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清茶事 香远益清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meboy13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堂老人说: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尘梦。“一清茶事”恰是这酿制半日清闲之地。
  “第一滴水”的首家分唐——“一清茶事”,以独特的姿态静观城市的热闹。门前莲花及丛生竹映带左右,棕榈鸟巢、鹅卵石门墩、原木立柱、稻草泥墙、竹灯笼以及躲在四处的石槽、石柱都在慢慢呼吸。原石原木,带着岁月的痕迹,在纱缦红烛映照之下,清凉而不失温情。如果把“第一滴水”比作大家闺秀的话,“一清茶事”更似一个风情少女,有着自己强烈的个性。
  异域风情的门头配合金色如意拉手,充满着梦幻的诱惑,顶饰“永字八法”笔画、老青砖镂空隔墙,古典中透着轻盈;汉砖铺垫的水池中央,石钱方孔涌出汩汩清泉,仿佛在回报滴水之恩。临摹敦煌壁画的文殊和普贤菩萨巨幅佛像悬挂大厅。向世人宣说着智慧与慈悲的心行。二楼是17间中式包厢,三楼6个卡座为印巴格调。原木隔断、幽蓝纱缦、手绘宫灯、温馨而浪漫。三楼最顶头嵌了一问静谧的禅茶窒,可以盘腿静坐、独享清寂,也可听老师细授养生之道。二楼另增设了一间40多平方米的数码小影院,能容纳10个人在享受茶趣的同时获得视听之娱。一盏香茗,一场老电影,可以让人忘掉时光流逝。
  这里不仅可以朋友相聚,也可商务会谈,以茶为媒促成种种美事。第一滴水专卖店设在“一清茶事”一楼,有茶叶茶具、手工艺品、家具、家居饰品展示展卖,店里的每一件物品都可以成为演绎生活的样品。在实用中展示、在展示中销售。让茶友们在消费时欣赏、在欣赏时消费;实现餐饮、休闲娱乐、购物的“一站式”,使茶馆具有应用美、展示美、传播美、销售美的新型复合功能。
  立身闹市的“一清茶事”令人想起《爱莲说》里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其他文献
没有金银茶器的辉煌富贵,没有玉质茶器的婉约温润,没有瓷质茶具的细腻光洁,陶质茶器所具有的是质朴和无华的外表,崇尚的是“师法自然”的宗旨,丢掉矫情与繁缛的饰物,留下的是源自大地最原始的慈爱与智慧,最引人思索启迪慧根,以一种参禅悟道的情感,去感知那一份藏于陶器中的美。  方桌,长凳,一块粘土。方寸之间,灵指微动。眉目欣然一悦,就演绎了一出出造物的神话。一团泥,以肌肤温度暖之,以清冽之水润之,以情感塑其
期刊
茶器:水晶如意壶水晶杯碟 茶品:政和工夫红茶牛奶  地点:晋安河公园    在阳光正满的午后,枝桠隐隐撕碎阳光,满地期许……待嫁的女孩,彷徨、犹豫、期待、决定……约三五闺蜜讲叙她的浪漫嫁衣……  爱情啊,修炼千年的圆满是婚姻;爱情啊,有折磨与甜蜜。是她与他的情爱对峙,黑瞳里有她的影子,胸膛中有她的烙印。深情的他,承诺给她休憩的绿洲。也许,争吵与平淡将是主味,但是与他共度今生已是求佛千年修行,愿今
期刊
最早的茶船,非品茗之所,乃茶具也。我手头有一册中国茶叶博物馆馆长王建荣主编的《中国老茶具图鉴》,里头就有不少茶船的图片——古人真是有心而用功,做得精致而好看。作为古代流行的一种置茶盏的承盘,茶船亦名茶托,或日盏托。其用途大抵是防烫手所用,只是因其形似舟,遂以茶船名之。  据考证,茶船始于南朝,而兴于唐,且由盏托演变而来。李匡义《资暇录》卷下记载:“始建中(公元780年~公元783年),蜀相崔宁之女
