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地基的质量是影响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地基工程的质量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地基施工措施及相关要求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相应的施工技术及施工中的不良地基的处理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应积极总结经验,在保证工程质量及安全的前提下,顺利的完成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地基施工;施工技术;研究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得到了高速的增长,社会对于水利水电资源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国内的水利水电资源已渐渐的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兴起是目前的主要趋势。我国的土地类型多种多样,水利水电工程的地基施工应进行针对性的处理。
一、水利水电工程地基概述
地基简单的讲就是承受建筑荷载影响的一部分土体。地基通常分为人造地基与天然地基。人造地基主要是由人为影响施工加固而成的建筑承重基础;天然地基则是直接利用天然的岩层或土层,直接用于建筑承重基础。地基需要承受来自建筑的全部荷载,因此,地基的质量对建筑的使用及质量等有着直接的影响。在水利水电施工中,出于对经济原因进行考虑,通常将水利水电工程地址选在土地较为松软的地方。为了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顺利竣工及保证工程安全,应采取有效的地基处理技术[1]。
二、水利水电工程地基施工的具体要求分析
在进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前,应充分的了解其地基施工的具体要求,工程施工前应完成下列工作:
一是在工程施工前,需要对施工区域周边的各类因素进行掌握,尤其是地质条件,结合地质勘查的结果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充分的考虑工程现场的地质特征,若施工现场的地形较为复杂,则应将周边的各类不稳定因素都考虑进来,如水源、气候及地震带等是否允许施工;若在山地地区进行施工,则应对地质构造、地形及岩层等进行考虑,以免泥石流等隐患,对工程及人员造成伤害。地基挖掘时若遇到公路、管道、建筑等阻碍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通常采取避开或拆除后补偿等措施。
二是在地基挖掘过程中,往往伴随着滑坡、坍塌、危岩等情况,应及时进行合理的处理。对桩位、定位线、基准线及基槽等应采取二次放线测量,进行必要的校验,并将校验结果与设计数据进行对比,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解决。施工中,施工区域的环境也应进行适当的整理,设计科学的坡度、排水坡度及构造给水与排水设施等,若地基设计没有特别的要求,则排水坡度应控制在3%左右。若挖掘的地基基准点比周边地下水基槽更低,则应根据地质勘察中的相关资料,使用必要的措施,将地下水位的基准线进行降低。通常地基挖掘的基准点应比周边地下水位基槽高出0.5米以上,才能进行后续的施工[2]。
三、水利水电地基施工方法分析
目前的水利水电工程地基施工,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施工:一是若工程地基属于浅基础,则宜采取以线带面的方法进行施工,以基准线为参照物,将一条基槽轮廓线进行分割,并以其为基点,结合大致的施工范围,对施工作业的面积进行扩大,进而对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在地基施工的各方面细节中,应充分的考虑施工现场的状况,应将当地的地质条件特征及以往的施工经验为出发点,摸索更科学的施工方法,防止地基的结构受到破坏;二是地基的主要作用就是对建筑的总荷载进行承受,因此应具备较高的稳固性,并具备良好的抗潮湿影响、耐低温、抗腐蚀等性能,而且地基的耐久性也应具备较高的水平,进而才能使地基的稳固性得到保证。为了保证地基的足够稳固,应保证地基的受力充分且够用,这样就能有效的将地基的形变值控制在允许的安全范围之内,保证建筑不会出现沉降、倾斜及坍塌等情况,保证建筑在地基上的安全性[3]。
四、水利水电工程不良地基的处理技术
我国地势由西向东,存在多种地形地貌,因此水利水电工程选址时,往往不能保证工程地基在地质条件良好的地区。由于外界天气的影响,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时,经常需要在不良的地形地貌中施工,这类不良的地基往往难以有效的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整体稳定性。就不良地基的成因及特点进行分析,可将其分为下列3类:一是软弱性土壤,俗称软土,其成因主要是淤泥及高压缩的淤泥质土壤构成,通常性沉淀物构成压缩层,其整体承载性能较差,大多出现在受江河冲刷区域;二是杂填土,其成因主要是由于工业垃圾土、建筑废料土及生活垃圾等堆积而成。这类地基在我国传统居民区以及矿区普遍存在;三是湿陷性黄土,这类地基具有较强的亲水性,且黄土自身的自重应力就大于其他土质,以致黄土地基的含水量较高,进而易发生地基沉降,在我国的黄土高原地区分布较广。笔者结合自身经验对上述几类常见的水利水电不良地基的施工技术进行分析。
