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的“两会”,因新一届政府首交“答卷”和全面深化改革“起跑”而牵动着世界的目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描绘的改革蓝图,通过“两会”凝聚共识,逐步变成政府决策和实际行动力。涉及15个领域,330多项改革举措如何“落子”,成为中国各阶层热议的话题。本刊特约记者走访了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他们精烁的语言传递出自信,这种自信来自于全面改革的决心,也来自于对城市管理的深入思考。
全国人大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市委书记韩正
上海自贸区改革是首务
“上海的自贸区是中国的自贸区,不是简单的上海自贸区。”上海市市委书记韩正在主持上海代表团会议时明确表态。这是中央交给上海的重大改革开放探索任务,必须立足国家战略,抓好推进落实。韩正要求,今年上海自贸区建设聚焦制度创新工作,立足“可复制、可推广”抓突破,自贸区改革将进一步提速。对于上海自贸区的“可复制、可推广”的试验意义,韩正打了个比喻,流传很广“不栽盆景,而是种苗圃”。在韩正看来,上海自贸区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创新,手段是投资和贸易的便利化,最终是要将上海的经验向全国推广,这些经验成熟一批推广一批。
在上海新一轮改革中,上海把加快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视为上海改革首务。韩正表示,“上海的改革创新、转型升级进入了关键突破期。”基本思路是,以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为核心,以率先探索自贸区建设为突破口,协调推进行政审批制度、国资国企、文化体制、城乡一体融合协调发展等项改革。
“自贸区是什么样的改革呢?说到底是对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这种改革是什么呢?是革政府的命。什么叫革政府的命?是提高政府的效率,包括对政府过多地干预微观经济——不是市场起决定配置资源作用的这些环节——进行改革。”在韩正看来,政府管理制度的改革更重要的是监管模式改变,不再审批了,而是在事中、事后过程进行监管。安全审查机制、反垄断审查机制、企业年度报告公示制度、信用管理体系、综合执法体系和部门监管信息共享机制,这六项正是上海目前正在构建的事中事后监管的基本制度。韩正表示,“可推广、可复制的制度,就是这六个方面。”
2013年上海自贸区挂牌以后,及时出台了2013版负面清单。“负面清单”管理是指政府规定哪些经济领域不开放,除了清单上的禁区,其他行业、领域和经济活动都许可。凡是针对外资的与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不符的管理措施,或业绩要求、高管要求等方面的管理措施均以清单方式列明。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负面清单共涉及18个门类、89个大类、419个中类、1069个小类、共190条管理措施。2013版负面清单具有两大特点,一是清单篇幅比较长,二是需要对特殊监管措施进一步透明化。而即将推出的2014版负面清单将着重解决上述两个问题,目前正在着手这方面工作,进一步加大该领域的开放力度。
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天津市委副书记、市长黄兴国:
实施“美丽天津·一号工程”
黄兴国市长充满自信地给大家介绍了天津的“一号工程”,全称叫“美丽天津·一号工程”,即实施清新空气、清水河道、清洁村庄、清洁社区和绿化美化“四清一绿”行动。他说:“我们将依法治污、铁腕治污、科学治污,对环境违法问题零容忍,为广大人民群众守住青山绿水,留住蓝天白云。”
实施清新空气行动,让天常蓝。天津的产业结构偏重,减排压力大。2014年的任务是综合施策,重点抓好控煤、控车、控尘、控污。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工业结构,重点治理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发展新兴产业。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增加清洁能源,削减煤炭消费总量,到2017年实现净削减1000万吨,实施供热改燃并网工程,加强煤质管理,大力推广洁净煤技术。加强各类扬尘污染、机动车排放、烧烤和厨房排放污染治理,到2015年底,全市将基本淘汰29万辆黄标车。通过综合治理,到2017年,空气质量要实现明显好转,全市重污染天气较大幅度减少,优良天数逐年提高,PM2.5年均浓度比2012年下降25%左右。
