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风车,是堂.吉诃德永恒不变的敌人,也是低洼地里相伴郁金香的荷兰风情,但这个人色彩的想象,都不应是风车的最初形态。
这个由古代船帆发展而来的动力装置,在公元9世纪开始被波斯人用来灌溉或磨碎谷物,12世纪后开始在欧洲迅速发展,人们利用风能取水、供暖、制冷、航运、发电。时过境迁,今天仅存的风车逐渐失去了最原始的功能,它们散落在世界各地,吸引着大批的游客慕名前往,去追忆某段历史,也追忆某种逝去的生活方式。
西班牙拉曼查(La Mancha)风车村——堂.吉诃德之路上的威严
作为一个虚构人物,堂.吉诃德已树立出一个“永远前进的形象”,他从马德里出发一路向南,闯出一条以之命名的冒险线路,这片四处是平原与丘陵的卡斯蒂利亚·拉曼查地区盛产葡萄,四处游荡均能觅到合意的食物,是骑士游历的理想地带,小说中堂?吉诃德与之奋战的风车,便散落于此。
经阿尔卡萨德圣胡安城,前行10公里,来到坎普德克里塔纳(Campo De Criptana)城,城外小山坡上的风车格外显眼。白色风车上方,一个十字状黑色木质叶片在蓝天黄土下震憾慑人。身处这威严感下,便不难理解塞万提斯得出如此创作的灵感。
在拉曼查地区的孔苏埃格拉小镇上也座落着12座风车,它是观光客的最爱,也成为众多汽车广告的场景。天地之间一列白色风车沿着山岭依次排开,景象壮观,常来此研磨谷物的人们还给它们赋予了各自的名字,其中一座敦厚可爱的风车更为命名为“桑丘“(堂?吉诃德的仆人之名)。
在风车后的一片断墙外,赫然屹立一座城堡——这便是建于13世纪的孔苏埃格拉城堡,古旧的模样仍在诉说着最初的骑士精神。塔楼内还留着当年骑士的生活印记,站在城堡的塔楼上,远处风情一览无余。城堡、风车、骑士……仿佛已穿越几个世纪,而它们就伫立在那里,静静等待着人们到来。
和一般的西班牙小镇一样,教堂必定是镇上最高的建筑。在灿烂的阳光下朝风车的方向前进,慢慢就走上了山坡。回头一看,小镇尽收眼底。令人惊讶的是,在离风车更近的地方,有一条新开发出来的地中海风格商业街,除当地食品外,出售的却都是“Made in China”的衣物。
荷兰桑斯安斯(Zaanse Schans)风车村——17世纪的欧洲乡村生活
阿姆斯特丹往北15公里的田园风光中,有一片依水而建的小房子,装饰上白色蕾丝窗帘的绿色风车在桑河畔慢慢转动,这鲜活的画面便属于荷兰桑斯安斯风车村。17、18世纪,这里曾是荷兰人完成各种工业任务的所在,800多座风车被用于木材、造纸和染色,如今,则成为了开放的风车保留区和博物馆。
1229年,荷兰人发明了第一座风车,利用起这里常年不息的风能,也创造出了不衰的荷兰民族文化,从此大小各异的风车开始遍布荷兰各地,虽然在20世纪后新能源逐渐取代了风能,古老的风车却并没有被遗忘,人们将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风车日”,这一天,全国的风车一起转动,举国欢庆。
由于已不多见,风车也成为了本国人眼中的稀罕物,尚在使用的五座桑斯安斯风车中,有一座生产绘画颜料的矿物磨坊和两座榨油磨坊可供游人参观,而剩下的锯木风车和小芥末磨坊则不对外开放。这些风车有着自己的“暗语”,只要懂得阅读翼板的位置,以及它们的倾斜角度,你便能懂得其中庆祝、默哀、短暂休息和长期休息的寓意,而这“暗语”也向小镇居民们传达着风车主人的生活事件。
进入风车村的中心地带,赫然发现一只硕大的“木鞋”躺在地上——这里也是木鞋制作工坊。由于荷兰地势低洼,几乎一半土地被浸泡在水中,为保护鞋子不被浸湿,荷兰人在500年前发明了套在鞋外的木鞋,这种习惯保留至今,木鞋也成为若干年后吸引游客的特产。
