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SMAS蒂岛状皮瓣修复面部皮肤缺损

来源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fanti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以SMAS为蒂的岛状皮瓣修复眼睑及口周皮肤缺损的方法.方法根据皮肤缺损的部位,设计以SMAS为蒂的远位岛状皮瓣修复眼睑及口周皮肤软组织缺损.结果自1998年8月起,临床应用已14例,最大皮瓣面积为5 cm×3 cm,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效果满意.结论应用设计供区部位较隐蔽的以SMAS为蒂的岛状皮瓣,远位转移修复眼睑及口周皮肤及软组织缺损,血供良好,皮瓣颜色质地与受损区域皮肤协调,效果满意。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一种会阴部先天性畸形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研究该病的临床症状,以对该畸形进行诊断,2009年1月至2013年2月共收治7例患儿,对其中的4例采用会阴部对偶三角瓣进行治疗,在会阴部裂隙两侧做2个三角瓣,交错修复缺损;3例沟比较浅的患儿家长拒绝手术,故未行处理而继续观察.结果 该病表现为从会阴正中至肛门处有一道裂口,内有黏膜组织.进行手术的4例患儿术后恢复好,无感染,均一期愈合,会阴部裂隙
目的 探讨矫治晚期面瘫简单有效的动力性矫正手术方式.方法将颞肌、颞筋膜瓣转位悬吊法作了如下三方面的改进:①利用颅顶部骨膜使颞肌、颞肌筋膜瓣得到适当延长和张力加强.②升高颞肌颞筋膜瓣转位下翻的平面.③采用硅胶丰颞片填充颞部供瓣区凹陷.结果克服了原术式供瓣长度不足的缺陷,并获得了一条在组织结构上相延续的完整的颞肌、颞筋膜、颅骨骨膜复合组织瓣供转位修复,而且有效地避免了颞部供瓣区的凹陷畸形,较大程度地改
目的 探索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机制,以及其对血管瘤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采用贴壁筛选法从增生期血管瘤中分离间充质干细胞,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表型.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做对照,在体外诱导2组细胞向脂肪细胞、成骨细胞分化,以鉴定血管瘤间充质干细胞的多向分化潜能.采用MTT法测定不同浓度的普萘洛尔于用药后0、24、48、72、96、120 h对血管瘤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血管瘤间
目前使用的扩张器形状仅限于长方形、圆形、椭圆形和肾形等,不能根据所需修复部位的形状达到最有效利用邻近正常皮肤的目的.2003年7月至2004年5月我们应用生物蛋白胶将普通皮肤扩张器囊膜部分胶合,以改变其形状(图1,2),使之具备了定向扩张的功能,经7例临床观察,认为该方法简单可行,效果满意。
期刊
2010年11月至2013年2月,我们采用吻合指固有神经背侧支,并以指固有动脉背侧支为蒂的邻指皮瓣修复手指中、远节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29例30指,术后伤指和供指的外形恢复满意,皮瓣感觉恢复良好.一、临床资料本组共29例30指,男20例21指,女9例9指,年龄17~61岁,平均35.4岁.致伤原因:绞勒伤19例20指,切割伤10例10指.其中示指15指,中指10指,环指5指.所有患者均为手指中、远节
期刊
目的 研究人白细胞介素-24(human interleukin-24,hlL-24)基因对体外培养的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keloid fibroblasts,KF)增殖、迁移、侵袭性的影响.方法 将携带hIL-24及绿色荧光蛋白的慢病毒载体(LV-hlL-24-GFP,KF-hIL-24组)及空载体(LV-GFP,KF-NC组)感染KF细胞,并设空白对照组(KF组),应用实时定量PCR和Wes
目的 探讨联合射频电波刀治疗的改良大汗腺清除术和大汗腺清除术治疗腋臭的疗效差异.方法 将105例210侧腋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8例,76侧)采用大汗腺清除术治疗,B组(67例,134侧)采用联合射频电波刀的改良大汗腺清除术治疗,观察两组切口愈合及并发症情况,并于术后6个月至1年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术后均未发生皮瓣坏死等严重并发症.腋臭治愈率A、B两组分别为82.89% (63/
双环法或中央蒂法乳房缩小手术是国内较常使用的乳房缩小术式,方法简便,术后瘢痕隐蔽,为许多手术医生及患者所选择.但是该方法也存在较多的局限,如手术者对手术设计及乳房组织量切除的掌握存在问题,或对乳房的血液供应的解剖不清晰,即可导致一些并发症的发生,甚至乳晕、乳头坏死[1-2].2006年1月至2012年9月,我们收治双环法乳房缩小术后并发症患者11例,采取不同方法予以修复。
期刊
目的 探讨应用膝上外侧穿支为蒂的V-Y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的疗效及适应证.方法 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对9例患者应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手、足创面的同时,采用以膝上外侧穿支为蒂的V-Y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皮瓣与股前外侧皮瓣遗留创面等宽,而V-Y皮瓣供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 术后9例股前外侧皮瓣全部成活,5例于术后6~8个月行皮瓣削薄术.术后随访5 ~18个月,平均8个月,皮瓣外观、质
管状鼻畸形(Proboscis lateralis)又称管状喙样鼻、管形鼻或先天性鼻赘,是一种极其罕见的先天性颅面部疾病.以面中部管状鼻样软组织突出为特点,常伴有同侧半鼻缺损、眼周组织缺损及颅面裂等多种畸形.1884年Selenkoff A首次对该疾病进行了描述定义[1],据Khoo[2] (1985)统计100多年来该病见于文献报道者仅34例,男女比例约为2∶1,其发病率小于1∶100 00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