实施清水河道行动,让水常清。天津依水而建,因水而兴。如何多措并举,实现河道水体“清起来、活起来”是一项重点工程。应构筑与美丽天津要求相适应的水环境体系。控制污染源头,治理工业企业废水直排和畜禽养殖场污染,封堵切改入河排污口门,加快污水处理厂网建设,实施雨污合流地区分流改造,综合治理河道,明显改善全市水体水质。到2016年,实现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以上,全市一级河道5类以上水体达到60%,二级河道5类以上水体达到50%。
实施绿化美化行动,让地常绿。绿化体现生态,美化体现品质。加大造林绿化力度,创造大绿大美的城市景观。重点工作是实施“一环两河七园”的绿化工程,让整个天津山山水水、村庄道路周边都绿起来、美起来。2014年的重点任务是提升外环线500米绿化带,综合整治独流减河和永定新河,在环城四区和滨海新区建成7个郊野公园。到2015年前,完成造林50万亩。加快建设城市绿道系统,为人民群众建设生态、自然、健康的绿色空间。
实施清洁村庄、清洁社区行动,让家园更美。农村美、社区美是美丽天津的重要体现。加快打造一批美丽乡村,重点是推进农村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和村庄绿化工作,加快形成卫生、整洁、优美、宜居的村容村貌。推进美丽社区创建活动,重点是把物业管理好,把矛盾化解好,把环境维护好,把文明建设好。到2014年底,实现居委会组织建设全覆盖、社区物业管理全覆盖、旧楼区综合提升改造全覆盖。
全国人大代表、中共重庆市委副书记、市长黄奇帆
“绿色、低碳、环保”的新重庆
“绿色、低碳、环保”,重庆市市长黄奇帆用六个字表明今后重庆市城镇化发展最鲜明的特征。
黄奇帆坦言,十多年前,重庆市的环境质量的确糟糕。空气质量差,全年空气优良天数只有160多天,是有名的“雾都”。粉尘污染严重,成天灰蒙蒙的,行道树的树叶都粘满厚厚的灰尘。污水处理率很低,经过污水处理厂处理的工业污水、生活污水不到20%,其余的80%基本上是直排长江。垃圾处理无害化处理率只有10%,低于其他直辖市。在1993年到2004年全国43个重点监测城市中,自来水水质连续12年排在倒数几位。这样的环境状况,严重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近十年来,作为中西部的国家中心城市,重庆市加大财政投入,狠抓生态环境整治,加上企业资金,累计投入已超过1500亿元人民币。这些资金投入“三三开”,500多亿元用于企业环保搬迁,500亿元用于垃圾、污水处理和水环境治理,约500亿元用于包括空气治理、小流域治理在内的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应该说效果是明显的。在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城市病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环境恶化与资源紧缺,如果不能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新型城镇化将无从谈起。
黄奇帆市长谈到了重庆市今后的两项重点工作:一是以防治PM2.5为重点,积极防范和应对重污染天气。大力控制燃煤及工业废气污染,加快火电行业及水泥等非电行业脱硫、脱硝进程,深入实施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推进主城一类控制区及6个区域性中心城市城区建成无煤区。大力控制城市扬尘污染,严格执行各行业控尘规范,不断提高道路机扫率。大力控制机动车排气污染,加大黄标车限行和淘汰力度,加强油品质量检测与执法,开展冒黑烟行驶车辆专项整治,推进机动车油改气。大力控制餐饮油烟及挥发性有机物污染(VOCs),完成全市储油库、加油站和油罐车油气污染治理。二是深入推进《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项目实施。加快推进主城建成区56个湖库整治民生事项。强化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完善饮用水源标识标志牌设置,推动实施玉滩湖、长寿湖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和重点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工程,整治水质不达标的集中式饮用水源。深度治理工业废水,搬迁、关闭废水污染企业,加快推进次级河流综合整治,实施河流水域生态保护。加大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力度,推进建立污水垃圾设施运营管理长效机制。