跟着一阵怪怪的味道,可以很容易找到制作奶酪的工坊。和风车、郁金香一样,奶酪也是荷兰闻名世界的特产。风车村出产的奶酪种类繁多,是奶酪爱好者的天堂。除了世界上唯一保持完美球型、占荷兰奶酪总产量的27%、带孜然味儿的艾登奶酪,还有各种奇奇怪怪的味道,比如花椒和洋葱。当然,好的奶酪也和好的红酒一样身价不菲。
希腊米克诺斯岛(Mykonos):风车、小威尼斯与鹈鹕
希腊神话中,这里是宙斯与巨人族圣战之所,如今,它却与圣托里尼一样,成为了游人向往的旅游圣地。这里常年游客不断,还有塘鹅终日在岛上“横行”,16世纪的风车在海边诉说着“小威尼斯”镇的童话,著名的天体海滩和同性恋者海滩则在风中默默散发着各自的魅力——相对于被称为“神之住所”的圣托里尼,米克诺斯岛显得更有人间烟火味。
在希腊PIRAEUS港码头乘坐快船,3小时左右可到达米克诺斯。这果然是用尽世间所有蓝色的地方,在规定下,所有房子的墙面必须是白色,门窗、楼梯等则只能选择蓝色、紫色、红色和绿色,碧海蓝天之外,强烈的色彩对比在阳光下越发炫目。
但沿途难忘的美景在看到米克诺斯岛后却都变得平淡。小岛西边临海处,便是著名的“小威尼斯”镇。16世纪的威尼斯共和国统治时期,为便于面粉的运输,磨坊被建在靠近码头的地方,继而为躲避17世纪时的海盗,船长和贵族们索性在岸边建起了“小威尼斯”镇,那些研磨面粉的风车虽然在工业化进程中逐渐被淘汰,但仍有一些在这里得到了保存,它们“戴”着茅草顶棚,装着蓝色窗户和12片硕大的扇叶,化身为米科诺斯的风情地标。
米克诺斯岛另外一“绝”,就是岛上大摇大摆的长嘴塘鹅。据说在1954年一场暴风雨后,一只塘鹅出现在岛上并从此安住,30余年后,那只塘鹅去世,难过的居民与游客找了新的塘鹅来取代——人们已形成了照顾和保护塘鹅的传统。在岛上,游客随时可以与塘鹅不期而遇,塘鹅也不怕人,常常漫步街道并堵在餐馆门口,在吃饱好心人给的鱼之后,才心安理得地离去。
比利时布鲁日(Brugge):风车相伴的巧克力生活
以“桥”为名的布鲁日,曾作为中世纪欧洲的第一贸易港一度繁荣昌盛,15世纪后,水路的闭塞使它失去了港口的功能,但也正因如此,如今的布鲁日完整地保存了最初的风貌。
这个中世纪的古城曾遍布大大小小的风车,如今只保留下了城东北护城河旁的四座,彼此间仅有两三分钟路程,其中只有两座还在使用,分别是建于1770年的St.Janshuismolen风车和建于1775年,但于1997年移动了位置的Koelewei风车。风车内部还是一座小小的博物馆。底层有两扇可供马车通过的大门,机器几乎占据了整个空间,磨坊主一家则住在楼上。花上一点钱,你可以买到他们出产的面粉,也可以爬到最高的地方,看到所有风车部件。
说到布鲁日,不得不提当地的蕾丝和巧克力。除了成百家蕾丝店铺,这里还有蕾丝学校教授如何制作蕾丝。由于工艺复杂,传统的手工蕾丝作坊逐渐消逝,所出售的多为机器制作。但在蕾丝学校和当地民居门口也可偶遇身着传统服饰制作蕾丝的老太太。她们飞针走线,以直觉指引手法,但就算如此娴熟地做出一小块杯垫,也需日夜赶制1-2个星期,难怪传统蕾丝如此昂贵。
在巧克力香四处飘荡的布鲁日,巧克力店随处可见,更有一座为之专设的博物馆,从可可豆的烘烤到研磨、精炼,再到巧克力的新鲜出炉,整个过程被完整展示,工作人员甚至会耐心地教你如何品尝巧克力:“先通过拇指和食指的轻微摩擦让巧克力变热,充分感受散发出的香味,再咬下一小口,让它在舌尖慢慢融化。此时一定稍稍屏住呼吸,再一点点用鼻子把气呼出。”过程曼妙无比。
不论你是古迹控、巧克力或者蕾丝,布鲁日总有吸引你再次游览的魔力。来到老城中心,登上集市广场的标志性建筑Belfry塔楼,便可鸟瞰老城全貌。在广场上,搭乘一辆被装饰一新的中世纪马车,听马蹄敲打路面清脆的嗒嗒声,看成群的天鹅在运河上游弋,博物馆、古迹就这样安静地站在路边,眼前便是一副完整的弗兰德斯风情画。
