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将开启新次元!

来源 :经理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X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一个创新者,这点从未改变。现在的很多創造围绕赚钱展开,而未来的创造,应该建立在全球创新共同体的大局中,从交通方式、通讯方式、生活、旅游等方面进行更多地颠覆式创新。在全球创新共同体里,新兴产业将生产新的产品、生产未来,创造我们在全球创新共同体里的生活所需要的一切。
  在这个全球创新共同体里,有三大重要趋势,第一趋势是深度空间,第二趋势是机器自觉,第三趋势是终极互联。我们现在所讲的未来探索,大部分还属于第一趋势即深度空间的阶段,一言概之就是把一切都搬到空间,在多维空间中重构世界。
  我只想未来的产品


  之前,光启制造了一个在城市高空的主控平台,叫“云端号”。现在,“云端号”已经能成功在我们城市的上空飞翔,在未来,“云端号”将为我们的安防、监控、互联网做出更多的工作。比如现在主控平台已经可提供三种服务。一是重量,可把几百公斤的物体放到高空;二是电力,可通过高压电将地面的电力源源不断地传输到云端;三是光纤,使用一种非常特殊的材料跟地面进行网络连接。这样创新的好处是,我们不需要再在地面上做大量的技术设备去解决一些其实很小的物联网工作。
  除了云端号,光启在未来的深度空间领域的突破,其实还有很多。如光启生产的飞行包“旅行者号”。“旅行者号”是一个可以飞到大气层表面边缘的飞行装备,应用磁力系统等复杂设置体系,目的是到达飞机等设备难以到达、却又有开发需求的区域。
  我们的“旅行者号”获得了在离地空间、宇宙界面上探索的机会,成功完成了第一步。现在我们正在规划旅行者二号和三号,旅行者二号是一个能在太空旅游的装备,并且是不用穿着太空服就可以自由行动的装备。
  第三个案例是我们把“卡车”搬到了空间。“卡车”,其主要运输装备就是卡车的集装箱,将完成高空物件运输的任务。目前,我们现在所有正使用的交通设备不仅对交通工具本身有高要求,同时也对落于地面的基础交通设备有很高的要求,如飞机需要修建大型机场,高铁需要大量的轨道铺设等。
  但未来,我们的“卡车”将实现高空运输而省却基础设备的建设成本。首先是电力支持上,“卡车”的大部分能源可以直接通过太阳能、电力进行补充;其次是“卡车”的载重大小可供选择;第三是其地面承接设备也较为简单,只需要一个足球场的地面面积就可以完成起飞、降落等工作,也可以在草地、水面、戈壁这种地方操作。
  互联将成终极互联
  我们不放弃探索,才有了各种科技创新,如无人机、航空飞行包。未来,当我们在空间停留时间上有所突破,稳定性得到提高后,不仅能把智慧城市、云平台、交通运输甚至太空旅游搬到空间上,同时还能完成互联的工作。
  我们曾在深圳做一个飞行包的试飞活动,不仅是实现了普通人变钢铁侠的科幻梦想,以后还能开发出更多实际的用途。比如可自主飞行的飞行包,可助力完成救灾和救援的任务,甚至成为主力,自动主动地实现救援。在深圳泥石流地区,我们用飞行包去探索定位,从掩埋的建筑物里找到了生还者。
  可以看到,慢慢的,我们已经在第二阶段机器自觉上了。事实上,我们传统所用的装备是一个被动的存在,当装备越复杂,费用就越高昂。所以,我们可以做一点事,让装备从复杂的被动力量,变成主动地提供服务的人类伙伴。比如,光启设计的动力外骨骼的装备。这个装备可以感知人的行动意图,并为人提供相应的辅助。如当人输出了20公斤的力时,它将发出40公斤的力,助力主人的意图。如当人拿起银行卡时,卡可以自动判断拿卡人是不是自己的主人,如果确认是主人就可以使用卡片,如果不是主人,卡就会自动报废。
  第三阶段是终极连接。所谓终极连接就是我们用信息流、物流、能量流等连接地球的每一个角落,让全世界真正实现共同进步。当然,这种连接将通过科技的技术降低成本,并且在偏远的人群稀疏地区,在高人流高密度的情况下进行。当然,这一步还需要更多的工作。
  从好莱坞找灵感
  以前,我们认为“天圆地方”,后来互联网的发展让我们觉得“世界都是平”的,并且在扁平这一基本概念上我们创造了新的生活方式。现在,我们应该看到,未来的世界不断地变得立体,人类,也将开始拓展深度空间领域的未来。
  站在这个节骨眼上,我们总结过去,展望未来的时候,是时候站在科技的角度,全人类的高度,未来的视角上,进行未来产业的创想。或许,可以从好莱坞找到灵感。
  比如建立空间悬浮站。我们设想,在这个空间悬浮站里,我们可以把一切东西搬到空间,把指纹搬到空间,做成一束指纹启动的光束,完成很多现在不敢想的工作。而当有朝一日,我们在月球上建立人类基地时,人类可以通过一束光把月球上的门打开。
  人类世界在深度空间、机器自觉、终极互联的三个阶段完成后,就走到了终极互联的未来时代。在这个时代,赚钱不再是创新的目的。除了一些在我们熟知领域进行的深度挖掘,将会在更多未知领域进行开拓、创新,包括拯救生命、消除贫困、改变封锁等。而未来的市场也将由此展开,未来的产业也将由此构建。届时,更多的新兴产业又将诞生,创新又将开启新次元。
其他文献
