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网络时代造就的神话之一,芙蓉现象引人瞩目。现试图从跨文化视角、网络狂欢两方面对其进行分析和审视,以期挖掘出以芙蓉姐姐为代表的草根女赖以生存的独特的中国文化土壤。
关键词:芙蓉现象;草根;跨文化;网络狂欢
时下,芙蓉姐姐不仅成为中国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更抽象为一个符号,她身上具有极其鲜明的时代烙印,散发浓烈的草根元素气息,属于名符其实的草根女。
1芙蓉姐姐之草根元素分析
什么叫“草根”呢?它(grassroot)最早产生于19世纪的美国,意指一种经验总结。在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碰撞中,“草根”后来成为一个社会学术语,成了当代中国的流行语。它更多指的是普通民众、平民的、民间的意思。与之关联的还有关键词:原生态的,个体的,真实的,鲜活的,混杂的,叛逆的,坚韧的……具体来说,草根群体的构成有两种情况:一是持有草根立场的社会精英,二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草根民众;“草根”元素是两者共同的标签。试对芙蓉姐姐身上的草根元素进行一番浅析。(1)她来自民间,草根立场,原生、平凡。这一点从她的履历可以看出来,还有其语录为证:有一句话最适合形容我,顽强的草根,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我来自于草根阶层,深知草根的喜忧,才能用善良的微笑,成为大家的朋友⑴。(2)极具自觉反抗精神,在唾液中前进。草根文化中表现出的反抗精神,是完全本能和自觉的表现。草根的精神力量主要体现为是一种声音、舆论和态度。从其超级自信的宣言到大尺度几近自毁的展示,都体现出对精英文化强烈的反抗精神。(3)生命力极强,N年奋战越挫越勇。从2003年在北大未名、水木清华BBS发帖到2010年抱得大奖归,八年“抗争”让她变成了一只美天鹅。不管外界如何评判,她只是极力绽放自我那惊世骇俗的“美”。
2跨文化视角下对草根女性的浅析
想要展示自我的勇气与自信,既是遭致围观的“罪魁祸首”,又是反败为胜的“终极武器”。存在即合理,每个人都有他存在的价值。由盲从戏谑到审慎思考,将此类现象放置于更广阔的视角之下,我们认为作为一种网络文化现象,它既体现了中国草根的民主文化形式,又反射出中西文化的反差。
2.1芙蓉现象体现了“全球化”背景下中西方文化的反差
在崇尚自由、平等的多元文化环境里,人们注重自我、张扬个性、表现自信,所谓的“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 是一种比较普通的现象。在那种环境里,类似芙蓉姐姐的现象应该不在少数,他们却不可能像她这样出名。而在中国的环境就不同了,因为“集体主义”( Collectivism )的无处不在和网络的虚拟性、匿名性的特点,压抑已久、责任缺失的两面派网友往往由集体狂欢后走向语言暴力,他们往往表现得易激动易情绪化,经常可以神化或者妖魔化某人某事,其措辞激烈的程度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国家。而这也正好阴差阳错地为芙蓉传奇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从某种角度说,芙蓉姐姐就是这种集体行为的作品。芙蓉姐姐“自推”本身也无可厚非,努力地展示自己想获取成功而且没对别人造成伤害有什么错呢?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分析的话,芙蓉姐姐有高层次的“自我实现”的需求。最起码她是有理想有追求的,自食其力,比起胡作非为的×二代,她并不值得人这样诟病。