这个由古代船帆发展而来的动力装置,在公元9世纪开始被波斯人用来灌溉或磨碎谷物,12世纪后开始在欧洲迅速发展,人们利用风能取水、供暖、制冷、航运、发电。时过境迁,今天仅存的风车逐渐失去了最原始的功能,它们散落在世界各地,吸引着大批的游客慕名前往,去追忆某段历史,也追忆某种逝去的生活方式。
西班牙拉曼查(La Mancha)风车村——堂.吉诃德之路上的威严
作为一个虚构人物,堂.吉诃德已树立出一个“永远前进的形象”,他从马德里出发一路向南,闯出一条以之命名的冒险线路,这片四处是平原与丘陵的卡斯蒂利亚·拉曼查地区盛产葡萄,四处游荡均能觅到合意的食物,是骑士游历的理想地带,小说中堂?吉诃德与之奋战的风车,便散落于此。
经阿尔卡萨德圣胡安城,前行10公里,来到坎普德克里塔纳(Campo De Criptana)城,城外小山坡上的风车格外显眼。白色风车上方,一个十字状黑色木质叶片在蓝天黄土下震憾慑人。身处这威严感下,便不难理解塞万提斯得出如此创作的灵感。
在拉曼查地区的孔苏埃格拉小镇上也座落着12座风车,它是观光客的最爱,也成为众多汽车广告的场景。天地之间一列白色风车沿着山岭依次排开,景象壮观,常来此研磨谷物的人们还给它们赋予了各自的名字,其中一座敦厚可爱的风车更为命名为“桑丘“(堂?吉诃德的仆人之名)。
在风车后的一片断墙外,赫然屹立一座城堡——这便是建于13世纪的孔苏埃格拉城堡,古旧的模样仍在诉说着最初的骑士精神。塔楼内还留着当年骑士的生活印记,站在城堡的塔楼上,远处风情一览无余。城堡、风车、骑士……仿佛已穿越几个世纪,而它们就伫立在那里,静静等待着人们到来。
和一般的西班牙小镇一样,教堂必定是镇上最高的建筑。在灿烂的阳光下朝风车的方向前进,慢慢就走上了山坡。回头一看,小镇尽收眼底。令人惊讶的是,在离风车更近的地方,有一条新开发出来的地中海风格商业街,除当地食品外,出售的却都是“Made in China”的衣物。
荷兰桑斯安斯(Zaanse Schans)风车村——17世纪的欧洲乡村生活
阿姆斯特丹往北15公里的田园风光中,有一片依水而建的小房子,装饰上白色蕾丝窗帘的绿色风车在桑河畔慢慢转动,这鲜活的画面便属于荷兰桑斯安斯风车村。17、18世纪,这里曾是荷兰人完成各种工业任务的所在,800多座风车被用于木材、造纸和染色,如今,则成为了开放的风车保留区和博物馆。
1229年,荷兰人发明了第一座风车,利用起这里常年不息的风能,也创造出了不衰的荷兰民族文化,从此大小各异的风车开始遍布荷兰各地,虽然在20世纪后新能源逐渐取代了风能,古老的风车却并没有被遗忘,人们将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风车日”,这一天,全国的风车一起转动,举国欢庆。
由于已不多见,风车也成为了本国人眼中的稀罕物,尚在使用的五座桑斯安斯风车中,有一座生产绘画颜料的矿物磨坊和两座榨油磨坊可供游人参观,而剩下的锯木风车和小芥末磨坊则不对外开放。这些风车有着自己的“暗语”,只要懂得阅读翼板的位置,以及它们的倾斜角度,你便能懂得其中庆祝、默哀、短暂休息和长期休息的寓意,而这“暗语”也向小镇居民们传达着风车主人的生活事件。
进入风车村的中心地带,赫然发现一只硕大的“木鞋”躺在地上——这里也是木鞋制作工坊。由于荷兰地势低洼,几乎一半土地被浸泡在水中,为保护鞋子不被浸湿,荷兰人在500年前发明了套在鞋外的木鞋,这种习惯保留至今,木鞋也成为若干年后吸引游客的特产。