Rajat Gupta的悲剧性倒台活生生地显示了人性的弱点。他曾掌舵全球最知名的咨询顾问公司—麦肯锡咨询公司,也曾为无数企业和组织提供帮助,但由于进行内幕交易而晚节不保,职业生涯以失败落幕。  类似结局并不乏其人,例如前惠普首席执行官马克·赫德、百思买前首席执行官博雷·邓恩以及切萨皮克能源的奥伯雷·麦克兰德等,无一不是风光一时的业界传奇,结局却让人唏嘘不已。这一队伍还会继续扩大吗?  首席执行官之
期刊
拉丁美洲的新兴消费者通常依靠消费信贷来获取必要的物品和服务。他们的消费信贷大体分为三种类型:虚拟钱包、信用卡和商店专用信用卡。  信贷环境逐步好转  2007~2008年的经济危机对整个拉丁美洲的经济都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更严格的信贷环境就是整个地区经济低迷的直接影响之一。  经济稳定是消费信贷的基本驱动程序。以该地区最强大的经济体巴西为例,较高的就业率、增长的收入水平和650万住房赤字造成了建
期刊
万豪敦所推动的变革就是一个“取舍”的过程  万豪敦在飞利浦处于困境之时走马上任,仅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使其摆脱2011年巨额亏损的阴影,凭借的自然是大刀阔斧的改革,以及在改革过程中表现出的“取舍”之道。  无论是将精力集中在三大核心业务,而将其他业务交给合作伙伴的魄力,还是在业务增长缓慢地区毫不手软的“节流”,都显示出万豪敦深得“有舍才有得”其中三味。  临危受命  财报显示,已有121年悠久历史
期刊
嘉 宾:  林丽明 深圳市鑫宝城五金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美潭 红钻创意文化公司总经理  梁贵贞 香港科技大学深圳MBA中心主任  拉 曲 华澳酒业销售总监、品智会运营总监  苏 果 卜同品牌传播机构总经理  主办:《经理人》杂志 海豚会  地点:深圳金运世纪大厦品智会会所  时间:2012年7月10日  策划/撰文:黎平  摄影:刘伯良  职场如战场。在这个“战场”上
期刊
让消费者参与产品制作过程  传统制造企业面临成长天花板之后,如何转型?这是中国众多制造企业面临的瓶颈。  随着经济环境的快速变化,传统企业进军新兴产业“跨界混搭”,是企业可行的战略选择。以影视设备起家的星光影视设备有限公司,也正在完成从产品经济向服务经济,再从服务经济向体验经济的转型,是中国传统制造企业产业升级的缩影。2005年10月,星光集团的卫星通讯车还在帮助“神舟五号”、“神舟六号”进行回收
期刊
将创新作为企业经济增长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吏蒂夫·乔布斯是领导创新的典范。遗憾的是,像他这样的领袖并不多见。  近来几乎所有大公司都想要创新,但他们并没有创新型领导。这些大公司的领导人都怎么了?他们是不是在关注短期效益的公司被排挤走,或者被只精通财务的经理人取而代之以回应华尔街的季度盈利的要求了?又或者作为企业领导人,他们缺乏对于领导创新型公司所需能力的基本理解?  研究和开发产品不是创新  在
期刊
及时衡量他们对产品、服务与品牌的反应  查明客户的态度和行为受什么驱动并加以影响,比任何营销挑战都更加困难。传统上,高管们一直依靠的手段,是将通过调查获得的定量数据和通过采访重点群体获得的定性见解,结合起来作为参考。  不幸的是,这两种方法都有一个基本缺陷:它们都依赖于客户迅速衰减的记忆,而且往往在不同的情况下会有一定的偏差。  唯一真正能使企业记录完整的客户体验的传统技术,是人口学研究,即研究人
期刊
融资前景不容乐观  “未来中国市场上,联想第一,神舟第二;甚至神舟第一,联想第二。”在中国IT界,常出惊人之语的吴海军,往往给人以激情甚至狂妄的印象。其创立的神舟电脑也曾高举“价格屠刀”,横扫二三线电脑市场,风光一时。然而,7年内4次冲关资本市场,3次铩羽而归,吴海军在中国企业IPO史上同样写下了一段另类的传奇。  好在2012年7月底,“四进宫”的神舟电脑IPO申请获得创业板发审委审核通过,终于
期刊
对逆境的反制能力,考验一个人甚至企业的成败  嘉宾:  张丽莉瑞阁壹号服务式办公室中心经理  姜 蕾上海益多财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机构部总监  蔡仲惠上海汇缘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 红上海百炫礼品有限公司总经理  陈剑霏上海品绿日用品有限公司CEO  李海伦上海多途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副总裁  赵红梅上海玛祖铭立家具有限公司行政人事总监  主办: 《经理人》杂志  协办: 益多财富  地
期刊
3月底,一位老朋友来京喝茶小聚,他刚出任一家跨国汽车零部件制造集团的亚洲区总裁。前两年,他一直是半退休的状态,偶尔做些投资,和当年创办小米前的雷軍差不多。重新出山我们都不太意外,不到50岁肯定是闲不住的,有点意外的是他为什么去了这家公司。说到这个公司,估计80%的中国人都不太熟悉,但在汽车零部件领域名声却很响,在中国有两家全资工厂,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隐形冠军企业。  吸引他重回企业当操盘手,有这么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