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连环画是一种以数学知识为基础、数学故事为载体、图文结合为表现形式的数学创作。一幅好的数学连环画既要融入数学元素、体现数学思考,又要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情境是数学问题向数学连环画华丽转身的重要媒介。情境的创设,应实现精炼性和可接受性相结合、人文性和趣味性相结合、探索性和挑战性相结合。教师不仅可以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的真实情境,还可以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充满趣味的虚拟情境,让数学连环画演绎出别样的精彩。
[关键词]数学连环画;问题情境;策略;精彩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35-0074-02
数学连环画将数学知识和数学问题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出来,既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也训练了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创编数学故事的能力。数学连环画可以使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以绘画的方式表现数学、运用数学、享受数学,从而增进学生对数学的美好情感并加深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是一种独特的“故事讲述”。近年来,数学连环画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生的喜爱。
一幅好的数学连环画应该具备三个要素:1.融入数学元素,即数学连环画在完整的故事情节中融入数学元素,表现数学故事;2.体现数学思考,即数学连环画表现的数学故事应该体现数学的思考过程,将问题的产生、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过程作为故事发展的线索蕴含其中,使故事和数学融为一体;3.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寓教于乐,这是连环画经久不衰的重要因素。数学连环画的读者大多是学生,这就要求创作者将收集到的数学问题进行加工处理,赋予数学问题一定的情境,用情境吸引学生,让学生乐于阅读,乐于创造。那么,如何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数学问题情境化呢?
一、将数学问题情境化的原则
1.精炼性和可接受性
数学连环画大多短小精悍,一般要在四格到六格图画之内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全部展现出来。这就要求情境必须简洁精炼,直指问题的中心。同时,情境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易于学生接受。
2.人文性和趣味性
学生的学习是在认知发展和情感发展这两个方面的相互作用下完成的,而知识往往通过情感渗透才能更好地被学生接受并内化。因此,教师应创设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隐藏在情境背后的数学知识。只有这样,所学知识才能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掌握。
3.探索性和挑战性
苏霍母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在将数学问题情境化的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设置一些“障碍”,制造悬念,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产生认知冲突,以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的动机。
二、数学问题情境化的策略
1.让生活情境成为数学连环画的“源头活水”
低年级学生对故事、游戏、自己熟悉的经历都比较感兴趣,教师可引导他们将生活中亲身经历的数学故事编创成连环画,这样的连环画内容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提高学生对数学来源于生活的认识,唤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同在。
(1)紧扣教学内容,寻找真实情境
数学连环画的创作过程,其实是对生活中的数学素材的一次开发和利用的过程。在学生完成一个部分的学习内容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紧扣所学内容去观察和寻找生活中的相关素材。
例如,教学“升和毫升”后,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升”和“毫升”这两个容量单位,我让学生到超市去找一找哪些物品以“升”或“毫升”为单位、数量分别是多少。一位学生带着问题逛超市后,不仅发现了超市里几乎所有的食用油都以“升”为单位,而且经过仔细观察和比较,他还发现容量不同的食用油,价格也有所不同。由此,他创作了一幅数学连环画(如图1)。
逛超市的情境在生活中非常常见,倘若不留心,极易被忽视。正是因为学生有意识地寻找,才使自己不但发现了其中的数学问题,而且利用所学知识计算出每种食用油的单价,从而比较出“哪种食用油最便宜”。这种有意识、有目的的寻找,更能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对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也更为有益。
(2)根据数学问题,创编生活情境
在教学完“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的巩固练习后,教师鼓励学生根据算式,创编数学连环画。这样既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呆板算式背后的算理,又能引导学生透过算式发挥想象力,创设出合乎情理的生活情境。学生根据算式“(48÷6)÷(24÷6)”画出了一幅连环画(如图2)。
这是一个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算式,学生凭借生活经验发挥想象力,创设了一个买早饭的生活情境,并提出了“1个蟹黄包的价钱是1个青菜包的几倍”的问题。解决问题后,学生通过思考还发现“在数量相等的情况下,单价之间的倍数关系其实就等于总价之间的倍数关系”,由此想出了另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由算式创作连环画,不仅能够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呆板算式背后的内涵和魅力,还启发学生意识到数学问题的解决往往有多种途径。我们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让解决问题的方法多样化。
(3)根据数学活动,创设游戏情境
爱玩游戏是学生的天性。教师结合所学知识,鼓励学生将一些好玩的游戏设计成数学连环画,也是数学问题情境化的一个策略。
例如,教学“可能性”后,学生不仅设计了游戏,还在游戏中加入了自己的思考,画出了一幅连环画(如图3)。画中的人物形象比较简单,绘画线条也略显稚嫩,却将游戏的整个过程展示得清清楚楚,且不失童真、童趣。通过这幅连环画我们可以看出小作者对可能性中的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理解得比较透彻。
2.让虚拟情境成为数学连环画的“幻翼彩蝶”
小學阶段是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关键期,而童话类型的虚拟情境无疑是发挥学生创造力的最佳途径。学生在自由驰骋的幻想中,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发展想象力、培养美感、愉悦心情。
例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后,学生创编了这样一幅数学连环画(如图4)。
本领高超的孙悟空和好吃“呆萌”的猪八戒一直是深受学生喜爱的神话故事人物形象。学生利用这两个神话人物形象结合分数的大小比较,创编了这幅充满趣味的数学连环画,让人读来忍俊不禁,仔细品味,又感受到浓浓的数学味。它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还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分母越大,表示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分数单位反而越小。
德国一位学者就“情境”做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如果让你咽下5克盐,你可能难以下咽,但如果将这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会在不知不觉中将5克盐吃下了。情境之于数学连环画,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于汤中才能被“吸收”,数学连环画也需借助情境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才能演绎出别样的精彩!