跟着一阵怪怪的味道,可以很容易找到制作奶酪的工坊。和风车、郁金香一样,奶酪也是荷兰闻名世界的特产。风车村出产的奶酪种类繁多,是奶酪爱好者的天堂。除了世界上唯一保持完美球型、占荷兰奶酪总产量的27%、带孜然味儿的艾登奶酪,还有各种奇奇怪怪的味道,比如花椒和洋葱。当然,好的奶酪也和好的红酒一样身价不菲。
希腊米克诺斯岛(Mykonos):风车、小威尼斯与鹈鹕
希腊神话中,这里是宙斯与巨人族圣战之所,如今,它却与圣托里尼一样,成为了游人向往的旅游圣地。这里常年游客不断,还有塘鹅终日在岛上“横行”,16世纪的风车在海边诉说着“小威尼斯”镇的童话,著名的天体海滩和同性恋者海滩则在风中默默散发着各自的魅力——相对于被称为“神之住所”的圣托里尼,米克诺斯岛显得更有人间烟火味。
在希腊PIRAEUS港码头乘坐快船,3小时左右可到达米克诺斯。这果然是用尽世间所有蓝色的地方,在规定下,所有房子的墙面必须是白色,门窗、楼梯等则只能选择蓝色、紫色、红色和绿色,碧海蓝天之外,强烈的色彩对比在阳光下越发炫目。
但沿途难忘的美景在看到米克诺斯岛后却都变得平淡。小岛西边临海处,便是著名的“小威尼斯”镇。16世纪的威尼斯共和国统治时期,为便于面粉的运输,磨坊被建在靠近码头的地方,继而为躲避17世纪时的海盗,船长和贵族们索性在岸边建起了“小威尼斯”镇,那些研磨面粉的风车虽然在工业化进程中逐渐被淘汰,但仍有一些在这里得到了保存,它们“戴”着茅草顶棚,装着蓝色窗户和12片硕大的扇叶,化身为米科诺斯的风情地标。
米克诺斯岛另外一“绝”,就是岛上大摇大摆的长嘴塘鹅。据说在1954年一场暴风雨后,一只塘鹅出现在岛上并从此安住,30余年后,那只塘鹅去世,难过的居民与游客找了新的塘鹅来取代——人们已形成了照顾和保护塘鹅的传统。在岛上,游客随时可以与塘鹅不期而遇,塘鹅也不怕人,常常漫步街道并堵在餐馆门口,在吃饱好心人给的鱼之后,才心安理得地离去。
比利时布鲁日(Brugge):风车相伴的巧克力生活
以“桥”为名的布鲁日,曾作为中世纪欧洲的第一贸易港一度繁荣昌盛,15世纪后,水路的闭塞使它失去了港口的功能,但也正因如此,如今的布鲁日完整地保存了最初的风貌。
这个中世纪的古城曾遍布大大小小的风车,如今只保留下了城东北护城河旁的四座,彼此间仅有两三分钟路程,其中只有两座还在使用,分别是建于1770年的St.Janshuismolen风车和建于1775年,但于1997年移动了位置的Koelewei风车。风车内部还是一座小小的博物馆。底层有两扇可供马车通过的大门,机器几乎占据了整个空间,磨坊主一家则住在楼上。花上一点钱,你可以买到他们出产的面粉,也可以爬到最高的地方,看到所有风车部件。
说到布鲁日,不得不提当地的蕾丝和巧克力。除了成百家蕾丝店铺,这里还有蕾丝学校教授如何制作蕾丝。由于工艺复杂,传统的手工蕾丝作坊逐渐消逝,所出售的多为机器制作。但在蕾丝学校和当地民居门口也可偶遇身着传统服饰制作蕾丝的老太太。她们飞针走线,以直觉指引手法,但就算如此娴熟地做出一小块杯垫,也需日夜赶制1-2个星期,难怪传统蕾丝如此昂贵。
在巧克力香四处飘荡的布鲁日,巧克力店随处可见,更有一座为之专设的博物馆,从可可豆的烘烤到研磨、精炼,再到巧克力的新鲜出炉,整个过程被完整展示,工作人员甚至会耐心地教你如何品尝巧克力:“先通过拇指和食指的轻微摩擦让巧克力变热,充分感受散发出的香味,再咬下一小口,让它在舌尖慢慢融化。此时一定稍稍屏住呼吸,再一点点用鼻子把气呼出。”过程曼妙无比。
不论你是古迹控、巧克力或者蕾丝,布鲁日总有吸引你再次游览的魔力。来到老城中心,登上集市广场的标志性建筑Belfry塔楼,便可鸟瞰老城全貌。在广场上,搭乘一辆被装饰一新的中世纪马车,听马蹄敲打路面清脆的嗒嗒声,看成群的天鹅在运河上游弋,博物馆、古迹就这样安静地站在路边,眼前便是一副完整的弗兰德斯风情画。