不施粉黛、素面朝天,是自然之态;姿色平凡,衣着平常,即使舞步笨拙,也应有追求美的权力,我们凭什么按浓妆艳抹瘦骨嶙峋的广告美女标准去要求她并依此去诋毁她呢?即使你认为她所追求的美不是真正的美,那又何妨让她发出自己的声音?我们都知道这样一句名言:我坚决捍卫你说话的权力,但我不同意你所说的每一个字。每个人都渴望被尊重,可问题是我们的传统文化往往把内敛当成一种美德,把张扬个性看成是不合乎传统的——这正好与西方文化是相对立的。所以我们孕育的通常是“枪打出头鸟”的通力合作,任何想标新立异的人或现象都会被贴上“异类”的标签并被“窝里斗”的惯例痛“打”一番甚至多番轮流,这又是“集体主义”的另一个特征——按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划分“自己人”(Ingroup members)和“外头人”(Outgroup members),并加以区别对待。其实,生活中的芙蓉姐姐与网络上芙蓉姐姐给我们的印象有着惊人的反差。生活中的芙蓉姐姐是个正常的、普通的、热情、甚至内敛的女士,喜欢读书,不仅生活态度积极而且心地非常善良,面对网络的疯狂谩骂,也从来没进行过任何反击,并默默忍受。然而在她成为“网络天后”⑵之前,互联网上的芙蓉姐姐的确是完完全全的另一个比较负面的形象,而她“瘦”成正果之后,舆论导向又开始发生了逆转,支持和拥护她的声音越来越多了。网民的哪种态度是真实的,哪一个才是真正的芙蓉姐姐呢?无论如何,从某种程度上看,芙蓉姐姐的传奇之路正反映了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社会海纳百川,日益走向宽容、民主、自由。在当代中国,无论是从培育和鼓励公众的民主意识,还是从身心健康出发,呼唤自由,寻求个性解放的草根文化都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积极意义。
2.2谁们联手打造了芙蓉传奇?——网络集体狂欢
芙蓉传奇不仅是她的自我诉求,更是狂欢广场环境下,网络媒介和众多网民们联手打造、集体通力“合作”的结果。我们自古以来受到儒家学说影响至深,极度强调等级秩序、中庸和谐,“礼”的重要性等众多行为标准,人们生活在难以冲破的社会规范和强大的人伦等级关系编织的网中,考量自我时往往将自己置于人和人的关系之中。因为只有处于“集体”之中才有归属感、安全感,而做“出头鸟”一般都是要付出一定代价的。由此,充满颠覆精神、肆无忌惮的广场狂欢在中国历史上似乎为数不多。然而,随着大众传播时代的到来,网络媒介的出现,网络空间的自由开放性与交互主体性为中国网民提供了网络中的狂欢广场,让其浸染狂欢精神并走向极至。以百度为例,在2012年9月,输入“芙蓉姐姐”就有多达约七百六十個相关搜索页面,可见她受关注的程度之高。
1)极具自我狂欢精神首当其冲。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崇尚高风亮节,推崇伦理道德、中规中矩,真实的自我有可能蜷缩在这张密不透风的厚重的网的某个角落。而在网络中,人们显得不一样,“我的地盘我做主”,任何人,无论年龄大小、长相美丑、身份高低、学识深浅,只要轻轻敲击键盘,选择自己愿意输出的任意内容,便有可能马上成为传播中的主角。借助网络广场,“自我”的声音放大,“自我”的形象彰显。你忘情呐喊,或者作出不寻常举动,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目光;你可以继续独自表演,也可以邀客共舞。狂欢广场,在全民参与的仪式中,人们尽情释放。在美女炼成的过程中,极具狂欢精神的芙蓉姐姐在不断寻求独立个性,与众不同的表达方式。这与西方文化中强调自我是契合的。 2)网友长久持续的热情关怀功不可没。一个人发出别样的呐喊,沉默的大多数则由驻足围观她的表演,到纷纷爆发出自己的声音,众声喧哗,人群骚动。浮光掠影、走马观花、风驰电掣,“速度与激情”是广场上始终弥漫的浓厚气氛。长期以来,因为一些网友在互联网上围观聚焦,指手画脚品头论足,并频频复制广泛粘贴,使得芙蓉姐姐在江湖建立草根英雄、网络红人的鼎鼎大名和威望,“被公众目光围追堵截”使得芙蓉姐姐无处遁形。用芙蓉姐姐的话说,“网络……更容易让隐身的伯乐挖掘出低调的千里马”⑶ 一语道破天机。这个所谓“隐身的伯乐”,就是千千万万的网民。在网络强大的虚拟性面前,人们要迫不及待地释放被压抑己久的心情不拘于形地自由接触,在卸下道德枷锁后广场上的人们进行着别样的对话和交流,真正实现了自由的话语表达和网络狂欢的全民性。