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刘慧
让城乡人居环境更优美
刘慧主席的谈话从天气说起,她说,“宁夏的雾霾天目前还较少,但我们必须警醒重视”。银川平原自古就被称为“塞上江南”,南部六盘山区是“高原绿岛”,再加上中部干旱带没有受到大规模工业污染,天赋的良好地理条件让银川市的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一直处在全国74个重点城市前列。同时,宁夏历届自治区党委政府都把生态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宁可发展速度增长慢一点,也不拿环境换增长。在规划建设宁东基地上,始终坚持低碳循环发展,坚决不上环保设备不完备、技术层次低、设施不达标的项目。2014年,政府取消了对山区市县GDP的考核,也是在强化这种导向。另外,宁夏沙坡头独创的麦草方格治沙法已被介绍到60多个国家,彭阳的小流域治理经验在全国黄土高原类型区推广。这些绿色工程也让宁夏坚定了科学环保的发展道路。
“宁夏最大的优势是什么,那就是环境,要倍加珍惜呵护这份宝贵的资产”刘慧主席说。近年宁夏对全区环境容量进行了一次重新测算,并据此制定了宁夏环境保护、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环境保护和大气污染专项整治“三个行动计划”,实施综合治理,保持和提升天蓝、水碧、地绿、宜居的环境。天蓝是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有大幅提高;水碧是指主要河流、湖泊的水质稳定达标;地绿是指森林覆盖率再提高3.4个百分点左右。最终的目标是让宁夏成为宜居城市,让城乡人居环境更优美。
要把这些目标变为现实,需要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一是坚持保护为先。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完善生态补偿和修复机制,建立水资源配置体系,增强水源涵养,提高环境容量。二是坚持建设为主。实施封山禁牧、退耕还林还草、防沙治沙等重点工程,构建沿黄景观林、贺兰山东麓百万亩葡萄、中部干旱带防风固沙林、六盘山水源涵养林“四大绿色长廊”,启动市民休闲森林公园建设。三是坚持治理为重。严格环保准入和污染物排放标准,抓好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确保全区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
(责任编辑:李利)
全国人大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市委书记韩正
上海自贸区改革是首务
“上海的自贸区是中国的自贸区,不是简单的上海自贸区。”上海市市委书记韩正在主持上海代表团会议时明确表态。这是中央交给上海的重大改革开放探索任务,必须立足国家战略,抓好推进落实。韩正要求,今年上海自贸区建设聚焦制度创新工作,立足“可复制、可推广”抓突破,自贸区改革将进一步提速。对于上海自贸区的“可复制、可推广”的试验意义,韩正打了个比喻,流传很广“不栽盆景,而是种苗圃”。在韩正看来,上海自贸区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创新,手段是投资和贸易的便利化,最终是要将上海的经验向全国推广,这些经验成熟一批推广一批。
在上海新一轮改革中,上海把加快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视为上海改革首务。韩正表示,“上海的改革创新、转型升级进入了关键突破期。”基本思路是,以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为核心,以率先探索自贸区建设为突破口,协调推进行政审批制度、国资国企、文化体制、城乡一体融合协调发展等项改革。
“自贸区是什么样的改革呢?说到底是对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这种改革是什么呢?是革政府的命。什么叫革政府的命?是提高政府的效率,包括对政府过多地干预微观经济——不是市场起决定配置资源作用的这些环节——进行改革。”在韩正看来,政府管理制度的改革更重要的是监管模式改变,不再审批了,而是在事中、事后过程进行监管。安全审查机制、反垄断审查机制、企业年度报告公示制度、信用管理体系、综合执法体系和部门监管信息共享机制,这六项正是上海目前正在构建的事中事后监管的基本制度。韩正表示,“可推广、可复制的制度,就是这六个方面。”