期刊
伏夏的暑热在夜风的轻抚下缓缓退却,月光,放肆地将窗外的一切染色,只有阳台被树阴遮挡,留下了一块朦胧的宁静之地。都市的喧闹都在这一刻消融了。月色晚风拂去了心里的烦躁与不安,享受着这份难得的闲适,觉得这样的月夜不应该被打扰,安静地和自己来一场约会,想起之前好友送的“古早味”的台茶,复古的包装不由的想起那名为《国风》的舞蹈。  腾出矮几和蒲团,在高处点一盏烛灯借些许亮。再让熟悉的舞曲古乐轻声流淌,静静地
期刊
读小学五六年级时,祖父常常会把我叫到他身边,考考我:“念了好几年书了,本子写了一摞摞,会不会写一个——字?”  “什么字?”我有些不服气。  “就我喝茶时用的这个癿子癿的,怎么写呀?”祖父一边问,一边用手举起那个被烟火熏得黑压压的锥形器具,眼睛也眯成了一条缝,像是料到我不会写似的,一脸胜利者的表情。我还真不会写,于是仓皇而逃,甚至有好几天躲着不去见他。偶尔,我会噘起小嘴,嘟囔着反击一句:“世上哪有
期刊
编辑整理:汐汐    本期流浪了许久的茶多拉之盒经云南、广西、广东、香港,最后终于回到了台湾莉森茶友的手中,承载着各地茶友对茶的感悟及祝福也让本次活动增加了更多的感动与深切的关怀。尽管由于报道时间的关系,每一站的品鉴未能详尽报道,但是我们不难从中体会到各地茶友对于茶的执著与热忱,而千里茶缘则因这小小的茶盒牵系得更加紧密。    自在的云南站    主持人:阿垚  与前几站茶友的分享不同,云南站的主
期刊
起始,是一种不经意的偶遇,如同爱情故事中擦肩而过的瞬间,一个念头的相约于寥寥几句电话中的寒暄,便牵手相会在武夷烟雨蒙蒙的青山碧水中。  高速路渐到终点,车窗外也闪过或雄踞或秀丽的山山水水,如同一副浅绛山水画般,武夷渐入眼中,那一片如汹涌海洋般连绵的绿,或温顺的小坡或险峭的山峰,或蜿蜒的溪畔或错落的农居旁,青翠欲滴的绿色如同一张巨大的画卷,漫天漫地。而我们,汽车、黑色的柏油路只是不经意间点缀在这张画
期刊
许玉莲:马来西亚紫藤文化企业集团——茶艺学习中心主任。  马来西亚光明日报专栏作者。著有《喝茶慢》,编著《约会中国茶》。    喝六堡茶后会觉得身体特别舒畅,那是很久以来就习以为常的事,往往能清楚感应到有一股暖和暖和的热流,一寸一寸循着血液逐渐遍布全身,有一股气在身体中央从内向外辐射,散至头顶、每一粒手指头和脚趾头,当我听见人家怪异地问:怎么你喝六堡的样子像喝酒的时候,我就知道我的脸色泛红似醉酒态
期刊
天地失和,溽热难耐,周末在家闲居,阖户闭窗,打开空调,气温才逐渐降了下来。于是饮清茶,读闲书,敷座而坐,用以消暑祛热。  前些日子朋友来访,特意以西乡午子绿茶相待,朋友饮后大为赞赏,以为香深味厚,最堪消夏。今天无事,加之天气炎热,于是备碾煮水,决定用煎茶法再次冲瀹此茶,或者能得到不同的品饮感受。  所谓煎茶法,是相对于大家所熟知的“冲泡法”而言的。除了对诸如择泉、煮水、备器以及品饮环境有所要求外,
期刊
没有哪个时代,如今天这般茶道盛行。我们生活的日常世界,俨然已被茶道所包围。据不完全统计,福州市区有茶叶门店20000多家,而在石狮一个县级市,茶叶门店也有4000多家。笔者老家也有一片50亩左右的茶山和一家年产5000斤左右的茶厂,虽然笔者没有亲自经营老家的这份产业,却也能从中感受当下中国茶叶经济的时代纠结。  种种疑问声,茶叶价高?茶叶生态?喝茶本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态度,却在很多环节受到质疑。现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