3)一些随意疯狂的恶搞狂欢“歪打正着”。从四面八方涌来的人们对主角“加冕”使之成广场上最闪亮耀眼的明星,而后再施以“脱冕”仪式,对他进行嘲讽、戏谑。名声鹊起后,有很多围观在外的看客,只稍稍驻足了片刻,便从只言片语的蛛丝马迹(如标题党的吸引眼球的噱头文字、图片、视频)和“一传十,十传百”的链条任意一端开始对芙蓉姐姐进行疯狂的恶搞,肆意的歪曲。相当一部分受众急切地发出自己的声音,以起哄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直接或间接地将她推向了网络红人的宝座。但已没有人去追究到底是谁的责任。在她名气越来越大的同时,更逐渐加入了不少负面因素和莫须有的恶名,甚至将之妖魔化为“世界上最丑最胖最不正常的人”,当时还有流行歌曲《芙蓉姐夫》对其进行辛辣讽刺等。
4)媒体炒作的推波助澜,主流对草根人物的双重标准。后来,当这一围观现象蔚为大观的时候,传统媒体介入了。聚焦、放大以及大肆渲,持续不断的介入恰好又给芙蓉热现象又添了一把柴,让它烧得更旺;并使芙蓉热长盛不衰,芙蓉姐姐连续几年成为互联网风云人物之首。官方和主流媒体对网络草根人物一直采取边缘政策,甚至常以俗的名义进行多种限制或封杀,发布“限娱令”。如快女选秀、相亲约会等节目都遭到点名。芙蓉姐姐也是受影响的人之一。但有关方面却对于同样有三俗(低俗、庸俗、恶俗)倾向的的二人转、“乡爱”系列、电视“吵架”系列节目大开绿灯,这不得不让我们怀疑这其中是否存在着双重标准的原因。但这种抑制的情况反而为张扬个性的芙蓉姐姐创造奇迹提供了一个爆发的契机。
3一点思考
对此,我想提出自己的一点思考。首先,从广大的草根女性自身角度来说,女性应该正确地认识自我,做好自己。芙蓉姐姐勇敢追求自己的理想,大胆证明自己的才能而走向成功,给了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在集体主义环境中,女性必须真正意识到自由精神、独立思考习惯的仍是不可或缺的,认识到要想在家庭和社会中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一味依靠脸蛋、依靠外力是行不通的。同时还应该善于把握机会,走出社会对女性能力的成见误区,避免只有脸蛋而没有大脑的尴尬。再就是认定目標,树立理想,有梦大胆追。成功到底是什么?拥有物质的富足是不是就搭向了通向幸福的快车呢?“宁可坐在宝马车里哭泣,不愿坐在自行车后微笑”,拜金女的雷人话语是不是能带给我们什么思考?是要盲从效仿还是要避免随波逐流?其次,作为有知识的网民,要多关注一些对身心有益的事情,不要争当无谓的看客,制造和传播有恶意无恶意的流言的种子。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当今社会,我们应懂得学习西方文化中优秀的成分,比如,多关注自我,多些宽容和自由精神,将之转化为提高和完善自我的动力。尽可能撇去浮躁的泡沫,静心阅读,脚踏实地,有效利用时间,避免沉浸在虚拟世界。在此基础上我们要进行反思,在反思中求发展。
参考文献:
[1] [2][3] 百度百科.芙蓉姐姐[DB/OL].http:∥baike.baidu.com/view/3800.htm.
[4] 李宇婧.女性网络红人研究[J].2011.
[5] 高娴.当代中国草根文化符号的审美研究[J].2008.
