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卑不亢,冰炭同炉

来源 :意林·作文素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n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君


  2018年8月7日晚,著名画家黄永厚在安徽省合肥市去世,享年91岁。黄永厚为书画大家黄永玉的二弟,被誉为画坛奇才,画作极具个人特色,笔墨狂放不羁。同时喜长题跋,借画抒情,针砭时弊。他曾说,画家应该多读书,更要关心社会问题。在为人上,他不同流俗,几乎不办画展,不肯出書,还经常把重金求画的人拒之门外。黄永玉曾如是评价:“幽姿不入少年场”,可谓是“大人生从不流俗,大思想彪炳千秋”。

01他说·先生评价


  著名学者易中天:我以为,黄永厚先生是真正活明白的人。在他老人家身上,看不到半点文艺圈通常难免的矫揉造作和虚情假意,包括装出来的淡泊名利。率性的人不会在乎繁文缛节,身为晚辈的我也只能写下两句话,作为从黄永厚先生那里得到的人生启迪:有风骨必淳厚,真情怀则透明。
  书画家刘燕凌:黄老一生所追求的就是自由,他是一个特立独行,不拘一格的人。他很喜欢和有文化涵养的人谈论文学、美学,但对于一些所谓的艺术家攀龙附凤,十分反感。在生活中,又是一个开朗、率真、朴实的老顽童。
  杂文家陈四益:我最敬重永厚的,还是他的正直、倔强、不屈从于潮流,他对国家与民族的命运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当然,也包括他那冷峭严峻的观察和那种耐人寻味的幽默感。
  中国作家书画院常务副院长张瑞田:黄永厚先生是一位有思想、有激情、有正义感的画家、作家。他在北京居住期间,屡屡拜访,衡文论艺,受益多多。

02印象·先生剪影


  黄永厚是湖南凤凰人,1928年出生,土家族,是一位颇有名气的中国画家,代表作品有《九方皋》《渐江》《桃源》等。相比兄长黄永玉,黄永厚成名比较晚,算是大器晚成。黄永厚藏书、读书甚丰,属于中国画中的“文人画派”,其作品除少量山水、花卉外,大都取材于历史题材和民间传说中的人物。曾在画作中题“尽似古人,要我何用”以自况,用画笔来思考,关注心灵,关注当下,关注社会问题,是黄永厚画作的美学特征。


