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情景在物理课堂中的应用

来源 :现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oss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应贴近学生生活,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要学生能在观察物理现象或物理学习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
  因此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把教材中的知识根据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进行组织再创造,创设有针对性、趣味性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创设情境,把知识赋予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中,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物理学习活动,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发展智能的目的。
  
  一、在情境中引入新课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生动有趣,或富有新意,或悬念重重的情境,能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进入学习状态,在情境中导入新课,让学生对课堂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在故事情境中引入新课。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有了兴趣,学习就不会成为负担,而会成为一种执着的追求;有了兴趣,学生才会去积极探索,才能积极的提出问题,才能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变苦为乐。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兴趣,结合知识创设情境,在情境中引出知识。
  例如:在《升华和凝华》教学中,我就通过多媒体展示,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据《北京晚报》报道:2001年5月某天气温为-15摄氏度,在新疆罗布泊沙漠的沙丘上覆盖着约5—10cm厚的积雪,然而过了20分钟雪不见了,而脚下却是干爽的沙地,这一现象让在场的科学考察队员瞠目,这雪到哪儿去了呢?由于地面干爽,雪不可能熔化,自然的引出猜想:雪可能直接变成气态了!
  2.在问题情境中引入新课。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问题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教师要灵活运用教材,创造性的把书上的“句号”转变成“问号”,把“问号”溶于情境中,让学生在情境中遇到问题,促使学生努力去思考问题,探究问题。
  3.悬念情境中引入新课。“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认知规律创设悬念情境,增加物理知识的神秘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自觉地去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使情、知交融达到最佳状态。
  例如:我在讲《平面镜》时,在上课之前我先做了一个魔术,取一个透明的玻璃杯,课前装满了水,并在杯中竖直平面镜,镜的宽度正好和杯的内径相同,这样外表看上去杯子是空的,什么都没有。然后拿出一些硬币,一个个放入杯中,学生惊讶于杯中竞什么都没有,然后我对着杯子吹了口气,顺便把杯子转了一下(不让学生注意到),硬币又出来了。这时候学生就很想知道其中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这样平面镜教学就很自然了。
  
  二、在情境种探究知识
  
  1.在操作情境种探究新知。陶行知先生说过:“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手和脑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合作学习时操作、实践,寻找规律方法,实现知识的再创造。
  2.交流情境中讨论学习。实践证明,初中学生已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心理特征。有目的、有计划创造讨论的情境,精心组织学生讨论,为学生提供思维摩擦与碰撞的环境,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集体合作交流,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活跃。例如:在教学“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还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时,学生意见产生分歧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通过组际交流,借助事实,使学生得出正确结论,知识得到发展,也让学生感受到思考问题要多方位进行。
  
  三、在情境中运用知识。
  
  1.在故事情景中运用知识。在《密度》新课教学后,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故事:古典名著《西游计》中写到,齐天大圣孙悟空的“如意金箍棒”原是大禹治水时的一根“定海针”,重一万三千五百斤,有二丈长短,碗口粗细。如果改用国际单位制,该棒的体积约为0.2cm,质量约为6750kg.你能猜出“如意金箍棒”大概是用什么物质做成的吗?对作者的这一设定,你有什么看法?学生觉得特别的亲切,自然完成的也比较积极。
  2.在实践情境中运用知识。
  《物理课程标准》要求:“物理教学要生活化,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因此,在教学中应结合教学内容创设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情境中运用知识。
  