[6] 朱学蕊.狂欢理论视域下的“网络红人”现象研究[J].2010.
关键词:芙蓉现象;草根;跨文化;网络狂欢
时下,芙蓉姐姐不仅成为中国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更抽象为一个符号,她身上具有极其鲜明的时代烙印,散发浓烈的草根元素气息,属于名符其实的草根女。
1芙蓉姐姐之草根元素分析
什么叫“草根”呢?它(grassroot)最早产生于19世纪的美国,意指一种经验总结。在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碰撞中,“草根”后来成为一个社会学术语,成了当代中国的流行语。它更多指的是普通民众、平民的、民间的意思。与之关联的还有关键词:原生态的,个体的,真实的,鲜活的,混杂的,叛逆的,坚韧的……具体来说,草根群体的构成有两种情况:一是持有草根立场的社会精英,二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草根民众;“草根”元素是两者共同的标签。试对芙蓉姐姐身上的草根元素进行一番浅析。(1)她来自民间,草根立场,原生、平凡。这一点从她的履历可以看出来,还有其语录为证:有一句话最适合形容我,顽强的草根,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我来自于草根阶层,深知草根的喜忧,才能用善良的微笑,成为大家的朋友⑴。(2)极具自觉反抗精神,在唾液中前进。草根文化中表现出的反抗精神,是完全本能和自觉的表现。草根的精神力量主要体现为是一种声音、舆论和态度。从其超级自信的宣言到大尺度几近自毁的展示,都体现出对精英文化强烈的反抗精神。(3)生命力极强,N年奋战越挫越勇。从2003年在北大未名、水木清华BBS发帖到2010年抱得大奖归,八年“抗争”让她变成了一只美天鹅。不管外界如何评判,她只是极力绽放自我那惊世骇俗的“美”。
2跨文化视角下对草根女性的浅析
想要展示自我的勇气与自信,既是遭致围观的“罪魁祸首”,又是反败为胜的“终极武器”。存在即合理,每个人都有他存在的价值。由盲从戏谑到审慎思考,将此类现象放置于更广阔的视角之下,我们认为作为一种网络文化现象,它既体现了中国草根的民主文化形式,又反射出中西文化的反差。
2.1芙蓉现象体现了“全球化”背景下中西方文化的反差
在崇尚自由、平等的多元文化环境里,人们注重自我、张扬个性、表现自信,所谓的“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 是一种比较普通的现象。在那种环境里,类似芙蓉姐姐的现象应该不在少数,他们却不可能像她这样出名。而在中国的环境就不同了,因为“集体主义”( Collectivism )的无处不在和网络的虚拟性、匿名性的特点,压抑已久、责任缺失的两面派网友往往由集体狂欢后走向语言暴力,他们往往表现得易激动易情绪化,经常可以神化或者妖魔化某人某事,其措辞激烈的程度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国家。而这也正好阴差阳错地为芙蓉传奇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从某种角度说,芙蓉姐姐就是这种集体行为的作品。芙蓉姐姐“自推”本身也无可厚非,努力地展示自己想获取成功而且没对别人造成伤害有什么错呢?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分析的话,芙蓉姐姐有高层次的“自我实现”的需求。最起码她是有理想有追求的,自食其力,比起胡作非为的×二代,她并不值得人这样诟病。不施粉黛、素面朝天,是自然之态;姿色平凡,衣着平常,即使舞步笨拙,也应有追求美的权力,我们凭什么按浓妆艳抹瘦骨嶙峋的广告美女标准去要求她并依此去诋毁她呢?即使你认为她所追求的美不是真正的美,那又何妨让她发出自己的声音?