03回放·先生其人


  生不逢时,无碍逆风翻盘
  1.多舛命运,生性豁达
  黄永厚小时候多病,有一回发高烧已经被卷进了芭蕉叶里,又活了过来;病坏了耳朵,家里叫他“老二聋子”,影响了发育;又叫他“矮子老二”。后来长大,他既不聋也不矮,在兄弟中最英俊最潇洒,很多人说他长得像周总理。成年后,他的负担最重,孩子多,病痛繁,朋友却总是传颂他助人为乐、出奇而荒唐的慷慨逸事,于是家里又给他起个“二潮神”(地方语言,神经病的意思)的名字。
  【适用话题】成长艰辛;态度乐观
  2.8岁登梯,高空作业
  长兄黄永玉12岁离乡到福建厦门集美中学读书,比黄永玉小4岁的黄永厚担起长子的责任,在家做饭,带弟弟,为母亲减轻负担。黄永玉寄了一些小书小画册给弟弟们,没想到才8岁的黄永厚竟然蹬着梯子在院子壁墙上画起画来。14岁时,因他在墙上画的画是打日本的,而隔壁是文庙,部队在那里吃饭,有人就问:“谁画的?”得知是黄永厚所作,于是带他去部队做了宣传队员。
  【适用话题】天赋;时代与命运
  3.16岁中尉,人小胆大
  1944年,诺曼底登陆,报纸上有传真照片,根据那些照片,黄永厚拼出一幅海陆空军大会战。虽然他没有学过画画,但胆子特别大,炮火连天、硝烟弥漫,石印的画寄了出去,军委政治部张治中下手谕,给黄永厚晋升两级,于是年仅16岁的黄永厚就成了中尉。(注:湘西老一辈的军人传统,地方部队总是有义务寄养一批批候补的小文人小作家。名义上是当兵,其实一把枪也没摸过,在部队里跟着伯伯叔叔厮混,跟着部队四处游徒。黄永厚的表叔沈从文也有这样的经历。)
  【适用话题】实力;成长记忆;爱护
  品格在先,声誉故随其后
  1.心怀慈善,刚正不阿
  黄永厚和儿子都在北京通州买了房子,但不是北京市户口,孙子将来上学是个问题。一次,一个大官儿光临他通州的家,问他有什么需要帮助,不料黄老先生却摇摇头。亲人知道后问他:“你怎么不和他提户口的事情呢?”先生说,我们在北京买房子,把北京的房价推高,老百姓都买不起房子了,我已经感到对不起当地百姓了,哪里还好意思伸手?老先生淡泊名利,却有一份慈爱宽厚的心肠。
  小编感悟:有些人恨不得全世界都知道自己的功勋,而有些人身怀绝技却不愿彰显。虽然说人各有志,无须非议,但后者却往往让人心生敬佩,无疑,黄永厚就是后者,有资源却不利用,看似痴傻,实则彰显了高尚的品格。
  2.遵从本心,亦有原则
  黄永厚对“宣传”了无兴趣,几乎从不办画展,不出书,这一点,让许多人看得着急。范曾曾经对黄永厚先生说:“你太穷了,我介绍你去日本办画展吧,不过,你画李白就李白,杜甫就杜甫,别从他们身上扯远了,他们的汉学家就那么点功力,不要为难了人家。”但黄永厚先生对范曾的好意不以为然,他想:“李杜我又不认识,不从他二位身上挖点东西出来,又画什么呢?”这注定又是一趟削足适履之旅,于是先生放弃了。据他本人透露,他早就看穿了所谓画展削足适履的本质,对办“个展”兴味索然。
  小编感悟:他的孤傲中,自有一种顽固的自信,作为画家,黄永厚从来不愿意当一件哪怕是金光闪闪的工具,想必这便是他不愿办画展的缘由,在黄老先生身上,我们看到了别样的风骨。
  3.率性而为,无惧权贵
  二十多年前,黄永厚的朋友在出版社上班,有一次收到黄永厚的信,撕开信封,竟展开一幅水墨画。这样珍贵的一幅画作,就叠放在不起眼的薄信封里寄来了。好在朋友撕信还算小心,没有把它弄残废。朋友在电话里问他,为何没有挂号,黄老先生却说,丢就丢了,一幅画算什么?另一次,他打电话给朋友,朋友不在,旁人接的电话,但黄永厚先生与人家聊得投机,于是,没几日,就给这位没见过面的朋友寄了画。但其实,生活中,很多权钱在握的人捧了大把银子上门求画,也难免会失望而归——他常说:“不是看画的人,给他画有什么用?”   小编感悟:他常把拿重金前来购画的人拒之门外,“不看画的人,给他画有什么用?”看似桀骜不驯,却又可以把画囫囵塞进某个信封,寄给熟悉的或陌生的朋友。种种事迹其实皆是在证明“人生不得行胸臆,縱活百年亦为夭”。
  4.交友有道,书读有趣
  有记者问黄永厚:你觉得画家应该多读书吗?黄永厚回答:“这话也不能讲死,我只说我自己。譬如海淀出了卖烤肠的砍死城管(的事情),住在北京的人能充耳不闻也不问吗?当然,这是社会问题,那么画家就不是社会人吗?不闻不问那把砍刀就不会砍到画家脖子上了?我每天除了看书,就是读报,不读报不知道又出了什么怪事。不能在云里雾里活着。碰到大事,不敢表态,什么玩意儿,冷血!如果讲假话,讲鬼话,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吗?没有良心的人做着一辈子昧心事也不会忏悔,对不对?可见良心并不是天生的,那是后来建立起来的,对某些利益有痛苦取舍的。我喜欢跟读书人交朋友,害怕跟不读书的画家打交道,画家见面就是今天卖了几张画,你受得了吗?好像天天都在生意场,真没劲,年轻人有青春可以浪费,老人连青春的本钱都没了。”
  小编感悟:害怕跟不读书的人打交道,不是黄永厚清高,而是他敢于在繁复的人际关系中固守本心,试问,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无愧于心?又有多少人变成了“自己曾经最讨厌的那类人”?