当然,数学连环画的创作是一个永不落伍的课题,唯有不断摸索、不断实践、不断总结,才能不断进步。关于数学连环画教学,我们永远在路上。
(责编 韦 迪)
[关键词]数学连环画;问题情境;策略;精彩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35-0074-02
数学连环画将数学知识和数学问题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出来,既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也训练了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创编数学故事的能力。数学连环画可以使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以绘画的方式表现数学、运用数学、享受数学,从而增进学生对数学的美好情感并加深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是一种独特的“故事讲述”。近年来,数学连环画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生的喜爱。
一幅好的数学连环画应该具备三个要素:1.融入数学元素,即数学连环画在完整的故事情节中融入数学元素,表现数学故事;2.体现数学思考,即数学连环画表现的数学故事应该体现数学的思考过程,将问题的产生、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过程作为故事发展的线索蕴含其中,使故事和数学融为一体;3.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寓教于乐,这是连环画经久不衰的重要因素。数学连环画的读者大多是学生,这就要求创作者将收集到的数学问题进行加工处理,赋予数学问题一定的情境,用情境吸引学生,让学生乐于阅读,乐于创造。那么,如何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数学问题情境化呢?
一、将数学问题情境化的原则
1.精炼性和可接受性
数学连环画大多短小精悍,一般要在四格到六格图画之内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全部展现出来。这就要求情境必须简洁精炼,直指问题的中心。同时,情境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易于学生接受。
2.人文性和趣味性
学生的学习是在认知发展和情感发展这两个方面的相互作用下完成的,而知识往往通过情感渗透才能更好地被学生接受并内化。因此,教师应创设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隐藏在情境背后的数学知识。只有这样,所学知识才能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掌握。
3.探索性和挑战性
苏霍母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在将数学问题情境化的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设置一些“障碍”,制造悬念,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产生认知冲突,以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的动机。
二、数学问题情境化的策略
1.让生活情境成为数学连环画的“源头活水”
低年级学生对故事、游戏、自己熟悉的经历都比较感兴趣,教师可引导他们将生活中亲身经历的数学故事编创成连环画,这样的连环画内容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提高学生对数学来源于生活的认识,唤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同在。
(1)紧扣教学内容,寻找真实情境
数学连环画的创作过程,其实是对生活中的数学素材的一次开发和利用的过程。在学生完成一个部分的学习内容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紧扣所学内容去观察和寻找生活中的相关素材。
例如,教学“升和毫升”后,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升”和“毫升”这两个容量单位,我让学生到超市去找一找哪些物品以“升”或“毫升”为单位、数量分别是多少。一位学生带着问题逛超市后,不仅发现了超市里几乎所有的食用油都以“升”为单位,而且经过仔细观察和比较,他还发现容量不同的食用油,价格也有所不同。由此,他创作了一幅数学连环画(如图1)。
逛超市的情境在生活中非常常见,倘若不留心,极易被忽视。正是因为学生有意识地寻找,才使自己不但发现了其中的数学问题,而且利用所学知识计算出每种食用油的单价,从而比较出“哪种食用油最便宜”。这种有意识、有目的的寻找,更能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对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也更为有益。
(2)根据数学问题,创编生活情境
在教学完“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的巩固练习后,教师鼓励学生根据算式,创编数学连环画。这样既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呆板算式背后的算理,又能引导学生透过算式发挥想象力,创设出合乎情理的生活情境。学生根据算式“(48÷6)÷(24÷6)”画出了一幅连环画(如图2)。
这是一个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算式,学生凭借生活经验发挥想象力,创设了一个买早饭的生活情境,并提出了“1个蟹黄包的价钱是1个青菜包的几倍”的问题。解决问题后,学生通过思考还发现“在数量相等的情况下,单价之间的倍数关系其实就等于总价之间的倍数关系”,由此想出了另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由算式创作连环画,不仅能够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呆板算式背后的内涵和魅力,还启发学生意识到数学问题的解决往往有多种途径。我们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让解决问题的方法多样化。
(3)根据数学活动,创设游戏情境
爱玩游戏是学生的天性。教师结合所学知识,鼓励学生将一些好玩的游戏设计成数学连环画,也是数学问题情境化的一个策略。
例如,教学“可能性”后,学生不仅设计了游戏,还在游戏中加入了自己的思考,画出了一幅连环画(如图3)。画中的人物形象比较简单,绘画线条也略显稚嫩,却将游戏的整个过程展示得清清楚楚,且不失童真、童趣。通过这幅连环画我们可以看出小作者对可能性中的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理解得比较透彻。
2.让虚拟情境成为数学连环画的“幻翼彩蝶”
小學阶段是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关键期,而童话类型的虚拟情境无疑是发挥学生创造力的最佳途径。学生在自由驰骋的幻想中,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发展想象力、培养美感、愉悦心情。
例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后,学生创编了这样一幅数学连环画(如图4)。
本领高超的孙悟空和好吃“呆萌”的猪八戒一直是深受学生喜爱的神话故事人物形象。学生利用这两个神话人物形象结合分数的大小比较,创编了这幅充满趣味的数学连环画,让人读来忍俊不禁,仔细品味,又感受到浓浓的数学味。它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还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分母越大,表示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分数单位反而越小。
德国一位学者就“情境”做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如果让你咽下5克盐,你可能难以下咽,但如果将这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会在不知不觉中将5克盐吃下了。情境之于数学连环画,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于汤中才能被“吸收”,数学连环画也需借助情境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才能演绎出别样的精彩!
当然,数学连环画的创作是一个永不落伍的课题,唯有不断摸索、不断实践、不断总结,才能不断进步。关于数学连环画教学,我们永远在路上。
(责编 韦 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