助事实,使学生得出正确结论,知识得到发展,也让学生感受到思考问题要多方位进行。
三、在情境中运用知识。
1.在故事情景中运用知识。在《密度》新课教学后,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故事:古典名著《西游计》中写到,齐天大圣孙悟空的“如意金箍棒”原是大禹治水时的一根“定海针”,重一万三千五百斤,有二丈长短,碗口粗细。如果改用国际单位制,该棒的体积约为0.2cm,质量约为6750kg.你能猜出“如意金箍棒”大概是用什么物质做成的吗?对作者的这一设定,你有什么看法?学生觉得特别的亲切,自然完成的也比较积极。
2.在实践情境中运用知识。
《物理课程标准》要求:“物理教学要生活化,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因此,在教学中应结合教学内容创设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情境中运用知识。
四、在情境中练习
课堂练习是学生对自己的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体验,从中反馈出的信念可以得到及时评价和调整,同时课堂练习也是学生所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内化过程。创设课堂练习的思维情境,能大大强化这个过程。
在复习《杠杆》这一章时,我就用多媒体设计了一个爸爸和儿子在一起玩翘翘板的情景,通过对不同情况的讨论,既复习了基本概念也疏理了这一章的所有计算题的题型,经过课后的检测,学生掌握情况很好。
总之,物理离不开生活。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老师一定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好现有的资源,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结合具体内容,利用物理知识生活性,创设形象、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学习情境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避免用空洞说教的方式灌输物理,把学生被动的接受转变为主动的探究学习。从而使学生的知情意同步发展,全面提高整体素质。
(江苏省通州市金郊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