我们都知道这样一句名言:我坚决捍卫你说话的权力,但我不同意你所说的每一个字。每个人都渴望被尊重,可问题是我们的传统文化往往把内敛当成一种美德,把张扬个性看成是不合乎传统的——这正好与西方文化是相对立的。所以我们孕育的通常是“枪打出头鸟”的通力合作,任何想标新立异的人或现象都会被贴上“异类”的标签并被“窝里斗”的惯例痛“打”一番甚至多番轮流,这又是“集体主义”的另一个特征——按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划分“自己人”(Ingroup members)和“外头人”(Outgroup members),并加以区别对待。其实,生活中的芙蓉姐姐与网络上芙蓉姐姐给我们的印象有着惊人的反差。生活中的芙蓉姐姐是个正常的、普通的、热情、甚至内敛的女士,喜欢读书,不仅生活态度积极而且心地非常善良,面对网络的疯狂谩骂,也从来没进行过任何反击,并默默忍受。然而在她成为“网络天后”⑵之前,互联网上的芙蓉姐姐的确是完完全全的另一个比较负面的形象,而她“瘦”成正果之后,舆论导向又开始发生了逆转,支持和拥护她的声音越来越多了。网民的哪种态度是真实的,哪一个才是真正的芙蓉姐姐呢?无论如何,从某种程度上看,芙蓉姐姐的传奇之路正反映了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社会海纳百川,日益走向宽容、民主、自由。在当代中国,无论是从培育和鼓励公众的民主意识,还是从身心健康出发,呼唤自由,寻求个性解放的草根文化都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积极意义。
2.2谁们联手打造了芙蓉传奇?——网络集体狂欢
芙蓉传奇不仅是她的自我诉求,更是狂欢广场环境下,网络媒介和众多网民们联手打造、集体通力“合作”的结果。我们自古以来受到儒家学说影响至深,极度强调等级秩序、中庸和谐,“礼”的重要性等众多行为标准,人们生活在难以冲破的社会规范和强大的人伦等级关系编织的网中,考量自我时往往将自己置于人和人的关系之中。因为只有处于“集体”之中才有归属感、安全感,而做“出头鸟”一般都是要付出一定代价的。由此,充满颠覆精神、肆无忌惮的广场狂欢在中国历史上似乎为数不多。然而,随着大众传播时代的到来,网络媒介的出现,网络空间的自由开放性与交互主体性为中国网民提供了网络中的狂欢广场,让其浸染狂欢精神并走向极至。以百度为例,在2012年9月,输入“芙蓉姐姐”就有多达约七百六十個相关搜索页面,可见她受关注的程度之高。
1)极具自我狂欢精神首当其冲。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崇尚高风亮节,推崇伦理道德、中规中矩,真实的自我有可能蜷缩在这张密不透风的厚重的网的某个角落。而在网络中,人们显得不一样,“我的地盘我做主”,任何人,无论年龄大小、长相美丑、身份高低、学识深浅,只要轻轻敲击键盘,选择自己愿意输出的任意内容,便有可能马上成为传播中的主角。借助网络广场,“自我”的声音放大,“自我”的形象彰显。你忘情呐喊,或者作出不寻常举动,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目光;你可以继续独自表演,也可以邀客共舞。狂欢广场,在全民参与的仪式中,人们尽情释放。在美女炼成的过程中,极具狂欢精神的芙蓉姐姐在不断寻求独立个性,与众不同的表达方式。这与西方文化中强调自我是契合的。 2)网友长久持续的热情关怀功不可没。一个人发出别样的呐喊,沉默的大多数则由驻足围观她的表演,到纷纷爆发出自己的声音,众声喧哗,人群骚动。浮光掠影、走马观花、风驰电掣,“速度与激情”是广场上始终弥漫的浓厚气氛。长期以来,因为一些网友在互联网上围观聚焦,指手画脚品头论足,并频频复制广泛粘贴,使得芙蓉姐姐在江湖建立草根英雄、网络红人的鼎鼎大名和威望,“被公众目光围追堵截”使得芙蓉姐姐无处遁形。用芙蓉姐姐的话说,“网络……更容易让隐身的伯乐挖掘出低调的千里马”⑶ 一语道破天机。这个所谓“隐身的伯乐”,就是千千万万的网民。在网络强大的虚拟性面前,人们要迫不及待地释放被压抑己久的心情不拘于形地自由接触,在卸下道德枷锁后广场上的人们进行着别样的对话和交流,真正实现了自由的话语表达和网络狂欢的全民性。