2013年上海自贸区挂牌以后,及时出台了2013版负面清单。“负面清单”管理是指政府规定哪些经济领域不开放,除了清单上的禁区,其他行业、领域和经济活动都许可。凡是针对外资的与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不符的管理措施,或业绩要求、高管要求等方面的管理措施均以清单方式列明。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负面清单共涉及18个门类、89个大类、419个中类、1069个小类、共190条管理措施。2013版负面清单具有两大特点,一是清单篇幅比较长,二是需要对特殊监管措施进一步透明化。而即将推出的2014版负面清单将着重解决上述两个问题,目前正在着手这方面工作,进一步加大该领域的开放力度。
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天津市委副书记、市长黄兴国:
实施“美丽天津·一号工程”
黄兴国市长充满自信地给大家介绍了天津的“一号工程”,全称叫“美丽天津·一号工程”,即实施清新空气、清水河道、清洁村庄、清洁社区和绿化美化“四清一绿”行动。他说:“我们将依法治污、铁腕治污、科学治污,对环境违法问题零容忍,为广大人民群众守住青山绿水,留住蓝天白云。”
实施清新空气行动,让天常蓝。天津的产业结构偏重,减排压力大。2014年的任务是综合施策,重点抓好控煤、控车、控尘、控污。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工业结构,重点治理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发展新兴产业。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增加清洁能源,削减煤炭消费总量,到2017年实现净削减1000万吨,实施供热改燃并网工程,加强煤质管理,大力推广洁净煤技术。加强各类扬尘污染、机动车排放、烧烤和厨房排放污染治理,到2015年底,全市将基本淘汰29万辆黄标车。通过综合治理,到2017年,空气质量要实现明显好转,全市重污染天气较大幅度减少,优良天数逐年提高,PM2.5年均浓度比2012年下降25%左右。
实施清水河道行动,让水常清。天津依水而建,因水而兴。如何多措并举,实现河道水体“清起来、活起来”是一项重点工程。应构筑与美丽天津要求相适应的水环境体系。控制污染源头,治理工业企业废水直排和畜禽养殖场污染,封堵切改入河排污口门,加快污水处理厂网建设,实施雨污合流地区分流改造,综合治理河道,明显改善全市水体水质。到2016年,实现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以上,全市一级河道5类以上水体达到60%,二级河道5类以上水体达到50%。
实施绿化美化行动,让地常绿。绿化体现生态,美化体现品质。加大造林绿化力度,创造大绿大美的城市景观。重点工作是实施“一环两河七园”的绿化工程,让整个天津山山水水、村庄道路周边都绿起来、美起来。2014年的重点任务是提升外环线500米绿化带,综合整治独流减河和永定新河,在环城四区和滨海新区建成7个郊野公园。到2015年前,完成造林50万亩。加快建设城市绿道系统,为人民群众建设生态、自然、健康的绿色空间。
实施清洁村庄、清洁社区行动,让家园更美。农村美、社区美是美丽天津的重要体现。加快打造一批美丽乡村,重点是推进农村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和村庄绿化工作,加快形成卫生、整洁、优美、宜居的村容村貌。推进美丽社区创建活动,重点是把物业管理好,把矛盾化解好,把环境维护好,把文明建设好。到2014年底,实现居委会组织建设全覆盖、社区物业管理全覆盖、旧楼区综合提升改造全覆盖。
全国人大代表、中共重庆市委副书记、市长黄奇帆
“绿色、低碳、环保”的新重庆
“绿色、低碳、环保”,重庆市市长黄奇帆用六个字表明今后重庆市城镇化发展最鲜明的特征。
黄奇帆坦言,十多年前,重庆市的环境质量的确糟糕。空气质量差,全年空气优良天数只有160多天,是有名的“雾都”。粉尘污染严重,成天灰蒙蒙的,行道树的树叶都粘满厚厚的灰尘。污水处理率很低,经过污水处理厂处理的工业污水、生活污水不到20%,其余的80%基本上是直排长江。垃圾处理无害化处理率只有10%,低于其他直辖市。在1993年到2004年全国43个重点监测城市中,自来水水质连续12年排在倒数几位。这样的环境状况,严重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近十年来,作为中西部的国家中心城市,重庆市加大财政投入,狠抓生态环境整治,加上企业资金,累计投入已超过1500亿元人民币。这些资金投入“三三开”,500多亿元用于企业环保搬迁,500亿元用于垃圾、污水处理和水环境治理,约500亿元用于包括空气治理、小流域治理在内的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应该说效果是明显的。在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城市病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环境恶化与资源紧缺,如果不能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新型城镇化将无从谈起。