04品鉴·画如时评


  1.大丈夫不从俗流
  黄永厚的书法被谓之“怪书”——非真、非草、非隶、非篆,让人摸不着头脑。而画作也被称为“怪画”,观之画好似个“浑天仪”,什么线、型、色、笔、墨;什么山川、花卉、人物;什么中、西;什么诗、文、短评全都绞成一团,让人看不懂,一头雾水。在外行人眼里,他的画都奇丑无比,是丑画。但在画家眼里,评价却极高。艺术大师刘海粟对黄永厚的评价是“文真、字古、画奇”。大画家朱屺瞻的评价是“画这种画要读好多书”。
  【适用话题】彰显个性;艺术魅力


作品《耳中人》


作品《将进酒》


作品《高歌猛进》

  2.所画如时评,不做旁观者
  黄永厚曾把整版的时评从头读到尾,满版红笔圈圈点点。他直言:“我的画就像当前的时评,我不做旁观者。”他的画作中也确有取材于时评或《焦点访谈》的报道,即便取材于史书古籍,也多半缘于现实的触动,“在现代观念和意识的观照与考量下,作出严肃认真的思考”。他曾说,画家应该多读书,更要关心社会问题。
  【适用话题】敢于发声;关心社会
  3.是画家也是文人
  黄永厚的画,字比画的笔墨还多,密密麻麻,每一幅画都传达一种思想。他说:“我是画画的,也是个文化人嘛。要说画画的不是文化人,恐怕任何画家都不会高兴。但是自己有几滴几两墨水自己要清楚啊。如果我要在画里表达什么思想,要是说得不对,多丢人现眼。”
  【适用话题】幽默感;独特想法
  4.说画就画
  杂文家陈四益此前曾撰文回忆他与黄永厚的故事:认识黄先生出于偶然,是一位朋友邀我一同去探访的。他说到高兴处,就会畅怀大笑。说到他的画,他会突然来了兴致:“怎么样,来一张!”话音未落,已起身铺纸、提笔,画将起来。
  【适用话题】行动力;爱好
其他文献
一天,我和素编去寄快递。  快递小哥对素编说:“你的一共是3.2公斤,超重balabala……”  素編深表怀疑:“有那么重吗?”  小哥拍胸脯:“如果多算了你一两,我把你寄的书都吃了行吗?”  素编:“里面不是书……”  小哥:“不管什么都吃给你看!”  素编:“里面就是吃的……”  小哥:“等等,我看看刚刚是不是称错了……”
期刊
作文君:2018年9月5日,被称“最美王后”的约旦王后拉尼娅·阿卜杜拉时隔11年之后再次到访中国,在2018XIN公益大会上表示,目前全球正面临诸如饥饿、教育危机、极端主义等严峻挑战,呼吁人类生存取决于给予、慷慨和付出。  今天我来到这里,是因为世界需要更多来自于你们的希望和动力。在世界的大家庭,我们面临着很多严峻的挑战,这些挑战就像饥饿一样严重,也像气候变化一样影响广泛;就像极端主义一样古老,当
期刊
【适用话题】兴趣 勤奋刻苦术有专攻  霸气速“漏”  2018年7月7日—14日,第59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于罗马尼亚克卢日-纳波卡举行,这是数学竞赛中的“世界杯”,来自全世界的116个国家、615名选手参与其中。中国队6名选手参赛,有4位获得金牌,李一笑就是其中之一。这位来自江苏无锡天一中学的高二学生,在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全国第33届中学生数学冬令营)中,以87分的高分获得全国金牌并入选国家集训队
期刊