1.透水层的防渗技术分析
透水层是指在土体中能够透过水的土层。透水层的处理优劣直接对整个地基的施工品质有影响,也是水利水电工程地基施工技术中的核心环节。如在湿陷性黄土中施工时,由于黄土的较强亲水性与较大自重应力等特点,将导致透水层发生大量吸水的情况,进而导致渗透性管涌,严重的影响了地基的承载性能,轻则埋下安全隐患。重则直接导致建筑坍塌事故。对于透水层的防水技术,可采用压入水玻璃水泥浆液进行防渗,也可使用高压喷射渗透水泥浆,进而形成水泥墙的构造进行防渗,或者采用砼截水墙的形式进行有效的止水渗漏。
2.土层板块位移的防治措施分析
对于杂填土这类土质,由于其性较差,因此在大陆板块的运动影响下,容易造成土层稳定性下降、位移及地基沉降等,随着土质的压缩层孔隙逐渐增大,以致土层的抗弯性能降低,对工程地基的安全造成影响。结合土层板块位移的特点进行分析,为了有效控制其继续向周边发生位移,涉及到更广的领域,应使用混凝土对地基周边墙体进行封实。之后采取灰土挤密施工法,将土层进行爆破成孔,将孔内注入一定量的灰土,使用夯锤进行施工保证密实,进而对杂填土的密实性进行改善。
3.软弱性土地基的施工技术分析
软弱性土构成的地基就是传统的软土地基,其性质及特点上文以描述,则不重复叙述了。在软土地基施工时,为了改善地基的整体承载力,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地基进行处理,可采取下列几点措施:一是强夯法。强夯法是一种常见的地基处理方法,主要使用数十吨的重锤,吊至高处,让重锤进行自由落体,作用与地基上,在反复施工作用的条件下,能够有效的改善软土地基的承载力;二是加筋法。在软土地基中适当的加入具有较强抗剪性的物质,使软土地基的韧性与强度得到提升;三是加固法,主要是使用硅酸钠溶液及氯化钙溶液掺入软土中,使两者发生化学反应,进而生出胶凝物质,使软土的得到稳固。另外,在软土地基施工时,还运用到以下技术,进行地基的改善:排水结固法、旋转喷射法、振冲法、土工材料加筋稳固法、桩基法及灌浆法等[4]。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保证我国社会经济建设及人们的生活水平,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必不可少,其中地基建设又是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在实际地基施工时,应充分考虑施工质量问题,使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得到保证。
参考文献:
[1]吴天意.水利水电工程地基施工技术[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2,11:115-116.
[2]林惠海.水利水电工程中基础工程施工技术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8:181.
[3]黄晶纯.水利水电工程中地基施工的新技术[J].科技创新导报,2009,27:229.
[4]张华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研究[J].门窗,2013,12:136.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地基施工;施工技术;研究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得到了高速的增长,社会对于水利水电资源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国内的水利水电资源已渐渐的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兴起是目前的主要趋势。我国的土地类型多种多样,水利水电工程的地基施工应进行针对性的处理。
一、水利水电工程地基概述
地基简单的讲就是承受建筑荷载影响的一部分土体。地基通常分为人造地基与天然地基。人造地基主要是由人为影响施工加固而成的建筑承重基础;天然地基则是直接利用天然的岩层或土层,直接用于建筑承重基础。地基需要承受来自建筑的全部荷载,因此,地基的质量对建筑的使用及质量等有着直接的影响。在水利水电施工中,出于对经济原因进行考虑,通常将水利水电工程地址选在土地较为松软的地方。为了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顺利竣工及保证工程安全,应采取有效的地基处理技术[1]。
二、水利水电工程地基施工的具体要求分析
在进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前,应充分的了解其地基施工的具体要求,工程施工前应完成下列工作:
一是在工程施工前,需要对施工区域周边的各类因素进行掌握,尤其是地质条件,结合地质勘查的结果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充分的考虑工程现场的地质特征,若施工现场的地形较为复杂,则应将周边的各类不稳定因素都考虑进来,如水源、气候及地震带等是否允许施工;若在山地地区进行施工,则应对地质构造、地形及岩层等进行考虑,以免泥石流等隐患,对工程及人员造成伤害。地基挖掘时若遇到公路、管道、建筑等阻碍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通常采取避开或拆除后补偿等措施。
二是在地基挖掘过程中,往往伴随着滑坡、坍塌、危岩等情况,应及时进行合理的处理。对桩位、定位线、基准线及基槽等应采取二次放线测量,进行必要的校验,并将校验结果与设计数据进行对比,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解决。施工中,施工区域的环境也应进行适当的整理,设计科学的坡度、排水坡度及构造给水与排水设施等,若地基设计没有特别的要求,则排水坡度应控制在3%左右。若挖掘的地基基准点比周边地下水基槽更低,则应根据地质勘察中的相关资料,使用必要的措施,将地下水位的基准线进行降低。通常地基挖掘的基准点应比周边地下水位基槽高出0.5米以上,才能进行后续的施工[2]。