黄奇帆市长谈到了重庆市今后的两项重点工作:一是以防治PM2.5为重点,积极防范和应对重污染天气。大力控制燃煤及工业废气污染,加快火电行业及水泥等非电行业脱硫、脱硝进程,深入实施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推进主城一类控制区及6个区域性中心城市城区建成无煤区。大力控制城市扬尘污染,严格执行各行业控尘规范,不断提高道路机扫率。大力控制机动车排气污染,加大黄标车限行和淘汰力度,加强油品质量检测与执法,开展冒黑烟行驶车辆专项整治,推进机动车油改气。大力控制餐饮油烟及挥发性有机物污染(VOCs),完成全市储油库、加油站和油罐车油气污染治理。二是深入推进《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项目实施。加快推进主城建成区56个湖库整治民生事项。强化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完善饮用水源标识标志牌设置,推动实施玉滩湖、长寿湖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和重点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工程,整治水质不达标的集中式饮用水源。深度治理工业废水,搬迁、关闭废水污染企业,加快推进次级河流综合整治,实施河流水域生态保护。加大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力度,推进建立污水垃圾设施运营管理长效机制。
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刘慧
让城乡人居环境更优美
刘慧主席的谈话从天气说起,她说,“宁夏的雾霾天目前还较少,但我们必须警醒重视”。银川平原自古就被称为“塞上江南”,南部六盘山区是“高原绿岛”,再加上中部干旱带没有受到大规模工业污染,天赋的良好地理条件让银川市的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一直处在全国74个重点城市前列。同时,宁夏历届自治区党委政府都把生态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宁可发展速度增长慢一点,也不拿环境换增长。在规划建设宁东基地上,始终坚持低碳循环发展,坚决不上环保设备不完备、技术层次低、设施不达标的项目。2014年,政府取消了对山区市县GDP的考核,也是在强化这种导向。另外,宁夏沙坡头独创的麦草方格治沙法已被介绍到60多个国家,彭阳的小流域治理经验在全国黄土高原类型区推广。这些绿色工程也让宁夏坚定了科学环保的发展道路。
“宁夏最大的优势是什么,那就是环境,要倍加珍惜呵护这份宝贵的资产”刘慧主席说。近年宁夏对全区环境容量进行了一次重新测算,并据此制定了宁夏环境保护、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环境保护和大气污染专项整治“三个行动计划”,实施综合治理,保持和提升天蓝、水碧、地绿、宜居的环境。天蓝是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有大幅提高;水碧是指主要河流、湖泊的水质稳定达标;地绿是指森林覆盖率再提高3.4个百分点左右。最终的目标是让宁夏成为宜居城市,让城乡人居环境更优美。
要把这些目标变为现实,需要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一是坚持保护为先。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完善生态补偿和修复机制,建立水资源配置体系,增强水源涵养,提高环境容量。二是坚持建设为主。实施封山禁牧、退耕还林还草、防沙治沙等重点工程,构建沿黄景观林、贺兰山东麓百万亩葡萄、中部干旱带防风固沙林、六盘山水源涵养林“四大绿色长廊”,启动市民休闲森林公园建设。三是坚持治理为重。严格环保准入和污染物排放标准,抓好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确保全区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
(责任编辑:李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