3)一些随意疯狂的恶搞狂欢“歪打正着”。从四面八方涌来的人们对主角“加冕”使之成广场上最闪亮耀眼的明星,而后再施以“脱冕”仪式,对他进行嘲讽、戏谑。名声鹊起后,有很多围观在外的看客,只稍稍驻足了片刻,便从只言片语的蛛丝马迹(如标题党的吸引眼球的噱头文字、图片、视频)和“一传十,十传百”的链条任意一端开始对芙蓉姐姐进行疯狂的恶搞,肆意的歪曲。相当一部分受众急切地发出自己的声音,以起哄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直接或间接地将她推向了网络红人的宝座。但已没有人去追究到底是谁的责任。在她名气越来越大的同时,更逐渐加入了不少负面因素和莫须有的恶名,甚至将之妖魔化为“世界上最丑最胖最不正常的人”,当时还有流行歌曲《芙蓉姐夫》对其进行辛辣讽刺等。
4)媒体炒作的推波助澜,主流对草根人物的双重标准。后来,当这一围观现象蔚为大观的时候,传统媒体介入了。聚焦、放大以及大肆渲,持续不断的介入恰好又给芙蓉热现象又添了一把柴,让它烧得更旺;并使芙蓉热长盛不衰,芙蓉姐姐连续几年成为互联网风云人物之首。官方和主流媒体对网络草根人物一直采取边缘政策,甚至常以俗的名义进行多种限制或封杀,发布“限娱令”。如快女选秀、相亲约会等节目都遭到点名。芙蓉姐姐也是受影响的人之一。但有关方面却对于同样有三俗(低俗、庸俗、恶俗)倾向的的二人转、“乡爱”系列、电视“吵架”系列节目大开绿灯,这不得不让我们怀疑这其中是否存在着双重标准的原因。但这种抑制的情况反而为张扬个性的芙蓉姐姐创造奇迹提供了一个爆发的契机。
3一点思考
对此,我想提出自己的一点思考。首先,从广大的草根女性自身角度来说,女性应该正确地认识自我,做好自己。芙蓉姐姐勇敢追求自己的理想,大胆证明自己的才能而走向成功,给了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在集体主义环境中,女性必须真正意识到自由精神、独立思考习惯的仍是不可或缺的,认识到要想在家庭和社会中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一味依靠脸蛋、依靠外力是行不通的。同时还应该善于把握机会,走出社会对女性能力的成见误区,避免只有脸蛋而没有大脑的尴尬。再就是认定目標,树立理想,有梦大胆追。成功到底是什么?拥有物质的富足是不是就搭向了通向幸福的快车呢?“宁可坐在宝马车里哭泣,不愿坐在自行车后微笑”,拜金女的雷人话语是不是能带给我们什么思考?是要盲从效仿还是要避免随波逐流?其次,作为有知识的网民,要多关注一些对身心有益的事情,不要争当无谓的看客,制造和传播有恶意无恶意的流言的种子。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当今社会,我们应懂得学习西方文化中优秀的成分,比如,多关注自我,多些宽容和自由精神,将之转化为提高和完善自我的动力。尽可能撇去浮躁的泡沫,静心阅读,脚踏实地,有效利用时间,避免沉浸在虚拟世界。在此基础上我们要进行反思,在反思中求发展。
参考文献:
[1] [2][3] 百度百科.芙蓉姐姐[DB/OL].http:∥baike.baidu.com/view/3800.htm.
[4] 李宇婧.女性网络红人研究[J].2011.
[5] 高娴.当代中国草根文化符号的审美研究[J].2008.
[6] 朱学蕊.狂欢理论视域下的“网络红人”现象研究[J].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