三、水利水电地基施工方法分析
目前的水利水电工程地基施工,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施工:一是若工程地基属于浅基础,则宜采取以线带面的方法进行施工,以基准线为参照物,将一条基槽轮廓线进行分割,并以其为基点,结合大致的施工范围,对施工作业的面积进行扩大,进而对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在地基施工的各方面细节中,应充分的考虑施工现场的状况,应将当地的地质条件特征及以往的施工经验为出发点,摸索更科学的施工方法,防止地基的结构受到破坏;二是地基的主要作用就是对建筑的总荷载进行承受,因此应具备较高的稳固性,并具备良好的抗潮湿影响、耐低温、抗腐蚀等性能,而且地基的耐久性也应具备较高的水平,进而才能使地基的稳固性得到保证。为了保证地基的足够稳固,应保证地基的受力充分且够用,这样就能有效的将地基的形变值控制在允许的安全范围之内,保证建筑不会出现沉降、倾斜及坍塌等情况,保证建筑在地基上的安全性[3]。
四、水利水电工程不良地基的处理技术
我国地势由西向东,存在多种地形地貌,因此水利水电工程选址时,往往不能保证工程地基在地质条件良好的地区。由于外界天气的影响,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时,经常需要在不良的地形地貌中施工,这类不良的地基往往难以有效的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整体稳定性。就不良地基的成因及特点进行分析,可将其分为下列3类:一是软弱性土壤,俗称软土,其成因主要是淤泥及高压缩的淤泥质土壤构成,通常性沉淀物构成压缩层,其整体承载性能较差,大多出现在受江河冲刷区域;二是杂填土,其成因主要是由于工业垃圾土、建筑废料土及生活垃圾等堆积而成。这类地基在我国传统居民区以及矿区普遍存在;三是湿陷性黄土,这类地基具有较强的亲水性,且黄土自身的自重应力就大于其他土质,以致黄土地基的含水量较高,进而易发生地基沉降,在我国的黄土高原地区分布较广。笔者结合自身经验对上述几类常见的水利水电不良地基的施工技术进行分析。
1.透水层的防渗技术分析
透水层是指在土体中能够透过水的土层。透水层的处理优劣直接对整个地基的施工品质有影响,也是水利水电工程地基施工技术中的核心环节。如在湿陷性黄土中施工时,由于黄土的较强亲水性与较大自重应力等特点,将导致透水层发生大量吸水的情况,进而导致渗透性管涌,严重的影响了地基的承载性能,轻则埋下安全隐患。重则直接导致建筑坍塌事故。对于透水层的防水技术,可采用压入水玻璃水泥浆液进行防渗,也可使用高压喷射渗透水泥浆,进而形成水泥墙的构造进行防渗,或者采用砼截水墙的形式进行有效的止水渗漏。
2.土层板块位移的防治措施分析
对于杂填土这类土质,由于其性较差,因此在大陆板块的运动影响下,容易造成土层稳定性下降、位移及地基沉降等,随着土质的压缩层孔隙逐渐增大,以致土层的抗弯性能降低,对工程地基的安全造成影响。结合土层板块位移的特点进行分析,为了有效控制其继续向周边发生位移,涉及到更广的领域,应使用混凝土对地基周边墙体进行封实。之后采取灰土挤密施工法,将土层进行爆破成孔,将孔内注入一定量的灰土,使用夯锤进行施工保证密实,进而对杂填土的密实性进行改善。
3.软弱性土地基的施工技术分析
软弱性土构成的地基就是传统的软土地基,其性质及特点上文以描述,则不重复叙述了。在软土地基施工时,为了改善地基的整体承载力,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地基进行处理,可采取下列几点措施:一是强夯法。强夯法是一种常见的地基处理方法,主要使用数十吨的重锤,吊至高处,让重锤进行自由落体,作用与地基上,在反复施工作用的条件下,能够有效的改善软土地基的承载力;二是加筋法。在软土地基中适当的加入具有较强抗剪性的物质,使软土地基的韧性与强度得到提升;三是加固法,主要是使用硅酸钠溶液及氯化钙溶液掺入软土中,使两者发生化学反应,进而生出胶凝物质,使软土的得到稳固。另外,在软土地基施工时,还运用到以下技术,进行地基的改善:排水结固法、旋转喷射法、振冲法、土工材料加筋稳固法、桩基法及灌浆法等[4]。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保证我国社会经济建设及人们的生活水平,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必不可少,其中地基建设又是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在实际地基施工时,应充分考虑施工质量问题,使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得到保证。
参考文献:
[1]吴天意.水利水电工程地基施工技术[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2,11:115-116.
[2]林惠海.水利水电工程中基础工程施工技术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8:181.
[3]黄晶纯.水利水电工程中地基施工的新技术[J].科技创新导报,2009,27:229.
[4]张华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研究[J].门窗,2013,12: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