  四、在情境中练习
  
  课堂练习是学生对自己的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体验,从中反馈出的信念可以得到及时评价和调整,同时课堂练习也是学生所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内化过程。创设课堂练习的思维情境,能大大强化这个过程。
  在复习《杠杆》这一章时,我就用多媒体设计了一个爸爸和儿子在一起玩翘翘板的情景,通过对不同情况的讨论,既复习了基本概念也疏理了这一章的所有计算题的题型,经过课后的检测,学生掌握情况很好。
  总之,物理离不开生活。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老师一定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好现有的资源,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结合具体内容,利用物理知识生活性,创设形象、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学习情境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避免用空洞说教的方式灌输物理,把学生被动的接受转变为主动的探究学习。从而使学生的知情意同步发展,全面提高整体素质。
  (江苏省通州市金郊初中)
其他文献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实施,各种新的理念成为了我们工作的指导思想,如何践行新课程理念成为了我们工作的核心内容。班主任的角色也同时发生着变革,同时也带来了班主任工作方式的改变。    一、新课程下班主任的角色定位    1.班主任是学习者。在原有的教学体系中,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管理者,是班级事务的权威,凡事居高临下,班主任的意见就是唯一正确的。  然而,学生都是一些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有思想、有自
期刊
语文教学是一台戏,教师只有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提高这台戏的质量,然而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往往越俎代庖代替学生思考或代替作者言论,这不是语文教师应扮演的角色,下面我谈谈对语文教师应扮演角色的几点认识:    一、语文教师应在学生与教材之间扮演桥的角色    教材是语文知识的载体,学生是获取语文知识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如何能让学生从教材中获取知识,教师这座桥就是让学生走进教材,与教材交流,我们的任务就是解
期刊
一、理解归纳理性历史概念    历史概念是对事物的抽象与概括,反映了人们对历史事物的本质属性和特征的认识程度,是理解历史知识的起点,也是考查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内容。它分为史实概念和理性概念两大类,前者教材中一般有较详细的介绍,后者却大都没有系统的、完整的定义,而是寓于分散的历史知识的表述之中。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深层次理解和高度概括,促使其真正掌握要领。理解理性历史概念须把握四个方
期刊
语文,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人类文明的精神,大都积淀在语言文字中,同时,语文通过交流而存在,人在交流中学会语文,使自己成为“既属于社会、又属于自己的真正的人。”  因而,语文的人文精神就是一种客观存在。语文课程是一门集语言能力、文化修养、思维品质、心理素质、智慧灵气和人格道德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它除了培养学生语言文字根底的基本功外,还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提高人的审美能
期刊
精彩的语文课,除了要有扣人心弦的开头,环环相扣、紧紧衔接的过程,还要有余味无穷的结尾。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创设余音缭绕的气氛,让学生带着美感下课堂,带着继续探索的心理下课堂”。  为了达到这一效果,语文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传授知识,而且要十分重视语文课结束艺术形式的探索。     一、辐射式    在学生对课文内容充分熟悉的基础上,教师提出一个有代表性的问题,启发学生多方面、多角度积极思考。这样,学
期刊
美术作品的任何一种形式表达都起始于观察。在美术教学中,观察是视觉艺术最基础的活动,是绘画训练的起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于提高美术课的课时效率,提高学生认识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    一、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接触和认识某种事物的意识倾向,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强大内在动力。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学习的最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的文本要在现实语文教学中发挥应有的功效,也就是说文本要实现现实转换,主要有赖于语文教师。  因为是我们每天面对学生,是我们实际进行语文教学,没有我们的创造性实践活动,再好的语文课程标准也只能是一纸空文,文本只是文本。  面对新的课程标准,语文教师迎来了新的挑战。  首先是观念的挑战,思想的挑战。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突出以育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再一次
期刊
教材是传授知识的载体,是教师和学生双边活动的基本平台。教师只有认真把握现行新版初中教材的特点,了解其编排意图和渗透的现代教学理念,才能做到适应教材、推进课改、更新教法,才能更好的达到《语文课标》规定的目标,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提高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我对现行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和2001年3月版过度教材相比,不难看出现行教材有明显的优越性,但也跟广大的初中语文老师提出了新的跟新教学理
期刊
自学能力指的是在原有知识、技能基础上,一般不依赖教师而能运用一定的学习方法,借助一定的学习工具,独立获取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能力。  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下面谈谈我个人的做法。    一、调动学习积极性,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前提    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如果最初的数学充满了形象、色彩、声音,总之,能够让儿童的感官所接受,这时,我们就能使自己讲授的知识为儿
期刊
研究性学习是当今世界性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个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倡导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向主动的探索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其终身学习和毕生发展奠定基础。  创造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体现了这一精神,把鼓励运用探究学习的方式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摆在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