【适用话题】科学 热爱 竞赛 真相与炒作  时事引读 >>  2018年8月16日到17日,第27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在长沙举行。来自29个省、市、自治区的30支代表队共240位选手参加本次比赛。最终赛事产生了72枚金牌。据悉,获得金牌的前50名(包含第50名)选手均入选国家集训队,这也意味着这些获得金牌的选手同时获得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保送资格。由于在竞赛的实验操作中,有“解剖鲫鱼”这一实验
期刊
【适用话题】不惧质疑 不惧失败 性别歧视 失败与成功  人物时事速递 >>  以印度摔跤手马哈维亚为原型的电影《摔跤吧!爸爸》曾让无数观众感动落泪,2018年8月20日,马哈维亚的侄女温什·弗加特成功上演了这部电影的“续集”:在第18届亚运会女子自由式摔跤50公斤级决赛中,她为印度女子摔跤首夺亚运金牌,“爸爸”的扮演者阿米尔·汗特别点赞:“我们都为你而骄傲。”温什出生于1994年,9岁那年,父亲不
期刊
作文君:连命题老师都在期待的《2018中考满分作文与名师阅卷解析》①②终于上市了(高考版也一同上市哦),说起这本书,老读者们一定知道这里面沉甸甸的含金量,但是作文君还得给新读者解释解释:中考作文题和往年的重题率极高,弄明白了往年的真题,甭管是哪个省市的,今年的中考就一定没有问题。还不赶快安排起来!  购买方式:1.到淘宝意林官方网店:“意林励志图书专营店”购买;2.拨打统一订阅电话:010-519
期刊
【适用话题】生命奇迹 创新 科研意义 科学的温度  时事引读 >>  2018年7月23日,央视大型科普节目《加油!向未来》联合中国农业大学李赞东教授发起了“21天无壳孵化小鸡”计划,360度无死角地揭秘无壳孵化小鸡实验的过程。为了更直观地看到实验中的细微变化,节目组联合央视新闻等多平台,以漫画、视频、图文方式全程聚焦小鸡孵化过程,“无壳孵化小鸡”的相关视频目前已突破400万次播放量。在孵化的整个
期刊
作文君:2018年8月底,各大高校陆续迎来新生入学季,第一批00后也正式踏入大学时代。在2018年8月23日举行的清华大学2018级本科生开学典礼上,清华大学校长邱勇说:“在今年的新生中,2000年以后出生的同学超过四分之三,你们是当之无愧的21世纪新一代。”与学长们相比,他们有哪些新特点?他们的行李箱都装了啥?一起来看看吧!  素材聚焦1 他们的行李很不同:平衡车、定制电脑、二胡……  从过去的
期刊
【适用话题】发展兴趣超前学习天赋与学习  霸气速“漏”  2018年8月下旬,在央视《加油!向未来》节目中,00后清华学霸陈鲲羽单挑23人科学团,现场全程高能,主持人撒贝宁甚至被惊到“坐地不起”,選手们称他为“鲲神”,认为“他称第二,没有人敢称第一”。陈鲲羽出生于2000年2月,辽宁抚顺人,现为清华大学物理系大二学生。在他与科学团比拼五道题之后,双方并没有拉开差距,陈鲲羽表示:“题太简单了,赶紧出
期刊
【适用话题】英雄群体 戍守边关 牺牲精神 使命感  人物时事速递 >>  2018年8月21日,《在边防巡逻的“死亡之路”上,他们郑重地写下了“中国”!》一文震撼到无数人。西藏察隅位于中印之间,蜿蜒几百公里,是我国少有的没有划定国界的边境线之一,也是西藏边境最危险的边防线。195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这里扎下营地,翻雪山,蹚冰河,攀悬崖,过沼泽……最长的连续行军是从凌晨走到深夜,战士们脚起泡甚至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