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商家免费拍广告

来源 :商界·城乡致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xinguoh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年三四月份,一从事中小学生暑期培训的朋友找到某大学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大三学生孙子麟,请他为自己拍摄一部招生宣传片。孙子麟用一周时间完成了拍摄,还包揽了写解说词的活路。朋友招生期间,孙子麟陪同到社区、街道为其派发传单,还帮他进行网络推广。结果,当期的招生效果很好。“新青年印象”工作室应运而生。没有从业经验,也无销售网络,怎样开展业务?孙子麟想到了整合学长资源的法子:他广泛联络已参加工作的学长,向他们自我推荐,并通过他们的口碑效应,提高工作室知名度,打开市场销路。其次,找到自己曾打过工的火锅馆、饭店等餐饮老板,利用熟行的优势,对他们进行宣传“攻关”。很快,工作室的客户数量开始不断增长,单价也从最开始的几百元、几千元,上升到现在的上万元。
其他文献
“我的地盘,我做主”,这是“80后”置业的座右铭。越来越多的“80后”步入而立之年,已渐成家居市场消费主力。根据一家权威网站的调查,63%的“80后”人群会自己设计新房装修风格。他们偏向于轻装修,重装饰,喜欢尝试大胆的装修色彩,喜欢在空间里加入自创的DIY。而且在选择产品时,品牌、广告对他们的影响力也变小了,时尚、环保、节约是“80后”共同的理念。近几年手绘墙、墙贴、软装饰公司、甚至网上家具的生意
期刊
1.刘贱圣,45岁,来自江西赣州,现住在汕头市金陇村,靠修车为生。小时候,医生的一次错误针灸,导致他双腿残废,哪怕是深秋,也赤着脚。  2. 每天早上就这样出发,这天早上正好下雨,他只好停在路边,等待雨停。  3.由于技术娴熟,附近很多顾客都找他修车。除去材料费,他的收费都在一两元左右。  4.这样的繁忙景象要忙到中午12点。
期刊
“80后”作家安妮宝贝有句名言“岁月静好,现世安稳”,但安妮宝贝其实是个满世界溜达的人。和她一样,“80后”几乎是最不安于现状的一代人了。年假和节假日一定要做长途旅行,周末也要开着私家车自驾游。由此带动的便是私家车销量的急速增长。轿车对于他们,远不是代步的工具那么简单,轿车能够满足他们旅行的梦想,“80后”多对轿车寄托了感情,很多还为爱车取了小名,视其为一家人。当然,他们更不会吝惜于花钱将爱车打造
期刊
1. 大家都叫我小赵,我是一名验房师,我帮业主们验查新房的问题并记录在案。我出具的验房报告是业主们与开  2. 别小看这小小工具箱,我的工具全在里面:激光标线仪、建筑工程检测器、伸缩响鼓槌、兆欧表……  3. 这玩意儿叫激光标线仪,能够检测出墙面的平整度和阴阳角的垂直度。  4. 量层高很简单,每户家庭都能做。只是今天气温有40摄氏度,干到这里时,我衣服已经湿了一大半。  5. 突然听到搭档小杜一
期刊
10年前,20岁出头的北京男孩张松江从大学毕业,他的同学有的进了外企,有的进了机关,可是他却令人不解地干起了涮马桶这样的工作;10年后,而立之年的他凭着经营智慧独创“管家服务”,在家政行业闯出了一片广阔的天地,在全国拥有近百家连锁店,成为涮马桶起家的千万富翁。     受骗后创业再栽跟头  谈起创业之初的经历,张松江感慨当时可称狼狈万状,从家政服务起步的创业之路竟然开始于一次受骗上当的经历。当时刚
期刊
摄影师为什么这么难呢?我又为何最终敲定了李明亮呢?    前年年底,我开始在网上经营一家外贸服装店。照片是网络顾客了解产品的惟一途径,至关重要。我每周拍一次照片上新,一年下来,我先后换了5个摄影师,最近才敲定了刚刚创业、连一间办公室都没有的李明亮。    初次选择:朋友说好就是好  我知道,在沿海,有专业的网店摄影师,每款衣服拍6~10张照片,价格20元/款,还免费提供模特。在贵州,专业的网店摄影
期刊
做生意,竞争是难免的,要想生意做得活,就必须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不,长沙毛家桥一家卖西瓜的店铺特意书写了两幅“打油诗”悬挂在铺面外,虽然每公斤价格比邻居还贵5分,但生意却比邻居要好出几倍。打油诗写着:顾客买瓜莫乱跑,本店西瓜真正好,丰富经验是根本,这里质量靠得稳……店里堆了一地的西瓜,注明7毛一斤。在采访时,这家店里就来了五六个顾客,要求买瓜。记者发现,附近另一家西瓜店铺,同样的西瓜只有6毛5一
期刊
随着网店越开越多,网店主们纷纷使出浑身解数来吸引顾客,最近,一家网上女装店就推出了颇有新意的买家互惠互利活动:凡是购买本店任何一件衣服的顾客只要把自己穿着该款衣服的照片发回给网店主,被选中的照片就会挂到宝贝页面上,挂上后,只要成功卖出1件衣服,顾客就可获10元现金提成。秀衣服居然可以赚钱?这样的活动吸引了许多顾客参与,特别是最近公布的一位可获得现金180元的顾客名字后,更大大调动了顾客宣传该店的积
期刊
宁波解放南路街头,一辆自行车丁零零晃过,车上齐整整地码放着蓑衣、棕扫把,还有一行醒目的广告字“想买买不到”。这辆老式自行车车后座上还挂着三块白底红字的广告牌:永久老牌棕扫把,一斤棕片做一把……卖蓑衣的老人70多岁了,可他的营销方式一点都不落伍,光是他车屁股上那一组广告,就已经赚足了眼球。路过的居民看到了,都跑过来,就连要价20元的扫把,也没人嫌贵,照样买得欢。每当有人买了棕扫把,老人就从口袋里掏出
期刊
广东佛山的大街小巷,开设有许多小杂货铺,门面颇小,几个平方的居多,二十来平方的铺子就算挺大的了。货物多与日常生活有紧密关系,堆码讲究,看上去琳琅满目。当地人称这种小杂货店叫做"士多店"。士多二字,不知是不是舶来名词,洋味儿重,即使是,也译得有浓郁的人情味,士多,意味着前来光顾的客人多。古语说"三千上客纷纷至,百万钱财滚滚来",这是店主伸长脖子盼望的福喜之事。  佛山士多店的老板,往往是夫妻俩。老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